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枫 《辽宁林业科技》2012,(4):23-24,41
利用2009年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建立不同树种(组)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抚顺市森林总碳储量3583.527Yt,碳密度49.49t/hm2,其中,针叶林碳储量1411.97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39.4%,阔叶林碳储量2096.41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58.5%,针阔混交林碳储量75.14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2.1%;幼、中龄林碳储量2172.97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60.6%;近成过熟林碳储量1410.55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39.4%。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福泉市森林资源格局特征与组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福泉县森林资源情况,通过3S技术结合二调、贵州省森林普查数据,分析了福泉市森林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福泉市拥有森林资源面积103215.90hm2,占国土面积的60.65%;以乔木林地和特殊灌木林地为主,两者分别占森林资源总面积的52.22%和43.12%,乔木林分布比较零散,而灌木林相对连片集中;水土保持林、一般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为福泉市主要林种,三者占了森林面积的53.90%。福泉市森林郁闭度整体上处于中等密度;福泉市森林资源类别总共有四种,分别为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重点商品林、一般商品林,一般公益林为福泉市森林类别中面积最多的,在西部区域有集中连片分布,其次为一般商品林,在南、东和东南区域分布较多。此外,福泉市森林资源分布受生态建设工程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建阳市森林碳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阳市1985年、1996年和2007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2011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应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了建阳市森林生物量、总碳储量和碳密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2011全市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分别为5592.81万t、2796.41万t和107.73t/hm2;1985-2011年全市森林总的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1986-2007年间森林总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增加了70.05%和42.28%;2008-2011年间除防护林碳储量保持1.4%的增长外,森林总碳储量、碳密度和特用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的碳储量均有所下降。1985-2011年间防护林碳储量占森林总碳储量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碳密度比1985年增长了38.3%;用材林碳储量占比不断下降。1986-2007年间杉木、马尾松、阔叶树、竹林碳储量均呈明显增长,储碳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杉木碳储量增长了3.76倍,碳密度增加了97.8%;但2008-2011年间杉木、阔叶树林分碳储量与碳密度均有所下降,储碳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太子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2009年森林二类清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从森林类型、林龄和林分起源角度,对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测.研究表明: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33855.66 t,平均植被碳密度为39.31 t·hm^-2.人工林碳储量高于天然林4.02倍,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由人工林提供.按森林类型划分,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按林龄划分森林碳储量,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各林龄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幼林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辽宁省森林资源林地变更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对辽宁省主要树种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分析不同林种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林的碳储量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其中防护林占比达66.7%;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阔叶林<针叶林。人工林碳储量为用材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经济林,其中用材林占比达58.3%;其次是防护林(38.2%);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是针叶林>阔叶林。全部森林资源碳储量中,防护林与用材林占全部林种的95.1%,用材林的碳密度比较大,而经济林的碳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6.
袁再杰 《绿色科技》2022,(1):161-164,169
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起源、不同龄组、不同优势树种组等方面,估算了河口县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从碳储量来说:河口县总碳储量为2840396 t,以乔木林碳储量为主,以天然林的碳储量为主,以阔叶林碳储量为主,以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储量为主,以其他阔...  相似文献   

7.
依据五指山市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五指山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五指山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6060938.32 t,平均碳密度52.22 t·hm~(-2);各乡镇、林场、农场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碳储量与面积大小不成正比;乔木林碳密度分布规律为:水土保持林国防林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林一般用材林林化工业原料林短轮伐期用材林药用林果树林食用原料林;樟树林杂木林阔叶混交林松类杉木林热带林桉树林;天然林人工林;过熟林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高郁闭度中郁闭度低郁闭度;自然度Ⅱ级Ⅰ级Ⅲ级Ⅳ级Ⅴ级。  相似文献   

8.
辽宁新宾县森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枫 《防护林科技》2012,(3):17-18,71
利用2009年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建立不同树种(组)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新宾县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新宾县森林总碳储量1 476.86万t,栎林和落叶松林碳储量占78.0%,幼中林碳储量占65.9%,全县森林平均碳密度48.90 t.hm-2。  相似文献   

9.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计算了巩义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巩义市森林碳储量为51.53万t,乔木用材林贡献79.8%,灌木林贡献17.2%。乔木用材林碳储量以泡桐和栎类为主,这两个树种分别贡献36.4%和28.8%。灌木林碳储量主要来源于荆条,贡献58.0%。巩义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2 t/hm2,油松林碳密度最高为24.7 t/hm2。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巩义森林的碳密度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山西省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3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法,研究了山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山西森林的碳储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全省森林的总碳储量由1995年的3514.22万Mg增加到2005年的4505.61万Mg。在14个(类)森林优势树种中,栎类、油松和杨树这三者的碳储量占主导地位,合计占山西省森林总碳储量的60%以上。在全部森林中,幼、中龄林及近熟林的碳储量合计约占总量的90%。2005年,人工林碳储量占森林总碳储量的百分比提高了5.28%,全省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3.8933~26.3717Mg/hm2。  相似文献   

11.
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土有机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UTM公里网格方法划分的66个网格的土壤剖面数据,分析了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的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密度、储量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表土有机碳含量SOC分布在12.61~66.19 g·kg^-1之间,平均值为30.87±1.30 g·kg^-1,大小顺序为竹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多重比较显示竹林(37.63 g·kg^-1)显著高于马尾松林(18.52 g·kg^-1),马尾松林仅为竹林的49.21%。(2)表土有机碳密度SOCD在3.27~15.69 kg·m^-2间,平均值为8.22±0.39 kg·m^-2,大小排序为阔叶混交林〉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混交林(10.15 kg·m^-2)和竹林(9.96 kg·m^-2)的SOCD值显著高于马尾松林(4.82 kg·m^-2)(p=0.005,p=0.036),马尾松林仅是阔叶混交林的47.49%。(3)蕉岭长潭保护区表土层有机碳储量为402 100 t,占总面积54.54%的针阔混交林贡献最大,其次为阔叶混交林、杉木林、竹林和马尾松林。(4)表土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31;与石砾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6。与林下植物分布有密切联系,有机碳含量〈20 g·kg^-1的指示种有6种,包括千年桐、黄毛楤木、米碎花、谷木冬青、长叶冻绿和乌韭,有机碳含量〉40 g·kg^-1的指示种有光叶海桐和土茯苓,有机碳含量在20~40 g·kg^-1间还未发现指示种。  相似文献   

12.
粤西次生针阔混交群落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经采伐干扰和人工造林后形成大面积的次生林。参照CTFS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06年在广东粤西马尾松针阔次生林建立2 hm2固定监测样地。在对样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07种,隶属于79科144属,数量优势科为茜草科、大戟科、樟科、番荔枝科、紫金牛科、禾本科和蔷薇科;单种属植物较多(101属),占总属数的70.14%。林下植物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绝对优势,具有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2)物种的丰富度指数表现出乔木幼苗〉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乔木幼苗〉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Simpson指数则为乔木幼苗〉藤本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幼苗〉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7年湖南省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实测数据,对湖南省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505.17 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和土壤层层分别为113.75 TgC、9.92 TgC、9.64 TgC和377.86 TgC,分别占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22.52%、1.96%、1.91%和73.61%;湖南省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54.51 t·hm^2,各层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113.74 t·hm-2)>乔木层(34.79 t·hm-2)>灌草层(3.03 t·hm-2)>枯落物层(2.95 t·hm-2)。在3种类型阔叶林中,乡土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485.56 TgC,所占全省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96.12%;乡土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最大,为154.72 t·hm-2,杨树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最小,为149.59 t·hm-2。在阔叶林各龄组中,中、幼龄林约占湖南省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7.13%,是阔叶林的主要碳库且固碳潜力巨大;湖南省阔叶林碳密度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过熟林的碳密度分别介于24.60~55.51 t·hm-2之间,具体表现为成过熟林(55.51 t·hm-2)>近熟林(47.51 t·hm-2)>中龄林(44.68 t·hm-2)>幼龄林(24.60 t·hm-2)。全省阔叶林生态系统空间分布表现为碳贮量呈现明显的湘西、湘南,湘中较低特征,而碳密度整体表现出洞庭湖流域地区大于其他地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了材用、笋竹两用和笋用3种不同经营目标的毛竹林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好(I级)的毛竹林分,经营笋竹两用林经济效益最佳,而立地条件较好或中等(Ⅱ级)的毛竹林经营材用林经济效益最好。试验结果为毛竹林的分类经营和因地制宜制定配套的经营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其间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孝顺竹林乔木层各器官碳含量介于0.4893 g.g-1~0.5222 g.g-1之间,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竹秆(0.5222 g.g-1)竹根(0.5177 g.g-1)竹蔸(0.5041 g.g-1)竹叶(0.4967 g.g-1)竹枝(0.4893 g.g-1);土壤层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为0.0104 g.g-1,20 cm~40 cm为0.0046 g.g-1;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表现为乔木层(0.5148 g.g-1)枯落物层(0.4837 g.g-1)土壤层(0.0076 g.g-1);孝顺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44.8599 t.hm-2,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41.2518 t.hm-2)乔木层(3.5965 t.hm-2)枯落物层(0.0116 t.hm-2),分别占91.95%,8.02%和0.0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调查、测算、分析,对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沼泽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各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之间除暗棕壤(P=-0.900,0.01〈ɑ〈0.05)外,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不大;处于寒温带的爱辉区和孙吴县与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4个地区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未发现普遍规律;土壤碳储量分布规律为暗棕壤〉白浆土〉沼泽土〉草甸土〉黑土。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整体呈先减后增趋势,这主要与森林经营导致的森林面积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区划、权属、林种、起源、龄组、培育目标等方法对广东省国家储备林进行划定.广东省划定总面积为8.43万hm2,其中储备林划定面积为7.5万hm2,后备林0.93万hm2;以大径材为培育目标的面积为7.65万hm2,以珍贵用材为培育目标的面积为0.78万hm2;粤东、粤北、粤西和珠三角4个林区各占划定总面积的22.81%、45.20%、11.71%、20.28%;划定林区权属主要是省级和市级林场;林种以公益林为主;林分起源主要是人工林;中龄林的比例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8.
柳杉人工林皆伐后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华西雨屏区柳杉人工林皆伐后1年内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动态。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皆伐林地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比对照(未皆伐林地)减小2.01 gC.kg-1,但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平均有机碳储量及微生物量碳分别比对照减少20.97 tC.hm-2、6.68 mg.kg-1(P0.05);皆伐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量碳均随季节的变化而逐渐降低,但有机碳储量随季节的变化无明显减少趋势;皆伐林地土壤四季的有机碳含量、碳储量和微生物量碳差异不显著。皆伐对柳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层(P0.05);皆伐林地和对照在0~4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含量都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但对照的相关性高于皆伐林地。总之,柳杉人工林转变为采伐迹地后,其初期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微生物量碳都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分不同林分类型对河南省森林的固碳、释氧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森林总固碳量及其价值、总释氧量及其价值的年际变化情况一致,即在2006年都是最小,2007—2009年都连续增加。而不同类型林分的固碳量及其价值、释氧量及其价值的变化是不同的;不同类型林分单位面积固碳量是不同的,单位面积释氧量也不同;不同类型林分单位面积释氧量与固碳量由大到小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20.
There are many uncertainties in the estimation of forest car- 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a, especially in Liaoning Province where vari- ous forest inventory data have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By using forest inventory data, we estimated forest vegetation carbon stock of Liaoning Province between 1993 and 2005. 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 biomass carbon stock increased from 68.91 Tg C in 1993 to 97.51 Tg C in 2005, whereas mean carbon density increased from 18.48 Mg·ha -1 C to 22.33 Mg·ha -1 C. The carbon sto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