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一胎产一犊,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肉牛的双胎率仅为0.5%。低繁殖率极大地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使得提高牛的繁殖率成为国内外养牛业研究的热点课题。从牛双胎的效应、影响牛双胎的因素、提高牛双胎率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牛双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晋南牛饲养管理配套技术推广”是山西省科委1999年度下达“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项目,其目的是针对我区广大农户养牛饲养管理粗放、商品牛出栏率低、产肉率低、母牛繁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等缺点,通过采用肉牛杂交改良,改良肉牛饲养管理、加强母牛饲养营养、犊牛培育、秸杆氨化、放牧牛冬春补饲等配套技术,达到提高养牛业科技含量,增加养牛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江口县地处武陵山区,草场资源丰富,给养牛业带来了有利条件。但由于传统习惯牛的繁衍多系野交乱配,繁殖率较低,大部分母牛2—3年一胎,多则4—5年一胎,且牛品质下降,群众称谓“狗牛”、“铁蛋牛”,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低下。1981年以来,为提高牛的繁殖率,增加养牛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们对应用三合激素促使母牛同期发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牛的繁殖周期长,一般一胎只有一犊,目前武义县在农村饲养条件下,群体母牛的繁殖率一般不到35%,除去不孕牛及生殖系统疾病外,一般母牛也只能达到三年产两胎的繁殖水平。在发展肉牛生产中,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一年产一胎是增加肉牛生产,提高母牛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站在饲养本地黄母牛用“抗旱王、种牛杂交改良中,采取适当提高母牛营养水平的措施,抓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配种,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年产一犊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到1999年.绥化市可繁母牛达47.6万头,其中黄牛可繁母达 36万头.奶牛 11. 6万头,年产牛犊 21.4万头,可繁母牛繁殖率平均 44. 9%、两年不足一个犊。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通过对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的抽样调查分析.母牛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繁殖疾病造成的.占可繁母牛的21. 8%.每年平均有10. 37万头可繁母牛国繁殖疾病不产犊.造成养牛经济效益下降。所以.积极防治母牛繁殖疾病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过近3年对全市多点、多牛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母牛繁殖疾病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省肉牛价格持续稳定上升,刺激了全省各地肉牛生产的发展,犊牛尤其是杂交犊牛供不应求。但能繁母牛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我省肉牛业发展的瓶颈。为增加农民收入,部分市、县把肉牛生产作为一个主要产业来抓,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农民饲养母牛。为此,我们对中江、三台、古蔺、叙永、筠连、珙县、通江、平昌等十多个县的能繁母牛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1能繁母牛的发展现状1.1能繁母牛的发展趋势我省能繁母牛的发展速度较慢。2001年全省存栏能繁母牛452.51万头,比1998年增长7.44%,年均增加2…  相似文献   

7.
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牛的饲养规模愈来愈大,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做到适时输精、提高母牛受胎率以及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目前,西南山区黄牛数量虽多,但品质差、个体小、生长缓慢、繁殖率低、出栏率不高、经济效益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引进优良种公牛或优良种公牛冷冻精液,采取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法与本地母牛进行杂交配种,产下杂种犊牛,改良地方品种,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促进养牛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一胎产一犊,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肉牛的双胎率仅为0.5%.低繁殖率极大地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使得提高牛的繁殖率成为国内外养牛业研究的热点课题.从牛双胎的效应、影响牛双胎的因素、提高牛双胎率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牛双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补充几点意见,供领导参考。第一,要解决畜牧业生产水平“低”的问题。我区牧业生产持续几年发展,有了数量,形势较好,但欠质量,表现在“低”字,如猪有三低:出栏低,在50%水平,瘦肉率低,在500%以下,农村母猪繁殖率低,约1.3窝;牛有四低:乳用头数低,不到总母牛数0.1%,产奶量低,头均约在1,500公斤,屠宰率低,约35%上下,农村牛繁殖率低,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国南方农区肉牛生产中的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如何增加繁殖母牛,二是如何养好架子牛。“131”养牛模式根据现在南方农区农户实际,提出1个农户存栏3头年,其中1头母牛、1头架子牛、1头犊牛,争取每年出栏1头年的办法,以解决增加母牛、养好架子牛、多生犊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区养牛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肉牛集中育肥的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1发展肉牛生产的资源与优势1.1丰富的肉牛资源1.1.1几年来,我市黄牛改良工作进展很快,据统计,改良的杂交肉牛约占全市存栏牛总数的48.5%,1993年末全市的肉牛存栏12.5万头,冻精常温配种5.4万头,每年可产肉牛犊4.7万头供育肥。1.1.2黄牛14.7万头,能繁母牛每年可产犊5.2万头。1.1.3成年母牛每年按10%淘汰计算即1.02万头。1.2充足的草料资源。我市年产10亿kg的秸秆饲料粮20万t。1.3健全的繁育改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广大农村,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耕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仍然存在。母牛繁殖率较低,一般空怀率可达55%以上,母牛繁殖率常低于40%,幼畜增值率低于20%,大大影响了养牛业经济效益。近年来,牛价大幅度上涨,商品役牛、肉牛供不应求,由于杀的多、生的少,农民役牛存栏出现了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因此,提高母牛繁殖能力,是发展养牛生产、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体健康 要保证牛的正常繁殖机能,必须合理进行饲养管理,除让其吃饱外还应注意饮料的合理搭配和多样化。饲料中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冬季更应注意草料的贮备和补料,保证母牛安全越冬。草料应进行氨化处理或青贮,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添加适量的  相似文献   

13.
提高母牛繁殖率是发展养牛业的关健,是直接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母牛繁殖率,目前我国要求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分别达到70%、80%、90%。我们在抓母牛繁殖工作方面,逐年有所提高,如我所一九八四年繁殖母牛45头,受配44头,受配率97.78%,受胎44头,受胎率100%,产犊32头(当年配种部份下年产犊),成活30头、犊牛成活率93.75%。比规定指标,受配率、率胎率、  相似文献   

14.
我区养牛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延伸,由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由量变到质变,由农村型到商品型,在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面迈进了可喜的一步。然而,落后的经营管理体制与肉牛生产快速增长的形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开始出现“卖牛难”,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1我区肉牛生产的现状1.1养牛数量大,改良面积大1997年有存栏牛82万头,比1996年增长了5.7%;出栏牛18万头,比1996年增长17%。牛的饲养量第1次突破百万头大关,牛改面积发展到现在11个县市,87个乡镇建立了101个牛人工授精站。1997年能繁母牛36…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肉牛生产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八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养牛头数增长了1.04%,牛肉增长了850万kg,出栏肉牛胴体重达174.4kg。但同区外养牛大省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如草原建设、肉牛比重、犊牛繁成率以及个体产量交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九五”期间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加强草原建设和管理,健全以提高产肉性能为主的杂交改良繁育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母牛乏情、不孕症是养牛业常见的产科疾病。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乏情、不孕母牛占可繁母牛20%~30%之间。是发展养牛业最大的障碍,经济损失惨重,是畜牧业生产殛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笔者协同本单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试用多种方法治疗本病,虽取得一定疗效但都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牛群不断壮大,我们摸索利用中草药治疗母牛乏情、不孕症,经过多次筛选认为川麦当归散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7.
阿勒泰地区是一个传统畜牧业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冬季严寒漫长,造成畜牧业生产主要靠天养畜,牲畜随水草而行,形成了牲畜“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制约了畜牧业发展,影响了农牧民增收。特别是养牛业,由于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母牛一般两年一胎,且生长到4~5岁后才能屠宰,出肉率低、养殖效益低下,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政府做了许多努力,例如大力发展奶牛加快牛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养等,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广西养牛业持续快速发展,据报道,2021年肉牛数量就达到266万头。但广西目前能繁母牛数量相对紧缺,不能满足广西市场对犊牛的需求,部分牛场完全依靠外购犊牛进行育肥,规模牛场种牛购入以外地购入为主,部分牛场配合本地收购[1]。一些牛场特别是小规模牛场在购牛时,由于相关技术不成熟,新购牛购回后出现批量发病甚至死亡的现象,外省购回牛经长途运输时发病更是多见。  相似文献   

19.
在广大农村,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耕牛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现象仍然存在。母牛繁殖率较低,一般空怀率可达55%以上,母牛繁殖率常低于40%,幼畜增殖率低于20%,大大影响了养牛业经济效益。近年来牛价大幅度上涨,商品役牛、肉牛供不应求,由于杀的多,生的少,农民役牛存栏出现了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牛肉产量和消费量的稳定增加,牛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牛源日渐紧张,肉牛尤其是基础母牛的存栏量逐步萎缩,牛源短缺已经成为当前肉牛产业发展的桎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当前饲养繁殖母牛的收益小而风险大,使许多养牛户不愿意饲养母牛,部分能繁母牛被淘汰流失,出现了犊牛、架子牛购买难现象,肉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如何解决基础母牛的流失问题已刻不容缓,建立良种能繁母牛补偿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