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民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为了能够让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地,以XZ县为例,对乡村振兴“五大要素”的落实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五大要素的落实可以有效地实现乡村振兴。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坚持正确的领导方向、做好工作宣传、做好村级换届工作、调动村级干部积极性、利用政策突破资金瓶颈,促进“五大要素”进一步落实。  相似文献   

2.
“七大共享平台”涵盖土地、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乡村振兴核心要素,是成都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成都市“主干”作用,推动四川乡村振兴落地落实的重要载体。本文在研究崇州市推进“七大共享平台”提升建设的经验基础上,从“对内”“对外”“融合”三个层面,提出推进“七大共享平台”提升建设,助推成都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南阳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和“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是落实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必然举措。以南阳市红泥湾镇彦章村智慧农村建设为出发点,提出从信息设施建设、远程教育、农业信息服务和安全视频监控等方面建设四大平台,依托智慧农村的建设打造高效智能的新型农村生产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支撑,并为后续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2020年年底,皋兰县如期脱贫,脱贫攻坚之战的全面胜利,我们将跨入新的任务阶段,将工作重心由“扶贫、脱贫”向“防致贫、防返贫”转变,加大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力度,全力落实“四不摘”要求,延续的五年过渡期政策使用好,把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们“兴”稳致远,实现脱贫户持久脱贫和所有人的共同富裕。要脱贫攻坚成果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还需做好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春播时节,金山嘉兴在长三角腹地携手播种下一体化乡村振兴的“种子”。3月25日,金山嘉兴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全面启动,位于沪浙毗邻地区的金山廊下、吕巷、张堰与嘉兴广陈、新仓五镇“抱团建群”,这片面积总计255平方公里的田野将共同组成探索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推动毗邻地区农业协同发展由单座“盆景”向整体“风景”转变。  相似文献   

6.
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和保障。赣州市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组织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从赣南革命老区实际出发,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了乡村组织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党建+N”模式,为其他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以党建、机制和人才促进乡村振兴的有益经验,并对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抓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根本和命脉,站在“三化”同步发展全局,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培育高素质农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如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中心,聚焦“三大群体”、推行“四个课堂”、落实“五项举措”,培育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农村“五个振兴”的新战略和新政策要求为指导,探讨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的实践路径及政策支持问题。近年来武威市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立足市情,编制相关规划和出台相关政策,准确选择战略重点和实施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武威市农村“五个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武威市的做法是对当前农村做好“五个振兴”工作思路和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值得继续研究和提出更加适合甘肃农村实际条件的发展路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赵君 《新农业》2023,(21):78-79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从发展阶段看,促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正确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全面把握水利建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着力提升水资源供给的保障标准、保障能力、保障质量。从战略要求看,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湖北省政府《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武汉市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武发【2019】1号)等有关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更好发挥市农科院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现代都是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制定了《市农科院关于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和都市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武汉市农科院林果所积极响应省市各级领导的号召,深入开展省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对接武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武汉市农村,助力武汉市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主体先行。乡村振兴的“兴”是通过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两个主体”,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两多”,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耗时较长、任务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解决许多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县级政府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对丰南区乡村振兴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不仅能为打造乡村振兴“丰南样板”贡献一份力量,还可为其他同类型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实施”到“全面推进”,表明我国“三农”工作站在了新起点。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农村留守妇女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独特优势。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她”力量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阿勒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阿勒 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五个振兴”提出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以劳树德为乡村夯基石,以劳增智为乡村蓄技能,以劳强体为乡村助动力,以劳育美为乡村添光彩。涉农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课程,探索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渲染等多个层面,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多种方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路径,也是最终目标,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但由于落后的思想束缚、城乡发展的二元格局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多种现实原因,乡村人才振兴有着“止流”受困、“引流”受限、“回流”受阻、“稳流”受制的问题。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必须重视本土人才的存量保持、外来人才的增量提升和乡村人才的质量提高,做好环境留住人才、定向引回人才、多方请进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分类培养人才和科学用好人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到“全面推进”,足见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过程中,涉农专业大学生应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分析涉农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现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提出涉农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旨在让更多优秀的涉农专业人才投身到乡村振兴队伍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涉农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独特优势,且肩负着重要使命。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提出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结合”新型组织模式,即“线上+线下”“集中+分散”“学校+企业”“项目+成果”“工作站+产业学院”,可为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美术学科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美术与乡村振兴结合,既可引导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也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文从“美丽乡村建设”“农产品整合创新”“乡村美育启蒙”“外出实践教学”“党支部共建”五个方面探讨高校美术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美术学科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借鉴的模式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