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郁闭后杨树林下养鸡对林木生长、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郁闭后的杨树林下套养本地鸡种2年后,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分别比对照提高6.8%、7.1%和20.6%,6年生杨树蓄积增加14.2 m3/hm2。不同土层土壤的各主要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速效N的含量提高最大,上土层提高186.3%,中土层提高296.5%;其次是上土层的速效P含量提高了50.5%;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均提高11.5%~26.3%不等。在不计林木增产收入、不支付地租的前提下,年均利润达22 237.5元/hm2,纯养殖投资回报率为25.8%;支付1 500元/(hm2.年)的地租成本后,还有20 737.5元/hm2的年均利润,套养2年的总利润为41 475元/hm2。因此,在郁闭的杨树林下养鸡是一种很好的"林禽"模式,适合在洞庭湖区郁闭后杨树林下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4年生I-72杨人工林生长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4 a为幼林期,510 a为速生期,1114 a为近熟期.I-72杨树高速生期为38 a,胸径速生期为510 a,材积速生期为610 a.树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林木的后期生长以胸径和材积生长为主.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比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到来时间要早,树高连年生长量大约在第7年生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大约在第9年生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14 a中未能相交,即没有达到数量成熟,其合理的轮伐期应在14年生以上.单株之间树高生长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第38年生时,胸径和材积生长竟争集中在生长后期.用Richards方程对I-72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拟合,拟合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对季节性淹水的洞庭湖滩地进行开沟抬垄造杨树林试验。结果表明:滩地开沟抬垄造林降低了杨树林地的相对淹水时间和高度,提高了杨树造林保存率,促进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提高单位面积蓄积,提高径阶≥12cm的林木的比例和林分木材的价值;开沟抬垄造林能显著提高杨树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开沟抬垄营造的7年生杨树单株生物量、保存林分生物量、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32.32kg/hm^2、32.34t/hm^和4.62t/(hm^2·年),分别是未开沟抬垄的1.43、3.16和3.2倍;滩地开沟抬垄与未开沟抬垄营造的杨树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均遵循干〉根〉皮〉枝〉叶的规律;开沟抬垄造杨树林增加的木材效益比开沟抬垄工程总投入多,经济效益较好,第1个轮伐期年均利润为166.3元/(hm^2·年),投入产出比是0.95。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杨树幼林施用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杨树栽植初期,施用基肥对林木胸径初期生长和后续生长影响明显,可使胸径生长量提高0.6 cm;施用基肥对林木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施用基肥后单株材积是对照的2.2倍;施用基肥处理,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使杨树林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南方型杨树新无性系生长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54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为材料,对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杨树无性系胸径、树高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受遗传控制较强,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6 5和0.605 0,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3.95%、3.25%。不同杨树无性系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造林后第3年平均年生长量最大,5年生时林木材积累积量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杨树无性系LA09-N56、LA06-N30、LA09-N23、TN01-49具有树皮光滑、干形通直,落叶晚等特征,与目前湖区普遍应用的良种XL-80、XL-90、XL-75生长量相当,均表现优良,且适宜长江及洞庭湖区滩地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杨树人工林间作草木犀对土壤及林分的影响,在4年生杨树人工林内间作草木犀,草木犀收获后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杨树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间作草木犀后,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改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9.89%、129.24%、51.35%、154.1%和28.05%;促进了杨树生长,树高、胸径分别提高了12.61%和15.96%。杨树-草木犀复合经营是一种林农间作新模式,可充分利用杨树林下空间资源,解决杨树人工林林地产出低、地力衰退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红锥人工林生长规律及6种生长模型拟合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株28年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对其去皮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形数生长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对去皮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进行回归分析,选取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28年生红锥在第8-15年为速生期。胸径在第8-15年处于生长高峰期,连年生长量范围为1.01-1.11 cm/a;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在第6-15年间处于较高的阶段,连年生长量范围为1.02-1.16 m/a;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增长幅度在第6-17年之间和第24-28年间较大,连年生长量在第14年后均大于0.01 m^3/a。坎派兹(Compertz)方程对去皮胸径的拟合效果最好,韦布尔(Weibull)方程对树高的拟合效果最好,苏玛克(Schumacher)方程对单株材积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L35等杨树新品种造林当年年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ogistic方程对4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的1a生林木的树高、胸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0以上。并以此将各无性系的年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年生长量在后3个时期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其中速生期内的树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6.4%,胸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4.0%。树高比胸径进入速生期早且结束晚,速生期持续时间长。对各个生长时期林木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林木的年生长规律,为加强林木生产管理、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15年生的卷荚相思树干为解析材料研究了卷荚相思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探索了卷荚相思平均生长和连年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卷荚相思的胸径、树高生长为早期速生型,胸径在第2年,树高在第4年其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材积生长在15年生时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在卷荚相思的经营中,可结合早期除草松土及时进行施肥,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洪雅县柳杉林木生长过程规律,在洪雅林场设置9个样地,共采集9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柳杉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年平均生长量均在10a时达到最大值;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10 a和30 a时两次达到峰值,胸径的速生期出现两个阶段,分别在5~12 a和24~31 a间;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0 a时达到最大值0.04408 m3,而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增长阶段,表明材积生长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柳杉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林龄的生长方程,拟合精度均在0.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经营密度(150株/hm2、225株/hm2、300株/hm2、375株/hm2及750株/hm2的对照样地)试验样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在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的林分胸径、树高、材积及郁闭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和郁闭度的变化林分平均胸径和株高均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各试验样地的材积总量却小于对照样地。并最终确定保留木为225~300株/hm2的林分密度可以作为塞罕坝地区培育大径材华北落叶松林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在桂西北乐里林场设置了3个固定样地,对马尾松人工幼林(4~11a生)的胸径、树高等进行了连续8年的监测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胸径逐年总生长为5.50~12.27c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DBH/cm=3.9383Ln(X林龄)+3.7132,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7~2.23cm和1.10~1.31cm。2)树高逐年总生长为3.53~11.73m,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H/m=1.2186 X林龄-1.5443,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0.73~1.47m和0.88~1.08m。3)林分逐年总蓄积量为6.5~137.8m3/hm2,与林龄的关系式为YV/m3/hm2=0.0932X3.1119林龄,连年生长和年平均生长分别为5.0~25.0m3/hm2和1.6~12.5m3/hm2。研究充分说明,该区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较为缓慢,林分蓄积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间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平均年龄为23年生、地位指数为14和12的2种立地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中,分别设置固定标准样地,并分别设计5个和6个密度水平,对其抚育间伐4年后的间伐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其间伐前或间伐后立木径级分布均呈现正态分布的规律;间伐前林分分化强烈,立木径级大小悬殊;间伐后林分最小株距和平均株距较接近,大径级林木比例提高;间伐4年后平均径级左右的立木比例明显增加。间伐4年后,当14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500株/hm2,12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950株/hm2时,其胸径离散度较间伐当年间伐后的反而明显增大;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均随保留密度的加大而减小,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则在其适宜密度时最大;不同保留密度各处理间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但树高和比重增长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各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均大于对照;14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50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30.29%;12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95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24.38%。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立地及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在浙江庆元林场3个林区分别开展了不同间伐强度(10%~15%、16%~30%、31%~40%)对杉木(隆宫林区杉木19年生,卢峰和白领头两个林区20年生)人工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3 a后,隆宫和卢峰林区胸径、单株材积都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3个林区16%~30%和31%~40%间伐强度胸径平均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平均连年生长量都要显著高于10%~15%间伐强度,而16%~30%和31%~40%间伐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林区不同间伐强度的树高平均连年生长量差异都不显著,3个林区31%~40%间伐强度的平均林分蓄积都较小,隆宫和白领头林区不同间伐强度的林分蓄积平均连年生长量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卢峰林区16%~30%和31%~40%间伐强度林分蓄积平均连年生长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10%~15%间伐强度。本研究通过综合林分因子分析得出隆宫和白领头林区的最佳间伐强度16%~30%,而卢峰林区的最佳间伐强度为31%~40%。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惠安县崇武半岛海岸木麻黄林带为研究对象,探讨木麻黄林内的林窗套种巨尾桉的林分生长效果,开展了复层林结构的林带防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块状套种巨尾桉后生长较快,4年树高平均可达8.75 m,胸径9.95 cm,并形成异龄复层林。该林分平均可降低风速81.35%,这对改善林带结构,提高林分防护效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6.
修枝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生长的初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围场县木兰林管局管辖区的新丰林场试验林为基础,分析了修枝强度以及修枝剩余物的不同处理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及冠层变化的影响。修枝强度设置3种,强(冠高比4/5)、中(冠高比7/10)、弱(冠高比3/5);对修枝剩余物处理分别为放置、清理、粉碎,并设置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修枝对林木的胸径生长率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中,中度修枝对林木胸径、树高生长率的促进和Vissky系数的提高较为明显;针对修枝剩余物不同处理试验的初期结果显示,粉碎处理和清理处理的林分,有利于林木胸径生长率的提高,放置处理的林分更有利于提高林木树高生长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地经营杨树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比较了两种经营措施对南方退耕还林地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林农间作显著促进杨树的生长,连续间作2 a后,其胸径、树高和蓄积量比对照分别增加5.8%、56.1%、130.7%。密度对南方退耕还林地3 a生杨树蓄积量有显著的影响,蓄积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15倍。  相似文献   

18.
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10~60 a林龄样地进行树高、胸径等生长指标调查、观测,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树高与胸径、冠幅大小、第一活枝下高高度各生长量两两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林木树高与胸径、冠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树高生长量随胸径变化模型为y=0.405x1.104,树高生长量随冠幅变化模型为y=e2.895-2.836/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