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新品种灵选2号在沿江、江淮和淮北地区等生态区的不同生长情况与泗棉4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灵选2号在各棉区的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特性方面,灵选2号比泗棉4号要优秀.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品种灵选2号在沿江、江淮和淮北地区等生态区的不同生长情况与泗棉4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灵选2号在各棉区的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特性方面,灵选2号比泗棉4号要优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棉花新品种升金棉30号在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升金棉30号在不同生态棉区种植,其农艺及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升金棉30号的生育期淮北棉区比沿江棉区长9d.而与对照泗棉4号无明显差异;升金棉30号在沿江棉区比淮北棉区增产皮棉19.0%,较对照品种增产3.9%-5.8%;升金棉30号的纤维长度、比强度及马克隆值三项指标协调性优于较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4.
棉花新组合九杂4号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新组合九杂 4号籽皮棉单产 3 2 14.6kg/hm2 和 13 78.8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7.3 1%和13 .12 %,皮棉单产比皖杂 40F1 增产 10 .9%;纤维品质优于皖杂 40F1 和泗棉 3号 ,值得在阜阳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利平  周桃华  马乔 《农技服务》2013,30(7):673-674
以湘杂棉8号、鄂杂棉11号及爱棉1号(对照)为材料,探讨了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湘杂棉8号生育期与对照基本一致,各性状略优于对照,产量略低于对照;鄂杂棉11号生育期基本一致,各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对照,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2个品种均较适合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选用爱杂9号于2010年在安徽省沿江、江淮和淮北3个棉区进行试验,探讨该品种(系)在我省不同生态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爱杂9号在生育期、产量、抗病性和纤维品质方面都比对照品种皖杂40 F1有优势,更适宜在淮河以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湘杂棉6号、鄂杂棉11号及皖杂40(对照)等3个品种为材料,探讨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生育期均基本一致,产量在沿江棉区均显著高于淮北棉区,鄂杂棉11号与对照品种皖杂40相比,在沿江棉区增产8.7%,在淮北棉区增产12.8%.适于在安徽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种植模式,采用正交设计3套3因素3水平田间试验,研究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优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产量影响显著的栽培因子有品种、播期和种植密度等,DPC、N和去蕾措施等3个栽培因子对机采棉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考虑,将安徽沿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优化为:品种选用中棉所50、机收50等早熟品种,于5月下旬直播,播种密度为10.50~11.25万株/hm2,N用量为180 kg/hm2左右,DPC用量为180~270 kg/hm2,施肥和化控的具体方法要结合地力、长势、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条件允许时可以适当去除早蕾或晚蕾以促使机采棉成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9.
苏棉23号是徐州市种子站培育的棉花杂交新品种。2001~2003年连续3年参加江苏省杂种棉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超标优势。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棉23号。2003~2005年连续3年在丰县组织该品种的品种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就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与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作一全面介绍。1苏棉23号产量表现2003~2004年连续两年在丰县组织生产试验,以泗棉3号为对照,苏棉23号两年平均籽棉产量3264.9 kg/hm2,较对照泗棉3号增产15.4%。皮棉产量1 386.3 kg/hm2,较对照增产9.1%。单株成铃21.6…  相似文献   

10.
苏棉16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棉 16号属早熟型棉花新品种 ,其高抗枯萎病 ,年产籽棉 3 3 0 4.8~ 3 4 96.5kg/hm2 ,皮棉 13 75 .65~ 15 67.0 5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5 .99%~ 7.91%和 11.49%~ 14 .5 1%。  相似文献   

11.
皖棉 95 0 91是高产、优质、抗病 ,中早熟陆地棉新品种 ,1998年在省区试中籽棉产量 3 5 2 3 .0 5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13 .84% ,皮棉产量 13 64 .2 5kg/hm2 ,比对照增产 11.0 4%。其生育期 12 4d ,纤维品质优良 ,2 .5 %跨长 2 9.0 5mm ,整齐度 49.3 8,比强度 2 0 .13g/tex ,马克隆值 4.3。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新疆三个高产棉区棉田土壤钾的吸附特征及钾对棉花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三个棉区棉田土壤有效钾的含量玛纳斯棉区〉巴楚棉区〉阿瓦提棉区;对钾的吸附能力:玛纳斯棉区〉阿瓦提棉区〉巴楚棉区.由于各棉区土壤有效钾含量和对钾吸附能力不同,钾在棉花上的有效性差异较大.盆栽试验上,巴楚棉区、玛纳斯棉区和阿瓦提棉区棉田土壤缺钾处理平均干物质相对产量分别为107.1;,102.4;和70.2;.田间缺素和150.8kg/hm2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趋势相同.达到最高产量时,钾施用量(K2O,下同)南、北疆分别为134.7; kg/hm2和150.8kg/hm2;达到最佳经济产量时,钾施用量南、北疆分别为126.0 kg/hm2和126.5kg/hm2.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棉花新品种荃银7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鉴定荃银7号在安徽省各棉区的适应性,为安徽省棉花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荃银7号在沿江地区生育期比江淮地区短约2d;开花吐絮早,单株果枝数与江淮棉区相比略少,皮棉产量平均增产比江淮棉区略低。与对照组皖杂5号相比,其生育期在118至120d,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单株果枝数和单株成铃数略少,但由于单铃重、子指、衣指、衣分比对照高,产量仍然增加显著。荃银7号在沿江棉区优于江淮棉区,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显著增加。由于受到高温干旱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平均霜前花率为93.39%。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达到5%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荃银7号比对照组抗枯萎耐黄萎,纤维品质较好,有利于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百棉1号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化组合及其此长彼消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探讨高产田产量构成因素的密、肥效应参数,利用百棉1号2006-2007年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春棉品种区试A组及2008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生产试验A组共37个点的观测资料,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通径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互变模型,多元多项式曲线回归及模拟选优等方法,研究了该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以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所建密、肥效应模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百棉1号,应在适当控制密度的前提下,力求促使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方可实现理想的产量结构;从产量目标性状密、肥因子效应多项式回归模型模拟得出,在平均密度48 838株/hm2,施N 216.96kg/hm2、P2O5147.94kg/hm2、K2O 115.59kg/hm2条件下,皮棉期望产量可达1 615.58kg/hm2,其理想产量结构为单株铃数17.23个、单铃质量6.32g、衣分41.33%。  相似文献   

15.
2019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品种区试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9年甘肃省油用向日葵区域试验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葵杂7号平均折合产量4 620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10.4%,丰产性最好,稳产性一般。陇葵杂6号平均折产量4 455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6.5%,丰产性好,、稳定性最好,适应性好。XKY1502平均折合产量4 310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3.0%,丰产性较好,稳定性一般。九洋562平均折合产量4 395 kg/hm2,较对照品种S606增产5.0%,丰产性一般、稳定性差。这4个品种(系)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旱地小麦西旱2号为对照,对甘肃省待审定的8个旱地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春37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3177.9 kg/hm2,较对照增产622.2kg/hm2,增幅24.35%,其次是定西51号,折合产量2844.9 kg/hm2,较对照增产288.9kg/hm2,增幅11.3%,会宁23号折合产量2711.25 kg/hm2,较对照增产155.55kg/hm2,增幅6.09%、甘春38号较对照增产22.2kg/hm2,增幅0.87%。且甘春37号、定西51号、会宁23号、甘春38号4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若在其他地区的区域试验中,表现优异,建议参加下年的生产试验。定西52号、双西1号、陇春47号、高原289产量均低于对照,建议这4个品种继续参加下年区域试验,以取得更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以泗阳298为母本,以泗阳73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育成了常规棉花新品种泗阳493。在2014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CK增产4.1%。泗阳493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8.9 mm,断裂比强度为33.1 c N/tex,马克隆值为4.7;该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在宁南山区进行冬小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95W0812平均产量最高为5 363.3kg/hm2,较中引6号增产14.19%,丰产适应性较好,可继续试验观察;ST99-111平均产量5 105.0kg/hm2,其抗性差;静冬9718平均产量4 975.0kg/hm2,抗性稍强;LD99-67产量最低,为4 303.3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减少8.38%。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法,对2013—2014年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18-3平均折合产量1 855.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4.10%,含油率40.42%,综合性状优良,可大面积推广种植。2004M1-15-1-1-1平均折合产量1 830.1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2.50%,含油率40.43%,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好。2000-16平均折合产量1 796.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10.41%,含油率39.60%,丰产性、适应性好,稳定性居中。3个材料可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 185和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1 745 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