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云丽  韩宪忠  王克俭 《作物杂志》2015,31(1):156-159,165
为了提高玉米品种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和颜色的灰度直方图结合BP神经网络的玉米品种分类方法。使用深度传感器获取玉米子粒的深度图像,并将获得的RGB彩色图像转化为HSV图像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H分量有明显差异,从而确定不同颜色范围对应的灰度值,用归一化和灰度化后的图片生成灰度直方图,发现不同品种的灰度特征值差异比较大,取其中重要的4个灰度特征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经过训练识别出不同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识别出的玉米品种与人眼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智慧营销     
<正>蔬菜收获了,农妇拉了一车辣椒到城里销售。很快,来了第一位顾客。顾客问:"辣椒辣吗?"农妇答:"颜色深的辣,颜色浅的不辣。"顾客挑好辣椒,满意地走了。这天似乎有更多的人喜欢不辣的辣椒,于是,浅颜色的辣椒很快卖光了。这时,又走来一位顾客,问:"辣椒辣吗?"农妇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说:"长的辣,短的不辣。"慢慢的,短辣椒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辣椒的产量与品质,介绍了黔北地区几种辣椒主要病虫害的识别特征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OTSU最佳阈值法在棉花幼苗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幼苗的识别与分离是实现自动化移栽的关键步骤,本文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对棉花幼苗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对于用摄像头获取的棉花幼苗图像,在分析棉花幼苗及背景颜色的基础上,采用了OTSU法将表征在RGB颜色空间内的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并使用非线性滤波法对灰度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选取了最佳分割阈值,将灰度图像转化为二值化图像。为了更好地提取并识别棉花幼苗特征,又细化处理了二值化图像,设计了去骨刺处理,消除了细化后图像骨刺对特征识别的影响,并且使用了加权模板匹配法,设计了防误判匹配法则。应用这些方法,实现了棉花幼苗的识别,说明用图像处理方法识别棉花幼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识别植物的健康状况,更好地对植物进行健康管理和治疗,以芒果、柠檬和石榴3种植物健康和病害叶片为研究对象,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对植物健康状况进行识别。首先提取植物叶片表型特征数据,包括叶片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其中使用小波变换提取植物叶片的纹理特征,并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对提取的特征数据降维。其次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植物进行分类识别。采用不同特征组合进行实验,识别准确率最高可达83.9%。采用颜色、形状和纹理组合特征建立的BP神经网络植物叶片健康识别模型具有最好的识别效果,可以便捷、高效地识别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辣椒干燥机热风系统温度不稳定及温度控制困难等问题.依据辣椒的干燥特性设计了一种热风控制系统。该系统根据辣椒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对热风温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在恒速干燥阶段配入冷空气、降速干燥阶段收集恒速干燥阶段尾气并配入新鲜热空气的方法.实现辣椒干燥机中热风温度的准确调控,降低干燥能耗。结果表明:设计的辣椒干燥机热风系统控制的热风温度平均值与预设值的差值仅为±3.5℃,辣椒干燥的平均含水率为13.98%,色泽的α值平均为31.4,热风控制系统工作稳定.其性能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用机器取代人工对牛角椒进行大小分级,针对牛角椒的外形近似弧的特点,设计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牛角椒大小分选系统。研究选取100个某一品种的牛角椒,首先对牛角椒进行拍摄,然后将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提取辣椒边缘,并去除辣椒柄,最后对去柄后的边缘通过最小外接矩形的方法得到矩形的4个顶点坐标,再选取1个牛角椒中点,计算出牛角椒的弧形长度。将牛角椒的系统检测大小与实际大小进行比较,系统检测的辣椒分级正确率为95%,研究结果为牛角椒大小自动分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子叶紫色辣椒子叶叶色的遗传行为和作为标记性状在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选用1个子叶绿色辣椒和1个子叶紫色辣椒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并构建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F2、B1和B2),研究其子叶颜色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椒子叶绿色与紫色受2对核基因控制,绿色对紫色为显性,且存在互补效应。子叶紫色辣椒是研究辣椒性状遗传与变异的好材料,同时也可作为指示性状鉴定杂种纯度。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小菜蛾发生状况进行监测,减少人工作业,本试验系统观测了粘着式性信息素诱捕器捕获小菜蛾的效果及小菜蛾体态状况,并进行摄像,通过图像处理与分析,研究害虫自动识别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根据害虫所占面积和体态特征进行识别,对面积较大的害虫识别很容易;对不能进行面积识别的害虫,根据其颜色等进行主成分分析,小菜蛾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6%,从而可以实现小菜蛾与其它害虫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0.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世界上最通用的作物之一。除了辣味以外,果实颜色也是辣椒的一种重要商品性状。辣椒成熟果实的颜色是由类胡萝卜素成分即一组C40异戊二烯化合物决定的。高等植物中,类胡萝卜素作为辅助的光获取色素聚集在染色质中,其机能是保护光合成器官不受光氧化损害。有些类胡萝卜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复合调味料的种类,提高黑胡椒的附加值,以黑胡椒、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焦糖色以及黄原胶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模型,结合正交试验优化黑椒酱配方。结果表明,黑椒酱的最佳配方为: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添加量3%,焦糖色添加量0.6%,黑胡椒添加量2.5%,黄原胶添加量0.20%,其中对黑椒酱的感官评分影响最大的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其次是黑胡椒和黄原胶,最小的是焦糖色。此条件下生产的黑椒酱色泽为棕褐色,口感醇香浓郁,咸甜适宜,流动性良好,有饱满的黑椒香气,综合评分为84.94分。该研究可为黑椒酱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对黄色‘循化线辣椒’(C. annuum L. var. dactylus M.)资源做出科学鉴定和评价,进一步为其基因资源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对30份国内线辣椒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重点对黄色变异种质资源‘HJ2002’进行了分类鉴定,发现‘HJ2002’是目前国内少见的皱皮黄色线辣椒天然变异资源,该资源的果实成熟色和风味特征与Smith辣椒园艺学分类中Cayenne型线辣椒特点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桔黄大牛角椒的果皮色遗传及雄性不育系的转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黄果皮牛角新品种,利用本课题组转育成的牛角椒红果皮雄性不育系、红果皮保持系、美国大牛角高代自交系探讨生理成熟时牛角椒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牛角椒的果皮颜色的遗传,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色对黄色为显性遗传;牛角椒雄性不育性与果皮颜色的遗传属独立遗传。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黄果皮保持系材料为轮回亲本,转育黄果皮牛角椒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为转育黄果皮牛角椒新品种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黄花菜叶部病害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黄花菜叶部病害图像为识别对象,基于Lab空间和K-means聚类算法分割病害区域,提取目标区域的颜色特征、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特征和形状特征,分别建立单一特征模型和特征融合模型,采用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通过交叉验证优化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的惩罚因子和核参数,建立基于PSO-SVM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模型识别黄花菜病害。基于SVM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模型识别率高于单一特征分类模型,识别率可达为81.67%;基于PSO-SVM多特征融合分类模型识别率高达92.39%。基于PSO-SVM的多特征分类模型识别率高,可以及时、便捷、高效地识别黄花菜病害。  相似文献   

15.
真空冻干红甜椒护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红甜椒为原料,对真空冷冻干燥红甜椒的护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先用浓度为0.30mol/L的NaOH溶液于温度30℃下浸泡15min,再以质量分数为0.09%的柠檬酸和0.100%的D-抗坏血酸钠复配混合液处理后,在温度70~75℃下漂烫2min,护色效果最好。于温度-80℃下冻干样品,能有效提高红甜椒的干燥速率,且样品在包装后的含水量及色度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新鲜香菇柄为主要材料,研究香菇素肉干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盐渍、捶打、腌制和二次烘干之间刷炼乳为最佳工艺流程。原味香菇素肉干的配料与最佳配比为:0.06%白砂糖.0.005%五香粉,0.01%花生油,0.02%酱油,0.0075%蜂蜜和0.003%炼乳,辣味素肉干的配料中增加0.005%胡椒和0.001%辣椒。用此工艺和配料配比制作的香菇素肉干的色泽、味道、口感及其丝状的纤维质感与牛肉干十分接近.并具有淡淡的香菇气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对花生仁外观缺陷的在线分类准确率及效率。通过对采集完好、破损、霉变的花生仁RGB图像进行均值位移法、灰度处理以及阈值分割等预处理,研究提取了花生仁HSV颜色空间下的H、S、V各分量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共6个颜色特征值,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能量、熵、对比度、逆差分矩共4个纹理特征值,构建颜色和纹理结合的特征向量,最后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SVM分类器对花生仁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在花生仁的整体识别准确率上,BP神经网络为96.67%,SVM分类器为97.22%,后者优于前者,在识别时间上BP和SVM分别为2.5 s和1.1 s,识别效率上也是SVM更好,综合识别准确率和效率两方面考虑,优先选择SVM分类器模型来对花生仁进行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8.
摘 要:通过辣椒/玉米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对氮、磷和钾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辣椒第1行土壤碱解N和速效P低于单作,间作辣椒中间行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与单作接近;(2)间作辣椒第1行叶片含N、P量低于单作辣椒,间作3、5行辣椒叶片含N、P量显著高于辣椒单作,从第1行到第5行逐渐增加。间作辣椒叶片含K量在前期低于单作辣椒,后期则高于辣椒单作;(3)间作玉米含N量高于单作玉米。前期间作玉米叶片P、K含量与单作玉米前期接近,后期低于单作;(4)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辣椒和玉米的产量显著高于单作时的产量。关键词:辣椒;玉米;间作;氮;磷;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