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用钙、磷营养水平不同的3种生长后期日粮饲喂5周龄肉仔鸡560羽,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各重复60─65羽鸡。3种日粮的钙及非植酸磷的含量分别为0.795%、0.30%,0.58%、0.22%和0.365%、0.14%。随着钙、磷水平下降,7周龄肉仔鸡的胫骨灰份、钙及磷含量显著下降,但不影响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及胫骨中的锰、锌含量。试验结果说明肉仔鸡生长后期日粮钙与非植酸磷水平可低于NRC(1994)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贵妃鸡生长性能及骨骼特性的影响,以确定0~6周龄贵妃鸡日粮中适宜钙和非植酸磷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贵妃鸡公鸡360羽,采用2×3因子设计,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笼,每重复10羽鸡,其中两个钙水平分别为1.10%、1.20%,三个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45%、0.50%和0.55%,饲养试验42 d,试验末,每组选6羽鸡(每笼1羽)进行屠宰测定,取左侧胫骨样品测定胫骨重、胫骨灰分、钙磷等指标.结果表明:日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的互作效应对贵妃鸡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1.10%钙水平下,随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升高,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先显著升高后降低(P<0.05);在1.20%钙水平,随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升高,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趋于升高,但未显显著差异(P>0.05).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贵妃鸡的胫骨特性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1.10%钙水平下,随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升高,胫骨灰分和胫骨磷含量先显著升高后降低(P<0.05),然而,在1.20%钙水平,胫骨灰分、胫骨钙磷含量0.55%组显著高于0.45%组(P<0.05);试验所有组中日粮非植酸磷水平0.50%和0.55%组胫骨灰分、胫骨钙磷含量显著高于0.45%组(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推荐0~6周龄贵妃鸡日粮钙和非植酸磷适宜水平分别为1.10%和0.50%.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在肉仔鸡日粮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选用548羽1日龄红宝商品鸡,以日粮中无机磷水平(0.38%、0.26%、0.13%)和植酸酶添加与否随机设2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结果表明:(1)在肉用仔鸡日粮中加入200单位植酸酶/kg日粮,可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鸡的生长,降低腿畸形率的发生;(2)日粮中减少50%无机磷后,添加200单位植酸酶/kg日粮,其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略优于常规无机磷日粮;(3)日粮中不加无机磷酸盐,添加植酸酶200单位/kg日粮,未达常规无机磷酸盐添加量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216只1日龄东北肉鹅,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鹅,采用四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血清生化试验和胫骨成分测定试验,探讨1~28日龄东北肉鹅日粮代谢能、粗蛋白、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胫骨灰分、钙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和钙水平对血清磷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日粮粗蛋白、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影响显著(P<0.05),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胫骨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对骨钙含量和胫骨灰分影响显著或极显著,血清磷与血清碱性磷酸酶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r=-0.8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在亚理想水平的钙和非植酸磷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维生素D3对雌性肉鸡的生产性能、骨骼中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排泄和沉积的影响。此研究采用2×2因子设计,使用了4种含有不同钙(5g/kg、6g/kg)和非植酸磷(2.5g/kg、3g/kg)含量的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这4种日粮中分别添加了200、1200、2400和3600ICU/Kg的维生素D30560只雌性肉鸡随机分配到112个装有不锈钢地板的育雏笼中。每个处理有7个重复,肉鸡从2~42日龄自由采食日粮。  相似文献   

6.
设计两个试验,研究了生长后期日粮中钙、非植酸磷,维生素D3水平时肉鸡生产性能及胫骨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钙、磷或维生素D3水平下降导致胫骨中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降低(P<0.05).但对胫骨中锰、锌含量无明显形响。生长后期日粮非植酸磷含量下降到0.14%时钙下降到0.37%或高到0.85%不影响生长、饲料转化率、存活率及腿病发生率(P>0.05):用石粉取代磷酸氢钙而使钙含量达0.90%,钙/非植酸磷比值高达6.43:1会显著抑制肉鸡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和胫骨矿化度(P<0.05),但对胫骨锰、锌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高水平非植酸磷对肉鹅生长性能、胫骨成分含量及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159.18±0.48)g的1日龄扬州肉鹅3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试验1阶段基础日粮以玉米和豆粕为主,非植酸磷水平为0.6%,另外两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调节磷酸氢钙添加量,使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3%和0.9%;试验2阶段各组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2%、0.5%和0.8%,试验共进行64 d。结果显示:随着日粮非植酸磷水平的升高,1~21 d肉鹅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表现为显著的二次曲线效应(P0.05),其中0.9%非植酸磷组较0.6%非植酸磷组显著降低了1~21 d肉鹅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0.3%和0.9%非植酸磷组较0.6%非植酸磷组对胫骨相对长度提高了4.71%和7.51%(P0.05),0.2%较0.8%非植酸磷组对胫骨钙的含量提高了31.24%(P0.05)。随着日粮非植酸磷水平的升高,1~21 d肉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的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线性降低(P0.05);0.6%和0.9%非植酸磷水平组较0.3%非植酸磷水平组显著降低了1~21 d肉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力(P0.05)。结果表明:由本试验结果可知,日粮低非植酸磷水平降低肉鹅生长性能,抑制钙、磷代谢,同时降低肉鹅生长早期的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1~3周龄肉鸡骨骼生长的影响.采用5×4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800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成20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饲养10只鸡.日粮设5个钙水平(0.6%、0.8%、1.0%、1.2%和1.5%),4个非植酸磷水平(0.35%、0.45%、0.55%和0.65%),共构成20个处理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3周.结果表明:日粮钙、磷水平对肉鸡的胫骨灰分以及胫骨中钙、磷的沉积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日粮钙、磷水平可增加胫骨灰分含量.日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了肉鸡的胫骨强度(P<0.05),随日粮钙水平的增加,胫骨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趋势,增加日粮非植酸磷水平可显著增加胫骨强度(P<0.05),但高钙(1.5%)、低钙(0.6%)和低磷(0.35%非植酸磷)都显著降低胫骨强度(P<0.05).本试验中,1~3周龄肉鸡达到最大胫骨强度的钙、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1.0%和0.65%.1~3周龄肉鸡胫骨灰分,胫骨强度与日粮钙、磷水平关系模型为:Y1=13.384+22.873X1+53.237X2-7.747X12-14.505X1 X2-37.070X22,Y2=-109.462+221.270X1+349.690X2-106.061X12+5.208X1 X2-322.143X22,其中Y1为胫骨灰分,Y2为胫骨强度,X1为日粮钙水平,X2为日粮非植酸磷水平.综合本试验结果,采用岭迹分析表明,以胫骨灰分和胫骨强度为评价指标,1~3周龄肉鸡钙和非植酸磷适宜需要量分别为0.98%、0.53%和1.06%、0.55%.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前期研究日粮钙(Ca)或磷(P)缺乏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组织结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对22~42日龄肉仔鸡上述指标的影响。采用2(钙水平:0.90%和0.30%)×2(非植酸磷(NPP)水平:0.35%和0.18%)两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504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雏随机分为4组,饲养至22日龄时给与不同日粮处理:正常对照组(0.90%钙+0.35%非植酸磷)、磷缺乏组(0.90%钙+0.18%非植酸磷)、钙缺乏组(0.30%钙+0.35%非植酸磷)及钙和磷同时缺乏组(0.30%钙+0.18%非植酸磷),每个处理7个重复,测定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28和42日龄胫骨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日粮钙或磷缺乏显著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胫骨长度(P<0.05),而显著增加了肉仔鸡料重比(F/G)和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磷缺乏组肉仔鸡的22~28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28日龄胫骨长度显著低于钙缺乏组及钙和磷同时缺乏组(P<0.05);磷缺乏组肉仔鸡的22~28日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该处理组肉仔鸡于28日龄时全部死亡;低钙水平显著增加了28日龄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而低磷水平显著降低了28日龄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P<0.05)。综上所述,22~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胫骨组织结构对日粮磷缺乏最为敏感,其次为钙缺乏或钙和磷同时缺乏;低钙水平可增加肉仔鸡胫骨生长板增生区长度而低磷水平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540只1日龄商品代AA肉公雏作为试验动物,采用5(钙水平)×3(非植酸磷水平)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饲粮钙水平分别为0.60%、0.70%、0.80%、0.90%、1.00%,非植酸磷水平分别为0.35%、0.40%、0.45%,共15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6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日增重、日采食量、耗料增重比、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互作对1~21日龄肉仔鸡日增重有影响(P<0.01),但对21日龄肉仔鸡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当饲粮钙水平为0.62%、磷水平为0.35%时,肉仔鸡的日增重最大(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钙和非植酸磷水平为0.62%和0.35%时,可使1~21日龄肉仔鸡获得最佳生长性能,且对其血清钙、磷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非植酸磷水平日粮对1~28日龄怀乡鸡体尺性状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能反映1~28日龄怀乡鸡非植酸磷需要量的敏感指标,以确定1~28日龄怀乡鸡饲粮中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选取身体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怀乡鸡24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公母鸡各6只。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各组日粮中非植酸磷含量分别为0.32%、0.39%、0.46%、0.53%和0.60%;除非植酸磷水平外,其他营养素水平相同,试验持续28日,采用二次曲线模型确定1~28日龄怀乡鸡日粮中非植酸磷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1~28日龄的怀乡鸡的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胫围以及腿肌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均可作为评价1~28日龄怀乡鸡的非植酸磷需要量的敏感指标,综合各个敏感指标的二次曲线模型结果,建议1~28日龄怀乡鸡的非植酸磷的需要量为0.49%。  相似文献   

12.
以植物性饲料原料为主的畜禽饲粮中植酸磷的含量占总磷的60%~80%(Mollaguard,1946;deBolend,1975;Keddy,1982;Graf,1986)。一些早期报道显示,肉鸡对植酸磷的消化利用率仅为10%(Asada等,1969;Abernathy等,1973)。未被消化的植酸磷随粪排出进入环境,从而导致潜在的环境磷污染。鸡对植酸磷利用率受日粮钙、磷水平和鸡年龄的影响,而钙的影响更大一些。高钙饲粮会抑制植酸磷的降解。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获取最佳生产性能和骨骼的钙化,一般采用较高钙水平的饲粮,这样植酸磷的降解率很低,消化利用率差(Gilles等,1957;Nelson,1976)。Natt(1967)和Bal-lam(1984)报道,饲粮钙水平为1%时肉鸡对植酸磷的降解率比饲粮钙水平为0.85%时低。 Mo-hammed(1991)报道,饲粮钙从1%下降到0.5%时,肉鸡对植酸磷的降解率增加15%。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肉鸡对植酸磷利用率为50%(Edwards,1983;Edwards,1993;Mohammed等,1991)。由上可见,关于鸡对植酸磷利用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肉鸡上,而关于蛋鸡对植酸磷利用率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商品代北京红产蛋鸡为试验动物,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研究中型产蛋鸡对饲粮植酸磷的消化利用率及饲粮钙水平的影响,为蛋鸡生产中合理添加无机磷和钙提供试验依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中糖萜素替代抗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日龄AA肉用仔鸡1680羽,分设三组,每组设有重复,进行55天试验,探讨日粮中糖萜素替代抗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糖萜素替代抗生素可提高肉鸡成活率、饲料转化效率和饲养效益,体增重和采食量与使用抗生素的日粮相近,肉鸡日粮中糖萜素替代抗生素具有明显的综合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选用1日龄AA肉用仔鸡1680羽分设三组,每组设有重复,进行了55天试验,探讨了日粮中糖萜素来替代抗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糖萜素替代抗生素可提高肉鸡成活率,饲料转化率和饲养效益,体增重和采食量和使用抗生素的日粮相近。肉鸡日粮中糖萜素替代抗生素具有明显的综合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罗酶宝复合酶在蛋鸡日粮中的高效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酶宝AP10%及罗酶宝增强型(含植酸酶)在蛋鸡日粮中的高效使用,试验选用22周龄体重、均匀度一致的健康海兰褐蛋鸡2160只,随机分为9个日粮处理组,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检测不同代谢能(10.66、10.87、11.08MJ/kg),不同日粮非植酸磷水平(0.28%、0.36%)条件下单独添加罗酶宝AP10%或罗酶宝增强型,以及与酸化剂同时添加后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说明,在正常代谢能11.08MJ/kg日粮中添加罗酶宝至少可以替代代谢能209kJ/kg,增强型罗酶宝与酸化剂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中型褐壳产蛋鸡饲粮非植酸磷适宜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20周龄的商品代北京红开产蛋鸡150只进行饲养试验和磷代谢试验,研究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20-40周龄阶段蛋鸡产蛋性能、蛋及蛋壳品质、血清生化特性和饲粮植酸磷表观消化利用率的影响,进而从多方面综合评价中型褐壳产蛋鸡的饲粮非植酸磷适宜水平,同时测定产蛋鸡对饲粮植酸磷的消化能力。试鸡按完全随机设计以体重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喂以含非植酸磷0.20%、0.25%、0.30%、0.35%和0.40%及含钙量均为3.5%的玉米一豆粕型饲粮。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鸡的产蛋率、蛋重、产蛋量、采食量、饲料效率、蛋壳强度、蛋品哈氏单位、蛋形指数、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明显影响(P>0.18),而对蛋壳厚(P<0.04)、蛋壳重(P<0.07)及植酸磷表观消化率(P<0.05)有显著影响。蛋壳厚、蛋壳强度及蛋壳重 0.20%非植酸磷水平组最大,此时鸡对饲粮植酸磷的表观消化率高达70.5%,但随饲粮非植酸磷水平的增加,上述4项指标均恒定降低,在0.30%-0.40%非植酸磷水平,蛋壳厚(P<0.04)和蛋壳重(P<0.07)明显降低,在0.25%和0.40%时植酸磷表观消化率分别比0.20%水平组降低17.7T和21.4个百分点(P<0.05)。结果表明,北京红中型褐壳产蛋鸡在20-40周龄阶段的饲粮非植酸磷水平以0.20%(实测值为0.23%)为宜;中型褐壳产蛋鸡对饲粮植酸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植酸酶与1~21日龄肉鸡饲粮无机磷当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试验研究饲粮非植酸磷(NPP)和植酸酶添加水平对1~21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养分利用、血液指标及胫骨发育的影响,确定微生物植酸酶与无机磷当量关系。试验设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前4种饲粮NPP水平为2.1、2.9、3.7和4.5 g/kg;后6种饲粮在基础饲粮(NPP 2.1 g/kg,总磷(tP)4.5 g/kg)中添加植酸酶250、500、1 000、2 000、4 000和8 000 U/kg。结果显示:(1)随饲粮NPP水平升高,肉鸡体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血浆无机磷浓度、胫骨长度、强度、灰分含量与重量、胫骨磷含量以及粗蛋白质、tP和Ca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升高,而死亡率、血浆Ca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呈二次曲线降低;(2)随植酸酶水平升高,肉鸡生长性能、血浆和胫骨指标、养分利用率呈现与NPP水平增加类似的趋势;(3)当植酸酶水平达到8 000 U/kg时,肉鸡生长性能、血浆和胫骨指标以及粗蛋白质利用率达到对照组(NPP 4.5 g/kg)水平,总磷利用率提高到85%,植酸磷释放率达到94.84%;(4)以胫骨灰分重量为指标,饲粮中无机磷释放量(y,g/kg)与微生物植酸酶添加水平(x,U/kg)之间的关系模型为y = 0.425 4 &#215; log2(1 + x/250) + 0.283 (n=7,R^2 = 0.915 3,P=0.000 7)。结果表明,高水平植酸酶可降解肉鸡饲粮中几乎全部植酸磷,植酸酶添加水平与无机磷当量模型可为确定配方中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用216只1日龄东北肉雏鹅,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鹅,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以及胫骨成分测定试验,研究1~28日龄东北肉鹅饲粮适宜代谢能、粗蛋白质、钙和非植酸磷水平.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水平极显著影响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和腹脂率(P<0.01),显著影响肠道率(肠道重/活体重×100%)(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极显著影响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P<0.01),显著影响料重比、肠道率和胫骨磷(P<0.05).饲粮钙水平极显著影响磷表观利用率(P<0.01)和显著影响日增重(P<0.05).饲粮非植酸磷水平极显著影响磷表观利用率、胫骨重和胫骨钙(P<0.01),显著影响胫骨灰分和胫骨磷(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1~28日龄东北肉鹅(莱茵鹅♂×双城本地鹅♀)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5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8%,钙水平为0.8%,非植酸磷水平为0.5%.  相似文献   

19.
日粮中添加大豆油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三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即在饲粮中添加3%、6%和9%的大豆油,每个比例分别添饲1周、2周、3周,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油的用量和时间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间以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死亡率无显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无显差异(P>0.05);添加大豆油的比例与添饲时期的互作对肉鸭的日增重均有极显的影响(P<0.01),而以添加6%的比例添饲两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306只艾维茵肉鸡研究低磷日粮中添加两种不同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试验共分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鸡。对照组饲喂正常磷水平的日粮;试验Ⅰ组饲喂低磷+植酸酶Ⅰ的日粮;试验Ⅱ组饲喂低磷+植酸酶Ⅱ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替代日粮中部分无机磷,肉鸡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了肉鸡的存活率(P<0.05)和钙、磷利用率(P<0.05);同时氮利用率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显著减少了氮、磷的排泄量(P<0.05)。添加植酸酶Ⅰ与添加植酸酶Ⅱ相比,肉鸡的日增重与日采食量提高(P<0.05),氮的排泄量显著降低(P<0.05),磷的排泄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