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在南方高温高湿气候环境下,不耐储晚粳谷"热皮"区域储粮粮温偏高且储粮品质下降很快的难题;利用现有仓房及控温设备条件实现准低温储粮,控制粮堆上层平均粮温低于25℃和全仓平均粮温低于18℃,实现全年准低温储粮目标;进一步提高储粮稳定性,减少储粮害虫发生;有效地控制储粮"热皮"层品质的劣变速度,延长整仓粮食储藏周期,为粮食轮换创造更好经济效益.通过空调控温储粮应用对比,试验仓储粮品质明显优于常规管理仓,该技术具有自动操作方便,投资成本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浙北地区夏季高温时间长,稻谷储藏受环境影响大,为延缓稻谷储藏品质变化,中储粮湖州直属库开展了内环流均温、墙体"热皮"控温与储粮风管机空调补冷三结合的综合控温应用试验,研究工艺参数和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三项技术综合应用,可以将经隔热改造的高大平房仓的仓温和最高粮温均控制在25℃以下,在高温季节通过内环流控温结合空调控温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热皮"层稻谷粮温过快上升;开启内环流控温后,能够有效控制高温粮的产生,延缓粮食品质的变化,预期可达到保质增效的目的;与传统的专用空调相比,可进一步降低能耗,降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QGL-15FA储藏物冷却机,采用负压通风补冷的方式处理大型房式仓房内"冷心热皮"的粮堆。结果表明:经过累计30多小时的冷却,使全仓平均粮温明显下降,特别是上层和粮堆四周靠墙体区域粮温下降显著,最高降幅达12.3℃,将最高粮温控制在25℃左右;降温后粮堆的平均温度梯度为1.25℃/m粮层厚度。冷却过程两仓平均能耗为0.291kW·h/℃·t,低于国家标准中冷却通风降温单位能耗,约为标准能耗的60%,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冷却降温过程对粮堆水分影响较小,冷却后平均含水量仅增加0.1%。  相似文献   

4.
在建有架空隔热层的平房仓仓顶及门、窗铺设辐射降温膜,开展控温储粮应用研究。通过对试验仓与对照仓的数据测试,其效果分析如下:试验仓仓顶外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温差最大为13.9℃,试验仓架空层温度与环境温度最大温差为18.9℃,试验仓与对照仓温差高达11.8℃,仓内表层粮温(0.3 m)温差最大达8.0℃,全仓平均粮温温差2.6℃;在试验仓度夏期间未开启空调的情况下,最高粮温未超过30℃,对照仓7月中旬最高粮温超过34℃时适时启动空调降温。试验表明,辐射降温膜对储粮控温效果明显,是低温粮仓改造及高标准粮仓建设优选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量身定制"的安装于仓外的储粮专用空调和谷冷相结合的控温方法,探索形成了华南地区浅圆仓玉米安全度夏控温新模式和控温新工艺。结果表明:该控温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浅圆仓玉米上层发热问题,实现最高粮温不超过30.0℃,平均粮温20.0℃左右的控温目标;探索总结出一种具有创新性、有效性和良好安全性的浅圆仓空调控温系统新工艺。  相似文献   

6.
在仓房拱板间铺设珍珠岩隔热保温层对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保温改造,对改造仓房(16号仓)和未改造仓房(12号仓)在2015年7月14日至10月15日期间仓温、最高粮温、最低粮温、平均粮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铺设珍珠岩隔热保温层进行改造后的仓房较未改造仓房,仓温低2.6℃、平均最高粮温低6℃、平均最低粮温低0.3℃、平均粮温低1.0℃。说明珍珠岩隔热保温层对高大平房仓的仓温和最高粮温的控制有较明显效果,可进行控温储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浅圆仓在冬季进行降温通风后,基础粮温较低(平均粮温5℃左右),入夏后"热皮冷心"现象比较明显,受外界高温影响,仓温、表层粮温升温明显,温度相对较高,仓温最高可达35℃以上,表层平均粮温在29℃左右,在此情况下,若储粮水分偏高,则上层粮面极易孳生虫霉,严重时可能引起表层储粮发热。因此,冬季对储粮仓房开展机械通风作业降低基础粮温进行蓄冷,夏季利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通过地槽通风口抽出,通过仓壁回风管送到仓内空间,气流在粮堆内以下行的方式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实现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达到控温储粮的目的。通过采用内环流均温通风的方式,利用粮堆内部冷源降低仓温及表层粮温,从而抑制表层大豆虫霉的孳生,延缓大豆品质劣变速度。试验期间,为确保对照仓储粮安全度夏,采取了夜间轴流风机排积热、单管处理异常粮情。同时期单吨费用对比,试验仓比对照仓节约0.1元/t左右。  相似文献   

8.
在仓房维修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冬季通风降温、夏季空调控温,能将稻谷表层粮温控制在20℃以下,全仓平均粮温控制在15℃以下,基本实现了稻谷的准低温储存。  相似文献   

9.
针对春夏季粮温上升,导致粮食品质下降、虫霉危害增加的问题,利用杭嘉湖地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高效换热器技术,研发地下水风机盘管机组控制仓温工艺技术。实仓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仓内空间空气温度,最高仓温低于26℃,粮堆上层最高粮温低于25℃,同时延缓各层粮温的上升,并将整仓平均粮温控制在18.3℃以内。对照仓最高仓温约为36℃,粮堆上层最高粮温从第四周开始高于25℃,最高达到28.7℃,同时各层粮温的上升速度较快,整仓平均粮温达到21.0℃。使用该技术11周,吨粮电耗成本为1.175元。因此,应用该技术在试验仓实现了准低温储粮,在保证储粮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湖南优质晚籼稻产量居全国之首,中北部地区夏季潮湿炎热,实现优质稻度夏保质储藏难度较大。中储粮益阳直属库开展了夏季内环流均温、墙体热皮控温与储粮专用风管机补冷三结合的综合控温应用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和运行效果,进行了虫害、品质检测和储粮成本分析。结果表明:三项技术综合使用,能将隔热改造后的高大平房仓的表层粮温控制在22℃以下,并能有效控制靠墙热皮部位的稻谷平均温度在22℃以下,内环流系统和PVC管网系统均衡粮温效果显著,9月初配合谷冷机补冷能实现优质稻度夏保质和免熏蒸储藏,给当地的优质稻销售提供充裕的市场选择时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储存小麦的不同跨度高大平房仓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温”检测,分析了气温、仓温的变化对粮温变化的影响,并通过“扒皮”试验研究“冷心热皮”现象中“冷心”、“热皮”温度的变化规律,判定高温季节外温对靠墙粮堆及粮堆表面影响程度,明确了临界点及整个粮堆中“热皮”区域范围。试验表明仓温直接受气温影响,气温和仓温对粮堆“热皮”区域影响明显,而“冷心”区域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由于年平均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开展控温储粮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近年来,我库不断探索新建高大平房仓较为经济、有效的控温储粮方式,通过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冬季利用轴流风机通风降温,使粮堆平均粮温均匀下降到13℃-14℃,并加强仓房的隔热密封措施,依靠粮堆自身“冷心”效应,达到理想的控温储粮目标。同时在对照仓进行了仓顶绿化改造对比试验,探索、分析进行控温储粮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双层薄膜密闭控温技术,可以较有效地阻止粮堆内外热对流,加之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对于保持粮堆相对低温起到一定的作用。据资料介绍,经过碾压的麦秸导热系数是0.04千卡/米·时·℃,略高于空气。我县马头粮管所对“双膜”控温技术做了一些改进,即双层薄膜中间夹层麦秸密闭粮面,仓墙四周与麦堆之间填塞麦秸,以减少仓墙导热对麦堆的影响。实验证明这种“双膜一草”密闭控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检查,费用较低等特点,实验仓内各区段上层粮温和中层粮温基本趋于平衡,一般不超过20℃,也没有发生害  相似文献   

14.
对高大平房仓的门窗、通风口等用保温材料进行隔热,内墙四周用高分子挤塑保温板进行隔热,以提高仓房隔热性能,改善仓房储藏条件;分析粮温变化,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降温,延缓粮温上升,适时进行密闭、隔热,可达到明显的控温效果,使高大平房仓玉米度夏时平均粮温控制在25℃以下,表层平均粮温控制在28℃以下,从而确保玉米度夏后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调控温法,将表层1m内的粮面分为3层,分别距粮面300 mm、600 mm、900 mm,研究了浅圆仓稻谷在控温期间表层稻谷品质及整仓粮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空调控温能有效延缓表层稻谷品质劣变,发芽率、脂肪酸值、黄粒米三个指标的变化均优于对照仓;空调运行14d后,空调仓粮温超过30℃的比例为0,对照仓最高比例为27%。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夏季北疆地区高大平房仓中下层粮温在-10℃以下,仓温和表层粮温较高并伴随水分减量和害虫孳生等问题,进行了内环流控温保水实验。通过在改造仓房隔热保冷及密闭性能的高大平房仓内安装内环流设施,利用秋冬季节通风降低粮温、春夏季节全仓密闭,按设定温度启动内环流装置均衡粮温。实验结果表明:夏季最高仓温为22.9℃,表层粮温最高为13.9℃;粮食基本无虫,控温保水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在北疆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平房仓仓顶铺设辐射制冷卷材,探究辐射制冷材料在平房仓实仓应用的控温效果.研究表明,粮温上升阶段,试验仓粮温上升速率仅为对照仓的1/4;粮温下降阶段,试验仓粮温下降速率却是对照仓的1.25倍;持续高温天气条件下,仓房外顶温度、架空层温度、仓温和上层粮温(局部)最高降幅分别为27.1℃、20.6℃、8.8℃和3.1℃...  相似文献   

18.
围包散存小麦和玉米因在高温季节入库,整体粮温偏高,来粮害虫较多并引起局部粮食发热。对试验仓粮食先采用短期熏蒸杀虫处理,然后采用全仓通风与局部"点穴"通风(或二台局部处理机并联使用)相结合的措施分段降温,通风后局部最高粮温和全仓平均粮温均大幅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通风降温效果,储粮安全过冬后,来年再择机密闭熏蒸,做好隔热控温措施,粮食水分减量较小,品质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9.
几种粮仓隔热材料隔热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聚氨酯、膨胀珍珠岩、挤塑式聚乙烯保温板(PEF)、稻壳等隔热材料分别对仓顶、仓拱板上弦及粮面等部位进行控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仓拱内采用10cm珍珠岩 50cm水泥珍珠岩隔热,效果最好,具有经济、有效的特点,最高可降低仓温10℃,降低粮温3~4℃,延缓了粮食陈化。仓顶采用20cm厚水泥珍珠岩隔热,最高可降低仓温8℃;仓拱内采用3cm聚氨酯隔热,最多可降低仓温6℃。粮面采用2cm厚PEF材料隔热,板上板下最高温差7℃;采用15cm厚稻壳覆盖粮面隔热,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延缓粮温上升。  相似文献   

20.
在仓内吊顶、五面粘贴聚氨酯板以及粮面压盖稻壳隔热保冷基础上,利用浅层地能空调系统对平房仓进行空间补冷控温。开机温度设为22.0℃,停机温度20.0℃,系统根据设定温度自动运行。试验期间,仓温能维持在23.5℃以内,粮堆表层粮温最高23.3℃,表层均温最高19.0℃,实现了粮堆表层准低温储藏。吨粮运行成本1.58元/t,较普通空调仓节能3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