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证明,根据鱼和鳖的生活习性,将鱼鳖混养于一池,既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又能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名、特、优水产品,是提高池塘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1、建池:凡可养鱼的池塘均可改建成鱼鳖混养池,面积1—10亩均可,初养以1亩左右为好,池塘东西走向,池中央留小岛,四周加设砖砌水泥抹面的“厂”字型,高出地面0.7米的防逃墙。北面留一斜坡,坡上铺沙,供鳖晒背、  相似文献   

2.
一、混养池塘的建设1.池塘选择和改造。鱼鳖混养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天然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不受机械噪音和人群畜禽活动干扰的池塘。要求池塘面积5-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底保持25厘米左右的松软土层,便于鳖在其中栖息和越冬。池塘坡度以1:2-3为宜,以利于鳖爬上斜坡休息。建设好进排水设施。池塘在放养15-20天前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加水遍洒全池消毒,池塘注水后适量施肥,并移养鲜活螺视每亩100-200公斤,以便在池中繁生小螺蜘供鳖摄食。2.防逃设施建设。在池塘四周建防逃墙,即沿池塘四周的池…  相似文献   

3.
1997年江苏省淮阴市推广鱼鳖混养面积1万亩、亩产成鱼502公斤,鳖24.8公斤,亩净利2436元、经济效益是单养鱼的3~4倍。鱼鳖混养、鳖鱼共生互利,是增加综合效益的有效养殖方式。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鱼鳖混养选择安静、避风、进排水配套的鱼池,水深25米左右。在池塘向阳一边筑30°斜坡、以供鳖休息产卵,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2%,上面铺一层厚30厘米细沙、鳖池四周由钙塑板、玻璃钢塑料薄膜等材料建成高出地面50~60厘米的防逃墙。2鱼鳖放养亩产400~500公斤的精养鱼池,5月初每亩混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规格为150~200…  相似文献   

4.
<正> 鳖鱼混养,鱼类可以直接摄取鳖的残饵和粪便,同时鳖粪又可肥水,为鱼类提供丰富的生物饵料。且鳖可以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和残鱼,从而减少鱼病发生,互为有利。下面介绍其养殖技术要点:1 池塘条件 鳖鱼混养他的建造以鳖的养殖条件为准。池子的四周筑成30cm高的防逃墙,防逃墙向池内出檐10~15cm。池水深度为1~1.5m,池底四周可留约30°角的斜坡作为鳖的休息场及产卵场,  相似文献   

5.
郭瑜 《内陆水产》1997,(1):22-22
池塘鱼鳖混养,作为人工养鳖的一种形式,以其投资少、易管理、操作简便、病害少、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好以及不影响鱼产量等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渔农所接受。笔者根据江苏省金湖县近几年发展池塘鱼鳖混养的经验,尤其是通过1996年实施“江苏省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认为采用池塘鱼鳖混养技术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1搞好池田孜追建设必要设施1.l地点选择应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以及阳光充足的池塘,为实行鱼鳖混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1.2池塘改造实行鱼鳖混养的池…  相似文献   

6.
鱼鳖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池塘经济效益。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亲鳖池混养春片鱼种养殖成鱼,则由于吃食鱼类抢食活动能力较强而影响亲鳖产卵,养殖效果并不理想。为充分利用池塘,提高池塘经济效益,2001年5月我们在通许县特种水产研究所进行了亲鳖池混养夏花鱼种试验。  相似文献   

7.
张研 《河南水产》1995,(2):17-17
鱼鳖混养,是提高水体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鱼鳖混养既充分利用了水体的生物循环,又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1、鱼鳖混养条件。混养池要有充足的水源。为防鳖逃散,池周围均用砖砌成一米高围墙。要求环境安静,无外来干扰。池塘向阳开阔,堤埂坡度平缓,堤岸无树丛杂草,在池岸设置沙洲或在池中置人工小岛,便于鳖上岸活动和“晒背”。2、饲养管理。鳖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除投放螺、蚌及其它动物废弃物等动物性饵料外,还应定期投放适量的生石灰以满足池内鳖、螺对钙质的需要。生石灰还可起到防治鱼、鳖疾病的作用。一般每隔30天撒一次生石灰,每公顷用450公斤,应在池塘浅水中设置定位的饵料台,于日落前投放饵料。  相似文献   

8.
鱼鳖混养是我国池塘养殖效益较高的混养形式之一。但一些养殖单位大多仍采用以鱼为主套养少量鳖的粗放式。其实有些池塘只要略加改造,做好一些防逃措施,同样可以进行以主养鳖套养鱼的方式。实践证明,鳖鱼混养要比其它混养方式效益高出一倍甚至几倍。为了便于养殖单位掌握鳖鱼混养的基本技术,通俗介绍鳖鱼混养的最佳放养模式及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一、鳖鱼混养的生态原理 众所周知,混养是一种利用不同鱼类的生态习性在池塘中的合理配养,以达到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生产力来取得更高效益的养殖方式。鳖鱼混养则是通过以主养中华鳖套养其它鱼类的混养模式。这里由于鳖较少占用池塘水层和与其它鱼类较少发生生态中的共栖矛盾,如鳖除了交配季节外,一般不经常在水中游动,即使游动持续时间也不长,所以夏天它多在岸上晒背或在池边草中与池底伏夏,而冬季则完全伏栖底泥中冬眠。特别是在人工投喂的情况下,鳖的觅食活动就大大减少,所以鳖与鱼的生态矛盾是极小的。相反,如配养得当,还有互补促进作用。如鳖在底层爬行时可翻动底泥增加池水肥度,这对肥水龟类的生长大有益处。另外鳖能吞食些易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如螺蚌等。  相似文献   

9.
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精养池塘,实行鱼鳖混养(以鱼为主混养鳖)或鳖鱼混养(以鳖为主混养鱼),因生存空间的狭小,生存竞争激烈。由于肉食性鱼类游泳速度快,抢食敏捷,鳖决非其竞争对手。可见,鳖在鱼鳖或鳖鱼混养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且鳖多  相似文献   

10.
一、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模式1.鱼鳖混养型:池塘面积300~1500m^2。深1.5m。蓄水1.5m左右。池塘四周须修建防逃设备.一般池壁应高出地面30cm。池壁砌反边伸出池顶10-15cm。壁要光滑。池四周留有一定的斜坡作休息场地。休息场可用水泥板或砖石护坡。放养密度为2~3m。放一只鳖。规格为0.15~0.25kg/只,  相似文献   

11.
鱼鳖混养几个技术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来 《水利渔业》2000,20(5):31-32
根据试点情况,探讨了鱼鳖混养中混养模式、防逃设施、鳖种放养规格、放养结构、管理重点及鳖种来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鱼鳖混养能充分利用鱼塘水体资源,发挥池塘的综合优势,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根据我们从事鱼鳖混养技术的推广经验,现将池塘鱼鳖混养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一般要求池塘面积在5亩~10亩左右,水深2.0m~2.5m。位置要求选择在环境安静的地方,水源清洁,池塘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四周要砌成高50cm左右的围墙,以防鳖爬走散失,池边设置一个露出的砂洲,或在池中设置一个人工小岛,以便于鳖上岸活动,即“晒背”。池塘四周及进排水口的围拦设施要求完善、牢固,能够起到防逃、防盗的作用。二、放养前的准备池塘在冬季要干塘曝晒或风冻,老化池塘要清…  相似文献   

13.
虾鳖混养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鳖的一种新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鳖的质量,也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地方参考应用。一、池塘条件虾鳖混养的池塘面积最好在5亩~6亩之间,易管理也好捕捞;池深1.2m~1.5m,水深0.8m~1m;池塘坡比1∶3,池埂牢固。为了防鳖逃跑,埂上可用铁皮或水泥瓦设防逃墙,防逃墙设置时要求埋入地下20cm,地上高30cm。池边座北朝南处设几块水泥瓦为饲料台,设置时顺池边横放一半于水中一半在水上。池塘要求注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4.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项目,项目合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500亩,亩产商品鱼500公斤,商品鳖25公斤,亩纯利润3000元。经过一年的工作,全面完成了上述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l地点和条件项目实施地点在金湖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该场位于高邮湖畔,环境安静,水质良好,进排水配套。全场养殖总面积638亩(其中建成示范区500亩),每口池塘面积5-15亩,平均水深2米以上,池底淤泥深25厘米左右。1.2防逃设施建设防逃…  相似文献   

15.
许根 《科学养鱼》1995,(6):15-15
幼鳖池套养淡水白鲳试验鱼鳖混养是目前淡水养殖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但是,以往的鱼鳖混养只注重鳖的产量,很少注意混养不同鱼类品种所产生经济效益的不同。1994年,我们在本所甲鱼厂进行了幼鳖池套养淡水白鲳试验,取得了效果。现将试验内容分...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有鱼池稍加改造开展鱼鳖混养能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鳖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与鱼争夺水中溶氧,而且由于其经常浮到水面进行呼吸,使上下层水混合,能使鱼鳖混养池经常保持较高的溶氧。加上鳖在池底爬行,有利于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鳖排泄的粪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稻田鱼鳖混养的途径和效益,我们于96年利用本市南闸乡良庄村一农户承包的10亩稻田进行鱼鳖混养试验,取得满意的效果。共收获商品鳖165公斤,规格在500克左右,鱼595公斤;水稻4770公斤,总产值6.32万元.平均每亩获利2583元。我们认为稻田鱼鳖混养是可行的。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一、稻田选择与准备:1.稻田选择。养鳖稻田选择在地势低洼,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便于看护的田块。2.防逃设施。鳖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习性,防逃设施的建设是稻田养鳖的重要环节。在选好的稻田田埂周围用砖块或水泥板建造高出地面50厘…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根据鱼和鳖的生活习性,将鱼鳖混养于一池,既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又能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名、特、优水产品,是提高池塘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1、建池:凡可养鱼的池塘均可改建成鱼鳖混养池,面积1—10亩均可,初养以1亩左右为好,池塘东西走向,池中央留小岛,  相似文献   

19.
扬州市水产指导站承担了“池塘鱼鳖混养”推广项目。经过两年试验推广,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97年试验面积16106.3亩,经核产以鳖为主的402.5亩池塘平均亩产成鳖275.1公斤,亩产鱼107.3公斤,投入产出比1:1.43;以鱼为主的15703.8亩池塘平均亩产成鳖42.55公斤,亩产鱼554.对公斤,投入产出比1:1.41,经验收各项指标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要求。通过试验,在大面积池塘鱼鳖混养的放养模式、水质控制、病害防治以及施肥投施等技术方面摸索了一套成功经验。一、池塘环境条件1.环境。鱼鳖混养池要设置在环…  相似文献   

20.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7,22(3):27-27
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33.3hm2,每667m2产商品鱼534.36kg,商品鳖27.93kg,产值10748.13元,纯利润3440.83元。实践表明,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下面将该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将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0.33~1hm2,平均水深2m以上,池底淤泥深25cm左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