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致病菌菌丝生长及48 h内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测定了油茶皂素对2种病害的防效。结果表明,油茶皂素对茶轮斑病和茶白星病致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30.20和17.38 mg·mL-1;对2种病害致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茶轮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低剂量施药即可短时间内抑制其孢子萌发;油茶皂素浓度100 mg·mL-1对2种病害防效分别达74.58%和88.06%。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南方油茶籽年产量在40万吨以上,充分利用榨油后的油茶饼,不仅可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油茶生产有很大促进。一般机榨油饼含残油5—10%,皂素10—14%,蛋白质13%,可消化糖类40%。提取的残油既可以制脂肪酸和肥皂,也可以经精炼后作食用油。提取的皂素用途广泛。可用于感光胶片涂药的开展剂、丝毛织物的炼染剂、农药的乳化剂和工业锅炉的除垢剂等。用它作原料配制的洗发香波,去污、去头屑力强,不伤皮肤,无化学污染,能使头发柔软、光亮、蓬松。液体皂素去污效果赛过肥皂和高级洗衣粉,而且漂洗容易,特别适宜洗衣机使用。预计近年  相似文献   

3.
乙醇/己烷混合溶剂一次性浸提油茶枯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5%乙醇和已烷构成的混合溶剂的特性、茶油对混合溶剂的混溶优质及混合溶剂对油茶枯饼的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5%乙醇和已烷的体积比在7:30-4:6范围内,两者均可混溶,茶油对混合溶剂的混溶温度有提高的趋势,混合溶剂对茶油的最大溶解度在14.0%左右,当95%乙醇和已烷的体积比为5:5,浸出温度为58℃,料液比为2:1,浸出时间为5h时,对残油和油茶皂素的提取较合适;残油和油茶皂素的得率分别为3.6%和7.0%,表6参7。  相似文献   

4.
茶油是从油茶果加工之后得到的一种产品,是一种非常健康、绿色的食用油,油茶浑身是宝,不仅油茶果加工可以形成食用油。同时,茶壳和茶枯经过深加工以后还能生产皂素、精油等,茶粕还能作为重要的生物农药、有机肥等。基于此,针对大果红花油茶快繁技术及栽培要点展开分析与探讨尤为重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AB-8大孔树脂对油茶皂素进行分离纯化,并优化其分离纯化条件.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和解吸试验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属于快速吸附型树脂,解吸率较高,适用于油茶皂索分离纯化;AB-8树脂动态吸附和洗脱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分离纯化条件为:上样流速为2.6 BV/h,以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2 BV/h,洗脱液用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茶史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的特产重要食用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淮河、秦岭以南,四川峨嵋山,云南怒江流域以东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以南的省区栽培较多。油茶的种仁含油率40—70%,干籽出油率20—30%。茶油是优质食用油,其中不饱和油酸与亚油酸的含量较高,易于消化;长期贮藏不易酸败变质,除食用外,可作人造奶油、机械润滑油、防锈油、生发油、凡士林等的原料。油茶饼是优质有机肥料,也可配制农药,还可提炼汽油、柴油、煤油等。果壳可制活性炭、栲胶、糠醛、皂素、碱。油茶树木材坚韧,可制造小农具、家具。总之油茶全身是宝而且栽培容易。其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7.
油茶枯饼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黑曲霉、毛霉和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枯饼固态发酵后,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程度为66.7-99.7%;平菇、紫木耳能在油茶枯饼中正常生长,而金针菇则生长不正常;紫木耳对枯饼中蛋白折提高程度在各食用菌中最高,为74.2%-110.7%;以毛霉、平菇和紫木耳的一次发酵产品再经117产朊假丝酵母二次发酵,其粗蛋白质含量量接近20%,氨基酸组成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8.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茶皂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谷子  文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62-3264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油茶皂素定量的测定方法。以甲醇为提取剂,用超声波提取50 min,以浓度为77%的浓硫酸4 ml、反应时间为15 min、反应温度为60℃为显色条件测定在其551 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干扰小、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适合批量试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黄姜生产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Dioscoreaezingi-berensisC.H.Wright),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姜的根茎含薯蓣皂甙元或薯蓣皂素。薯蓣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基础原料和起始中间体,应用薯蓣皂素可以合成生产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共200多种药物,以薯蓣皂素为基础几乎可以合成所有的甾体激素药物,故有“激素之母”之称。由于薯蓣皂素主要来自于黄姜,所以黄姜也因此拥有药用“黄金”之美誉。黄姜皂甙元的含量高达16.5%,高于墨西哥小穗花薯蓣15%的含量水平,是世界上药用薯蓣的王牌。一、现状与其他薯蓣属植物相比,黄姜不仅皂素含量比较…  相似文献   

10.
超声辅助复配酶法制备黄姜中薯蓣皂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酶法水解黄姜生产薯蓣皂素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和蜗牛酶组成的复配酶水解黄姜,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薯蓣皂素,计算得率。[结果]酶解温度对薯蓣皂素得率的影响最大;最佳酶水解条件是酶解时间为48 h,酶添加量为物料的8%,酶解pH为6.0,酶解温度为50℃,薯蓣皂素的得率为0.524 9%。采用超声破碎辅助复配酶解法,薯蓣皂素的得率为0.630 9%。[结论]利用超声辅助纤维素酶和蜗牛酶提取黄姜中薯蓣皂素比直接酶解法得率提高了25%,接近酸解法的得率,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