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绒毛白蜡茎段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绒毛白蜡幼嫩茎段为材料,研究了其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绒毛白蜡组织培养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WPM,幼嫩茎段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WPM+TDZ 1.0 mg/L+NAA 4.0 mg/L,幼芽形成根的适宜培养基为WPM+IBA 1.0 mg/L+NAA 0.5 mg/L。该研究结果为绒毛白蜡的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及新品种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红叶椿幼嫩茎尖和茎段作为外植体材料,筛选各个阶段的培养基配方,研究红叶椿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MS+6-BA1.5+NAA0.05对茎尖和茎段的诱导效果最好; MS+6-BA1.0为继代培养基的适宜配方; 1/2MS+IBA1.0生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金丝楸茎段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以金丝楸幼嫩茎段为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金丝楸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WPM,幼嫩茎段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 IBA0.3mg·L-1 BA5mg·L-1,幼芽形成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 2MS NAA0.5mg·L-1,该研究结果为金丝楸的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操作及新品种的快速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香树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香树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结香树茎段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WPM,幼嫩茎段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 IBA 0.2 mg.L-1 6-BA 3 mg.L-1,幼芽形成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 IBA 0.5mg.L-1,该研究结果为结香树的快速繁殖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三倍体漆树组织培养无菌体系,以当年生三倍体漆树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找出三倍体漆树幼嫩茎段最适宜消毒时间、方法以及最佳腋芽诱导培养基,为三倍体漆树无性繁殖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倍体漆树幼嫩茎段消毒最佳时间和方法为:75%乙醇消毒1 min,0. 1%升汞消毒4 min。三倍体漆树腋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 MS + 0. 3 mg / L 6-BA + 0. 2 mg / L ZT + 0. 3g / L活性炭。  相似文献   

6.
日本无刺花椒离体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无刺花椒幼嫩茎段、嫩叶作为两种外植体材料,分别经过1 min、3 min、5 min3个时间处理,以5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研究日本无刺花椒离体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最佳条件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以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消毒5 min,1 mg/L:6-BA+0.5 mg/LNAA的组合诱导,愈伤组织生长旺盛,质地松散,嫩芽生长良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金边瑞香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金边瑞香茎段离体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WPM,幼嫩茎段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 NAA 0.1 mg/L 6-BA 2 mg/L,幼芽根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NAA 0.4 mg/L。研究结果为金边瑞香的快速离体繁殖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花补血草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显示小花补血草幼嫩花序作为组培快繁材料,取材容易,分化成苗效率高,克服了传统种子繁殖造成商品质量下降而茎尖组培取材料又较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木纳格葡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新疆特色葡萄品种木纳格幼嫩茎段为繁殖材料,相继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从而获得优质组织培养苗木.试验表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B5+ BA 0.5 mg/L+IBA 0.05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NAA 0.5 mg/L.研究为木纳格葡萄的快速繁殖生产及生物技术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吊丝球竹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吊丝球竹离体培养的研究表明:采用当年生枝条半木质化的茎段,在MS 6-BA 1.0 mg/L培养基上的诱导效果最好,污染率最低,诱导率最高;增殖过程中将茎段平放接种在MS 6-BA 5.0 mg/L培养基上的增殖倍数最高;生根过程中将较成熟茎段与较幼嫩茎段切割分开并平放培养的生根效果最好,得到的苗数最多,生根培养以1/2 MS NAA 1.0 mg/L IBA 1.0 mg/L培养基的效果最佳;生根苗移植于沙、土(1:1)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菊花幼嫩茎尖为材料,采用酸解去壁低渗法,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细胞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菊花染色体核型为2n =2x =36 =31m +5sm,属2A型.  相似文献   

12.
以革叶蕨的幼嫩根茎(母株新发生的匍匐茎)、幼嫩叶柄、幼叶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研究表明,茎段用HgC l2溶液浸泡10 m in、叶片和叶柄用HgC l2溶液浸泡3 m in灭菌效果较好;MS 0.5 mg/L IAA 0.1 mg/L NAA最适合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幼芽分化;茎段尤其是走茎茎尖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为幼苗的最适外植体材料;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0.1 mg/L NAA。  相似文献   

13.
以抗盐玫瑰当年生去叶的幼嫩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建立体外无性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玫瑰离体腋芽发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5 mg/L 6-BA和MS+1.5 mg/L 6-BA;适宜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5 mg/L 6-BA+0.3 mg/L IBA和3/4MS+0.3 mg/L IBA;适宜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0.3 mg/L NAA,其生根率可达95%。生根苗木移栽成活率可达87%以上。该体系可以用于抗盐玫瑰的快速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柠檬马鞭草快速繁殖过程中外植体取材时间、取材部位对灭菌效果、褐化控制、腋芽诱导等环节的影响,结果显示:取4~5月间带腋芽的幼嫩茎段,灭菌效果好,污染率在8.94%以下,材料的褐化率控制在7%以下;以新抽出枝条顶芽下部2、3节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在MS 6-BA1.0mg·L-1 IBA0.1~0.3mg·L-1培养基上能正常萌发生长,并迅速进入增殖状态,20d转接1次,增殖倍数在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圆锥茎阿魏(Ferula conocaula Korov.)主要产于新疆,自唐代以来就是西域各地方政府向皇帝进贡的贡品.这不但证明了新疆是我国阿魏的主产地,也说明新疆阿魏的品质好.随着市场需量的增加,我国也曾进口阿魏,可见其是一种亟待开发的药材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因素对红王子锦带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王子锦带叶片、幼嫩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红王子锦带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附加激素组合为NAA1.0 mg/L 6-BA3.0 mg/L时,愈伤质地紧实,颜色鲜艳,且伴有不定芽分化;以室内叶背面向上和幼嫩茎段纵切面向上接种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5%以上,生长良好;暗培养25 d后再进行光培养可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速度和愈伤质量。  相似文献   

17.
龙牙楤木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龙牙楤木幼嫩叶柄的组织培养,建立了三种可供苗木快速繁殖的无性系--体细胞胚状体、丛芽和茎段.通过无性系的不断继代培养,实现了龙牙楤木的人工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8.
桔梗快速繁殖实验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DC.)的幼嫩茎尖、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桔梗的快速繁殖实验体系。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诱导分化培养基MS+6蛳BA1.0mg/L+NAA0.05mg/L;增殖培养基MS+6蛳BA0.4m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1/2MS+NAA0.5mg/L。  相似文献   

19.
选择当年生长发育旺盛的幼嫩枝条带腋芽茎段作为四倍体刺槐组织培养材料,研究组织培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 0.5 mg/L+0.3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3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N AA0.1 mg/L。在对试管苗移栽过程中应做好遮荫并控制温室内温度和湿度条件,确保成活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青牛胆离体繁殖技术,建立四川青牛胆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方法,本实验以川青牛胆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探究适用于幼嫩茎段快速繁殖的最佳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快速繁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达90.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05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1.0 mg/L 6-BA,生根率为97.5%;驯化移栽成活率为100.00%;本研究为川青牛胆优质种苗规范化生产和新品系选育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