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简介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于2001年6月14日由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范围的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开展全市范围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濒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4日,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了"北京十佳生态旅游观鸟地"授牌仪式,《北京野鸭湖湿地新增鸟类名录》同时发布。相比于2005年,野鸭湖新增了62种鸟类,占全市鸟类总种数的65.8%。据2005年数据统计,野鸭湖湿地鸟类有233种,占全市鸟类总种数(350种)的66.6%。今年10月,由中国观鸟会(原北京观鸟会)协同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邀  相似文献   

3.
绿化动态     
《绿化与生活》2012,(4):57-60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2年"爱鸟周"正式启动近日,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主办,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爱鸟协会、大兴区园林绿化局等多家相关单位联合承办的北京市2012年"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大兴区南海子公园举行,拉开了全市"爱鸟周"活动帷幕。  相似文献   

4.
规范野生动物保护行政执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湖北省十堰市林业局组织检查组深入到10个县市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保护小区,抽查了7个驯养繁殖场,座谈11次,提出驯养繁殖、行政执法、机构编制等意见和建议47条,全面规范全市野生动物保护行政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滞后、执法力量的相对薄弱以及滥食陋习根深蒂固等新老问题,已经制约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目前,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如何?如何解决新形势下的野生动物保护问题?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喜忧参半我国自古就有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传统。譬如,西周时期曾颁布《伐崇令》,明确禁止采集鸟卵和禁止用毒箭狩猎,还规定"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业》2012,(12):47
近日,呼和浩特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以保护过境候鸟及现有野生动物为重点,积极组织落实,逐步实现保护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全市各级森林公安机关结合当地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当地管辖区域候鸟及现有野生动物保护重点区域和环境,对过境候鸟和现有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区、越冬  相似文献   

7.
缺乏科学的保护意识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存在着与环境教育混为一谈以及极端保护思想导致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非可持续性等问题。为此,针对参加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讲座学习的高校大学生和林业工作者进行了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问卷调查,并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影响因素以及讲座达到的教育效果等进行分析。在采用Likert量表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赋值并使用Wilcoxon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和林业工作者都具有良好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而林业工作者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比大学生的更科学;②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讲座对大学生和林业工作者的保护观念确实产生了影响,对可持续发展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作为提高保护意识的有效途径;③对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讲座涉及的保护理念,高校大学生和林业工作者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同。基于此,提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战略对策:①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范畴的野生动物保护观念;②积极开展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野生动物保护教育;③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教学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正森林覆盖率达64.9%活立木蓄积量达6830万立方米,在全区排名第四杉木林面积35.3万公顷,在全区排名第一油茶林面积7.6万公顷,在全区排名第一生态公益林面积33万公顷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类型的自然保护区6个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70亿元  相似文献   

9.
《陕西林业》1999,(4):27-28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涉及全人类的公益事业,加强对外交流,寻求国际合作是发展我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通过借展、国外媒体宣传和举办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宣传了陕西,提高了我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冬季往往是不法分子对野生动物捕猎的猖獗期。为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野生动物,从11月5日开始,山东省寿光市林业局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宣传活动提高了全市广大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严厉打击了乱捕滥猎和非法经营鸟类等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动物保护对于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说是其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效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衡量标准之一。文中从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生存力、分布格局以及栖息地适宜性等方面总结了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 提出几种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对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以期为今后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保护,在现有文献查阅、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和保护措施基础之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从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连城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外关于公路与野生动物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路设计与运行阶段的影响和保护方面,从公路规划层面考虑的不多。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得出,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野生动物的公路致死、形成道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域(简称道路动物影响域)以及野生动物的种群稳定性3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可以通过调整公路网模式的设计、合理界定道路网密度以及交通量等来弥补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不足。提出在我国公路规划阶段即考虑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野生动物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持续增长,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不断遭受破坏,导致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对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保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文中介绍了我国濒危野生动物概况,包括从法律、行政、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的保护措施,概述了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建议,以期进一步有效、有针对性地完善我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法及政策,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参与式评估(PRA)和生态保护知识KAP研究方法,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结构单一,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较低,自然保护知识匮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不良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等是威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保护与旅游产业密切结合,积极开展以游赏、狩猎及自然体验等项目为主的生态旅游,在实现对野生动物有效保护的同时,也为政府、社区创造了可观的收入。文中介绍了坦桑尼亚野生动物的保护法律、管护体系,并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坦桑尼亚各类型保护地中的典型区域及其保护管理经验与问题。目前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利用方面仍不充分。借鉴坦桑尼亚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以野生动物观赏、自然体验、科研活动等为内容的具体实践的可行性,结合国内实际提出相关建议,可为实现其生态价值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的管理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和提供游憩机会。文中概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国家公园的野生生物保护管理措施, 通过分析国家公园管理原则、政策法律、原住民参与、游客教育和野生生物监测等对野生生物保护的作用和意义, 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中野生生物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核实昆明市各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昆明市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27目89科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7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59种,分布于已建保护地范围内的有67种,保护地范围外4种,保护率94.37%。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开展重要生境生态修复,开展本底调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等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黄山市区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构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区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构建进行论述,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提出黄山市区域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构建框架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所有权制度对野生动物之保护、开发与利用意义重大,但在我国立法上存有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域外法考察,分析比较各国野生动物所有权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立以国家所有权为主体的多元化野生动物所有权制度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