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尾伯劳在牡丹江地区迁徙和繁殖规律。[方法]以牡丹江师范学院植物园为观察点,于2004~2010年对红尾伯劳的迁徙和繁殖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红尾伯劳鸟于每年4月末至5月初迁抵牡丹江地区林中,迁抵后雄鸟首先选择占领地并与雌鸟共同营造巢穴,交配;产卵前雄鸟负责捕食哺喂雌鸟;雌鸟产卵完毕后开始孵化,12d后第1只幼鸟孵出,14d后全部孵出;幼鸟离巢后仍需亲鸟哺喂15d,大约25d后,幼鸟全身羽毛已长丰满。[结论]该研究为牡丹江地区红尾伯劳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冠纹柳莺在该区为夏候鸟,春季最早迁来日期为4月16日,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12日,居留期143~148 d,每年的迁徙日期相对稳定;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配对筑巢,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5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卵产齐后第2天由雌鸟担任孵化任务,孵化期11~12 d;巢内育雏约9~10 d,巢外育雏8~9 d;孵化率为88%,成活率为93.0%。冠纹柳莺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占总食物频次的97.3%,是重要的农林益鸟。  相似文献   

3.
池鹭繁殖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池鹭Ardeola bacchus约于每年4月23日到达浙江安吉西亩林场。4月底开始营巢,巢平均距地高5.36m,营巢4~5天。5月上旬开始产卵,每窝3~6枚卵,平均4.2枚。卵径为43.6×33.7mm,最大为47×37mm,最小为39×30mm。卵重18.55g(16~20.8g),隔日产卵为主,产卵期约6~9天。双亲孵卵,雌鸟孵卵时间占64.9%,雄鸟为25.1%,空巢晾卵为10%。 5月底、6月初孵出雏鸟,雏鸟均重13.84g,30~31日龄后离巢。第二窝于7月底孵出幼雏,年繁殖力3.21只/对。9月下旬迁离,居留期约152天。文中对食性、觉醒亮度、鸣叫频率和鸟粪成份进行了精确分析,探讨了池鹭种群与林业经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98年~1999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生境内对大麻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麻于每年4月初迁徙至扎龙自然保护区,4月下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大麻属于分散营巢繁殖鸟类,4月末开始产卵,卵大小均值为(53.85±2.07)mm×(39.66±0.42)mm,窝卵数(5.75±0.50)枚.雌鸟单独孵化.孵化期23~25 d,雏鸟为半晚成雏.在对2个巢共10只雏鸟的统计中,雏鸟的食物共17种,其中以鱼类为主.整个繁殖期两亲鸟多单独活动,针对其他种鸟类的护巢行为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是一种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夏候鸟。2015年5月中旬至6月初,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巢白眉姬鹟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巢白眉姬鹟5月16日产卵,窝卵数为5枚,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每次孵卵时间为(6.1±3.8)min,平均离巢时间为(5.5±2.0)min。在雏鸟约4日龄时,亲鸟的喂食频率为22.5次/h,但雄鸟的喂食频率高于雌鸟。该研究是对白眉姬鹟在我国华中地区繁殖资料的首次报道,可为白眉姬鹟繁殖资料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黄眉柳莺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的年4~10月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黄眉柳莺的繁殖习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眉柳莺于每年4月下旬~5月上旬迁来本区,9月上旬迁离本区。最早产卵时间为5月下旬,日产1枚,平均窝卵数4.4枚,由雌鸟承担孵化,孵化期12d,育雏期14d。孵化率、出巢率分别为88.6%、91.2%。  相似文献   

7.
2015年2月—2019年8月,采用定点监测法、直接计数法、同步调查、远红外相机监测等方法,对河南新乡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陈桥湿地青头潜鸭繁殖生态因子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青头潜鸭求偶行为4月中旬开始出现,5月中旬繁殖配对基本结束。交配行为罕见,为水上交配、持续5~8 s。巢址选择基本要素为水中孤岛(沙洲),密生芦苇丛、香蒲,巢位高出水面50~100 cm,水质透明度较高,人为干扰度较低;该区域青头潜鸭巢位独立,未监测到相邻巢位。产卵:青头潜鸭5月初开始产卵,日产卵1枚,卵亚白色或淡黄色,无斑点。统计繁殖巢窝卵数(N=7),共计69枚,巢均9.86枚;其中寄生卵6枚,巢均0.86枚。卵(N=30)长径均长50.8 mm,卵短径均长36.9 mm,卵均重40.5 g。监测7个繁殖巢,完成繁殖4巢29枚,未孵化3枚,孵出幼鸟26只,孵化率89.66%。其余3巢被黄鼬、褐家鼠破坏2巢,不明原因弃巢1个。监测7巢产卵共计69枚,孵化率为37.68%。青头潜鸭食性以水生植物为主,主要采食莲、香蒲、慈菇等挺水植物的嫩叶,金鱼藻、菹草、茨藻等沉水植物及附着在茎叶上的水生动物、昆虫等。  相似文献   

8.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朴忠万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4-4615,4623
[目的]对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9年3~11月在北红尾鸲的繁殖期内,借助望远镜、摄像机,对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北红尾鸲觅食、占区、交配、营巢和育雏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北红尾鸲4月初迁入,10月下旬迁出,居留期近6个月,在牡丹江属夏候鸟。繁殖期间,其配偶关系多为一雄一雌,筑巢雌雄鸟共同承担,巢筑于石隙、墙壁或林区空房子内,筑巢大约在5~6d内完成。巢高平均为11.42cm,巢深平均为5.13cm,外径平均10.9cm,内径8.4cm,窝卵数5~8枚不等,平均为6枚,卵白色,钝端长有粉红色斑,也有淡蓝色和粉红色卵。卵重平均为2.09g,孵化期为12~15d,孵化率为91.9%,育雏期为13d。[结论]该研究可为环境监测与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7年2—8月在新乡黄河湿地保护区内陈桥村的陈桥驿景区对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水鸡的繁殖期是3月初至5月底,最早于4月1日可见到刚孵化出的幼鸟。亲鸟筑巢于有稀疏芦苇的莲塘,巢材为干枯的芦苇茎、叶。巢外径(26.80±1.21) cm,内径(15.28±1.21) cm,巢深(6.48±1.02) cm,巢高(14.50±2.79) cm。窝卵数平均(8.5±2.1)枚,卵长径(4.18±0.17) cm,卵短径(3.06±0.16) cm,卵重(19.71±0.21) g。黑水鸡孵化期16~18 d,孵化率95.2%。与已有研究相比,黑水鸡在新乡陈桥村繁殖开始的时间最早。黑水鸡在本地由夏候鸟转为留鸟,可能与气候变暖及当地适宜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秦岭南坡山地林区4处暗绿绣眼鸟巢穴及其繁殖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发现暗绿绣眼鸟的繁殖期一般从3月开始,至7月结束,繁殖高峰期为4—6月;营巢需要813 d,平均营巢时间为10.3 d;一般在营巢后513 d,平均营巢时间为10.3 d;一般在营巢后56 d开始产卵,产卵过程一般需要36 d开始产卵,产卵过程一般需要35 d,平均产卵天数4 d,每窝产卵35 d,平均产卵天数4 d,每窝产卵34枚,多为3枚;孵卵一般由雌雄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04枚,多为3枚;孵卵一般由雌雄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012 d,平均孵化天数10.75 d;雏鸟1012 d,平均孵化天数10.75 d;雏鸟1014 d后离巢,平均育雏天数11.5 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腰燕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方法]2007~2009年的5~8月,采用逐户走访的方法对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和营巢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燕巢的口径、巢高、巢宽及巢径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共发现完整金腰燕巢172个,其中新巢58个,旧巢112个,破巢21个,巢离地面高度一般为3.0~15.0m,其中距地面3.0m处巢最多,占巢总数的87.3%;治山林厂金腰燕巢数最多,平安村金腰燕巢数最少;金腰燕巢具有1个出口,且出口朝东的巢数量最多。[结论]金腰燕多栖息于山地村落,喜欢在有檐的建筑物上营巢,且营巢高度一般为距地面3.0m。  相似文献   

12.
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俗称红火燕,在山西省为夏候鸟,数量多,分布广,在繁殖季节捕食大量的农林害虫,作者于1989—1992年的3—10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迁徙,数量分布,繁殖生态,食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了丁香属植物杂交育种的方法和途径。[方法]以现有的国内外丁香种及品种为试材,通过亲本选择和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丁香的杂交育种技术。[结果]早花母本与早花父本的7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在54.5%~91.5%,其中,欧31×紫丁香的结实率为58.8%,欧25×白丁香的结实率为60.5%,欧11×欧7、欧43×欧7和欧25×欧42的结实率分别为91.5%、85,5%和89.8%。晚花母本与早花父本的杂交组合结实不良,只有花叶丁香×欧12的结实率为45.5%。晚花母本与晚花父本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也相对较低,其中欧17×关东丁香、欧19X关东丁香和欧24×关东丁香的结实率分别为20.5%、27.5%和35.0%,欧17×花叶丁香、欧19×花叶丁香和欧24×花叶丁香的结实率分别为38.5%、65.9%和37.5%。[结论]从该试验的9个杂交组合中获得了发育正常的种子,这为培育丁香杂交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沙塘鳢室内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沙塘鳢繁育技术,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了人工繁殖和自然繁殖两种方法对沙塘鳢天然捕捞成熟个体进行室内繁殖研究。人工繁殖分别用催产剂HCG、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自然繁殖选择性腺成熟雌雄鱼按1.0∶1.2比例放入塑料箱中交配产卵,定期收集卵粒、统计产卵雌鱼数。[结果]注射HCG人工催产沙塘鳢雌鱼易发生流产现象,获得的受精卵在卵巢中分散粘附,孵化第2天卵粒开始发白、脱落,未孵化出鱼苗;催产合剂LRH-A2+DOM催产亲本未获得受精卵。自然繁殖组中沙塘鳢自然产卵率70%,受精卵在鱼巢上粘附规则,经孵化获得鱼苗,孵化率50%。[结论]沙塘鳢宜采取自然繁殖方式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15.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41-13642
[目的]了解牡丹江城市鸟类所携带的人体病原微生物,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网捕法或巢捕法在各个区内捕获样品,通过培养基培养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研究了分离自捕获样品的病原微生物。[结果]从捕获的麻雀、喜鹊、大山雀、金翅雀、家燕、红尾伯劳、鸽子等鸟类中分离出了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革兰氏肠杆菌、葡萄球菌、细小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不同鸟类所感染细菌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其不同器官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分别用大肠杆菌培养基、巴氏杆菌培养基和沙门氏菌培养基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体外培养试验,培养一段时间后,来自肠道的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最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构建牡丹江市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仙鹤步甲各虫态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方法]从仙鹤坪保护区采集成虫进行饲养,同时在仙鹤坪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结果]在贵州黔西南地区,仙鹤步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6月中旬开始产卵,每次产5~10粒,单雌一年产卵总数50~300粒,平均160粒,卵散产在2~3 cm的土壤下,卵历期一般4~6 d;幼虫共3龄,各龄历期分别为6~10、8~12、6~8 d,幼虫历期一般20~30 d,长的达60 d;平均气温28℃下,蛹历期18~29 d;成虫、幼虫多以蜗牛、蚯蚓和鳞翅目幼虫为食。[结论]为仙鹤步甲的人工饲养、繁殖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招引鸟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巢箱对鸟类的招引情况。[方法]利用2008年在保护区内悬挂的100个人工巢箱,分析2008~2013年间鸟类对人工巢箱的利用规律。[结果]董寨保护区招引的鸟类主要为红角鸮(Otus sunia)、麻雀(Passer rutilans)、大山雀(Parus major)、山麻雀(Passer rutilans)和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2008~2013年每年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为17%~34%,且有重复利用旧巢的习性。此外,鸟类对巢箱的利用率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可能与保护区内植被逐年恢复,可供利用的自然巢址逐年增加有关。巢箱的位置对巢箱的招引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山坡下林缘的巢箱招引效果较好。[结论]在今后的人工巢箱悬挂中,应该优先选择在森林下部的边缘进行悬挂,以起到更好的招引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