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93-995
为给山西南部夏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6.75万、7.5万、8.25万、9.0万株/hm~2)条件下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玉黄金浓度以及2个因素的互作,均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增高,以9.0万株/hm~2产量最高;不同栽植密度与玉黄金喷施浓度对产量影响不同,在低密度(6.75万株/hm~2)下,喷施低中浓度玉黄金产量间差异不显著,喷施高浓度比对照显著减产11.2%;密度在7.5万~9.0万株/hm~2时,化控处理明显提高了夏玉米产量,以喷施低中浓度有利于增产,增产幅度为6.7%~9.3%;玉黄金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和穗位高,显著增加了茎粗,增强了玉米抗倒性。  相似文献   

2.
杨艳  冷远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47-1649,1652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玉米品种顺单6号、遵玉3号和安单3号为材料,4种种植密度分别为75000、64500、56250、49995株/hm2(CK)。[结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顺单6号、遵玉3号、安单3号间的产量差异显著,顺单6号、遵玉3号的产量与安单3号差异极显著;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产量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与品种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株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百粒重、穗位高、穗长、秃尖与产量呈负相关,只是相关性的显著性各有差异。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结论]在玉米栽培中,要充分利用对产量有利的影响因子,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各因子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化控剂玉黄金对玉米品种东农253穗部和抗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东农253为试验材料,研究化控剂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对不同种植密度(设置5、6、7和8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及抗倒伏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化控条件下,7万株·hm-2密度种植下玉米获得最高产量达13 290.95 kg·hm-2。穗长、百粒重、行粒数易受环境影响,变异系数较大,穗长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粒重;玉黄金能缩短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和穗位,提高抗倒伏性能;玉黄金处理后明显改善茎部性状,增强玉米抗倒性能,茎秆性状优化有利于营养物质和水分向地上部运输,提高茎秆对穗部性状和籽粒产量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科学》2019,(6):79-82
本研究设置5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密度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饲玉2号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饲玉2号青贮玉米收获鲜生物量和干物质重的表现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则生物产量有所减少;干物质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随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高显著增加,但茎粗下降;玉米干物质重及干物质含量,籽粒乳线达二分之一时收获均明显高于籽粒乳线达四分之一时,但鲜生物产量明显降低。综合来看,作为青贮玉米,饲玉2号公顷密度为6.75万株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密度对春玉米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物候期、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玉米杂交种郑958、农华101、四单19和KX3564为供试材料,进行了4个密度梯度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表现延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减小趋势,群体干物质量、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呈现增大趋势;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表现为增加,其中,在高密度条件下郑单958和农华101增产效果更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密度与亩穗数、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密度和穗粒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叶面积指数和亩穗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6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对生物产量、株高、穗位、叶宽、叶长等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生物产量呈显著差异,先玉1381、雅玉26、北农2932生物产量较高.株高与稳位、生物产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95、0.846.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丰黎2008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9个密度处理中,种植密度为4200~45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各种性状表现较好,生长期间植株整齐一致,抗病性较强,是丰黎2008的最佳密度;丰黎2008种植密度与植株性状叶面积,茎粗呈负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空秆率,穗位高呈正相关,并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植密度与重心高度的关系及对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65-67
选用丹玉8479为试材,采用3种密度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株高、穗位、重心高度和穗位重心差对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以及植株重心高度都随之增加,穗位高增幅大于植株重心高度增幅;穗位重心差数值从负值逐渐向正值转变,说明玉米处于对不良生长环境的本能反应,做出自我生长调节,尽可能降低自身发生倒伏的几率,穗位重心差数值越小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倒伏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倒伏与穗位高、重心高度以及播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与重心高度和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重心高度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种植密度、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度都对植株倒伏产生一定影响,穗位重心差可以作为衡量倒伏的一项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塔额盆地推广玉米品种kws3376为材料,分析在种植密度为7 500株/666.7m2条件下。不同化控剂对玉米部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玉婷、矮丰王、极乐鸟三种产品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的株高和穗位,生育期均比对照早成熟3~4 d;小胖墩锌一代、玉米黄金液、金玉壮三种产品对株高、穗位控制不明显,但能有效增加穗长、降低秃尖长度,增加穗粒重和百粒重。  相似文献   

10.
设置67 500(D1)、75 000(D2)、82 500(D3)、90 000(D4)、97 500(D5)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百玉393茎秆强度、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玉米植株形态与茎秆强度间的关系,为黄淮海区域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穗位高和穗高比升高,茎周长变小,株高无显著变化;玉米茎秆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压碎强度均降低;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轴粗、百粒质量、穗粒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穗粗无显著变化,秃尖长增加;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D3处理最高,D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D5处理最低。茎秆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压碎强度与穗位高、穗高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在种植密度75 000~82 500株/hm2时,穗位高和茎粗适中,茎秆质量较好,穗部性状较优,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重庆及西南地区的最适玉米品种类型 半紧凑型品种为材料,采用4种密度(主处理)和3种行距(副处理)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重庆地区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出最适合重庆及西南地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密度为3 5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有板显著影响,对百粒质量有显著影响,对穗行数和秃尖长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大,株高、穗住高增大,茎粗减少;光合速率降低,穗住叶叶面积先增大后减少.行距配置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行距配置为0.9m时产量最高.行距配置对穗部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配置的增大,株高、穗位高、光舍速率、穗位叶叶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粗呈下降趋势.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产量、产量相关性状、植株性状、光合速率、叶面积有调节作用.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m2,且行距配置为0.9m时,有效协调了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产量最高,这可作为重庆及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对比试验,探索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均呈下降趋势,而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秃尖呈增加趋势,倒伏比例加大,推荐紧凑大棒型品种正大61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6.7m2。  相似文献   

13.
制种玉米不同密度矮化种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玉米矮化处理对玉米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健壮素、金得乐及玉黄金对降低母本株高、穗位高均有明显效果,玉黄金效果最明显;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均表现为减产,但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的玉米全生育期间没有明显差异,仅相差1~2 d。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于2017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和试验田进行,研究种植密度对3个宜机收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郑单958、德美亚1号、九玉1034为试验材料,设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 5个密度水平。结果表明:每个玉米品种有适宜种植密度,超出适宜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农艺性状,如株高和穗位高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绿叶数减少,熟期延长等;生理成熟前5 d和成熟后5 d,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之间的籽粒脱水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密度下的籽粒水分、产量、破碎粒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同一密度下的粒水分、产量、破碎粒率有极显著差异;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不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呼伦贝尔地区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九玉1034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德美亚1号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揭示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科早玉9号、科玉9572、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穗行数、穗长、秃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的影响均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科早玉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科玉9572和先玉33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漯玉16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其叶面积、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漯玉16的株高、穗位高和棒三叶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茎粗先减少后略有增加.穗长逐渐变短,穗粗减小,秃尖长和空秆率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降低.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均有推后,生育期延长.综上所述,玉米新品种漯玉16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株高和穗位适中,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密度和品种2个试验因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3个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各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15万株/hm2)下的产量都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65万株/hm2)下的产量。洛玉1号和东单80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04%和7.13%;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增加种植密度对各玉米品种的空杆率、茎粗、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影响较大,对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周单1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了7个密度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周单11号玉米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密度弹性较大,生产上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等性状也随之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茎粗、双穗率、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则随之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生物学性状对豫东地区夏玉米籽粒直接机收质量的影响,选择商丘地区8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机收试验,研究玉米籽粒含水量、株高、穗位高、茎粗、产量构成因素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收形成的产量损失率、杂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含水量与产量损失率和杂质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水量和茎粗是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收的主要因素;在8个供试品种中桥玉8号的含水量、产量损失率和杂质率均最低,推广面积最广的郑单958的含水量、产量损失率和杂质率都处于中间水平。本试验可为选种适宜籽粒直接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筛选羊粪深施条件下旱地玉米的合适种植密度,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度、凸尖长均显著增加,茎粗、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均显著减少,产量则呈先增后减趋势;并获得旱地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504.73X2+6 241.3X-7 234.1,R2=0.816 2,合理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其理论产量可达到12 326.2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为27.06 kg(/mm.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