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0年,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2009年筛选出高蛋白哈北46-1、绥农11号高产品种的基础上,引进疆内11个新品种,进一步试验,以筛选出粒大、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呈负相关的关系和用途不同,把大豆专用品种为分三类,即高油、高蛋白和双高大豆品种. 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在22%以上的为高油品种. 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为高蛋白品种. 双高大豆:一般油分与蛋白质总量在63%以上为双高大豆品种. 根据上述高油、高蛋白品种含量及生育规律,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一、品种选择选用高油、高蛋白、高产的大豆品种,可选择黑生101、黑农43、丰收27等。二、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标准地块由于大豆在鼓粒期间,要求气候相对湿润,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的气候条件,所以,选择土壤肥沃,具有灌溉条件的标准化农田种植高蛋白大豆,从而保证大豆在鼓粒期遇到干旱情况下,能够进行灌溉,有利于保持和发挥高蛋白大豆原品种的高蛋白性状。此外,应选择无污染、土壤肥沃、不重(迎)茬的标准化农田。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呈负相关的关系和用途不同,把大豆专用品种为分三类,即高油、高蛋白和双高大豆品种。 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在22%以上的为高油品种。 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为高蛋白品种。 双高大豆:一般油分与蛋白质总量在63%以上为双高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呈负相关的关系和用途不同,把大豆专用品种为分三类,即高油、高蛋白和双高大豆品种.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在22%以上的为高油品种.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为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产油用大豆商品量逐渐减少,食用大豆需求量稳步增加,国家在大豆生产方面做出调整:在东北大豆产区,特别是黑龙江省重点发展高蛋白大豆种植。一、种植蛋白质含量符合高蛋白指标要求的品种选用高油、高蛋白、高产的大豆品种,可选择黑生101、黑农43、丰收27等。二、选择具有灌溉条件的标准地块由于大豆在鼓粒期间,要求气候相对湿润,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的气候条件,所以,选择土壤肥沃,具有灌溉条件的  相似文献   

7.
为保持黄淮海地区大豆高蛋白特色,对黄淮海区域选育的78份大豆品种进行蛋白质、油脂含量和百粒质量的表型分析,利用高蛋白大豆品系与黄淮海育成品种配置杂交组合,研究后代蛋白质含量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蛋白质、油脂含量、百粒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2.3%、20.8%、21.8 g,表型变异分别为37.5%~46.7%、17.8%~23.5%、14.7~28.1 g,江苏省和山东省的大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和百粒质量较高,河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油脂含量较高;在黄淮海育成品种中蛋白质含量与油脂含量和百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66,百粒质量和油脂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39;利用高蛋白大豆种质与育成品种配置的4个杂交组合后代中筛选出253个高蛋白家系,高蛋白家系在F2:3和F3:4代间的相关系数为0.64.研究表明,黄淮海高蛋白大豆品种缺乏,利用高蛋白种质能选育出高蛋白家系,大豆籽粒蛋白质性状在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8.
不同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动态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大豆的品质性状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因此对大豆品质性状的研究对其育种和生产均有重要意义。实验利用高油品种东农47、高产品种黑农37、高蛋白品种东农42,通过生殖生长期的动态取样研究品质性状积累规律。研究表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在积累过程中高蛋白品种始终最高,高油品种基本处于最低水平,高产品种介于其间;大豆油分含量在积累过程中高油品种始终最高,高蛋白品种最低,高产品种仍介于其间。蛋白质含量占籽粒干物质的比重在籽粒形成初期就已确定,到籽粒成熟期比重变化很小。油分含量也具有同样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大豆品种遗传性适应范围,选育出蛋白含量较高及品质较好的品种。[方法]以分布在全国的113个大豆栽培品种和20个野生品种为材料,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蛋白含量,对大豆蛋白含量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豆的蛋白含量为49%~54%,均为高蛋白大豆,而栽培大豆的蛋白含量为36%~51%,既有高蛋白品种,又有低蛋白品种。方差分析显示,大豆蛋白含量表现为极显著差异,具有明显的多态性。[结论]筛选出了高蛋白大豆,为大豆的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为大豆主产区高油和高蛋白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34"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2"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荚期不同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结荚期光照时间对高油和高蛋白大豆的产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结荚期光照时间的缩短,高油和高蛋白大豆产量明显降低,且高蛋白品种"东农42"的产量降低幅度大于高油品种"东农434"。适当缩短光照时间可提高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结论】缩短结荚期光照时间对2个大豆品种产量的影响较明显,但对大豆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吉育77大豆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在公主岭选育的高蛋白高产中早熟大豆品种,原品系代号为公交2002-3,具有高蛋白、高产、抗病、广适等特点,不但质优,而且在吉林省中早熟组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居第一位,比对照品种增产13.8%,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吉育77获国家"十五"第二批"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品种".  相似文献   

12.
王运刚 《北京农业》2003,(10):30-30
通农14号大豆,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育成的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品种,2001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吉林和辽宁省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加速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出口基地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7~2002年对吉林省审(认)定(不包括引种)的9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07%,脂肪含量为19.94%。其中,普通高产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9%,脂肪含量为19.96%;高蛋白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99%;高油大豆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2.37%。全省仍然缺少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3%以上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含有十胜长叶大豆种质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分别占我省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总数的61.5%和53.3%。  相似文献   

14.
高蛋白大豆是指大豆种子粗蛋白质含量达到45%以上的品种,我省属于我国大豆主产区中的高蛋白大豆产区。其栽培技术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品质的高蛋白、高油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吉林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19232005年间,共育成大豆品种214个,但品质性状相较黑龙江、北京等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对提高吉林省大豆育种水平,改良大豆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品质的高蛋白、高油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吉林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在1923~2005年间,共育成大豆品种214个,但品质性状相较黑龙江、北京等地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通过对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揭示了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对提高吉林省大豆育种水平,改良大豆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同省份高蛋白栽培大豆的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目录>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对我国高蛋白材料在不同省份之间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黄淮夏大豆生态区是我国的高蛋白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 通农14号大豆,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育成的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品种,2001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在吉林和辽宁省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加速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出口基地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正凭借着良好口感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含量,无公害高蛋白大豆在市场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与所处当地的生态条件,对无公害高蛋白大豆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在开展全面探讨。1品种精选无公害高蛋白大豆,要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至少要在45%以上,同时结合市场需求,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与抗逆性强的无公害品种。品种确定后,对种子  相似文献   

20.
南阳优质高蛋白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河南农业》2012,(18):59-60
通过多年的品种试验和大田肥料、病虫害防治试验数据及调查总结,研究了优质高蛋白大豆在南阳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并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优质高蛋白大豆在南阳的栽培种植有很好的前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分析,都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