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菌糠是食用菌采摘后的基质肥料。由于菌糠中含有较多的菌丝体,散发出浓郁的蘑菇芳香气味,适口性好,家畜喜食。菌糠发酵后,其营养价值会进一步发生改变,是优质的绿色饲料。1菌糠及菌糠发酵饲料的营养据测定,醋糟菌糠粗纤维含量为30%、粗蛋白质9.85%、  相似文献   

2.
《饲料工业》2019,(19):15-19
研究旨在筛选杏鲍菇菌糠最佳发酵菌种及条件,评价其作为饲料原料的安全性。以杏鲍菇菌糠饲料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检测其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含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梯度含水量(低50%、中60%、高70%)与三组不同微生物发酵剂(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试验设计,设置对照组不发酵,每隔24 h测定概略养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干物质)、有氧稳定性、霉菌毒素。结果表明,发酵前后的杏鲍菇菌糠饲料各项安全性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当杏鲍菇菌糠饲料水分含量为60%时,采用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剂发酵,营养水平各项指标最优,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质含量平均提升27.12%,粗纤维含量平均降低19.52%,粗脂肪含量平均提升38.92%,干物质含量平均下降3.41%。其有氧稳定性也高于其他组,生物毒素含量降低,AFB1、OTA、DON含量较未发酵前平均降低4.77%、40.42%、4.65%。研究表明杏鲍菇菌糠发酵饲料符合国家饲料安全标准,且经微生物发酵后的杏鲍菇菌糠营养水平提高,霉菌毒素有所降低,以杏鲍菇菌糠饲料水分含量为60%与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剂发酵最佳。  相似文献   

3.
菌糠是食用菌采摘后的基质肥料。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多为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物质,而食用菌对纤维素、木质素等具有较强的分解转化能力。随着食用菌的反复生长与采集,使其原料的营养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粗纤维含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粗蛋白含量明显提高(残留的菌体蛋白是其主要成分); 由于菌糠中含有较多的菌丝体,散发浓郁的蘑菇芳香气味,适口性好,家畜喜食。菌糠发酵后,其营养价值会进一步发生改变,营养更丰富,气味更芳香,适口性更好,是优质绿色饲料。 (一)菌糠及菌糠发酵饲料的营养 据测定,醋糟菌糠粗纤维含量为30%,粗蛋白质9.85%,…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剂、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新鲜金针菇菌糠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参数为发酵剂A1(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时间7 d、发酵温度30℃;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后的金针菇菌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降低12.79%(P<0.05)和16.88%(P<0.05),乳酸含量6.03 g/kg,pH 4.52,活菌数达到1.68×109CFU/g;常温密闭可保存1周以上。该发酵工艺简便实用,能够显著改善金针菇菌糠的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5.
菌糠是食用菌采摘后的基质肥料。由于菌糠中含有较多的菌丝体,散发浓郁的蘑菇芳香气味,适口性好,家畜喜食。菌糠发酵后,其营养价值会进一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菌糠是食用菌的菌丝残体及经食用菌分解的培养料,其中大部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过菌丝体不同程度分解的复合物犤1犦,是随着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而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新兴饲料资源犤2犦。据测定,经过发酵和菌丝体生长收菌后的菌糠,粗纤维降解50%,木质素降解20%,而粗蛋白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7.
蘑菇菌糠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分析与饲用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分析和评价蘑菇菌糠发酵处理前后的营养成分,以其作为饲料原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通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粗纤维等测定与分析,测定蘑菇菌糠发酵处理前后的常规营养指标和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结果显示,蘑菇菌糠发酵前的水分、粗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9.41%、11.75%、4.96%、8.17%、25.40%、40.31%,发酵后各营养物质依次分别为8.20%、12.04%、6.03%、11.91%、18.70%、42.76%;氨基酸总量由4.35%增加到8.23%,理想蛋白质由24.2%增加到56.0%,氨基酸平衡指数由0.3增加到0.47。结论:发酵后的磨菇菌糠较未发酵的菌糠有更好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菌糠发酵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菌糠是指收获了食用菌后的基质废料。作者对以醋糟和棉籽壳为基质的菌糠废料,分别加入多种饲料酵母进行固体发酵,对所制取的菌糠发酵饲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的菌糠发酵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20%,可作为禽畜功能型饲料予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菌糠是生产香菇、滑子菇、平菇和双孢菇等各种食用菌采收蘑菇后剩下的培养基。菌糠饲料是按一定的工艺流程,用有益菌群对菌糠进行发酵,加工而成的畜禽饲料。在食用菌生产中,每100千克培养基可生产鲜菇100千克.还剩下60~70千克富含菌丝的菌糠。其中蛋白质、菌多糖、矿物质含量丰富。我县是食用菌生产大县,每年生产食用菌8万吨,可产菌糠7万吨。其中很少部分作为燃料使用,大部分被扔掉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开发利用菌糠作为饲料资源不但延长了食用菌产业链.还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对菌糠饲料型(添加剂型)在肉牛育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可为菌糠饲料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菌糠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在生长猪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及其在生长猪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以采摘3茬的杏鲍菇菌糠为原料,选取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3株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接种量、发酵时间、料水比和混菌比例对杏鲍菇菌糠发酵后营养价值的影响。动物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2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分别用5%、10%、15%发酵菌糠替代麸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2%、发酵时间84 h、料水比1:1.5、混菌比例2:1:1、发酵温度37℃,在此条件下粗蛋白提高39.9%、粗纤维降低18.9%;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和10%发酵菌糠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5%菌糠组和10%菌糠组的表观消化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杏鲍菇菌糠的营养价值,且在生长猪饲料中杏鲍菇菌糠的适宜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11.
酶解法评定菌糠饲料蛋白质降解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收获食用菌后剩余大量废培养基—菌糠。菌糠系一些食用菌的菌丝残体及经食用菌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复合物,所含营养成分丰富。据庞思成(1993)〔1〕测定,用麦秸、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经发酵生产食用菌后的菌糠,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分和糖蜜添加对姬菇菌糠发酵品质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菌糠采用单独发酵,调节水分含量分别65%(T1)、70%(T2)和75%(T3),同时做无添加处理(Control)和2%糖蜜添加处理(M)。真空密闭发酵60d。发酵后分析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并做体外消化试验,分析干物质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菌糠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5%、0.96%和64%。随水分升高,pH有降低趋势(P < 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 < 0.05)。糖蜜可以显著提升发酵菌糠中的乳酸含量,约提升20%(P < 0.05),并显著降低挥发性氨态氮含量(P < 0.001)。经过体外培养后,高水分发酵菌糠的产气量显著偏高(P < 0.05),但干物质消化率没有受到水分的影响(P > 0.05)。糖蜜添加处理的发酵菌糠显著提升了产气和约9%的干物质消化率(P < 0.05),没有影响培养液的氨态氮浓度(P > 0.05)。综上,姬菇菌糠具有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资源利用价值。在发酵过程中,适当添加糖蜜,并且发酵环境的水分控制在75%为最佳。 [关键词] 姬菇菌糠|发酵|消化|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糠的条件进而制备饲料微生物添加剂。试验采用L1(645)正交试验,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糠的培养温度(A)、外源氮水平(B)、初始pH值(C)、发酵时间(D)、菌液接种量(E)5个因素对芽孢数的影响,同时测定发酵产物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5℃、棉粕添加量3%、初始pH值7.5、发酵时间48 h、菌液接种量10%。对其发酵结果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外源氮水平>初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此添加剂中的黄曲霉毒素B1以及重金属砷、铅、汞、镉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在此条件下固态发酵菌糠,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数为8×109cfu/g(干重),对其发酵后产品烘干即得到饲料微生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农副稿杆,如稻草、麦杆、玉米芯等培养食用菌,食用菌采收后剩下的底料就是菌糠。据报导,这种菌糠可做畜禽饲料。报导指出:菌类在生长过程中,可降解基料(稿杆等)中的粗纤维和木质素,作为菌丝体生长繁殖的营养;收菌后,基料中留下了丰富的菌丝体,即菌体蛋白质,从而提高了基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据测,玉米芯菌料,种菌前粗纤维含量为36.1%,种菌后下降到24.4%,木质素含量种菌前为13.2%,种菌后下降到9.5%,粗蛋白质种菌后上升到9.5%,比种菌前的2%增加了3.75倍。为了探索菌糠的饲喂效果,我们曾在峨眉县双福公社中心大队果园场,进行了为期75天的养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分步发酵法制备功能性高蛋白菌糠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菌糠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适量的辅料,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获得酿酒酵母发酵菌糠的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出长势好的灵芝菌及其最佳培养温度,并研究了两种菌不同发酵方式对真蛋白和粗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糠88%,尿素2%,麸皮10%,起始料水比1??2.0,p H值自然,温度28℃条件下,先接种灵芝菌发酵7 d,再接种酿酒酵母发酵4 d,发酵结束后,菌糠的真蛋白含量达15.75 g/100 g,粗多糖含量达4.48 g/100 g,分别比接种前提高了68.54%和132.12%。文中初步建立了制备功能性高蛋白菌糠饲料的最佳分步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6.
菌糠饲料对鹅的饲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雄辉 《饲料工业》1992,13(10):14-16
<正> 菌糠是栽培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其营养较丰富。据分析,它含干物质46.5%,粗蛋白9.7%。棉籽壳和稻草经食用菌分解利用后,粗蛋白分别提高6.87%和6.43%,氨基酸总量提高6.27%和5.79%,粗纤维下降22.38%和21.67%。棉籽壳菌糠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90%、0.21%、0.62%,比大麦、玉米、小麦麸的含量均高。杭树群等对菌糠消化率的研究表明,稻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杏鲍菇菌糠与豆粕、麸皮复合发酵基质的适宜发酵条件,并研究其对山羊的饲喂效果。试验1,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麸皮和豆粕(4%和4%、4%和2%、2%和4%、2%和2%),发酵剂使用有效微生物群(EM)原液,将发酵混合原料含水量调节至30%左右,在常温下厌氧发酵12 d后对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的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含量进行评定,并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取最优组合进行饲养试验。试验2,选用60只马头山羊(羯羊),随机分为5组,包括3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试验组饲粮中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比例分别为30%、45%、60%,对照组未发酵杏鲍菇菌糠比例分别为30%和6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试验期为45 d,包括5 d预试期和40 d正试期。结果表明:1)豆粕和麸皮添加比例分别为4%和2%的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发酵品质最佳,且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低,与未发酵杏鲍菇菌糠相比,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8.78%、11.56%和18.88%,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9.32%和8.29%,黄曲霉毒素B1含量低至3.03μg/kg。2)各组山羊的生产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添加比例的增加,试验羊的体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有减少的趋势,料重比和饲料成本有增加的趋势;与未发酵杏鲍菇菌糠添加比例为30%时相比,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添加比例为30%时体增重、平均日增重及干物质采食量提高,料重比降低。结果提示,使用EM原液发酵杏鲍菇菌糠,在发酵基质中添加4%的豆粕和2%的麸皮有助于提升发酵品质;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在山羊饲粮中添加比例以3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灵芝菌糠为对象,分别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酿酒酵母、酒香酵母、皮状丝孢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固体发酵处理,以提高菌糠作为畜禽饲料的利用率。测定菌糠三萜类物质、还原糖、粗蛋白、粗脂肪和木质纤维素的含量,通过比较各成分的变化探讨不同菌株对菌糠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明显降低菌糠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降解率达47.20%,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后菌糠粗蛋白由6.12%增加至13.84%,此外,乳酸杆菌可有效改变菌糠风味。为今后菌糠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菌糠具有粗蛋白含量高、收集方便、四季供应、成本低等优点,作为新型非常规饲料资源在养羊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但其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较高单独饲喂肉羊,适口性差,羊不肯吃。本文根据菌糠的的营养成分和肉羊不同阶段生长需要,设计不同添加比例菌糠或发酵菌糠的全混合日粮(TMR),分别在波尔杂交公羊育肥期和湖羊母羊育成期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表明,50%发酵菌糠组和60%发酵菌糠组波杂公羊育肥期的日增重(ADG)分别为188.7g/d、186.79g/d,高于对照组日增重182.98g/d。湖羊育成期母羊的饲喂结果表明,干杏鲍菇菌糠(45%)组日增重为118.11g/d,低于中药渣组的159.06g/d。表明杏鲍菇菌糠在羊日粮中可替代部分常规饲料,可显著降低羊的饲料成本,且发酵后的营养价值及饲喂效果较好,在波杂山羊育肥期以50%的发酵菌糠添加比例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白灵菇菌糠发酵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本试验以假丝酵母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发酵液,以发酵后白灵菇菌糠粗蛋白质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中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白灵菇菌糠发酵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成功筛选出主效应因子。在PB设计基础上,根据主效应因子作用大小与方向进行了爬坡试验,再进行Box-Behnken中心复合试验,对主效应因子进一步优化,建立了白灵菇菌糠发酵模型。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菌糠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灵菇菌糠∶玉米粉质量为19.1∶1,假丝酵母菌与嗜酸乳杆菌体积比为7.0∶1,菌液接种量7.1%,料水比为2.1∶1,初始p H值为5.0。在此条件下粗蛋白质含量预测值为17.70%,验证试验得到实际粗蛋白质含量为17.41%,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偏差较小。与发酵前菌糠中粗蛋白质含量相比,提高了78.6%,菌糠中假丝酵母菌和嗜酸乳杆菌最大活菌数为8.7×109cfu/m L,在常温条件下贮藏60 d后,菌糠中的活菌数仍然保持在9.8×107cfu/m L,经检测菌糠中霉菌毒素含量低于国家饲料卫生安全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