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人工授精技术,采用野牦牛颗粒冻精与家牦牛进行全、半血杂交方式,经后代生长发育观测,杂一代野血牛犊体尺、体重、剪毛量均高于本交家牦牛犊,尤以体重差异明显,全血野血牛犊体重比家牦牛犊增重3.4kg,增重率25.1%,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半血野血牛犊体重比家牦牛增犊重2.1kg,增重率15.6%,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野牦牛与家牦牛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从牛巴贝斯虫病症区采集的镰形扇头蜱叮咬和皮下接种液氨保存的含虫血两种方法,感染去脾和未去脾犊牛,证实了牛巴贝斯虫可以感染水牛犊并使去脾水牛犊发病,但不能使未去脾水牛犊发病。连续注射氢化泼尼松可收提高去脾水牛犊的红细胞染虫率。本试验还详细观察和探讨了水牛巴贝斯虫病的临床症状、虫体在病牛血液中的消长规律、血液学变化及病理解剖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笔者将西门塔尔公牛冻精与新疆褐牛杂二代配种后,生出的53头公牛犊作为试验组;将西门塔尔公牛冻精与土种母牛配种后,生出的53头公牛犊作为对照组,根据月龄,将试验组的牛犊和对照组的牛犊分别分成3个小组(7月龄、9月龄、15月龄)进行育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牛犊育肥后体重比育肥前体重平均分别增加73.8 kg、85.68 kg和88.65 kg。对照组牛犊育肥后体重比育肥前体重平均分别增加58.50 kg、60.75 kg和59.76 kg。试验组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9头新疆褐牛犊,利用全价配合饲料对牛犊进行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经75d的育肥,平均日增重达0.97kg,增重效果极显著(P0.01),试验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畜牧营养学家弗朗西斯·弗卢哈蒂和分子生物学家达拉尔·杰克伍德宣布 ,他们通过实验 ,可以利用基因技术预测哪头牛犊最终能够长成肉质鲜嫩的菜牛。这两位科学家说 ,这种基因测试很简单 ,只需从牛犊身上抽出几滴血 ,便可以从基因分析结果断定牛犊有没有最终长成肉质鲜嫩的菜牛的可能性。如果有这种可能性 ,留下好好饲养 ;如果没有 ,就不必浪费饲料和时间。这种测试的准确率达到99 %。饲养场如果通过这种测试淘汰劣质牛犊 ,会节省大量成本 ,预计饲养场花在每头牛犊身上的成本费将下降40至50美元牛犊产肉性能可…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牛改良中,杂种公牛犊因饲管粗放,生长速度缓慢,到5—6岁才能出栏的问题,进行了为期105天的暖季放牧加补饲公牛犊肥育试验。试验结果:放牧加补饲的试验组牛较单纯放牧的对照组牛,平均日增重多574.0克,屠宰率提高4.6%,净肉率提高4.05%,每头每天多获纯利0.76元。证明在有补饲条件的地区,于暖季进行放牧加补饲的公牛犊肥育是可行的。这对促进我省牛改工作和合理利用公牛犊资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制"复方止痢口服液"新剂型对奶牛犊下痢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传统中兽医理论组方,针对扔牛犊普通下痢,研制了一种具有消炎、止痢、止血、保护胃肠黏膜等多种作用的中药制剂--"复方止痢口服液",并对奶牛犊下痢病例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用该药一个疗程(3 d)对奶牛犊下痢治疗的有效率为70%,治愈率为60%,高于对照组.在口服液中添加了香味剂,可解决牛犊中药制剂内服适口性差的问题试验表明,犊牛自食率达80%,克服了灌服给药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梁振杰 《北方牧业》2005,(13):20-20
河北省承德县三家乡高山营村三组村民张瑞林家养的一头公牛犊,三个月了,全身为黑来色毛,于今年6月28日.畜主说牛犊得了病,前几天拉稀,现已拉血不止,以为牛顶伤的,邀请笔者马上前去就诊。  相似文献   

9.
肥育牛犊的试验结果证明,长期利用30%的非传统饲料原料是无害的,但对矿物质代谢研究不够充分。本文研究了饲喂干鸡粪、沸石、草粉的牛犊,其不同组织的矿物质成分。  相似文献   

10.
设计出一种实验,比较肌内注射减毒活苗、鼻内接种温度敏感活苗和减毒活苗,并利用气雾的方法接种减毒活苗(两种浓缩物)、对形成特异性血清抗体的效力(刺激特种的血清抗体和用已知病毒对牛犊攻击的保护能力)。保护牛犊,防止已知病毒的攻击。除了肌内注射的IBR和PI_3苗外,所有疫苗,包括肌内和鼻内接种疫苗对IBR病毒的攻击提供最优的保护作用,但用两种浓度的疫苗气雾法接种,只提供部分的保护性。鼻内使用减毒活苗,在所有的(100%)试验牛犊中、都出现IBR血清抗体滴度,而肌注诱发的反应,在试验牛犊中仅占60%;鼻内温度敏感活苗接种,在试验牛犊中只有40%导致出现血清抗体滴度。用气雾的方法接种,在试验牛犊中IBR血清抗体滴度仅占20%。鼻内接种减毒活苗和气雾的疫苗使用对PI_3病毒(60~80%缸清阳转)比起用温度敏感活苗(20%血清阳转)有较强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新疆褐牛舍饲育肥周岁出栏的效果。[方法]选择4~5月龄新疆褐牛20头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在相同日粮、不同舍饲方式条件下进行日增重、屠宰性能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舍饲育肥新疆褐牛犊牛有较高日增重和较高屠宰率;不同舍饲方式对新疆褐牛犊牛育肥增重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说明舍饲育肥新疆褐牛犊牛具有较好的日增重效果,可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杂种牛的肉用性能,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并逐渐形成肉牛产业开发格局,万源市畜牧食品局进行了西杂F1代公牛犊与本地公牛犊的育肥对比试验.经153 d的强度育肥,其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对湘西黄牛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自10头体重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湘西黄牛犊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重复,结果显示:青贮组试验牛的采食量和末体重显著性高于黄贮组(P<0.05),青贮组试验牛的体尺发育优于黄贮组,但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以上试验结果说明,青贮玉米秸秆对湘西黄牛犊牛的适口性更好,能促进体重的增长,但对犊牛的体尺发育较黄贮玉米秸秆无显著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杂F1代公牛与本地公牛育肥对比试验及屠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充分利用杂种牛的肉用性能,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并逐渐形成肉牛产业开发格局,万源市畜牧食品局进行了西杂F1代公牛犊与本地公牛犊的育肥对比试验。经153d的强度育肥,其效果良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5.
一个牛犊培育场用各有14头牛犊,分成两个类似组进行试验,研究在代乳中添加盐酸金霉素对牛犊的疗效。各组重量和以硫酸锌浊度测定免疫状况大体相当。当发生肠道和呼吸道疾病时,其中一组每日以20mg盐酸金霉素/kg体重治疗,连续7日(通过添加有效成分于代乳中),而另一组则未作治疗。两组也按照需要给予其他处治。治疗期间,每日检查牛犊,评价临床症状,并作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牦牛产奶量低,缓解牧区人、犊争奶矛盾,试验采用混血黄牛(♂)与青海环湖牦牛(♀)本交繁育犏牛以提高产奶量。结果表明:在青海环湖区域,经过2年推广试验,共配牦牛8 594头,产犏牛犊6 537头,成活6 173头,成活率为94.43%;初生、90日龄、180日龄犏牛犊和牦牛犊体重分别为15.7,54.5,96.5,11.8,30.7,64.7 kg,犏牛犊体重比牦牛犊分别提高3.9,23.8,31.8 kg,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牛奶消费逐渐普及,奶源需求量加大,奶牛养殖成为各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一头母牛犊比一头同样大的公牛犊价格一般要高出数千元。所以不管是奶牛户还是奶牛场,都渴望多生母牛犊.对能够促生母牛犊的技术或产品愿意尝试的积极性特别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对环境法性别控制在奶牛生产中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数据.以帮助奶农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试验探究科尔沁肉牛犊牛最佳的饲养模式,为后续科尔沁肉牛早期补饲的推广和普及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体型相近,初生体重在34~50 kg之间健康的科尔沁肉牛犊牛60头,分为对照组、补饲组1、补饲组2,每组20头,补饲组按试验方案进行早期补饲,对照组按传统饲养模式饲养,对比6月龄各项数据及试验牛母牛产后发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补饲组与对照组相比,犊牛生长发育效果差异显著,试验母牛产后恢复明显加快,产后90 d内发情母牛占比显著提高。[结论]科尔沁肉牛犊牛早期补饲更利于犊牛后期生长发育,促进母牛早发情提高繁殖能力,结合数据分析得出早期补饲至6月龄是更为适合科尔沁肉牛犊牛的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试验旨在提高犊牛早期日增重的方法,进行本次试验。[方法]采用日龄、体型、体重均相近的1月龄以内的摩本杂F1代奶水牛犊牛14头,随机分成试验A组和试验B组,分别饲喂不同日粮(试验A组完全补饲精料补充料、试验B组补饲精料补充料与苜蓿颗粒各占50%),试验期为163d,试验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日增重。[结果]补饲水平不同对云南摩本杂F1代奶水牛犊牛早期增重影响很大,试验A组增重效果明显好于试验B组。[结论]试验表明在云南摩本杂F1代奶水牛犊牛早期饲养过程中适当增加精料补充料的饲喂量,可以获得更高日增重。  相似文献   

20.
正牛犊新蛔虫病属于一种可以由母牛垂直感染的牛寄生虫性传染病,本病临床上隐蔽性较强,即使在环境极为良好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带虫的怀孕母牛直接经胎盘传给犊牛发病。笔者近日诊断及治疗了一例45日龄犊牛发生的牛犊新蛔虫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及诊断本病例来自南和县常规监测,南和县在某黄牛饲养场常规采样流行病学调查时,在一例犊牛粪便涂片镜检时发现大量卵球形寄生虫虫卵,大小约65~75μm。经二次采样盐水漂浮镜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