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疾病。人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产奶量下降,此病严重危害畜牧生产和人类健康。1布病疫情分布布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布病的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在170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12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布病。我国布病疫区主要集中于五大牧区,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西藏。2流行病学布鲁氏菌病能侵害多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其…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其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摸清民和县奶牛布病及其分布和流行情况,我们于2009年6~9月对全县的4000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羊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羊感染以流产不孕、生殖系统发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人感染则表现为波浪热、出汗、关节痛、神经痛等,而且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僻扇毛。  相似文献   

5.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牛羊一旦感染该病,治愈率较低,终身携带病菌,严重时会患病牛羊甚至死亡。牛羊布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引发,会对牛羊生殖器官造成感染,引发牛羊不育、流产及其他病症。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如果误食患病牛羊肉或与患病牛羊紧密接触,可能会自身感染布病。因此,探讨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及防控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及农业部的要求,布病阳性率超过2%的县区,以县为单位实施强制免疫。开展布病免疫工作以来,陆续出现村级防疫员感染布病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防疫员工作的积极性。因此笔者根据本县布病免疫实际对免疫过程中存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畜共患自然源性的二类传染病。其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布鲁氏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如发热、流产与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该病对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均可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奶牛布病检疫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妊娠母畜流产(多在妊娠2~8个月),多为死胎或弱仔。但大多数流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畜群中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增多。  相似文献   

9.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牛危害极大。临床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患牛体内的病菌。可排出体外而感染其他动物,人与病畜的直接接触,或食用带菌的奶、肉可引发感染布病。随着牲畜跨省区调运日益频繁,布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更广泛.如何防控牛布鲁氏菌病不仅涉及到畜牧业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其中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胚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它动物接触胚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种猪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每年春秋两季对昌平区种猪场进行布鲁氏菌抗体监测,笔者总结了2016—2018年三年的监测结果,昌平区辖区内的6个种猪场,抽检的种猪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率为0,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昌平区猪群未感染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之一。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特别是从事密切接触布鲁氏菌的相关职业,如兽医、畜牧、屠宰、肉食品加工、皮毛加工、疫苗、诊断制品生产及从事布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动物科研人员是感染该病的高危人群。布鲁氏菌分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和绵羊附睾型,前4种可引起人类感染。布病的传染方式是动物传染给人,但人和人之间、人向动物一般不传染。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尤其是羊、牛和猪。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感染机体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到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由于布鲁氏菌病的根除是一项昂贵、耗时且劳动密集型的工程,这些战略和措施在资源有限的国家难以有效实施,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实现了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消除,而在发展中国家,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及防控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对布病的生理特征、在陕西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对家畜的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旨在更进一步提高布病的防控意识,更有效科学的进行布病防控。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别名波状热,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人类一旦被布鲁氏菌感染不仅终生携带此类病菌,同时会使病人的劳动能力大幅下降,降低生育功能,严重缩短人类的寿命。目前没有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法,一定要做好关于布病的防范措施。1防治牛羊布病的意义牛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会出现流产、不孕以及关节炎等症状,病情很难有效控制,所以病死率极高,一旦大规模流  相似文献   

14.
奶牛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在奶牛中时有发生。大量布鲁氏菌在患病奶牛流产时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在流产后随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排出。排出的布鲁氏菌污染饲料和饮水,可感染其他健康奶牛,使疫情扩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含布鲁氏菌的奶及其他污染物对工作人员和消费者也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依法对奶牛进行严格的布病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以及家畜、人类的健康安全。我国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猪,其中以羊型布鲁氏杆菌对人体的传播性最强,致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文章简述羊布病的临床表现、感染过程、诊断方法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引起奶牛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症状,可在人畜之间传播,影响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奶牛养殖场、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应高度重视,并要认真做好奶牛场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危害最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绵羊、山羊、猪、牛、犬等家养动物和人均可感染发病~[1]。布病不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在拉丁美洲,布病每年造成近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中国每年牛、羊、猪感染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会给家畜安全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为了解连江县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对全县肉羊养殖户开展布病基线调查。共采集羊血清样品1 250份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1 250份均为阴性,阳性率0%。对调查结果 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本地区布病防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1调查目的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人和家畜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途径接触感染[1-2]。家畜患病后常出现发热、睾丸炎、乳腺炎、流产、不孕不育等症状,其中自发性流产是妊娠母畜感染布病的显著特征[3]。布病不仅会给畜牧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是威胁公共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4]。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Genus Bru-cella)细菌所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大多数动物或人感染布病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流产和不育,很难通过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