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葡激酶(Staphylokinase,SAK)基因导入番茄中。经PCR、Southern杂交和Northern杂交检测,葡激酶基因已整合到再生番茄植株基因组中,共获得8个转基因株系。经ELISA检测,转基因番茄的果实和叶片均能表达SAK蛋白,SAK蛋白在果实和叶片可溶性蛋白中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42%和2.47%。转基因番茄中的SAK蛋白具有一定的溶栓活性,溶栓比活力为3 866 AU·mg-1。  相似文献   

2.
以杨树优良新品种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cl."74/76")为试材,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107杨的叶片及茎段外植体,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提取转基因植株的总DNA,经PCR扩增,部分植株呈阳性反应,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以转基因杨树叶片饲喂天幕毛虫幼虫的杀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杨树抗虫性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55  
虫害是杨树造林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经过人工改造的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转化杨树,得到杨树再生植株,然后,再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导入已含Bt基因的转基因杨树,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最终获得既含有Bt基因又含有蛋白酶抑制基因的转基因杨树植株。利用这种杨种叶片饲同喂舞毒蛾幼虫的杀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同时表明含有Bt基因和蛋白  相似文献   

4.
《林业科学》2021,57(6)
【目的】建立安全、无抗生素的二色胡枝子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一步提高二色胡枝子的抗逆性。【方法】采用PCR法从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克隆木糖异构酶基因(xyl A);构建含有xyl A和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的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xyl A-BADH;培养基中用木糖取代一定量的蔗糖建立二色胡枝子的木糖选择系统;以农杆菌介导法对二色胡枝子的子叶节进行遗传转化,通过PCR和Southern检测确定转基因植株;对转化植株及非转化植株进行0.5~2 g·L~(-1)Na Cl胁迫,观测植株生长表现,测定1 g·L~(-1)Na Cl胁迫下转化植株和非转化植株的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叶绿素、电导率。提取转化植株及非转化植株组培苗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糖成分。【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木糖异构酶基因与Gen Bank公布的大肠杆菌xyl 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PCR及酶切检测表明正确构建了p BI121-xyl A-BADH植物表达载体。在二色胡枝子遗传转化过程中,应在纯木糖培养基上筛选抗性芽,在抗性芽增殖和生根过程中,可以采用蔗糖5 g·L~(-1)、木糖25 g·L~(-1)的糖类混合剂进行进一步筛选。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中,外植体预培养1天后,采用LBA4404菌株侵染20~30 min,共培养3天,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木糖抗性芽。对获得的部分抗性芽进行PCR及Southern检测,得到2个转基因株系,二色胡枝子遗传转化率低于4.7%。耐盐性观测表明,转基因植株能够在含有2 g·L~(-1)Na Cl的培养基上生长并生根,而非转基因植株在相同培养基上则叶子变黄、脱落,且不能生根。无盐胁迫时,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植株在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电导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盐胁迫后,非转基因植株的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而转基因植株的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大幅度提升,且达到非转基因植株的8~10倍;盐胁迫后,转基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而电导率则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植株。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中测出了果糖和葡萄糖,而非转基因植株叶片中测出了葡萄糖和一种未标示的糖类。【结论】建立了二色胡枝子在木糖选择系统下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植株。外源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可提高二色胡枝子的耐盐性;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木糖异构酶基因的导入会影响二色胡枝子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5.
国槐离体再生及抗虫基因sck的转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英  王华芳  朱祯  王天祥  尹伟伦 《林业科学》2006,42(9):34-38,F0003
以国槐叶片作为外植体,筛选出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经过修饰的广谱抗虫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Signal-CpTI-KDEL)导入国槐.国槐叶片与农杆菌共培养结束后,转移至筛选培养基MS BA 3 mg·L-1 IAA 0.05mg·L-1 G418 8 mg·L-1 Cef 500mg·L-1上.不定芽在培养基1/2MS IBA 1.0 mg·L-1 G418 10 mg·L-1 Cef 100 mg·L-1上进一步培养获得完整再生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明,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已成功导入国槐细胞.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是当今林木分子育种的手段之一,但其生物安全性问题广受关注。本研究选择进入田间试验的转PeTLP(类甜蛋白)基因‘南林895’杨Populus deltoides×P. euramericana cv.‘Nanlin 895’为材料,开展转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及外源基因分子检测等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杨树在进入田间试验一年后,外源基因仍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根系周围可培养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外源基因对土壤微生物无显著影响;对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分子检测也显示外源基因未有向周围土壤微生物扩散现象;叶片化感作用试验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未对生菜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e Hort.种子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转PeTLP基因‘南林895’杨在进入田间试验后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尾叶桉U6无性系无菌种子苗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对不同生长调节剂的优化组合,建立尾叶桉高效再生体系.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尾叶桉遗传转化体系.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TSRFI基因已整合到尾叶桉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灌根接种青枯菌后,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发病延迟,抗性提高,抗性相关酶活性显著增强.转化植株离体叶片对疫霉菌抗性明显增强.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接种致病菌后TSRF1基因表达量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转TSRF1基因尾叶桉表现出一定的广谱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细胞扩展蛋白(EXP)作为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种子萌发、营养器官发育、果实成熟、器官脱落、植物抗逆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个环节。通过研究蜡梅细胞扩展蛋白基因CpEXP1启动子活性功能,为研究CpEXP1基因在蜡梅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蜡梅‘磬口素心’为材料,通过hi-TAIL PCR法从蜡梅基因组DNA中克隆CpEXP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pEXP1基因启动子序列中潜在的顺式调控元件。构建该基因与GUS报告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在烟草叶片中进行启动子活性的瞬时表达研究,并进一步利用花序侵染法在拟南芥中进行稳定表达,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和GUS报告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CpEXP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获得了长度为2 485 bp的蜡梅细胞扩展蛋白基因CpEXP1上游调控序列(GenBank Accession:MG452931),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中除含有核心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包含多个与植物非生物胁迫及组织特异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具备驱动报告基因GUS表达的功能。进一步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GUS组织化学染色和GUS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CpEXP1基因启动子在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萌发初期活性较强,在子叶以及幼苗真叶中未检测到GUS活性;在花和根中活性较弱;在成熟叶片中可以检测到GUS活性,特别是在衰老叶片叶柄脱落区表达强烈。此外,该启动子在幼果中具有较强活性,随后启动活性逐渐下降,成熟果荚中仅在果柄脱落处能够检测到GUS活性。同时,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的CpEXP1基因启动子活性受高温(42℃)、低温(4℃)和水杨酸(SA)诱导,特别是对低温胁迫响应强烈,在4℃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叶片中GUS基因的表达量是处理前的的8.7倍。【结论】CpEXP1基因启动子在转基因拟南芥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器官中的活性具有明显差异,推测该启动子可能在种子发芽、叶片脱落以及果实脱落中发挥作用,同时CpEXP1基因启动子活性可被不同非生物胁迫诱导,可能参与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三倍体毛白杨杂种 [(毛新杨×毛白杨 )×毛白杨 ]的可溶性总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发现 ,与未转基因植株相比 ,所有供试转基因株系叶片中的总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但老叶的含量高于嫩叶 ,这表明转基因株系可溶性总蛋白含量增加可能是CpTI基因表达的结果或由于外源基因导入后引起杨树基因组中某些自身基因的表达所致 .转基因株系叶片中有较高含量CpTI,而对照叶片则检测不到CpTI,这进一步证实了CpTI基因已在转基因株系中得到稳定表达 .进一步比较发现 ,在供试的 5个无性系中 ,TG0 7、TG0 4和TG71在总蛋白含量和CpTI含量增加较为明显 .另外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分析发现 ,与未转基因植株相比 ,在所有供试转基因株系叶片中均出现一条分子量为 11.3kD的清晰蛋白带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转SacB基因、转BADH基因的美丽胡枝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时培育的转SacB基因、转BADH基因及未转基因的美丽胡枝子盆栽苗为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3种试材的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过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土壤水分状态下,3种试材的这几项指标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2类转基因的美丽胡枝子所积累的脯氨酸、可溶性总糖量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在甜菜碱积累方面.转入BADH基因的美丽胡枝子要强于非转基因植株及转入SacB基因的植株.尽管在干旱状态下,3种试材的SOD活性增强,但2种转基因植株的SOD活性并没有明显大于非转基因植株.不论是转入SacB基因,还是转入BADH基因,转基因植株明显可抑制丙二醛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和叶绿素的降解.田间观测的结果也进一步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耐旱性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1.
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锈色粒肩天牛是国槐毁灭性害虫,成虫在树体外活动,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本次防治试验采用绿色威雷,高氯氰可湿性微胶囊剂和吡虫啉可湿性微胶囊剂,这些药剂对锈色粒肩天牛具有击倒快,药效高,持续期长的优点。30d后通过爬行,取食,毒杀效果仍达90%以上;并对卵的防治效果也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元大都遗址公园内不同类型绿地空气微生物浓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类型绿地,各林地内的细菌浓度、霉菌浓度和放线菌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聊红槐(Sophora japonica L. cv. Liaohong)为豆科落叶乔木国槐的新变种,其花色鲜艳、花多繁密、新奇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具有耐寒、耐旱、抗污染、适应性强、吸收有害气体等优良特性。适宜在公园、居住区以及厂矿等绿化中推广应用,是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4.
国槐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国槐叶盘转化法,在建立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ck)转化体系过程中,对影响农杆菌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槐叶片需在黑暗条件下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5天,农杆菌菌株选用GV3101,农杆菌共培养3天较合适;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约为0.7,感染时间10 min;侵染前的菌液和共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1乙酰丁香酮(AS)对国槐遗传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以头孢霉素(Cef)500mg·L-1最好.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证实sck基因已整合到国槐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量武汉东湖地区部分特征植物(桃树、槐树、冬青树)光谱数据及叶绿素浓度数据,在消除环境对数据的影响后进行分析,确定这些植物受叶绿素浓度影响较大的特征波段,并发现相同叶绿素浓度下桃树、槐树、冬青树光谱特征的一些差异。对所研究植物的各特征波段进行了多波段处理,建立不同波段反射率比值因子与叶绿素浓度的经验回归模型,分析各模型对叶绿素浓度的反演精度,优择出不同植物各自的最佳经验模型及几种植物共同的最佳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临夏市国槐行道树主要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临夏市国槐主要虫害的发生原因是立地条件差,配置不合理,管理粗放和只采用传统防治措施;提出了加强树体管理、调整树种结构、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和合理利用无公害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槐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银市平川区中心苗圃国槐嫩枝扦插技术的研究表明:国槐嫩枝扦插依插穗的木质化程度、基质、扦插时期及激素处理的浓度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扦插生根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之内,条件适宜,管理得当,扦插生根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IAA、NAA、IBA和活性炭等对国槐试管苗不定根的诱导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国槐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IAA0.5mg/L+蔗糖2%+琼脂0.65%,生根率达86%以上;并对不同苗龄试管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龄为20~25天的试管苗生根率最高可达90%,而且生根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19.
以含有RD29A目的基因和NPTⅡ筛选基因的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GV3101和EHA105侵染饲用型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国槐(Sophora japonica L.)和红叶石楠(Davidson Photinia)的组培苗叶片,研究3个树种对根癌农杆菌菌株和不同抗生素(替门汀和头孢霉素)的敏感性、以及根癌农杆菌菌株对3个树种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不同根癌农杆菌株和不同抗生素种类均对转化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红叶石楠是最佳受体材料,3个菌株侵染后的平均抗性愈伤率为37.0%,其次为国槐,四倍体刺槐最低;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侵染能力最强,3个树种的平均抗性愈伤率达到33.3%、平均分化率达到17.6%;替门汀对农杆菌侵染后的红叶石楠组培叶片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国槐衰退病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合肥市国槐衰退和枯死原因的调查研究表明,造成国槐衰退、枯死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树木衰退病。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诱发因素——土壤板结或透气性差、土壤污染(轻微)、根系裸露或深埋、树龄较大、枝梢害虫危害等;2激化因素——食叶害虫、土壤污染(中度)、机械损伤、干旱和积水等;3促进因素——腐烂和溃疡病菌、腐朽菌、蛀干害虫危害等。该研究结果为国槐衰退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城市其他树木衰退或枯死原因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