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定西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开展了36份绿豆品种资源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有15个品种能正常成熟,其中有6个品种表现较好,产量居第1位的是JLPX02,其生育期102 d,株高65.0 cm,主茎分枝5.0个,单株荚数60.0个,荚长8.6 cm,株粒重26.02 g,百粒重6.53 g,折合产量3 000 kg/hm~2;品绿2011-06产量居第2位,其生育期100 d,株高57.5 cm,主茎分枝4.5个,单株荚数59个,荚长9.2 cm,株粒重21.25 g,百粒重5.41 g,折合产量2 590 kg/hm~2。  相似文献   

2.
16个荞麦新品种在定西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对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16个荞麦(甜荞和苦荞)新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甜荞品种以定甜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1 746.7 kg/hm2,较对照定甜1号增产22.7%,生育期88 d,中熟,株高59 cm,主茎分枝2.2个,主茎节数9.0个,单株粒重2.21 g,千粒重27.4 g,结实率21.07%。苦荞品种以六苦2081折合产量最高,为3 293.3 kg/hm2,较对照定引1号增产21.8%,生育期100 d,晚熟,株高106 cm,主茎分枝4.3个,主茎节数16.9个,单株粒重4.38 g,千粒重21.6 g,结实率47.10%。  相似文献   

3.
新疆燕麦地方品种资源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新疆35个地方燕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生育期、株高、单株分蘖数、穗长、小穗数、单株粒重、千粒重、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9个性状的分析,发现新疆的地方燕麦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变异系数为依据进行分析,5个植物学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70;~25.81;,表现为:单株分蘖数>小穗数>穗长>株高>生育期;4个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4.84;~34.89;,表现为: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千粒重>脂肪含量.利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35个品种被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6个类别,可根据育种目标的不同选择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引进的9个燕麦育成品种为材料,研究燕麦各农艺性状之间以及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燕麦的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与株高、穗长、小穗数和单株粒重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株高与穗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品种冀鉴003的千粒重为33.03g,产量为309.04kg/667m^2,与其他品种的农艺性状相比千粒重和产量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促进广西荞麦产业发展,对收集的广西荞麦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方法】以普查收集的 58 份广西荞麦地方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生育期、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单株结籽数、单株粒重、产量等 9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主茎粗、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千粒重、单株结籽数、单株粒重、产量平均值分别为80.57 d、70.29 cm、3.75 mm、2.63 个、8.68 节、22.97 g、97.02 粒、2.22 g 和 918.7 kg/hm2,性状变异程度较大,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 27.93%,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 5.42%;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与茎粗、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呈极显著相关,而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千粒重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结论】通过鉴定评价,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粒重、单株结籽数是影响荞麦产量的主要性状,高产型荞麦品种的形态特征为株高适中、主茎节数多、分枝多、单株结籽数多、粒重适中;筛选出巴头荞麦、建立春荞、黄坪荞麦、朔晚荞麦、古砦三角麦和瓦渣地荞麦等 6 份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大豆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选择效率提供帮助,为区域性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及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春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豆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64%,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33%;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荚数、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呈正相关,与生育天数、结荚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4.356 7%。[结论]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大豆产量和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密切相关;产量的构成主要性状有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结荚高、株高、单株粒重、每荚粒数。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注意产量高和生育期、株高适中的品种,要着重对第1、2、3主成分的综合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213份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筛选高产苦荞种质,以期了解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来自于我国11个省(区)的213份苦荞种质为材料,对其株高、主茎分枝数、初花期、盛花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籽粒产量8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产的苦荞种质.[结果]8个农艺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均接近1.00,均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91%~35.62%.籽粒产量的变异范围为315.6~3286.8 kg/ha,平均值为2101.5 kg/ha;株高的变异范围为86.1~139.5 cm,平均值为121.2 cm;主茎分枝数的的变异范围为4.8~6.9个,平均值为5.8个;百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55~2.45 g,平均值为1.95 g;单株粒重的变异范围为1.03~7.21 g,平均值为3.35 g;单株粒数的变异范围为51.7~416.8粒,平均值为173.6粒;初花期的变异范围为37.0~45.0 d,平均值为40.8 d;盛花期的变异范围为40.0~47.0 d,平均值为43.9 d.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初花期呈显著负相关.供试苦荞种质材料8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39%.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其中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是影响苦荞种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欧氏距离为2.50处,可将213个苦荞种质材料划分为六大类群(Ⅰ~Ⅵ),其中,类群Ⅳ的30个苦荞种质材料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类群,籽粒产量平均值最高.[结论]选育高产苦荞品种时,应着重考察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这2个指标.Ⅳ类群的30个苦荞种质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个燕麦品种在生育特性和生产性能上的比较试验,各燕麦品种生育期均较短,在呼和浩特地区均可正常成熟。其中大燕麦生育期最短,Victory record的产量、额敏燕麦和莜麦的蛋白质含量、Cend2Tomna的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株高与穗轮层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主穗小穗数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有效分蘖、单株株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18个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皮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茎数、株高、穗长、穗粒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生育期苗数穗长小穗数株高成穗率单株穗数分蘖茎数穗粒重千粒重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与分蘖、穗数、成穗率、单株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成穗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分蘖穗长生育期株高小穗数穗粒重穗数苗数茎数穗粒数。在裸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与苗数、分蘖、生育期、茎数、穗数、单株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穗长小穗数单株穗数生育期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茎数分蘖苗数成穗率穗粒数,籽粒产量与茎数、小穗数显著正相关,与苗数、分蘖、生育期、穗数、株高、穗长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小穗数穗长茎数单株穗数苗数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穗粒重分蘖穗数。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度和相关性来看,皮燕麦和裸燕麦品种表现不尽相同,在品种选育时,应根据不同育种目标,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大豆品种,同时为广西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区外引进的24个大豆品种及作对照的广西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大豆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的株高、茎粗、SPAD和主茎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指标,在大豆采收期测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小区产量等产量性状指标。[结果]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各有差异,株高为42~75 cm,株高较高的品种是22、2、4和25号,株高均在70 cm以上;茎粗为3.5~8.3 mm,茎粗较粗的品种是25、4和3号;SPAD值为28~46,较高的是25、18和8号品种;主茎分枝数为7~16个,其中分枝比较多的是9和24号品种;20号品种的单株荚数最高,17号品种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最高。产量前3的品种是20号、17和25号,产量分别为3 058.7、3 045.9和2 599.4 kg/hm~2。[结论]20号和17号这2个品种的株高较高,茎粗较粗,分枝数较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都较高,生育期合适,实际产量较高,增产潜力较大。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适宜广西种植,有引种改良当地品种的前景,可在后续几年继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1.
四川安宁河流域洋葱品种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优质高产的洋葱品种。[方法]对33个国内外的洋葱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考查株高、鳞茎鲜重等11个性状,并对各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熟3号的鳞茎重和单株重最高,为441.804、43.40 g,G2随后,为415.384、17.35 g。洋葱的生物产量与洋葱鳞茎鲜重的回归关系呈显著相关。品种间株高、叶片数、颈粗、叶片和叶鞘重、鳞茎膨大期差异极显著。单个鳞茎重前10个品种与33个品种存在较多差异,平均株高46.86 cm,叶片数6.62片,叶片和叶鞘重4.72 g,膨大期为187.05 d。洋葱鳞茎高产的较适宜的各个性状指标范围为:株高46.86 cm、叶片数6.62片、颈粗1.49 cm、叶片和叶鞘重4.27 g、鳞茎膨大期187.05 d。[结论]早熟三号和G2具有很高的栽培和育种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江苏地区玉米品种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并探讨环境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盐城大丰市开展玉米植株性状相关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播种密度6.75万株/hm2;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赣榆县和徐州丰县开展环境因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试验,播种密度6.75万株/hm2.[结果]比较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发现不同类型的品种间穗下节间数、穗上节间数、地上总节数、株高、穗位高等植株性状显著不同;品种的生育期与植株的地上总节数和穗下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植株的总节数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与植株的穗下节数呈显著相关.对3个地点的植株性状和环境因素分析后发现,穗上节数受环境影响小,积温与株高、地上总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积温与穗位高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与株高、穗位高、穗上节数、穗下节数、地上总节数呈正相关,其中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江苏省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在埃及两个不同地区种植的4个有潜力甘蔗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方法]于2009~2010、2010~2011年度分别在埃及卢克索省El-Mattana研究站(上埃及)和米尼亚省Mallawi研究站(中埃及)进行了两个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3个重复,对4个有潜力的甘蔗品种G95-21、G98-28、G99-160和G99-103的新植蔗分别在不同时间,即(植后)10、11、12和13个月收获,并分别调查农艺性状、甘蔗产量和糖产量.[结果]在(植后)13个月收获时,甘蔗品种G99-103和G95-21的茎高、茎径、茎重、蔗糖分、蔗汁纯度、出糖率、蔗产量以及糖产量最高,且以在卢克索省种植的甘蔗大部分农艺性状表现更优.品种、收获期和种植地点的第一和第二交互顺序显著影响所有甘蔗的农艺性状.[结论]在埃及中上部地区种植甘蔗品种G99-103和G95-2,且在12和13个月株龄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蔗茎产量和糖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泥炭对进口盆栽红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红掌生长发育的基质。[方法]以德国进口泥炭、广东高要泥炭和内蒙乌审旗泥炭为试材,种植"大哥大"、"亚利桑娜"、"粉冠军"3个红掌盆栽品种,在种植0和180 d分别测量每株鲜重、叶片数量、植株高度、叶绿素含量等特性。[结果]种植180 d后,"大哥大"、"亚利桑娜"、"粉冠军"3个红掌品种的植株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叶片数量以内蒙泥炭最大,高要泥炭最差。"大哥大"和"亚利桑娜"的高度在内蒙泥炭中增加最多,分别为2.64和4.22 cm;在高要泥炭中增加最少,分别为2.30和2.19 cm。"粉冠军"在进口泥炭中高度增加最多,为2.77 cm,在内蒙泥炭中增加最少,为1.96 cm。3个红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泥炭中都表现为:内蒙泥炭>进口泥炭>高要泥炭。[结论]内蒙泥炭是红掌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筛选适宜在旱作条件下生长的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方法]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对5个品种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种燕麦品种的株高为保罗草莜1号九六二六燕科1号农家品种,但在总体生长速度上表现为草莜1号保罗燕科1号九六二六农家品种。生育期间各品种叶面积呈先明显增加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鲜重随生育时期均呈S型曲线变化,在抽穗期不同燕麦品种间保罗、农家品种、草莜1号、九六二六分别较燕科1号增加了118.44%、69.58%、45.63%、45.21%;在灌浆期增加了63.40%、30.14%、13.06%、11.47%。干重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到灌浆期保罗、草莜1号、农家品种和九六二六分别较燕科1号的植株干重增加了76.77%、52.65%、40.49%和32.74%。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上均以保罗最高,且在籽粒产量上保罗、燕科1号、草莜1号和九六二六分别较农家品种增加了18.71%、16.10%、8.48%和7.06%。[结论]该研究对干旱地区燕麦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国内外苜蓿品种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为引进优良的苜蓿品种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用国内外17个苜蓿品种,通过3年的品比试验,对各品种生物学特性、株高、枝条密度、鲜草产量和叶茎比等性状进行了田间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间,供试苜蓿品种均能安全越冬,且可完成整个生长繁殖周期。国内育成苜蓿品种单株产草量最高,植株高大,分枝能力较差,叶茎比值较低。欧洲苜蓿品种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美国苜蓿品种叶量最高。[结论]国内品种生产性能优越,而国外品种质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严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58-15161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Oryza sativa L.)形态特性,研究不同水稻品种间器官生长和发育特征动态。[方法]通过连续性观察和破坏性取样,获得叶片长度、节间数、株高、分蘖数、叶片角度、叶面积和比叶重等数据,从而比较白稻(籼稻)、金南凤(粳稻)、9325(粳稻)和9915(粳稻)4个水稻品种在江苏南京卫岗大田、卫岗盆栽和江浦大田3种栽培方式下器官形态差异。[结果]每个节位的最大叶长在生长早期逐步上升,后期逐渐下降,可以用方程y=axb和y=ax+b来描述最大叶长和节位的关系;卫岗盆栽水稻的节间数、生长期、叶长和株高比其他2种大田种植的数值小;可以用方程y=ax+b来描述株高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的关系,增加1 cm株高需要19.23℃.d≥10°C积温、8.12 h日照时数;籼稻的株高、分蘖数和叶面积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多,但比叶重和叶角比其他3个粳稻品种小。[结论]比较水稻品种间形态特征差异,是选择节水耐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研究结果若被整合进一个水稻功能结构模型,即可通过模拟三维空间内水稻器官生长动态为节水耐旱品种选育提供株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倒伏能力水稻品种的相关性状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抗倒伏能力水稻品种的相关抗倒伏性状表现,为其在育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51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在齐穗后21~25 d系统测定与抗倒伏相关的性状,包括茎秆形态特性、茎秆力学特性、茎秆的生理生化指标等等,通过聚类分析把51个品种分为3类,即抗倒型、普通型和倒伏型,进而分析不同抗倒伏能力的水稻品种的性状特点。[结果]不同抗倒伏能力水稻品种的重心高度、秆形指数、折断弯距、倒伏指数以及齐穗21 d时的单茎鲜重、基部10 cm干重、单茎干重等性状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株高的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加生物产量提高产量和抗倒伏是可以协调做到的,关键要改善茎秆的物质积累。[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抗倒伏育种中合理选用亲本材料和改良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超高产潜力鉴定重要农艺性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Oryza sativa L.)超高产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及其相关性,明确水稻高产机理。[方法]选取有完整观测数据的水稻品种58个(含对照),2011年在云南永胜水稻综合试验站实施了水稻新品种高产潜力鉴定及筛选试验,考察全生育期、茎蘖数、主茎绿叶数、株高、茎高、茎基宽、剑叶高、穗高、穗颈高、伸长节间数、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指标。[结果]水稻在超高产条件下,生物产量因子的改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将产量分为有效穗与穗重两部分选择较合理,能最大程度地防止变量间的相关影响,还能针对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地选择指标,增加可操作性;重视水稻苗期生长势及生物产量选择。[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