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7,(6):9-9
江苏省金坛市老姜生态甲鱼养殖场,成立于1994年,目前自有基地占地面积65亩,年产甲鱼1.5~2万公斤,年产值100多万元,年纯收入50多万元。目前基地存塘甲鱼1万多公斤。基地采取温室育苗,模拟野生甲鱼的生态环境,人工精养,放养4年出售,以优质的生态甲鱼占领水产市场,批发价格平均每公斤100元,比普通养殖高出40多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模拟野生环境养蝎法即荒山养蝎法,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方法,就是模拟蝎子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建造既符合蝎子的生活习性,适宜生长繁殖,又便于饲养管理的场地。  相似文献   

3.
致富经     
自创“德清模式”的“养鳖王”王根连王根连原先是浙江德清县农科所技术员,1992年,他筹资20万元,创办了养鳌场。没有种鳖,他就到市场上买野生甲鱼,自己繁育新品种;缺乏资金,他就在泥塘上盖起了塑料大棚以代替温室。不料这两招却歪打正着,两年时间收回成本。王根连觉得养甲鱼是个技术活,  相似文献   

4.
《当代农业》2009,(5):22-22
山东省巨野县丁官屯小许庄村刘建言,在蔬菜大棚里兼养蜜蜂,亩收入由原来2万多元,增加到3万多元,刘建言了解到蔬菜大棚兼养蜜蜂可增产的信息,就购进10箱蜜蜂,放养在黄瓜大棚里,由于蜜蜂传粉作用,黄瓜挂果率明显提高,每亩大棚黄瓜增产35%以上,还可收获蜂蜜。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巨野县丁官屯小许庄村刘建言,在蔬菜大棚里兼养蜜蜂,亩收入由原来2万多元,增加到3万多元,刘建言了解到蔬菜大棚兼养蜜蜂可增产的信息,就购进10箱蜜蜂,放养在黄瓜大棚里,由于蜜蜂传粉作用,黄瓜挂果率明显提高,每亩大棚黄瓜增产35%以上,还可收获蜂蜜。  相似文献   

6.
周元春 《农家致富》2004,(16):39-40
藕田养殖.鱼(虾、蟹)藕互补.不失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办法。去年我镇百亩藕鱼共生情况调查表明.每亩平均可产藕2100公斤、鱼90公斤、养虾亩产46公斤.每亩创产值6000元.盈利3800元.藕鱼共生养殖比未养殖藕地亩多收7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王政军 《农家顾问》2010,(11):22-23
野生甲鱼和家养甲鱼,很多人认为两者没什么差别,都是鳖。邕宁区那楼镇甲鱼养殖户老陆养的甲鱼与一般的家养甲鱼不一样,他的甲鱼从背部看得见骨骼,一般的家养甲鱼看不见。虽然只有外观这细微的差别,但两种鱼的价格相差却很大。老陆养的甲鱼目前每千克价格在140元左右,一般的家养甲鱼每千克不过40元。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目前,其市场价格已上升至每500g20 ̄30元。但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鱼大部分来源于自然水体中的野生资源,仅有少量来源于精养池塘套养。实践证明,在常规精养池中套养适量黄颡鱼,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池塘可增产黄颡鱼30 ̄80kg,亩增利润5  相似文献   

9.
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组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船体网箱养殖(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组成。[方法]对采自同一水域的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瓦氏黄颡鱼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6倍、1.69倍和0.90倍。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野生瓦氏黄颡鱼除酪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低于船养瓦氏黄颡鱼外,其余种类氨基酸均高于船养瓦氏黄颡鱼。野生瓦氏黄颡鱼总氨基酸(T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鲜味氨基酸(TDAA)含量分别是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8倍、1.51倍和1.13倍。野生瓦氏黄颡鱼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优质蛋白质的要求,而船养瓦氏黄颡鱼不符合。根据氨基酸评分,野生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除缬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均大于等于0.90;船养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只有苯丙氨酸+络氨酸的氨基酸评分大于1,3种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在0.65以下;野生瓦氏黄颡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9.62,船养瓦氏黄颡鱼为55.36。[结论]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生活在同一水域,水质条件几乎一致,饵料差异可能是影响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以养甲鱼为主的池塘里,搭配适量链、鳙鱼和鲤、鲫鱼,能使甲鱼的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的甲鱼,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模拟野生环境养蝎法即荒山养蝎法,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方法,模拟蝎子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建造既符合蝎子的生活、生长、繁殖习性,又便于饲养管理的场地,有如下优势。 1.投资少 此法可充分利用本地及周边丰富的荒山资源,设施简单易行,可就地取材,在山坡的向阳面,用石块和土混合垒成养蝎子  相似文献   

12.
正甲鱼是卵生两栖爬行类动物,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入药。野生甲鱼数量少、成本高,市场供不应求。工厂化规模养殖甲鱼可降低养殖成本,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出效益。一、温室养殖环境工厂化规模养甲鱼,建池大多用钢  相似文献   

13.
广东养鳜鱼已达15万多亩,总产近6万吨,多数养殖户都春放秋收,上市集中,每公斤鱼批发价由冬春季50—60元跌到夏秋季30—40元,有时跌破成本,使许多农民叫苦不迭。但顺德市乐从镇农民黄锡辉打破传统的做法,实行反季节养鳜,跨年度上市,他承包的两口9亩池塘,从1997年5月底开始先培育饲料鱼,到6月20日放养鳜鱼苗,11月中旬开始捕大留小,不断上市,到1998年7月底止,分5次全部上市完毕,总产鳜鱼8742公斤,平均亩量991公斤,总收入34.2万元,平均每亩收入3.8万元,除去13.9万元成本,纯收入为20.29万元,平均每亩纯收入2.25万元,每公…  相似文献   

14.
在主养鲢鳙草鱼的池塘中,同时设置专用网箱养殖(或暂养)黄鳝,每亩可产商品鱼和黄鳝各500公斤(双千斤),纯利万元以上.是充分利用水体,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综合养殖新模式。具体做法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临安市板桥乡罗塘村骆贤祥科学喂养甲鱼,打出了“天目源”优质品牌,甲鱼产品在市场上销售量大增,年销售甲鱼2万多只,收入2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自产自销的致富路子。年仅40岁的骆贤祥,肯吃苦,善钻研。高中毕业回乡后,就开始钻研甲鱼养殖技术,从开始养2500只,发展到现在的10万只。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盐城市郊大纵湖乡,有2.6万亩湖荡和低洼荡滩。为了探索提高湖荡养鱼经济效益的途径,他们选择了三种养殖形式作对比。第一种是开挖精养鱼塘。在第三养殖场,投资71万多元,将1450亩低洼荡滩,挖成35个(402亩)精养鱼塘,每亩平均投资1766元,每亩饲养成本(包括饲料费,下同)180元,平均亩产鱼1250斤。第二种是筑堤围滩放养。在第一养殖场,投资12万元,在600亩湖荡中修筑圩堤,圩内养鱼。每亩平均  相似文献   

17.
阿根种了20多年西瓜.他习惯于用老办法种植露地西瓜.每年4月播种,5月移栽,7月上市,除去成本,每亩效益仅1700多元。同时有个外地农民,他租地1公顷,在塑料大棚里种瓜.从日本引进种子.施用有机肥和进口钾肥。他2月下种,5月初西瓜就上市了,足足有2个月的售瓜期。每亩利润高达8000多元。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如果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则开展混养方式。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400元。  相似文献   

19.
乌鳢(俗称乌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鱼中珍品之称。乌鱼池塘专养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养殖6~8个月每尾可达到0.5kg以上,每亩产量可达2500~3000kg,获净利1万元,高的亩获利1.5万元以上。池塘养殖乌鱼,是广大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现将乌鱼的专塘养殖实用技术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加强甲鱼的春季养殖管理是甲鱼春季养殖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水质"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