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华 《西北园艺》2004,(5):13-14
山西省阳曲县90%的土地分布在干旱丘陵地带,其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极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但“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现象严重制约着阳曲果树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大力开发旱作果园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广旱作技术,总结出了10项旱作果园优化栽培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很适合干旱丘陵地区旱作果园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水芹旱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家齐 《蔬菜》2004,(2):19-19
水芹旱作可以节省用水,在水资源缺少的地方也能种植,同时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有利于提高机械化种菜水平。水芹旱作在一些地方已成为传统栽培方式,江苏省溧阳市和江阴市等地有大面积栽培。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冬小麦收获后3个月雨热同期的优势,在海拔1400~1800m的山区试验、示范推广旱作麦后复种早熟结球甘蓝栽培技术。旱作麦后复种早熟结球甘蓝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土地利用率,成为天水市山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海霞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73-174,206
靖远县旱作农业区面积11.2万hm^2,其中旱地马铃薯5500hm^2,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可持续农业,通过马铃薯地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筛选出适合旱作农业区马铃薯种植优化模式——全膜双垄沟播模式。  相似文献   

5.
宗晓琴 《中国蔬菜》2019,1(9):104-105
阳曲县旱作菜豆栽培已有20 余年的历史,在实践中总结了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秆杆覆盖、大小行起垄栽培技术等旱作菜豆栽培的关键技术,并筛选出预防炭疽病、锈病最佳药肥双效配方,成功解决了困扰当地菜豆生产中炭疽病高发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在建昌县牛亡牛营子乡什大营子村小麻吉沟的北面高山上,建有一处旱作果园。该园建于1988年,面积2.4hm^2,共栽苹果树980株,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是个典型的靠自然降水维持果树正常生长结果的旱作果园。近年来由于采取了抗旱保水措施。生产出的苹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甜脆可口,采收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几年来平均666.7m^2产量一直稳定在2000kg以上,平均售价4.00元/kg,产值6000~7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省市果树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旱作果园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旱作果园多为雨养农业,受降水不均、降水时期与树体需水期不合影响,常造成水肥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旱作果园应以增强果园土壤纳雨蓄墒能力、提高水肥利用率为目的,做好增施有机物料、合理施用化肥、加强水土保持等工作,坚持用地养地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管理方式,走有机旱作农业技术路线。综述了有机旱作果园的概述、提高水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及旱作果园其他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包括抗旱品种及砧木的选择、整形修剪、化学调控)的研究利用现状,旨在为山地旱作果园的有机旱作科学管理及绿色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祥林  夏军 《河北果树》1999,(3):27-27,29
为解决板栗低产、大小年结果的问题,以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必须依据板栗生物学特性,进行科学的管理。1修建旱作工程针对燕山栗区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和栗园绝大多数分布在丘陵山地、土壤冲刷严重的特点,挖围山转这一旱作工程,是非常必要的,它适用于坡度在45°以下的...  相似文献   

9.
旱作番茄推广价值及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有机旱作农业的大幅度发展,旱作栽培成为一项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山西省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当前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收紧、农机农艺不配套、旱作品种选育滞后、特色产业发展不足、加工转化能力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番茄属于大宗蔬菜之一,在山西栽培面积很广泛。旱地番茄具有管理简单、效益高、品质好等推广价值,本文结合山西省的生产实际,从品种的选择与育苗,水肥、花果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番茄的旱作高效栽培模式,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传统特色。长治市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农业区,长治市潞州区抓住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适宜该地区、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模式。该技术模式是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实行一年多茬栽培,“春白菜-甘蓝-秋白菜”是典型的一年三熟种植模式,通过对这种三收高效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实现高效种植的基本措施;按照绿色有机旱作标准制定种植方案,实现提质增效,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为干旱地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胜 《西北园艺》2007,(5):51-51
水芹旱作培土软化栽培,一般在9月定植,冬春季供应市场,产品叶片清脆嫩绿,茎秆洁白如韭黄,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李硕 《蔬菜》2023,(8):22-26
为探索适合旱作区早春保墒增温的最佳覆膜时期,保障旱作蔬菜的生产,结合永登县旱作农业的特点,在红叶莴笋旱作种植区域进行“双垄三沟”秋季覆膜、早春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不同时期的土壤覆膜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耕层土壤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及其对红叶莴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叶莴笋播种期,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播前覆膜高出7.7和5.5百分点;在幼苗期,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播前覆膜提高1.8℃和1.3℃。与播前覆膜相比较,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的红叶莴笋出苗期分别提早4 d和3 d,且出苗整齐、苗壮,产量分别提高13.79%和10.34%。结合二阴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议早春采用顶凌覆膜。  相似文献   

13.
水芹旱作     
方家齐 《蔬菜》2000,(6):9-9
水芹为伞形花科水芹属中的栽培种,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刀芹、蜀芹。水芹旱作可以节省用水,在水资源缺少的地方也能种植,同时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有利于提高机械化种菜水平。水芹旱作在一些地方已成为传统栽培方式,江苏省保阳市和江阴市等地有大面积栽培。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选择适宜品种适于旱作的品种有:玉祁实茎芹、苏芹、宜兴水芹和深阳白芹。二、整地做畦选择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上或粘土地种植水芹较好。8月上旬,每667m’施厩肥500()k、过磷酸钙50kg、硼砂Ikg用作基肥,把肥料翻入土中后做畦。畦面宽12m,灌…  相似文献   

14.
东升南瓜果皮金红色,果肉橙色,质地细密,粉质香甜,风味佳,深受消费青睐。现将其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万州区旱作节水农业的实践,并通过分析其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旨在说明其推广前景广阔,并对其推进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焦光才  伏维娟 《蔬菜》1991,(2):20-21
我们从1986年开始种植旱作番茄,连续四年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9年20亩旱作番茄总产达64000公斤,平均亩产3200公斤,总收入达3.2万元,平均亩收入1600元,扣除亩投资250元,每亩净收入1350元。旱作番茄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7.
正猕猴桃为雌雄异株的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猕猴桃为肉质根,根皮率高达30%~50%。其主根不发达,侧根和须根发达。喜水又不耐积水,因此在猕猴桃人工栽培中,灌水已经成为猕猴桃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近几年,猕猴桃旱作节水技术的主导思想是:以旱作节水建设为手段,以培肥地力为中心,以增产、增收、增效为目的,围绕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果园产出率,推广旱作技术。通过旱作节水技术调节土壤水分,使土壤达到水分平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陶笑  徐媛 《上海蔬菜》2017,(5):53-54
我们调查了张家港市蔬菜主产区设施内不同种植年限0~20cm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研究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设施内常年旱作土壤的pH值低于露地,其EC值、硝态氮及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等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地;连续旱作6年土壤的pH值低于连续旱作4年的土壤,其EC值、硝态氮、养分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水芹旱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芹旱作培土软化栽培是水芹异化栽培形式之一,是安徽巢湖地区菜农的传统栽培方法。水芹通过旱作培土软化栽培后,其产品叶片清脆嫩绿, 茎秆洁白如韭黄,当地俗称为芹芽。芹芽一般在9  相似文献   

20.
窦铁岭 《中国蔬菜》2010,1(23):46-47
河北省坝上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属高寒半干
旱区,农业生产多靠天吃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
益,自2005 年开始,笔者逐步探索出适应坝上气候
的雨养旱作小西瓜栽培技术,平均每667 m2 西瓜产
量1 750~2 200 kg,产地每千克售价1.1~1.3 元,产
值2 420~2 860 元,经济效益2 000 元以上。与当地
主要旱作粮食莜麦每667 m2 产量100~125 kg,产值
300~375 元相比,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9 年推广面
积100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