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农业科学》2006,(4):93-93
据《科学时报》2006年4月3日报道:“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课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经过武汉、北京、上海三地科研人员4年共同努力,全面实现了预期目标,建立和完善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克隆了一大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使我国的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许多方面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日前在上海通过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通讯》2006,(5):62-62
据《科学时报》报道:“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课题“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在经过武汉、北京、上海三地科研人员4年共同努力后,全面实现了预期目标,建立和完善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克隆了一大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使  相似文献   

3.
王文桥研究员王文桥(1963-),男,湖北洪湖市人,研究员,博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技术实验室主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二级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技服务专家(植物保护专业业);河北农业大学农药学硕士生导师;河北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杀菌剂毒理学、应用技术及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研究。主持或参加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博士基金等9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90~1998年上海水稻新农艺、新品种、熟制、农田基本设施及财政投入等影响单产增长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上海水稻单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水稻栽培农艺的大范围推广、优良水稻品种的成功选育、引进和推广,为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实行单季晚稻为主的麦稻二熟种植制度,避开了不利的天气气候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稻谷收购价格、收购财政补贴额的增长,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水利投资的增加,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上海稻谷单产的关键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常规育种技术和优良品种作用,同时重视运用生物技术,培育更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病害防治是植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植物抗病害防治主要依赖于抗病品种、化学农药和农艺栽培措施。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对“绿色农业”的推崇,不得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植物遗传抗病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难以有机结合。选育既抗病又高产、优质植物品种的难度越来越大;采用传统的农艺栽培措施进行病害防治的用工投入大。防治效果也十分有限。因此.研究探索植物保护的新技术、新途径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取品种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春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为天津市春玉米品种选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京农科728”较其他4个参试品种以及“郑单958”(CK)生育期更短,植株农艺性状、穗部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比其他4个参试品种更具显著优势,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参试品种,但低于“郑单958”(CK);在参试品种中,“京农科728”产量最高。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海河平原春玉米易获得高产的最佳品种为“京农科728”,产量接近12 000 kg·hm-2。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5日,“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验收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关于开展“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验收工作的通知》(国科农社函[2005191号),该次验收主要采取会议评审与现场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内容主要包括课题合同任务及目标的完成情况,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创新性,成果管理与转化情况,产业化前景,组织管理情况,经费使用情况,人员到位情况及获得效益情况等。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承担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3个共性关键技术课题“粮食作物可持续超高产理论与技术模式研究”、“粮食主产区地力培育与农田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日前在北京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9.
3月19日,由我校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黄淮海中北部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启动仪式暨小麦春季管理现场会在藁城市召开,标志着我省课题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省科技厅副巡视员李从民、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文军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科研简讯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重大动物疫病病原遗传变异及分子进化规律研究”启动2007年4月28日,由我校主持的“重大动物疫病病原遗传变异及分子进化规律研究”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该课题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中的子课题,课题研究结果将对制定我国重大疫病的防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部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局、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兽医研究所、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子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人及技术骨…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我校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全面启动3月19日,由我校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黄淮海中北部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启动仪式暨小麦春季管理现场会在藁城市召开,标志着我省课题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省科技厅副巡视员李从民、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文军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课题总主持人、我校副校长马峙英教授对课题的技术实施以及组织运行进行了全面部署,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藁城核心区小麦生产现场。藁城核心区技术专家组长、我校李雁鸣教授就小麦春季管理进行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4月25—27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和农村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部分课题验收会。此次会议共有14个课题参加验收,我校陈光辉教授主持承担的“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2011BAD16B01)”课题顺利通过课题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农业质量标准》2005,(6):16-16
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钱永忠和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启文主编的《中国农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已于2005年11月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中“中国科技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两个子课题在农业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畜牧业为生产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持续快速发展该区域畜牧业的战略思路和主要措施。即健全和完善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强化其支撑功能;建立技术进步机制,以科技扶贫实施“科技兴牧”;实行优质金融服务和引进外部资金闻“公司+农户+科技”三位一体的龙头企业;引进畜禽良种,实行“三化”式畜禽改良体制;发展饲料工业,合理利用和开发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项研究是“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课题(2002AA224291)的部分研究内容,属于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农业丰收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市局“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县区“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撰写科普文章百余篇,解决技术问题千余个,培训学员万余人……怀着求真务实的心情,请各位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一探他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4,(3):F0003-F0003
本课题为兵团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自2010年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以科技特派员形式深入企业,在疆内为果品制干企业率先提出“果品节能与洁净制干技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和现场技术服务,优化了大漠枣业红枣制干生产工艺;帮助公司建立一条7000吨/年的红枣节能与洁净制干生产线;为公司制定了一套适于红枣制干的生产规程和卫生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广东农业科学》2005,(3):31-31
近日,由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承担的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亚热带特色水果枇杷杨梅保鲜加工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其子课题“枇杷自发气调(MAP)保鲜技术”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该技术保鲜成本低、操作简便、技术实用,可用于枇杷的中期保藏及远程贮运,其在全国率先制定的枇杷MAP保鲜技术规程将促进福建枇杷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应用基因组学方法鉴评玉米抗旱种质、培育抗旱新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合作,应用成熟的基因组学方法,初步建立起一套通过遗传途径解决玉米抗旱问题的技术体系,创制出抗旱性强、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自交系和杂交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河北农业科技》2009,(20):F0002-F0002
赵治海,研究员,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杂交谷子之父;河北省鸯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年科技标兵;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科技扶贫先进个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挛获得者;河北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