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韦刚  黎起秦 《植物保护》1989,15(1):15-16
水稻三系制种,母本珍汕97A的穗轴很短,抽穗时金穗只有一半伸出剑叶叶鞘(俗称包胎),授粉率很低,为了提高结实率,生产上常喷赤霉素,促使穗颈离胎。由于赤霉素的刺激,稻秆细胞伸长,组织疏松,生理机能改变,招致稻秆瘟的发生。喷洒赤霉素的次数愈多,稻秆瘟的发生愈严重。不同亲本的感病程度不一样,珍汕97A感病,30选次之,桂33,桂34抗病。  相似文献   

2.
稻秆瘟是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y.)侵染稻秆而引起的稻秆受害状。魏景超(1975)曾记载该症状。但在水稻一般的生产田,稻秆瘟少见发生。而1986年旱造,广西一些县的杂交水稻制种田,发生了稻秆瘟的流行。为了探讨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秆瘟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6年至1987年对赤霉素与稻秆瘟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稻秆瘟是稻瘟病菌(Pyricuralia oryzae Cav.)侵染稻秆引起的稻秆受害状,主要在喷洒赤霉素的水稻杂交制种田中发生。为了明确该病对水稻产量影响,为预测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1989年进行了本项研究。 材料与方法 将珍汕97、珍珠矮、金围矮3个水稻品种,分别种植在网室的种植池中。每一品种3个重复,每一重复120蔸禾苗。种植规格为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11,(2):20-20
一、注意确定防治对象田。调查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地区,发现本田出现发病中心(病株率达3%以上)或急性病斑(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无光泽,多为椭圆形,密生青灰色霉层),即确定为叶瘟防治对象田。凡是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发生了苗瘟、叶瘟的地方则确定为颈瘟预防田。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稻瘟病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稻常发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严重。品种抗病性低、农户不懂栽种技术及适温高湿等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因素。防治稻瘟病主要采取抗病品种的选择、加强栽种管理及化学防治等措施。1症状1.1叶瘟1.1.1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近圆形暗绿色病斑,绿豆大小,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宜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是稻作栽培的重要病害。一般以病害的发生部位或病斑特征加以区分。就其发生部位划分有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以叶瘟的病斑型划分有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这些以病征分类的方法无疑对准确识别、测报与防治稻瘟病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根据闽西北稻瘟病发生与防治情况,为了客观反映病害起因与发展趋势,便于掌握情况,指导防治,还应该有一个与生产实际更紧密结合的生态学分类方法。剖析闽西北山区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稻瘟病发生的生态型大致可以分为气候发生型、过肥发生型、沙地发生型、种性发生型。这种分类方法是建立在激发病害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7.
慢瘟抗性受环境影响,其中叶上露时的长短是主要因素,但环境对高慢瘟品种和高感品种的影响较小,虽然品种在不同播期病情扩展指数差异显著,但每期品种间慢瘟性强弱的排列顺序基本相似.勒巴涅(Lebonnet)和勒曼(Lemont)对IB_(49)小种显示高水平的慢瘟性;M_(101)高度感病;高抗美国全部已知稻瘟菌小种的特特普仍显示高抗,对IB_(49)呈主效基因抗性的乌失由于其他致病小种的自然增殖变得很感病;在过去试验中,对IC_(17)小种显示强慢瘟性的皮可斯(Pecos)对IB_(40)显示极弱的慢瘟性.初步认为、慢瘟抗性对所有小种的反应不都是一致;密生的小病斑可使寄主要病重,不能在延缓流行上起积极作用.通观美国南部长粒稻的抗病育种和对比美国加州育成的水稻品种,美国南部利用慢瘟性来提高水稻的抗病素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香蕉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叶斑病在香蕉产区普遍发生,常见的叶斑病有褐缘灰斑病、煤纹病、灰纹病,其中褐缘灰斑病尤甚。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株产量减少,果实质量下降。一、症状1.褐缘灰斑病:叶片感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上出现淡褐色条纹,沿叶脉纵向扩展为圆形或长条斑,暗褐色至黑色。后期病斑周缘黑褐色,中央灰白色,长有稀疏灰色霉状物。病斑发生多时,全叶枯死。2.煤纹病:病斑多发生于叶片边缘,多呈短椭圆形、褐色,斑上轮纹较明显,病部在叶背面长出的霉状物,色泽较深。3.灰纹病:叶片感病初期为随圆形小斑,后扩展为两端略尖的长椭圆形大斑,中央…  相似文献   

9.
宁夏稻区年雨量200—3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水稻于5月底或6月初撒布,9月中下旬收获。稻瘟病流行过程的特点是叶瘟发生得晚,发展也慢,到7月中旬拔节至孕穗期出现急性型病斑,8月上旬抽穗期才普遍发病。这样,叶瘟的上升便一直与穗瘟期连接起来。主要为害是穗瘟。本区稻瘟的流行也是以穗  相似文献   

10.
在叶瘟发生较重的稻田,用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预防穗颈瘟。试验结果表明,施2次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优于施药1次的,但没有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好。因此,在稻瘟病偏重发生的地方和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最好不用6%丙唑·多菌灵悬浮剂预防穗颈瘟。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梨孢菌(Pyricularia)除感染水稻引起稻瘟病外,在蟋蟀草(Eleusine indica Gaertn.)、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Beauv.)、法氏狗尾草(S.faberri Herrm.)、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Scop.)、毛马唐(D.sanguinalis var.ciliaris Parl.)、稗(Echinochola crusgallis Beauv.)、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 Hand.-Mazz.)和碎米莎草(Ceperus iria L.)等植物上均发现梨孢菌的自然感染。除茭白和碎米莎草外,其他植物的感染症状基本与稻叶瘟相似,典型病斑为梭形或纺缍形,最外层为黄色的中毒部,内层为褐色的坏死部,中央为灰白的崩溃部,病斑两端有褐色的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在幼嫩的叶片上也会出现急性型病斑,病斑表面有一层灰褐色的霉层,即梨抱菌的分生袍子梗和分生抱子;菱白上的病斑近圆形,病斑结构与稻叶瘟相同,但坏死线不如稻叶瘟明显;碎米莎草上的病斑为椭圆形,只有灰白色的崩溃和褐色的坏死部,没有中毒部和坏死线。  相似文献   

12.
卢隆杰  苏浓  岳森 《植物医生》2003,16(3):31-32
提起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人们总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杀菌剂与杀虫剂。其实 ,巧用根外追肥新技术 ,也能达到肥到病除和以肥治虫之目的。1 稻瘟病别名稻热病、捏颈瘟、叩头瘟 ,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等名称。此病在幼苗期 ,能引起成片死苗 ;在分蘖期 ,叶上发生短椭圆形、灰绿色、浸润状病斑 ;出穗后若发生在茎节处 ,则成黑色 ,容易折断。防治方法 :一是喷粉法。在发病初期 ,每 6 6 7m2 用草木灰 4 0kg ,生石灰粉 15kg ,硫磺粉0 .5kg ,充分粉碎、拌匀、过筛 ,于稻株露水未干时 ,用喷粉器喷撒于叶面 ,既追施了肥料 ,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水稻叶瘟菌侵染循环中主要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了施氮量对稻瘟侵染过程主要环节影响的定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瘟菌侵染、病斑扩展及产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侵染几率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病斑扩展及产孢,潜育期基本上不受影响。试验还发现,稻瘟侵染、产孢和病斑扩展各组分对氮量均有最适要求,当施氮量超出它们的最适范围后,将不再有利于各组分的发展。以上结果均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描述,揭示了侵染循环各组分与施氮量间关系及警戒氮量在稻瘟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l 施肥补救 对产生叶面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时,增施肥料可减轻药害程度。 l 排灌补救 对一些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排灌可以减轻药害的程度。 l 激素补救 对于抑制或干扰植物的除草剂,如2甲4氯、甲草胺、杀草丹、禾大壮等在发生药害后,喷洒赤霉素可缓解药害程度。 农药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产。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等。笔者介绍马铃薯常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1晚疫病
  1.1症状
  晚疫病主要为害马铃薯叶片、茎和薯块。叶片感病,先在叶尖或叶缘呈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在叶背面产生白霉(孢子梗和孢子囊),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叶柄、茎部感病,呈褐色条斑。发生严重时,叶片萎蔫、卷缩,全株黑腐,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块茎感病,呈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并逐步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瘟病在崇阳县历来发生较重,尤其近年来,稻瘟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采用田间自然诱发方式,对崇阳县主栽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进行调查研究。参试的30个主栽品种,6个叶瘟4级,11个叶瘟3级,2个稻瘟4级,19个穗瘟3级。表明大多数主栽品种比较感病。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小斑病和灰斑病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这两种病害都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且主要在玉米抽雄后发生.其中灰斑病自1991年在辽宁丹东、庄河大发生后,目前已蔓延到全国各玉米产区.由于目前缺少抗灰斑病的杂交种,其为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对于小斑病,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面积推广感病杂交种,小斑病的为害日趋严重:70年代后,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小斑病的发生和为害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由于抗病性品种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和全球的气候变暖,玉米小斑病在我国的发生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鉴于其对玉米生产的潜在威胁,笔者对1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以期明确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性差异,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葡萄黑痘病是南方发生最猖獗、损失最大的葡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葡萄的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幼叶和嫩梢感病后停止生长,逐渐萎缩干枯;幼果在发病初期出现褐色圆斑,随后病斑中部变成灰白色,稍凹陷,边缘呈紫褐色,形似鸟眼,后期病斑硬化,失去商品价值。近年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吉安市早稻感病品种面积占早稻种植面积70%,是多年来最大的,但早稻穗瘟中等发生,部分偏重发生,重于2007年和2008年,轻于2006年。全市发病面积1.83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6.62%,绝收面积130.86 hm^2,稻谷损失1306.989万㎏。主要原因是6月中旬降雨偏少,6月上中旬大部分地方未出现持续3天以上降雨,而6月下旬、7月上旬全市持续多日降雨,雨量大,使部分处于破口至齐穗期的中晚熟感病品种发生穗瘟。  相似文献   

20.
茄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只为害茄子,全国各栽植区普遍发生。苗期为害造成缺株,严重时缺株率可达60%以上;果实发病引起果腐,一般可造成20%~30%的果腐,病果不能食用。茄褐纹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幼苗感病,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收缩。当病斑环绕茎周时。病部缢缩,幼苗猝倒死亡,大苗形成立枯。成株期感病,叶片形成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浅黄色,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茎受感染出现溃疡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