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口黑鲈和小口黑鲈的营养和饲料ThomasM.Brandt1前言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和小口黑鲈(Micropterusdolomieui)是黑鲈属鱼类中仅有的被大量养殖种类。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及墨西哥东北...  相似文献   

2.
<正>大口黑鲈是一种生长快、肉质鲜美的名贵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大口黑鲈属;其存在两个亚种:大口黑鲈北方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佛罗里达亚种(Micropterus salmoides florida)。因北方亚种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较强,所以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淡水鲈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我国养殖的淡水鲈主要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宝石鲈Scortum barcoo、梭鲈Lucioperea lucioperca与河鲈Perca fluviatilis等,它们均为鲈形目鱼类,目前以大口黑鲈的养殖区域最多、养殖规模最大。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太阳鱼科、黑鲈属,自然分布于北美洲美国中部、东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是北美最重要的游钓鱼类之一。大口黑鲈为广温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易起捕、肉质鲜美及无肌间刺等优点而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台湾地区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1983年人工繁殖获成功,并引入广东省,在广东省顺德市首先开始养殖。  相似文献   

4.
刘勿 《水产科技》2001,(2):18-18
本描述了大口黑鲈鱼苗培育中出现的影响鱼苗生长率及成活率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大口黑鲈,又名加州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肉味鲜美,有“淡水石斑”之称。2000年4月,我们进行了大口黑鲈的人繁及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5.
大口黑鲈又称加州鲈、大嘴鲈,是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鱼类。资料介绍,其最适水温为20~27℃。大口黑鲈属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它摄食范围广,性情凶猛,摄食量大,生长迅速,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它与我国早期引进的加州鲈相比生长速度更快、抗病能力更强、更能耐受低温。更重要的是,经过精心驯化使其在养殖中可以直接投喂颗粒饲料,并有效地减少水质污染,降低饲料成本,在正常情况下其饲料系数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6.
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称加州鲈,为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鱼类,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大口黑鲈属广温性鱼类,主要栖息在水温较暖的湖泊与池塘浅水处,或水流缓慢的溪流。在水温1~36 ℃范围内均能生存,10 ℃以上开始摄食, 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为大型肉食性鱼类,生性凶猛,自然界以鱼、虾、蟹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大口黑鲈外形美观、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1983年引入我国大陆,因其具有适应性强、生  相似文献   

7.
<正>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原产于加拿大、美国的淡水河流、湖泊,属大型肉食性鱼类。于1983年引入我国大陆,目前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我国大口黑鲈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等南方地区,春季放苗,当年年底养成上市,销往全国各地。每年4月份以后,南方大口黑鲈供货量少,可上市的大口黑鲈少,特别是夏季,温度高,运输不便,使得北方地区售价上扬。根据我们在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间对天  相似文献   

8.
绍敏  于水 《水产科技》1990,(5):45-46
东莞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心站,自1985年先后取得池养尖吻鲈、花鲈和大口黑鲈成功以后,积极开展大面积推广.到1989年该市利用低盐度池塘养殖鲈科鱼类面积已达2,500亩,平均亩产245公斤.最高亩产为尖吻鲈356.7公斤;花鲈311公斤;大口黑鲈232公斤.年总量612.5吨,总产值2327.5万元,直接和间接创汇240万美元。  相似文献   

9.
大口黑鲈     
一、养殖和管理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养殖,池塘养殖的大口黑鲈已达到上市规格(0.4kg以上),要及时注意鱼类的生长情况,采用捕大留小的方法,将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大口黑鲈上市。  相似文献   

10.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繁成功,同年大口黑鲈从我国台湾省引进广东省,现已作为优质鱼类进行推广,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是重要的淡水名优养殖鱼类。为梳理大口黑鲈的研究进展及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1990—2022年围绕大口黑鲈发表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的研究文献数量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研究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中国和美国为主要研究与发文国家;机构合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且国内科研机构对大口黑鲈的研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共被引文献中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被引次数最多;两个数据库对大口黑鲈的研究均集中在种群状况、个体生长、病害防治、功能基因、饲料营养等方面。建议今后进一步深化大口黑鲈研究的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探索更广泛更前沿领域的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交叉渗透,有力支撑大口黑鲈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也称加州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鲈鱼属,原产于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生长快、肉质鲜美的名贵肉食性鱼类。我国台湾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同年,大口黑鲈从我国台湾引进广东省,随后江苏、湖北、安徽等地也相继引进。现在广东省仍是加州鲈的主要产区,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1],华东地区包括合肥市场的加州鲈大多来自广东地区。青阳县是安徽  相似文献   

13.
加州鲈即大口黑鲈,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生长快、易起捕、适温较广的肉食性鱼类。广东于1983年引进中国,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逐渐成为名优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俗名加州鲈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1]。原产于北美洲淡水水域,属广温性鱼类,能够在2~34℃的水温内生长,最适水温为20~27℃[2]。大口黑鲈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虾、鲫等小型野杂鱼为食。1983年由广东省首次引进,该鱼生长速度快、适温范围广、肉质鲜美、外形美观,有"淡水石斑鱼"之称,深  相似文献   

15.
<正>加州鲈即大口黑鲈,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无肌间刺、生长快、易起捕、适温较广的肉食性鱼类。我国广东于1983年引进,1985年人工繁殖成功,逐渐成为名优养殖品种。201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白俊杰研究员团队育成新品种大口黑鲈"优鲈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0,以下简称"优鲈1号")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鱼类的食性分草食性、动物食性、杂食性、碎屑食性。动物食性的鱼类包括以鱼类为食的种类,如鳜鱼;以底栖动物为食的种类,如青鱼;以浮游动物为食的种类,如鳙等。随着市场的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质优价高的鱼类(其中不少是肉食性鱼类,如鳜鱼、大口黑鲈等),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水产业者的共同追求。因此,研究肉食性鱼类的驯化技术有一定现实意义,现就其驯化技术问题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大口黑鲈原产于北美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鱼类。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从美国引种大口黑鲈进行养殖,198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于同年引入广东省。经过多年的养殖发展,大口黑鲈的养殖区域遍布华南、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其中广东省的养殖量最大,大口黑鲈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用颗粒饲料驯化,饲养大口黑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黑鲈是肉食性鱼类.主食鲜活饲料、因饲料来源少而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用于大口黑鲈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材料与方法以及试用结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在大口黑鲈的养殖生产和科学试验中觉得。与其他养殖鱼类比较,大口黑鲈的疾病较少。就其小鱼、大鱼的患病情况而言,鱼苗、鱼种、鱼卵容易发病,苗种的疾病比成鱼多。目前,国内对大口黑鲈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得不多。现将发现的几种常见病害及其初步的防治方法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大嘴鲈、黑鲈。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是一种纯淡水鱼类,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80年引入我国内地,现已推广到全国许多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