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给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迫切需要探索"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为此,笔者以吉林省为例,对"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析。认为吉林省本科教育教学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政策导向、教师培养和校企合作等方面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推进吉林省的一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方向发展,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政府服务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在分析了嘉兴市政府的现状以及"互联网+"的具体情况后,从交通,医疗等方面结合"互联网+"行动对嘉兴市政府提出相关建议,提出嘉兴市政府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实行"互联网+政府服务"计划,将"互联网+"与政府服务结合,使得群众更好的感受到"互联网+"时代政府亲民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双语课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结构、行业规则、面向地方产业的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课程教学入手,深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提出了建设立体化教材、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平台、改革考核机制等改革措施,为新形势下高校双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理念在教育行业的深入,以及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课堂面授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文以电子线路实验课程中低频电子线路实验部分为例,讨论研究"互联网+"理念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面授+课下网络+资源申请"教学方法,以求充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素质,并为高校实验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改革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符合高等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团队以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与课程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大赛为平台,以理论知识为支撑,以项目策划书为实践成果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线教学是"互联网+"时代远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了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全国许多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如何做好大学课程的在线教学工作,保证在线"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大学课程在线教学的长期化和常态化运行,是后抗疫时代"互联网+"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草原生态修复学"在线课程为例,介绍"慕课+SPOC+腾讯会议平台"的在线教学模式,探讨草学专业课程在线教学创新方法和保障途径。慕课(MOOC)可以实现大规模、开放式教学,SPOC可以实现精细化、专业化教学,腾讯课堂可以实现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基于慕课+SPOC+腾讯会议平台的"草原生态修复学"在线教学,可以使三大教学平台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同保障"草原生态修复学"在线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热点的探讨,分析了"互联网+"对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教育要素的影响,并由此带来教育理念的变革;引出了对"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分析、思考、讨论,提出了国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是"互联网+传统商业"的模型。1.0时代是互联网+信息,2.0时代是互联网+交易,3.0时代是互联网+综合服务。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广泛连接与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新形式,分析了国内本科教学的现状,深入探讨本科教学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提出"互联网+"新媒体:微信、微课、慕课的教学内容传播及推广新方式,利用多种新媒体为本科教学服务。提出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整个本科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选取: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以求能科学地评估评价本科教学,希望能建立一套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互联网+"环境下本科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掀起了互联网技术革命,教育行业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高等教育同样面临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促进高等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学必须及时跟进时代和技术的变化不断进行改革,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笔者拟通过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核心课程—"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为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各方力量的推动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本年度最热门词汇,但笔者觉得,"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各行各业还需在务实与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推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有效融合。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发展现状和电力行业中互联网+发展应用现况基础上,对"互联网"时代继电保护务实发展方向作了务实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给社会形态带来新的冲击,改变着当下的商业运行方式。茶是传统产业,茶叶企业欲获得可持续发展,其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模式必须适应新常态,谋划"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思路。分析了当前茶叶企业在发展"互联网+"模式中存在创新持久动力不足、电子商务发展条件不完善等问题,且在发展中受到企业外、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从政府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企业自身创造适宜微观环境方面提出"互联网+茶叶企业"模式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需要"互联互通"的时代,"互联网+"给各级高校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新时期高校工会的工作方法、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适应的的调整与改变。面对"互联网+"提供的新思维与新工具,创新性地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工会服务职工方式对于适应时代发展、利用技术进步改进与创新工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新型教学体系,拓展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以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代表课程为例,建设"互联网+"教学资源,组建教学队伍和创新"互联网+"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网络课程教学实践1年后,对105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式调查,从学生对网络课程的需求、认知、务件、意见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弊端,以期促进蚕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结果 显示,学生具有网络教学配合和补充课堂教学的需求,具备通过网络教学进行学习的条件,但由于蚕学课程大多专业实践性很强,学生更愿意接受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这两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掌控,更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动力和方向。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对会计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社会化改革,使其适应互联网时代快速变革与诸多挑战,培养创新管理型复合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国已制定"互联网+"战略,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多维融合。本文对互联网时代高职牧医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在"互联网+"时代找准定位,调整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当今信息化产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1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在分析"互联网+畜牧业"的基本内涵及"互联网+"对畜牧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畜牧业上市公司"互联网+"战略实施现状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现有问题对"畜牧业"实施"互联网+"战略提出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一、政策优势和历史机遇(一)"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将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将从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供应,进而变革农资生产商和农户之间的关系。农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可以建立起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农业互联网金融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如何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者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机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上课经验提出了"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即教师理论讲解、学生案例操作、学生视频微课学习。此教学方法可实现学习者"线上+线下"式的共同学习,有效利用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求。笔者主要从"三位一体"教学方法的提出、实施、评价分析环节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