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宋君 《花卉》2013,(1):28-34
蝴蝶兰(Phalaenopsis)被誉为“兰花皇后”。是目前世界上销售溘最人的兰花品种。广义的蝴蝶兰.包括蝴蝶兰与朵丽兰(Dorits)杂交而成的朵丽蝶兰属(Doritaenopsis)。蝴蝶兰形态独特、色彩变化丰富、  相似文献   

2.
刘海涛 《花卉》2013,(11):5-7
本刊2013年第10期介绍了六大类广东生产的室内盆裁,现接前文继续介绍广东大规模生产的其他室内盆栽花卉。一、蝴蝶兰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是指蝴蝶兰属植物的统称。  相似文献   

3.
黄可欣 《花卉》2012,(12):34-35
台湾皇基公司目前已全面采用Orchiata树皮做为自动化栽培蝴蝶兰的介质,生产出高品质的蝴蝶兰切花,于荷兰阿母斯特丹举办的Horti Fair世界级园艺花卉比赛获得肯定,连续4年(2008-2011)荣获Horti Fair蝴蝶兰切花组首奖!  相似文献   

4.
许申平  曾兰婷  叶庆生 《园艺学报》2015,42(8):1599-1605
研究了长期(240 d)增施CO2(800 ± 50)μmol ? mol-1和大气CO2浓度约400 μmol ? mol-1(对照)对蝴蝶兰‘内山姑娘’净CO2吸收速率、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蝴蝶兰属CAM植物类型,叶片净CO2吸收速率在22:00左右达到最大值,可滴定酸的积累在6:00左右达到顶峰。增施CO2显著提高蝴蝶兰夜间的净CO2吸收速率,并达到对照的两倍,可滴定酸的积累比对照增加44%。蝴蝶兰生物量的积累在增施CO2条件下也显著增加,植株干样和鲜样质量分别增加31%和28%。此外,增施CO2使蝴蝶兰的花期提前了5.4 d,提高了蝴蝶兰的产量和花部品质,其中花朵数比对照增加了66%。  相似文献   

5.
蝴蝶兰新品种‘福美’是以‘聚宝红玫瑰’蝴蝶兰(Phalaenopsis Jiuhbao‘Red Rose’)为母本,‘红龙蝴蝶兰’(Phalaenopsis Ben Yu Star‘Red Dragon’)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自授粉杂交后,成熟种子经无菌播种,出瓶种植,优良单株的选择并组织培养扩大繁殖,再经多年连续的种植观察及株系比较,于2015年8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对培养基的无机盐浓度、钾浓度比例、氮素型态、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试验优化,研究了培养基和外植体取材对蝴蝶兰茎尖生长点培养脱病毒的影响。结果表明:经MS培养基改良的KN培养基,其1/5大量元素的无机盐浓度适合蝴蝶兰茎尖生长点的培养。一定浓度范围内,提高氮源中硝酸态氮的比例,或提高培养基中钾的浓度比例,均有助于蝴蝶兰茎尖生长点培养的存活。植物生长调节剂NAA0.5mg.L-1+6-BA3.5mg.L-1的组合适合蝴蝶兰茎尖生长点培养的存活和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PLBs)的诱导。茎尖取材大利于培养存活,但是不利于脱病毒效果。齿舌兰轮斑病毒(简称ORSV)的茎尖生长点脱病毒难度较建兰花叶病毒(简称CymMV)的脱病毒难度大。蝴蝶兰茎尖培养脱病毒取材外植体须小于0.4mm,附带叶原基不能多于1个。  相似文献   

7.
赵立新 《花卉》2012,(4):30-30
海南蝴蝶兰(Phalaenopsis hainanensis),仅发现于我国海南省白沙和乐东等地,生于林下岩石上,以扁条状的气根紧贴而生。它有叶2-4片,卵形.深绿色。花序总状,常有花3-8朵,花细小,褐黄色,花期7-8月。海南蝴蝶兰与我国广西与云南产的华西蝴蝶兰(Phalaenopsis wiisonH)十分近似。但其唇瓣两侧裂片基郑之间的肉突中央下陷而向背面隆起呈乳头状,中裂片边缘强烈下弯而形成倒舟状。先端圆钝而微2裂,上面中央的脊突向先端逐渐增高并且变厚而不同。此外,海南蝴蝶兰的花为褐黄色,而华西蝴蝶兰的花色为紫红色。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红花蝴蝶兰一直深受大众的欢迎,但黄花蝴蝶兰同样受到普遍喜爱,无论单独组盆,还是与红花蝴蝶兰搭配组合,都是年宵花市中的抢手货。蝴蝶兰新品种‘童真’是以‘蝴蝶兰H 2’为亲本进行人工自交授粉培育而成的黄绿花品种,适合在年宵及节日时摆放。此品种与对照品种‘吉夫特’(图1)相比,其花梗更长、更粗,花数更多,花色黄绿,并于2015年8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许申平  张燕  袁秀云  崔波 《园艺学报》2020,47(7):1359-1368
以蝴蝶兰‘大辣椒’为试验材料,对花芽分化进程及期间光合特性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及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芽长度为0、2、4、8、16和24 cm时,分别处于花芽分化初始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瓣原基分化期(16和24 cm)。蝴蝶兰叶片的净CO2吸收速率在花芽发育前期(0 ~ 4 cm)没有显著变化,花芽8 cm时显著降低。花芽中的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叶片,碳水化合物在花芽长度为4 cm时达到稳定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芽8 cm时达到叶片与花芽的平衡;赤霉素(GA)的含量在花芽2 cm时达到最大值,生长素(IAA)含量在花芽4 cm时显著升高,玉米素(ZT)含量在花芽8 cm时显著降低,而ABA含量在花芽发育的过程中并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知,当蝴蝶兰花芽开始分化萼片原基(8 cm)时,光合生理及生化物质基本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此阶段的蝴蝶兰花芽已彻底完成成花分化。  相似文献   

10.
蝴蝶兰北方栽培技术张秀清,王春英,王志武蝴蝶兰(PhalaenopsisamabilisIB.)属单茎性气生兰,原产亚热带,因花型美观及色彩艳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蝴蝶兰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极为严格,故限制了自身的适应性和自然栽培区域。使得广大养...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若干品种(系)的染色体数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庄东红  曲莹  许大熊  李军  陈志玲 《园艺学报》2007,34(5):1257-1262
 采用酶解去壁法,对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38个品种(系)进行了染色体观察计数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蝴蝶兰的5个品种中有3个四倍体(2n=4x=76),2个三倍体(2n=3x=57);20个外引品系中有14个四倍体,1个三倍体和5个非整倍体;13个自育品系包括10个四倍体和3个非整倍体。均未见二倍体。不同品种(系)的染色体长度和形态相差较大,存在核型多样性;有21个品种(系)的染色体组全部由小染色体(长度2.5 μm左右)组成,17个品种或品系除了含小染色体外还含有大染色体(长度为5~9.5 μm),染色体大小组成与花色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对不同蝴蝶兰品种(系)的染色体倍性、染色体形态及其育性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松华 《花卉》2010,(5):25-25
洛氏蝴蝶兰(Phalanopsis Iobbii)又称为罗比蝴蝶兰,原只发现于印度、缅甸和越南等国,近几年有人在我国云南的临仓和广西的隆安发现也有野生,自然分布于海拔500-800米的天然杂木林中.附生于树干或树枝的树皮上,以扁条状的气根紧贴而生。叶2-5片,卵形。深绿色。花序总状,常有花3-6朵,花细小如豆粒,白色,唇瓣有2个对称褐色斑块。花期4-5月。洛氏蝴蝶兰的发现使我国蝴蝶兰的原生种由原来的6个增到7个。为蝴蝶兰育种提供了又一个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13.
松华 《花卉》2011,(8):27-27
麻栗坡蝴蝶兰 ( Phalanopsis malipoensis)于我国云南的麻栗坡地区有野生,自然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的天然杂木林中。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粉色蝴蝶兰(KM 833)在两个不同条件下处理(处理组:人工气候箱日/夜温25℃/20℃;对照组:温室大棚生长条件)过程中叶片和腋芽中碳水化合物在叶与腋芽中的分配变化。结果发现对照的蝴蝶兰新叶开始时面积增长较快,但最后的叶面积的大小基本相同,处理组的单位叶面积干样质量在15 d后超过对照组;处理组蝴蝶兰叶片还原糖含量在20 d达到1个小高峰后下降,在30 d后开始急剧上升,至50 d达到最大值(31.08 mg·g-1DM),对照组的蝴蝶兰叶片还原糖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则较为恒定且缓慢地增长,腋芽中的还原糖含量则随时间而下降;两种处理蝴蝶兰叶片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逐步升高,处理组的蝴蝶兰腋芽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在处理15 d内有个快速增加后缓慢下降,对照组腋芽的三类碳水化合物在处理期间处于上升趋势。无论在叶还是腋芽中,诱导组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徐磊 《花木盆景》2006,(1):35-35
蝴蝶兰(Phalaenopsis)又称蝶兰,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广泛的种类之一。原产于印度、缅甸、中国南部、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蝴蝶兰花朵硕大,花期较长,花色艳丽多彩,花形美丽别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现将其栽培与管理方法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赖知 《花卉》2011,(2):28-29
(一)蝴蝶兰:美国旧金山蝴蝶兰场区,大多数瓶苗来自泰国海运到旧金山再驯化,3~5星期后即出瓶种苗,种植于1.5寸72孔的穴盘中,经栽培4—5月后移到3寸盆,此阶段均用水草种植,4寸盆则有些使用树皮混合材料种植,全部采用自动浇水方式,少数配合人工补水。  相似文献   

17.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为材料,观察授粉后花粉的萌发,并进行精细胞的分离和收集。观察发现,蝴蝶兰花粉管萌发后营养核退化,生殖细胞进入花粉管,授粉后5 d,生殖细胞尚处于分裂期。通过授粉使花粉管在子房内发育,再利用5% ~ 12%的甘露醇将花粉管直接爆破,成功分离出成对的蝴蝶兰精细胞,用显微操作仪30 min 可收集精细胞4 ~ 5 对。成对的两个精细胞在直径、荧光强度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预示两个精细胞具有不同的前途。蝴蝶兰精细胞分离的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兰花离体受精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华君 《花卉》2009,(6):42-43
华南植物园遗传育种研究组选育的两个兰花新品种‘红绒蝴蝶兰’和‘麒麟火焰兰’(图详见彩二)近期通过了广东省花卉新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9.
黄仁 《花卉》2009,(12):10-11
蝴蝶兰花朵对乙稀很敏感,很容易因乙稀之作用,使花朵寿命缩短以及花苞萎凋。1-MCP(甲基环丙稀1-methylcyclopropene)是抑制乙稀作用很有效之药剂。  相似文献   

20.
赵立新 《花卉》2012,(7):32-32
台湾白花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sub-sp. formosana) ,又名台湾阿妈蝴蝶兰.它只见于我国台湾南部的兰屿地区,附生于低海拔的原生林的树上或石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