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姜存揩 《海洋渔业》1983,5(2):58-60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是沿岸国家普遍养殖的品种。美国于1902年从日本引进,至1919年取得进展,法国于1968年开始从日本引进,到1977年取代了当地品种;南朝鲜化10年时间,完成了太平洋牡蛎的引种工作,目前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牡蛎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牡蛎养殖模式,处延牡蛎养殖海区,进一步巩固自然附苗基础上的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搞好太平洋牡蛎良种场建设规划,尽早使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苗达到工厂化生产水平,重视牡蛎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搞好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拓宽牡蛎销售渠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长牡蛎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蛎是人们普遍喜食的海产贝类。全世界超过100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暖温带海区,年产量近百万吨,其中长牡蛎占50万吨以上,成为贝类养殖业的重要支柱。由于长牡蛎体型大、生长快,采用垂下式养殖产量高,很多国家对发展长牡蛎养殖甚为重视,在这方面,日本的进展比较快。欧洲地中海沿岸、美洲和澳洲等地区的长牡蛎生产者就是由日本引进苗种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粤东南澳岛以科技为动力 ,大力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 ,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 ,这个海岛县太平洋牡蛎的养殖面积已超过 1万亩 (15亩 =1公顷 ,下同 ) ,成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太平洋牡蛎原产于日本、澳大利亚 ,是一种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肉质肥美的优良贝类。早在 1986年 ,南澳县就引进太平洋牡蛎进行养殖。自 1999年 8月南澳被国家五部委批准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后 ,该县全力攻克太平洋牡蛎养殖新技术 ,借助高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县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承担了国家86 3海洋生物领域的重大…  相似文献   

5.
现在,日本养殖生产的牡蛎、扇贝和海藻,已超过野生的产量,眼看鲍鱼和鲷的养殖也将超过野生产量。而且苗种生产已达到很高水平,从囚禁式养殖逐步向放流养殖发展。1972年日本濑户内海区的苗种产量即达:鲍31万,比目鱼106万,真鲷93万,梭子蟹(大眼幼体期)1093万,对虾(PL20—40毫米)15600万。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鉴定太平洋牡蛎自80年代初由日本引进我国,近年,筏式养殖太平洋牡蛎发展迅速,仅在大连市沿海已养殖28000余台,由于局部养殖密度过大,海况异常,自1995年以来,一些养殖地区出现了繁殖期的牡蛎大批量死亡,...  相似文献   

7.
牡蛎俗称蛎黄、蛎钩,为浙江乐清湾的3大贝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现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自然海区采苗技术,棚架式、延绳武等新的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是人们喜食的海产佳肴。南澳岛现有太平洋牡蛎养殖面积约3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基地。海藻与贝类混养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而且对修复海洋生态、防止赤潮污染危害有着积极意义。开展太平洋牡蛎和龙须菜生态立体套养,实现贝藻生态混养,是以较小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牡蛎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美,是一种世界公认的优良养殖牡蛎。在我国沿海各省太平洋牡蛎大量养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太平洋牡蛎的品质严重劣化、出肉率低下,味道、肉质亦远不如引进当初鲜美,从而影响了民众的消费意愿,影响了太平洋牡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养殖后,太平洋牡蛎是否发生了“种质变异”?太平洋牡蛎的品质下降、某些优良性状的丧失是否与此有关?它又是如何发生的?本文依据几年来对育苗场育苗情况的调查了解,以及笔者与一业者共同进行的太平洋牡蛎纯种与本地培育的种苗的对照养成试验,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牡蛎升温促熟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全国动物学会贝类学会会议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ca gigas)统称为长牡蛎。这种牡蛎是养殖良种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南北美一些国家就开始从日本引种,在加拿大、美国广泛开展养殖。以后法国、南朝鲜、我国台湾省相继进行了引种养殖。我国从1979年开始从日本引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县努力加大开发力度,以褶牡蛎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浅海开发有了迅速发展,形成生产规模。但由于褶牡蛎的养殖期间直接受台风的影响,给褶牡蛎养殖带来了风险和困难。为此,推广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一方面可以不受台风季节的制约,太平洋牡蛎通常是在十月份的中旬开始稚苗下海区进行中间育成到第二年的五月份产品就可以收成销售。整个牡蛎养殖过程,只需6个月,基本上可以避开我县沿海的台风季节。另一方面,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产量比褶牡蛎的产量要多出一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是渔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本文就近二年的太平洋牡蛎分挂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南澳海区面积广阔,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产的牡蛎产量高、肉质肥美,又称"南澳牡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2011年12月26日起对南澳牡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南澳岛主岛和附近35个小岛屿的周边海域。自1984年从青岛引进太平洋牡蛎种苗至今,南澳太平洋牡蛎养殖已经发展了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牡蛎生长快、味道美、营养好,近年来价格逐年上扬,养民收入丰厚。由于养殖区域及养殖方式的不同,牡蛎产量和达到可收获的商品规格所需时间迥然有异,出肉率、稳定性及抗逆性大不相同,经济效益相差很大。为了探索太平洋牡蛎快产高产的养殖方法,充分挖掘深水土塘的养殖容量潜力,受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和温岭市水产局的委托,温岭市江厦乡于1998年10月~1999年2月在乐清湾沙山海区东门虾蛏蚶混养的深水土塘挂养太平洋牡蛎秋苗,将对虾、缢蛏、泥蚶和太平洋牡蛎四大海产品经济品种混养,获得成功,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单就太平…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牡蛎即日本真牡蛎。是广盐、广温性的内湾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世界养殖牡蛎的优良品种之一。大连市於1982年从日本引进太平洋牡蛎苗种。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于1980年引进一批日本真牡蛎苗种试养,并负责进行人工育苗和海区增养殖课题的研究。经过六年的努力,已掌握了亲贝选择、人工催产、幼体培育、附苗及养成等技术。此项研究获得成功后,  相似文献   

16.
褶牡蛎系福建省养殖的经济贝类,本文扼要介绍浅海抗风浪褶牡蛎养殖技术,其包括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殖海区的布局、台架材料与设置、海区采苗、移挂养成及日常管理与收成等。  相似文献   

17.
即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海水养殖手册》,是一本集海水养殖技术之大成的书籍。内容丰富、翔实,包罗了海洋环境概述、近海养殖海区的理化因子的测定方法、海带养殖、裙带茱养殖、紫菜养殖、石花菜养殖、江篱养殖、麒麟莱养殖,贝类人工育苗、增养殖的基本方法,还有贻贝、缢蛏、牡蛎、珍珠、泥蚶、文蛤、扇贝、鲍鱼、兰斑背肛海兔养殖以及其他贝类增殖,另外还登有港温养鱼、网箱养鱼、  相似文献   

18.
大连浮筏养殖太平洋牡蛎死亡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调查了大连地区太平洋牡蛎筏式养殖的新、老海区的水文、水质、浮游生物以及大量死亡状况。依据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引起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死亡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麻哈鱼养殖产量占世界第二位。日本养殖太平洋大麻哈鱼的主要方法是海洋网箱养殖。1973年,日本从美国引进1百万尾银大麻哈鱼和鳗鱼苗,开始进行大麻哈鱼淡水养殖。1975年转向海水养殖,其主要原因是大麻哈鱼在海洋里生长速硬快。  相似文献   

20.
日本广岛的牡蛎养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广岛的牡蛎养殖孙景茂,王春生(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济南250013)(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济南250013)日本牡朗养殖历史悠久,技术发达。养殖主要种类是日本真牡领,又称太平洋牡顿(C~——),目前已成为世界牡领养殖主要优良种类之一。广岛是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