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要加强农田小气候量值研究分析,以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达到农田小气候的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
<正>农田小气候是指农田贴地气层、土层与作物群体之间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小范围气候环境。常以农田贴地气层中的辐射、空气温度和湿度、风、二氧化碳以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的量值表示,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环境条件。改变农田小气候的土壤耕作技术主要有松土、镇压、垄作等,利用土壤耕作技术改变农田的小气候,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发生滋长,  相似文献   

3.
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等重要作用,通过探 讨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的科学规划等提供参考和指 导。【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疆杨农田防护林,测定防护林不同距离处的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 壤含水率及玉米产量,分析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结果】随着与防护林距离的增加,风速呈现先升高、 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距林带 1 H(防护林树高)处风速最大,5 H 处风速最低,整体上风速比对照点降低 38%;0.5 H 处空气温度最低,5 H 处空气温度最高,3~10 H 处的空气温度变幅度较小;空气湿度呈现先降低、 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0.5 H 和 5 H 处空气湿度较高,空气湿度比对照点增加 5.1%;林网内的土壤含水率 先增加后减小,0.5 H 和 1 H 处土壤含水率最低,5 H 处土壤含水率最高;0.5 H 处玉米平均株高比对照点降低 102 cm,产量比对照点减少 26.3%,整体上林网内产量提高 8.8%。【结论】宁夏平原新疆杨防护林对小气候因 子的影响随防护距离的不同存在变化,整体上具有降低风速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率、提高玉 米产量的作用,建议提高农田林网化率,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植保站农田小气候试验中跟踪监测的作物层气象数据及小麦赤霉病病情系统消长动态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农田小气候条件为作物层正点观测值同时满足气温Temp≥13℃、相对湿度RH≥70%。研究作物层温湿度与自动气象站温度、湿度及风速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农田小气候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回归方程,找出小麦易感病关键期内,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自动站气象条件为:正点定时记录同时满足气温T≥14.3℃、相对湿度U≥64.7%。在此基础上,构造合理的湿热指数W,确定W的各界限值,以动态判别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适宜度。经试用检验,判别效果较好,可以投入实际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的一系列防护作用中,防风作用是主导因素,随着风速的变化,田间小气候的温度、湿度、蒸发、蒸腾均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还具有改良土壤和防止干热风危害的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6.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是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通过林网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和土壤湿度、减轻和抵御农业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同时,做好后期管护工作,是保证农田防护林长期发挥其生态效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一、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效益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物气候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主要决定于防护林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空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5,(2):4-4
要实现高水平的设施农业,信息获取手段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开发性能价格比高的设施农业用传感器是当务之急。设施农业用传感器的品种较多,按其检测参数、分数,主要有以下几种:1.温度和湿度作物的生长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塑料大棚的控制参数中,温度与湿度检测、控制是主要参数之一。2.土壤干燥度作物生长需要水分,在设施农业中,灌水如何做到既不影响作物生长又不浪费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土壤干燥度的检测,需要用干燥度传感器。目前较广泛采用的干燥度传感器是由负压传感器与陶瓷过滤管组成的。3.二氧化碳农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气候、地形、水文过程和土壤水分状况在节水农业研究与应用中的作用。干旱指标法被广泛采用以分析干旱情况,但它不能很好地反映季节性干旱;地形对节水农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降水和水土流失情况来影响水资源利用率和节水配置;对水文过程的分析从流域尺度出发主要采用TOPMODEL、SWAT、MODFLOPW、FEFLOW、MIKE-SHE等模型,从局地尺度出发主要采用TOPMODEL、WEPP等模型,从农田尺度出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蒸发、蒸散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方面;土壤水分状况受土壤类型、土壤性质、土地利用方式、地表覆盖物、气候因素、以及人为作用的影响,利用这些因素对土壤水影响的规律培育“土壤水库”和对作物进行非充分灌溉或者调亏灌溉能够有效地节约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10.
农田爆破成腔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爆破成腔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爆破成腔技术可在作物根系层土壤中形成稳定的爆破腔体和纵横交错的裂隙,增大作物根系层土壤的透气性;改善旱季农田土壤墒情;增加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1.
设施内环境和人们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作物生产和生长发育规律有较大作用影响。影响无公害设施农业生产的两大因素:一是环境因素,包括农膜、光照、温度、湿度、大气、土壤、有害生物等;二是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各种农业技术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阐述在大田中常见的耕翻、镇压、灌溉、栽培方式等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13.
设施内环境和人们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作物生产和生长发育规律有较大作用影响。影响无公害设施农业生产的两大因素:一是环境因素,包括农膜、光照、温度、湿度、大气、土壤、有害生物等;二是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1连作障碍因子调查分析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为主的设施栽培体系在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环境条件及确保设施栽培作物生长快、反季节、周年供应等优势的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的  相似文献   

15.
农田防护林是在农田周围营造的防护林,是通过树木的密度、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等调节农田附近的温度、湿度、降雨量、风速、土壤结构、含水量、地表径流、地下水位等因素,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促进农业丰产丰收的人工林。该文结合涡阳县建设平原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的经验,从农田防护林结构规划、立体经营与抚育管理、农田防护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广大农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农田防护林具有降低风沙灾害、调节小气候、提高作物产量等重要功能,对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营造高效、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从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结构优化、防风效应、气候效应、胁地效应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宁夏引黄灌区冬灌对温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引黄灌区冬灌容易使设施农业产生土壤盐渍化现象,通过研究冬灌对宁夏引黄灌区设施农田地下水位、水质、土壤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分析冬灌对温室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冬灌后温室地下水位上升,冬灌对地下水质的影响较大,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土壤全盐含量,对温室的温度和湿度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18.
高晟 《农业网络信息》2011,(4):15-17,26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有力地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农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对蒸腾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0年农田膜覆盖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湿度和土壤储水量,还对农田的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有明显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作物蒸腾和土壤的蒸发,促进了农田水分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多石农田除石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为实现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必须提高农田土壤的质量以提高单产量。文章从土壤的物理特性、农机作业环境和作物生长三方面分析农田中石块过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情况,论证了多石农田除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