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验证显性核不育两用系与波里马三系的基因型,明确Gd1AB和D3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并构建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统。【方法】通过显性核三系与波里马三系相互杂交验证其基因型,分析Mf和Rfc基因的等位性,采用临保系与显性纯合两用系×显性核不育恢复系F2代核不育株测交的方法,推论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C3B为轮回父本与不育胞质的显性核不育株定向回交,以创建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结果】鉴别了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确定甘蓝型油菜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由一对复等位遗传模式控制,而显性纯合两用系D3AB由两对基因互作控制。初步构建出双低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系统DGCMS-3A,并证实了选育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系的可行性。【结论】显性抑制基因Mf与波里马恢复基因Rfc不等位,Gd1AB的基因型为N(MsMsrfcrfc)×N(MsMfrfcrfc)),D3AB的基因型为N(MsMsmfmfrfcrfc)×N(MsMsMfmfrfcrfc)。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可细分为四种遗传模式:双位点互作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mfmfrfcrfc)+S(msmsmfmfrfcrfc)]、单位点复等位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frfcrfc)+S(mfmfrfcrfc)]、双位点互作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mfmfrfcrfc)+S(MsMsMfmfrfcrfc)]、单位点复等位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rfcrfc)+S(MsMfrfcrfc)]。  相似文献   

2.
隐性核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的遗传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不育两型系20118AB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当2对基因为隐胜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纯合体(HRfRf)和杂合体(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和aabbRfrf),其不育纯合体相应的临保系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分别保持1:1和3: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AabbRfRf或aaBbRfRf)和纯合不育系(aabbRfRf),纯合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__或__BB)杂交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白菜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三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白菜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中,一般只能获得不育率50%的两型系.将两型系的相应保持株自交,自交子代100%可育的原两型系称杂合两型系;自交子代出现1/4不育株的原两型系称纯合两型系.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与杂合两型系内的可育株测交,可获得100%不育株的全不育系.全不育系与原父本回交,回交子代出现50%的可育株,所以把杂合两型系中的可育株称为临保系.用全不育系与恢复系测交,选育出强优势的杂种组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菜心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遗传物质单一及目前所转育成的菜心雄性不育系不像亲本的问题,根据复等位遗传假说,以菜心为母本,现有的AB法45抗热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为父本,采用回交、测交、自交等方法,对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的回交选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个世代的回交转育,得到了具有菜心细胞质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其经济性状与轮回亲本极像。本试验的转育方法适用于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转育,依照此转育方法可以获得与亲本经济性状相似的目标植株,同时可以扩展后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显性核不育材料(杂合型6CA,纯合型6AB)进行广泛的测交试验,从中筛选出临保系和恢复系,以现有的双低品种为回交父本,将双高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双低核不育系,并已配制出了双低杂交种,以两型系6AB中可育株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已将核不育基因导入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创建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相似文献   

7.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合型恢复株作母本,纯合型显性不育监保系作父本去雄杂交,经过自交和测交筛选。转育了一份对细胞质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为恢复的广恢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育性分离世代中,利用不育细胞质和显性核不育性对恢复基因传递的鉴别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基因型的选择机率,是转育广恢品系快速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遗传模式新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及其临保系T45与来源不同的几个自交系和常规品种杂交和测交后代的遗传分析,提出了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的新遗传模式,即育性受2对育性基因Ms3和Rf控制.其中Ms3有2个等位基因,Ms3为野生型显性可育基因,ms3为隐性不育基因;Rf位点存在3个复等位基因,Rf c为野生型可育基因,Rf a为突变恢复型可育基因,而Rf b为突变不育基因,三者的显隐性关系为Rf a>Rf b>Rf c.按照这一遗传模式,9012AB可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 bRf b,不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 bRf b;临保系基因型为ms3ms3Rf cRf c;恢复系基因型为Ms3 Ms3 _ _或_ _Rf aRf a.  相似文献   

9.
小麦显性核不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出的7603A核不育类型,主要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非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间存在抑制互作效应。可产生多种特有的育性分离比例。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广泛存在着恢复系和“一次保持系”。人工制造持系无效。不育株有纯合和杂合两种基因型。纯合型与“一次保持系”杂交,后代可获得100%的不育株;杂合型与“一次保持系”杂交,后代产生1:1育性分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报道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RA1和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RA82的选育过程 ,调查了两用系群体内育性表现。结果表明 ,2个两用系内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均符合 1∶ 1的理论值 ,RA1群体内可育株自交后代均为完全可育 ,而 RA82群体内可育株自交代后代育性分离比例为 3∶ 1。对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通常存在较强的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 ,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则表现为负向优势。目前已获得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 ,并获得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优异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毛竹竹篼的顺横纹抗剪性能,以毛竹竹篼为试验材料,在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抗剪试验。结果表明:竹篼含水率12%时,横纹V向抗剪强度均值为24.1 MPa、横纹H向抗剪强度均值为23.2 MPa、顺纹V向抗剪强度均值为12.4 MPa、顺纹H向抗剪强度均值为8.4 MPa。当竹篼含水率提高10%时,则顺纹V向抗剪强度降低约4%、顺纹H向抗剪强度降低约8%、横纹V向抗剪强度降低约7%、横纹H向抗剪强度降低约5%;当基本密度提高10%时,则顺纹V向抗剪强度提高约8%、顺纹H向抗剪强度提高约20%、横纹V向抗剪强度提高约15%、横纹H向抗剪强度提高约14%。竹篼含水率是影响竹篼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竹子采伐后,竹篼在活性期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竹篼含水率的降低,竹篼的抗剪强度逐渐增大;当施加平行于厚度方向的载荷使竹篼维管束产生顺纹分离,竹篼最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12.
Lines of defense     
Flajnik M 《Science (New York, N.Y.)》1994,265(5176):1254-1255
  相似文献   

13.
以4个向日葵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与6个恢复系杂交,比较分析各个亲本的产量性状配合力。结果表明:(1)籽实产量主要由亲本加性效应决定,非加性效应作用不明显;(2)恢复系GCA方差远远大于不育系,在杂交种配组中恢复系的选用尤为重要;(3)高产组合双亲应具有较高的GCA效应之和,或至少双亲之一具有较高的GCA;(4)筛选出利用价值较高的亲本恢复系696R和455R,不育系049A和412A。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高粱不育系或保持系中同质恢复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认为机械混杂及人为盲目地繁殖、使用不合格的不育系或保持系是“同质恢”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以4份广西白粒骨干玉米自交系(南60-1、改良南60-1、大013和花83-2)与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6份白粒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B.Griffing 4模式设计进行配合力分析,研究来自CIMMYT的白粒玉米自交系与广西骨干系的杂种优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改良南60-1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0.58;来自CIMMYT的CML26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次之,其值为0.42.改良南60-1与CML98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达到1.26.组配的优势杂交组合大部分符合温带系×热带系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水稻越冬品系及越冬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农垦58航天诱变后代与东乡野生稻杂交系选出10个越冬品系,利用东乡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A08天然异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越冬不育株系。对10个越冬品系和3个越冬不育株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越冬品系和越冬不育株系的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不同核背景的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系ZTA、17A、8A和相应保持系ZTB、17B、8B花药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和游离赖氨酸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的保持系;不育花药中严重缺乏游离脯氨酸;不育花药中游离苏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保持系的可育花药;不育系花药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则明显低于保持系。核遗传背景差异导致3份同质异核甜椒不育系花药中同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筛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间败育关键时期花药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棉花雄性不育机理,更好地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奠定基础。【方法】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间败育关键时期,即花粉母细胞时期之前的花药为研究材料,应用cDNA-AFLP技术分离和鉴定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片段,并对差异片段进行验证、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108个差异表达片段,其中67个被成功克隆,通过BLAST分析发现,29个片段可以在NCBI数据库中找到同源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Gene Ontology分析后得知这些片段主要参与信号转导、转录、能量代谢、细胞壁发育等相关过程。其中,在两材料间还分离到一些与RNA编辑和雄配子发育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而这些可能与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cDNA-AFLP的分析,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间分离到了108个差异表达的片段,通过对这些片段的分析,对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基因信息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这些结果为更好地了解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过程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揭示棉花雄性不育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供烟草雄性不育系的推广种植技术,对目前中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3个烤烟雄性不育系(MSK326,MS云烟85,MS云烟87)及其常规品种(K326,云烟85,云烟87)的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栽培、调制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二者在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外观质量、内在品质、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经过5年的生产实践证实,大面积推广种植烤烟不育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粳稻杂交育种的进程,为粳稻杂交育种提供强优势的亲本,对5个新粳型不育系和5个新粳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万式配组F1对F1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配合力分析.结合表明:各亲本一般配合力因性状而异,不育系中以A5(BJ-5A)为最理想亲本,其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效应,单株谷重与结实率两性状的一般配合务表现均优于其他4个不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