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探讨了两类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单隐性和双隐性核不育系)与海岛棉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的皮棉产量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其中双56×新海2号最高为17.1%。但与陆地棉对照比较,所有组合均极显著减产,平均减产28.8%。单株铃数、子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分别为63.8%和24.4%,而铃重、衣分和衣指分别为-24.6%、-19.5%和-14.5%的较大负值。陆海杂种在植株长势和纤维品质上表现了明显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讨论了两类不育系的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2.
栽培措施对陆海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李俊兰,翟学军,韩泽林,郭振生河北省棉花研究所石家庄050051陆地棉×海岛棉杂种F1,表现出较好的纤维品质和不利的产量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为此,我们在55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氟节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海岛棉化学打顶的效果。以喷施不同用量(300 mL·hm-2、750 mL·hm-2、1 200 mL·hm-2)25%(质量分数)的氟节胺悬浮剂为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氟节胺对海岛棉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用量氟节胺处理对海岛棉的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可以达到一定的打顶效果;施用300 mL·hm-2的25%氟节胺,能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不同剂量氟节胺处理对海岛棉纤维品质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海岛棉高产栽培和化学打顶技术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育成的优质中间材料作亲本,与陆地棉抗病品种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的选择培育,育成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蜀棉2号,表明利用海岛棉及其质源作亲本,改良陆地棉的纤维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同时,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对高品质棉纤维性状的影响,表明为了充分发挥高品质棉的优良特性,高品质棉应当安排在温、光条件好的宜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彩色杂交棉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陆海三系杂交选育出的彩色棉杂交组合 ,同时具有彩色棉的絮色基因和海岛棉的纤维品质性状。可有效地提高彩色棉的纤维品质和单位面积产量 ,使棉纱的档次和品质得以提高。对所配制杂交彩色棉组合及其亲本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试验和观察 ,对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期望对今后彩色杂交棉的生产应用能够有所指导。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 2 0 0 1 - 2 0 0 3年进行 ,用本所回交转育的1 3个彩色棉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3个海岛棉恢复系为父本 ,进行杂交 ,收获 35个杂种 F1 ,2 0 0 3年对杂种材料进行比较试验和数据分析。以其中的 1 …  相似文献   

6.
哈克尼西棉细胞质对陆海种间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不育系和陆地棉保持系细胞质为亲本配制 A× R、 B× R的 2 1种基因型 42个组合 ,研究了两种细胞质、不同亲本基因型对杂种 F1 的产量、产量组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细胞质对 F1 产量等经济性状的表现有一定差异 ,哈克尼西棉的胞质效应广泛存在 ,主要对F1 单株成铃数、皮棉产量、2 .5 %跨长、麦克隆值有显著负效应 ,但不同的亲本基因型对 F1 表现各不相同 ,胞质效应与母本基因型密切相关 ,差异显著。若要配置产量纤维品质优异的陆海三系组合 ,在陆地棉亲本上的选择是首要关键 ,其次是海岛棉恢复系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棉花不同生态型亲本及其杂种光合性状的比较问题,在国内外已引起普遍的重视。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用陆地棉和海岛棉进行杂交,观察到后代的光效不整齐,有的杂种很强,有的则低于亲本,国外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不同生态型杂种在光效上的差异,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品质棉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陆地棉与中棉和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培育的高品质棉品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远缘亲本育成的高品质棉主要经济性状特点以及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与纤维性状的关系;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各纤维性状与环缕纱强和气纺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陆海杂种一代棉花苗期优势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海杂种一代发育早,生长快、长势壮。苗期在株高、现蕾节位和地上部干物重方面都有明显的超亲优势。现蕾节位的超亲优势,不仅比陆地棉亲本早,而且比海岛棉亲本也早。  相似文献   

10.
彩色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彩色棉与海岛棉种间杂交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海岛棉为母本的组合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 ,单株铃数、单株皮棉最为明显 ,分别为 43.8% ,70 .2 %。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产量三要素与皮棉产量遗传呈正相关 ,而三要素间单铃重与衣分 ,单株有效铃呈负相关。有效铃与衣分呈正相关 ,且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的遗传力也较高。陆海杂交种在植株长势和纤维品质上有着较高的遗传力和较明显的优势表现  相似文献   

11.
棉花育种的主要任务是选育适宜在一定条件下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为此必须熟悉棉花主要经济性状的一般特征,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性状的遗传方式等,以便确定所要选育的类型,制定正确有效的选育措施。一、与产量有关的性状产量是比较复杂的性状,是由许多性状综合而成。构成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结铃数、单铃籽棉(皮棉)重量、衣分等。这些因素又间接和早熟性、株型等因素有关。(一)株型和叶型棉花的株型,品种间差异很大。多数陆地棉或海岛棉都是无限果枝型,果枝节间长度因品种而异,果枝较长的棉株呈塔  相似文献   

12.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对高品质原棉(适合纺60~70支以及70支以上的高支纱)的需求日益增加,占总消耗量的10%;而我国除新疆种植海岛棉生产少量高品质原棉外,全部需进口。市场缺口大;且海岛棉受区域限制产量有限,进口原棉成本高,制约了我国高档纺织品的发展。为满足纺织工业对优质原棉的需求,有必要研究和发展高品质的陆地棉新品种,所以,高品质陆地棉品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品质棉杂交种超高产吸肥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以来,江苏省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对纤维长度在31~32mm,比强度在35cN·tex-1以上,麦克隆值在4.1~4.5的棉花新品种开发,并将这一类棉花称为高品质棉。高品质棉品种的选育是通过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选育而成,其栽培特性、吸肥规律、纤维品质和产量的形成等生物学特性与常规陆地棉品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按照常规的栽培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如栽培不当,会出现异常生长,严重影响棉株生长发育,造成产量下降。为此本文对主要高品质棉杂交种吸肥特点进行了研究,探索其超高产吸肥规律,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指导。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海岛棉全生育期内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果枝部位蕾铃脱落动态变化及其差异,对4个品质和产量性状有差异的海岛棉品种蕾铃着生、脱落情况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落蕾高峰期在6月下旬,以中部果枝落蕾较多;落铃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以上部果枝落铃较多。所有品种的落铃率均高于落蕾率,蕾铃总脱落率与果枝数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丰产型海岛棉品种蕾铃脱落率低于优质型海岛棉品种。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冀棉169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以2004-2005年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棉花新品种冀棉169的遗传背景、育种方法和主要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冀棉169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和野生棉的血统,遗传基础丰富;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混合系谱选择法,选育技术先进;多年多点比较鉴定,性状遗传稳定,产量突出,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外源抗虫Bt基因表达充分,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叶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苗期抗性纯合度均高于抗虫对照品种中棉所41.  相似文献   

16.
1选育过程 新彩棉24号(原名博彩16号)是新疆兵团第五师农科所以本所自育的棕色棉品系“棕97—2”为母本,以白色陆地棉品系“系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结合南繁加代,对纤维品质、产量性状等进行定向选育,2008年选出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系“博彩16号”参加本单位彩色棉新品系比较试验,产量、品质、抗逆抗病等性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的遗传基础狭窄及其它缺陷,使人们对野生棉的利用日趋重视。当前,国内外转育野生棉有益性状的主要途径是其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杂种染色体加倍后用陆地棉回交和连续选择。1986年11月,法国棉花及纺织纤维研究所赠给我所11份陆地棉与野生棉杂交并加倍的6倍体杂种(法国遗传学家做过细胞学鉴定),共计26粒种子。为了进行种质转育和  相似文献   

18.
种间杂交有色棉资源选育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茹琴 《中国棉花》2001,28(12):16-17
从种间杂种F1BC1陆地棉×比克氏棉×陆地棉与海岛棉×瑟伯氏棉×陆地棉的天然杂交四元杂种后代中,经过选择和培育,已经得到遗传性基本稳定的棕色棉和绿色棉资源.经测定它们的2.5%跨长为26~31mm;衣分30%~38%;比强度20~23cN@tex-1;麦克隆值3.4~5.通过棉花种间杂交,打破色泽基因对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的负面遗传影响,获得农艺性状优良的有色棉种属资源.  相似文献   

19.
海岛棉和陆地棉杂种的获得,给人们提供了重大的实践兴趣。海岛棉的棉绒较其他棉种长、牢固,且富弹性,用这种棉绒可纺成棉织品的高级纱。但该棉种的生长期很长。为了开始海岛棉的育种工作,选取产自埃及海岛棉的不同品种:Maarad、Karnak、Zagara、Guiza、Achmouni 等作原始材料。边些品种只可在温室和温床内栽培,因为在早霜到来之前,各品种仅在少数棉株上着生很少吐絮的棉铃。此外,我们还利用了陆地棉种的一些早熟品种:1306、78、182:中熟品种:福字棉及其他品种。这些棉种的生长期较短,其中生长期最短的是品种78。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各育种单位选用具有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遗传基础的丰产、抗病品种冀棉20为母本,进行品种改良与抗虫性状的转育,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先后培育出20多个抗虫棉品种。其中纤维品质Ⅰ型品种1个,Ⅱ型品种2个,兼抗枯、黄萎病品种2个。冀棉20育种利用效果分析启示棉花育种工作者:亲本优良、遗传基础丰富,选育优良品种多;准确选择可有效实现性状突破;逐步改良亦可实现主要性状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