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调查了淮北天然次生林、侧柏—刺槐林、侧柏纯林和杨树人工林4种典型林地的昆虫群落结构,共采集昆虫标本15 570个,分属10目48科68属69种,其中蜻蜓目1科,螳螂目1科,直翅目8科,同翅目5科,半翅目4科,脉翅目1科,鞘翅目10科,双翅目5科,鳞翅目9科,膜翅目4科。4种林地类型不同目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同翅目(30.12%)、直翅目(26.65%)、鳞翅目(13.10%)、鞘翅目(11.63%)、半翅目(6.62%)、双翅目(5.27%)、膜翅目(3.28%)、蜻蜓目、螳螂目和脉翅目,分别占1.22%,1.09%和1.03%。  相似文献   

2.
林平  李国锋 《林业调查规划》2013,38(1):45-49,65
2012年7~8月,分别对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曼旦村、补蚌村、勐仑镇、勐捧农场4个地点的木棉腐木进行昆虫种群结构及多样性的抽样调查研究,共采集昆虫标本875只,经鉴定隶属7目23科39种。物种数以隐翅虫科最多,蚁科次之,弯翅蠊科、蜚蠊科、球螋科、丝尾螋科、驼螽科、猎蝽科、葬甲科、阎甲科、叩甲科、大蕈甲科、拟步甲科、锹甲科、长角象科、锥象科、小蠹科、鼻白蚁科最少。个体数量以鼻白蚁科最多,其次为隐翅虫科,猎蝽科最少。各采集点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排序为:勐仑镇>勐捧农场>曼旦村>补蚌村。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8~2016年的阜新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采集到的以林业害虫为寄主(猎物)的天敌昆虫种类,收集整理得到阜新市林业害虫天敌共计7目28科96种,其中半翅目5种,脉翅目7种,膜翅目42种,鞘翅目19种,蜻蜓目6种,双翅目13种,螳螂目4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种类、发生与危害情况。结果表明,徐州异翅亚目昆虫共有10科34种,较历史记载的种类(5科20种)有显著增加,其中,蝽科种类最多(13种),占调查总种数的38.2%,较历史记载新增5种;缘蝽科次之(7种),占20.6%,新增5种;网蝽科和猎蝽科分别新增1种和5种。重要林木害虫有麻皮蝽、茶翅蝽、稻棘缘蝽、点蜂缘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梨冠网蝽和小板网蝽等,其中3种网蝽均为中度以上发生,特别是悬铃木方翅网蝽为重度发生,其风险性R值为1.64。蝽科的益蝽、蠋蝽、蓝蝽和猎蝽科的黑红赤猎蝽、短斑普猎蝽、暴猎蝽、黑叉盾猎蝽和黄纹盗猎蝽均为捕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5.
2014年9月—2015年9月,对福建翅荚木引种区(闽西的新罗区、长汀县、上杭县以及闽北的顺昌县)引种的翅荚木林分进行害虫调查。结果表明:福建引种区翅荚木害虫有6目16科16种;同时在翅荚木上采集到植食性昆虫6目31科63种,在其他植物上采集到植食性昆虫7目35科83种。这些植食性昆虫可能为害翅荚木,也可能当前不为害翅荚木,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翅荚木害虫。  相似文献   

6.
1998-2004年,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木韧皮部昆虫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韧皮部昆虫3目8科共87种,其中,缨翅目1科2种,鞘翅目6科81种,鳞翅目1科4种.主要类群为鞘翅目的吉丁虫科15种、天牛科32种、小蠹科3种、齿小蠹科29种.观察了不同种类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提出了韧皮部害虫防治的策略与措施,开展了以综合培育、清除灾害木及保护利用天敌为主要措施的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桐柏山区茶Camellia sinensis害虫进行观察和调查,鉴定出常见害虫共10目32科48种,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有10科17种,占35.4%;同翅目Hom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分别有5科6种,分别占12.5%;直翅目Orthoptera有4科9种,占18.8%;半翅目Hemipter、双翅目Diptera分别有2科3种,分别占6.3%;蜚蠊目Blattodea、缨翅目Thysanoptera、蜱螨目Acarina、膜翅目Hymenoptera各有1科1种,分别占2%。对危害严重、危害次数多的鳞翅目10种常见害虫的危害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5年3月—2016年6月,每个月定期对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虫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杨叶肖槿栽培过程中害虫种类主要有7种,隶属5目7科。其中棉卷叶野螟(Sylepta derogate)、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和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最常发生且为害最严重。在栽培过程中,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棉卷叶野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产卵盛期至卵孵化盛期喷菊酯类杀虫剂;(2)瘤缘蝽的防治应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林边杂草,摘除有卵的叶片,在若虫孵化盛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3)八点广翅蜡蝉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也可悬挂诱虫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昆虫资源极为丰富,已记录昆虫14目136科737种。重点分析了鲁山野生观赏昆虫资源的多样性及观赏利用分类,根据观赏特征分为鸣声悦耳类1目2科4种、色彩艳丽类3目11科19种、体形奇特类6目35科929种、动作优雅类3目7科9种、行为有趣类5目9科11种、金属光泽类2目10科25种,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开发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湖北省分布的国家新颁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了研究,据统计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7纲32目66科202种,其中哺乳纲5目12科27种;鸟纲16目35科141种;爬行纲2目3科4种;两栖纲2目5科10种;硬骨鱼纲4目7科13种;昆虫纲2目3科4种;双壳纲1目1科3种。上述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中,国家Ⅰ级有47种,国家Ⅱ级有155种;有16种由原国家Ⅱ级提升为国家Ⅰ级;新增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8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75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踏查和灯诱等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市林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寄主和分布等情况,并根据分布范围和成虫标本采集总数,将捕食性天敌种类划分为优势种类、常见种类和稀有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共有捕食性天敌7目26科107种,对比历史上已有记载的7目15科49种,此次仅调查到26种,另新增记录58种。调查到的84种捕食性天敌(隶属于7目25科)中,在全市分布较广的常见种类达41种,其余43种为稀有种类,仅分布在1—2个县(市、区)。41种常见种类中,分布广且成虫标本数超过10枚的优势种类共14种,分别为半翅目的暴猎蝽、褐负蝽,鞘翅目的绿步甲、黄斑青步甲、中华婪步甲、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十二斑褐菌瓢虫,膜翅目的陆马蜂,双翅目的黑带食蚜蝇、中华食虫虻,蜻蜓目的黄蜻和脉翅目的中华草蛉及螳螂目的中华大刀螂等。该调查首次系统查明了徐州市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寄主、分布和发生等资源现状,为开展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等重要林业害虫的本土捕食性天敌昆虫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利用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于1994~2004年期间,通过林间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查阅历史资料,查对有关单位标本等方法,对祁连山保护区同翅目(Homoptera)昆虫种类作了全面调查,整理记录同翅目昆虫14科72种,其中:蝉科4种、沫蝉科3种、角蝉科1种、叶蝉科15种、木虱科5种、球蚜科3种、绵蚜科7种、大蚜科7种、蚜科8种、绒蚧科1种、硕蚧科3种、蚧科6种、盾蚧科8种、粉蚧科1种。查清了它们的分布、优势种及其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竹子害虫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采集和鉴定 ,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 ,编写出湖北省竹子害虫名录共 83种 ,隶属于 8个目 32个科 ,其中 ,直翅目 1科 2种 ;等翅目 1科 1种 ;同翅目 5科 8种 ;半翅目 3科5种 ;鞘翅目 8科 2 8种 ;双翅目 1科 1种 ;鳞翅目 1 2科 37种 ;膜翅目 1科 1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灯光对茶园害虫的引诱效果,采用夜间布置灯光诱捕的方法对茶园害虫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该次共诱捕茶园害虫6目19科33种。其中,对鳞翅目害虫引诱效果较佳,为7科18种,占54.55%;其次分别为直翅目4科5种,占15.15%;半翅目4科4种,占12.12%;鞘翅目3科4种,占12.12%;螳螂目和毛翅目各1科1种,占3.03%。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灯诱法,于2021年4月上旬至6月中旬对泡核桃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其摄食功能进行研究。共诱捕到昆虫2 968头,隶属13目63科172属187种,其中74种取食植物叶片,29种刺吸植物汁液,22种捕食其他昆虫,17种取食植物花、芽、果,10种取食腐烂物,12种钻蛀植物茎干,8种为地下昆虫,5种寄生其他昆虫,4种取食植物花蜜,3种取食苔藓,3种传授植物花粉,3种取食腐木,2种取食粪,隶属13个营养生态位集团。对泡核桃造成严重危害的昆虫有核桃星尺蛾、漫绿刺蛾、星天牛、梗天牛、绿凹缘花金龟、暗异花金龟。个体数量以鳞翅目最多,鞘翅目次之,螳螂目最少;物种数以鞘翅目最多,鳞翅目次之,螳螂目最少。核桃星尺蛾、粗狭肋鳃金龟、华锐紅蝽、黑翅土白蚁为优势物种。昆虫群落组成与泡核桃林物候关系密切,在泡核桃开花、结果的高峰期,昆虫群落呈较高的多样性、均匀度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捕食与寄生昆虫控制了林内害虫;食粪与腐烂物、食腐木与苔藓昆虫分解了林内有机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京哈高速长春至拉林河段改扩建工程穿越吉林扶余洪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区内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路域1000 m范围内约有野生维管植物53科148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5种、裸子植物1科1种、被子植物49科142种;野生脊椎动物6纲24目41科72种,其中,圆口纲1目1科1种、硬骨鱼纲4目7科14种、两栖纲1目3科4种、爬行纲1目1科3种、鸟纲13目22科37种、哺乳纲4目7科13种.评价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种,分别是白尾鹞和小杓鹬.  相似文献   

17.
2013年7~10月及2014年6~8月对文昌航天发射核心区和缓冲区域11个面积1hm2的不同植被类型监测固定样地进行了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在该区域内记录到脊椎动物29种,隶属4纲11目23科。其中哺乳纲3目4科5种;鸟纲6目14科18种;爬行纲1目3科4种;两栖纲1目2科2种。调查发现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类6种,即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小鸦鹃(Centropus toulou)、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兔(Leporidae)、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灰喉针尾雨燕(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另有树鼩(Tupaia glis modest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castaneoventri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hainanus)等17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最后对该区11个不同植被类型脊椎动物分的布和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核心区椰树林脊椎动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有20种,54个个体。  相似文献   

18.
浅析泸沽湖湿地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沽湖湿地是国家重要湿地,是特有物种波叶海菜花和裂腹鱼的生境和栖息地,也是雁鸭类水禽的越冬栖息地。据调查:泸沽湖湿地有水生植物23科30属44种,水生植被主要有12个群系,鱼类有1目4科12种,水鸟记录有7目11科50种,两栖类记录有1目3科6种,爬行类记录有1目2科3种,兽类2目2科5种。论文针对泸沽湖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1—2014年,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夏季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鸟类9目25科74种,其中,候鸟6目18科47种,留鸟4目12科25种,旅鸟1目2科2种。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 50±0. 08(Shannon-Wiener指数)、0. 93±0. 02(Simpson指数)、7. 05±0. 23(E. Pielou指数)、1. 37±0. 22(Margalef指数)。结果表明:除留鸟外,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众多候鸟的繁殖地。留鸟和候鸟4年间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指数均未发现明显的波动,说明当地生境质量及生态资源丰富度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发生在贵州省龙里县乌桕上的一种新害虫——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的方法。[方法]对中华卡扁蜡蝉卵、若虫(5龄)及成虫3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记;同时通过PCR扩增,获取了中华卡扁蜡蝉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6. 0软件对其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以竹鳎扁蜡蝉、红线鳎扁蜡蝉、勐仑鳎扁蜡蝉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华卡扁蜡蝉10个样品的COI基因序列能较好地聚为一枝;中华卡扁蜡蝉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 000 0. 065,4种扁蜡蝉科昆虫种间遗传距离为0. 142 0. 202,种内遗传距离与种间遗传距离不存在重叠现象。[结论] COI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片段,实现中华卡扁蜡蝉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初步调查了中华卡扁蜡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