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具有独特的消化生理特点 ,其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代谢更复杂 ,单胃动物氨基酸模式研究方法 ,并不完全适用于反刍动物 ,因此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研究与应用 ,已成为现代反刍动物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代谢的研究热点。1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细菌、原虫、真菌 ) ,饲料进入瘤胃后 ,部分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小肽、氨基酸和氨 ,微生物再利用挥发性脂肪酸为碳架 ,利用发酵产生的能量 ,将部分小肽、氨基酸、氨合成微生物蛋白 ;饲料中未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 ,随食糜进入真胃和小肠 ,在…  相似文献   

2.
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瘤胃细菌和原虫的作用,反刍动物利用蛋白质明显不同于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非蛋白氮,与饲料中原有的以及唾液中的非蛋白氮最终一起转变为氨。瘤胃微生物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等作为碳架,并利用瘤胃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氨合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连同饲料蛋白质中的未降解部分(过瘤胃蛋白质),随着食糜流动进入真胃和小肠,被动物分泌的消化液(酶)分解为氨基酸,为动物体吸收和利用。大量研究表明,优质饲料蛋白质经过保护后,就能够满足高产反刍动物对过瘤胃蛋白质的需要,提高优质植物性蛋白质利用效率,动物的氮沉积及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根据瘤胃能氮平衡理论为在日粮中利用更多的非蛋白氮提供了可能。了解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过瘤胃蛋白质、氨基酸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存有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痛胃中大部分被微生物分解成氨基酸和氨。非蛋白氮在反刍动物体内酶的作用下也可以分解出氨,分解出的氨能被瘤胃微生物吸收合成它本身需要的菌体蛋白质。当瘤胃的这些微生物通过消化道传送到真胃和小肠时就被动物体消化吸收,从而得到蛋白质营养。痛胃微生物对所需要的氮源没有特定的要求,非蛋白氮和低质量的蛋白质都能满足它的要求。因此,可用非蛋白氮代替蛋白质饲料来饲喂反刍动物。l非蛋白显添加剂种类非蛋白氛是一类非蛋白态的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常用于反刍动物饲养的非蛋白氮主…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是反刍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素。日粮蛋白质一部分经瘤胃微生物降解后再合成MCP并与饲料中瘤胃未降解蛋白以及内源蛋白一起进入后段消化道消化成氨基酸与小肽并被肠道吸收,最后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进入肠系膜静脉,汇入门静脉,经过肝脏的转化代谢后进入心脏,最终运送至全身外周组织并被利用。本文就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氨基酸的吸收、肝脏和乳腺的氨基酸代谢以及乳蛋白调控的进行综述,为反刍动物蛋白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过瘤胃蛋白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肽、氨基酸和氮,这些降解物最终以氨的形式被微生物合成徽生物蛋白质.Sateer(1975)发现饲料的真蛋白质平均只有30%通过瘤胃,其余70%则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为氨.蛋白质降解率过高造成最终流入小肠内的蛋白质不能满足高产奶牛和生长速度快的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因此,人们一方面为提高微生物分解蛋白质的利用费尽心机,另一方面又为减少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增加过瘤胃蛋白质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具有复杂的前胃系统,包括瘤胃、网胃和瓣胃。与单胃动物相比,由于瘤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因而饲料在胃中的消化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对饲料中重要的成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瘤胃中的消化和吸收利用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一、瘤胃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一)饲料蛋白质的降解和菌体蛋白的合成进入瘤胃的饲料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大量降解,生成肽和氨基酸,一部分肽和氨基酸进一步降解。瘤胃中的原生虫和细菌对蛋白质的降解过程有些不同。对于细菌,蛋白质全部或部分降解成较小分子的过程在细菌  相似文献   

7.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将品质差的饲料蛋白质或非蛋白氮(NPN)转化为生物学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其氨基酸组成近似卵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饲料蛋白质通过瘤胃时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另外,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等非蛋白氮产生氨的速度大于其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不仅会造成NPN的浪费,而且还易导致氨中毒。将饲料蛋白质保护技术与NPN缓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过瘤胃蛋白,同时可使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与能量的释放相匹配,提高反刍动物对NPN的…  相似文献   

8.
1 日粮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的降解 日粮中的蛋白质经过咀嚼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在瘤胃微生物相关的酶的作用下,与内源蛋白(包括动物脱落上皮细胞、唾液和瘤胃微生物残留物所含蛋白质)混合,降解释放出寡氨基酸、肽和氨。日粮中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停留的时间和降解的难易决定了其在瘤胃中被降解的程度和比例。  相似文献   

9.
牛羊属于反刍动物,其体内的蛋白质是靠饲料中氨化物中的氨,经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合成菌体蛋白后被牛羊利用。当饲料质量下降(如冬春枯草季节)或采食量不足时,进入畜体内的氨化物相应减少,使分解的氨不能满足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的需求,造成牛羊体内蛋白质缺乏。尿素本身对  相似文献   

10.
尿素属非蛋白含氮物。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脲酶作用下,尿素被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将氨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这种菌体蛋白被反刍动物消化吸收,转化为反刍动物的体蛋白质。但尿素喂牛因进入瘤胃后分解速度太快,不能充分利用,同时尿素分解的氨,大量被血液吸收会使酸碱平衡失调,引起中毒。因此,尿素喂牛要掌握如下要点:①断奶前犊牛及病牛不喂尿素;②尿素用量以蛋白质需要量的1/6计较为安全。如一头450公斤哺乳母牛每天需可消化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尿素是含氮化合物的一种,是反刍动物营养中最重要的非蛋白氮.因其成本低,来源广,符合作为饲料资源的条件,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反刍动物的良好氮源被广泛的利用. 1 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机理 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细菌和原生动物.这些微生物产生的消化酶,可以将饲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降解生成氨和酮酸等物质,其中氨和酮酸在微生物酶又可以结合生成氨基酸,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菌体蛋白进入真胃后,可继续水解,变成可以被反刍动物用的肽和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乳用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其降解率可达40~80%,因而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较低。虽然瘤胃内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分解饲料蛋白质释出的氨来合成微生物蛋白,但是,当氨的产生超过了微生物对它的利用能力时,一部分氨便进入血液经其它代谢途径(如合成尿素)被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日粮蛋白质的浪费,且蛋白质的降解越多,这种浪费就越大。另外,饲料蛋白质降解过多或过快,则氨的产生过多,血氨浓度过高,使肝脏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也影响到性激素的分泌,使乳牛的受胎率降低,氨的浓度越高,受胎率越低。已知乳用反刍动物经小肠吸收后被机体  相似文献   

13.
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含氮物的总称。反刍动物牛羊之所以能利用非蛋白氮,是因为其瘤胃中共生着大量微生物,它们能将饲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和氨基酸等,微生物利用这些氨合成体蛋白,迅速繁殖,当瘤胃的这些微生物下移到真胃和小肠时,可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有人检查过44种瘤胃细菌对氮源的要求,发现其中80%能利用氨态氮作唯一氮源生长,26%必须依靠氨态氮生长,55%既可以利用氨态氮,也可以利用氨基酸氮生长。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生化过程主要包括氨化反应和转氨反应,  相似文献   

14.
在奶牛生产上应用的非蛋白质氮,主要包括尿素、缩二脲、异丁叉二脲和铵盐。奶牛是反刍动物,具有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个胃室。由于奶牛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奶牛对蛋白质及含氮化合物的消化代谢具有特殊性。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约有60%~70%的蛋白质首先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氨基酸和氨。生成的这些氨基酸和氨一部分用于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外,其余的氨由瘤胃壁吸收经门静脉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和血液返回到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则从肾排出体外。瘤胃中80%的细菌可以以氨作为生长的唯一氮源合成菌体蛋白,这些…  相似文献   

15.
非蛋白氮指的是除蛋白质,肽和氨基酸以外的有机或无机的含氮化合物,它可以代替蛋白质饲料饲喂反刍动物。反刍动物吃了蛋白质或非蛋白氮后,在胃中都经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微生物把氨和碳水化合物生成的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再合成菌体蛋白质。最后微生物被消化,以氨基酸  相似文献   

16.
瘤胃肽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瘤胃蛋白质代谢的调控将是今后长时期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的重点。肽作为蛋白质降解的中间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肽是瘤胃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都具有水解蛋白质的能力,利用蛋白质降解产物-肽、氨基酸和氨-作为氮源以维持其生长,并合成微生物蛋白。作者从蛋白质在瘤胃消化过程中肽的释放和降解、瘤胃内肽的吸收、瘤胃肽代谢的调控、肽对瘤胃微生物的营养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瘤胃肽代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常永杰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74-74,76
1 利用尿素的原理 尿素应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养殖主要是做为蛋白质的补充饲料,饲料尿素含氮量一般为42%~45%,500g尿素相当于1.3~1.4kg粗蛋白,同时,约相当于3.5kg豆粕所含的蛋白质。其原理是反刍动物的瘤胃能产生脲酶,当尿素进入瘤胃后很快溶解,并被脲酶水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先是形成氨基酸,最后形成菌体蛋白质,菌体蛋白质被反刍动物所利用,来不及被微生物利用的部分氨通过瘤胃壁由血液转到肝脏中再形成尿素,大部分随尿排出体外,少部分通过唾液再进入瘤胃,进行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氮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各种蛋白质的氮含量比较恒定,平均值为16%。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日粮蛋白降解产生的氨、肽、氨基酸作为氮源,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CO2、糖以及ATP作为碳链和能量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可以提供动物机体40%~80%的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可提供氮源的物质有: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过瘤胃氨基酸、非蛋白氮等。为了有效利用饲料蛋白质和菌体蛋白,必须充分利用氮素营养。本文主要介绍了氮素营养的种类及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尿素在养牛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养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牧生产发展很快。但随着蛋白饲料的不足及其价格的上涨,使养殖成本不断加大。根据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充分利用非蛋白质饲料合成自身所需要蛋白的特点,应加大推广尿素等非蛋白质饲料在养殖业中的利用,以有效节约蛋白质饲料,降低成本。1牛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机理牛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1g瘤胃内容物含有150~250亿个细菌,含有60~100万条纤毛虫,饲料中的非蛋白质氮能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质。尿素在瘤胃中细菌尿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氨和…  相似文献   

20.
脲酶抑制剂氢醌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饼类饲料饲喂反刍动物时,饲料的真蛋白质平均只有30%通过瘤胃,而其余70%则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所产生的氨只有80%被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其余的20%则在肝脏内合成内源尿素,参加尿素再循环的代谢途径。Satter等(1975)认为,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内大量降解时增加了内源尿素周转环节,造成浪费。当日粮内含有尿素时,由于尿素分解太快,氨的释放速度超过了微生物对其利用的速度,使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量减少。因此,在日粮中使用脲酶抑制剂是减缓瘤胃内尿素的分解速度,增加小肠菌体蛋白质的供应量,节约优质蛋白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