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状毛细芯渗灌"是利用毛细现象的原理,在已有的毛细直芯基础上增加一个毛细环,通过毛细芯浸润方式给植物根部供水的节水渗灌方法。试验在宁夏自治区永宁县玉泉营农场的红地球(Vitis vinifera L.cv.red globe)葡萄园内进行,灌溉方式为环状毛细芯渗灌与常规沟灌(CK);毛细芯渗灌的灌水次数分为一次和两次,每次灌满一桶水(100L),水由毛细芯慢慢渗出,常规沟灌的灌水次数为两次;环状毛细芯的埋藏深度分为两种:30cm深和土壤表面(0cm深)。试验结果表明,处理0*1(环状毛细芯表面渗灌、一次灌水)下副稍增长量最大,与常规沟灌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相同灌水量下,处理0*1副稍增长量高于处理30*1(地下30cm深的环状毛细芯渗灌、一次灌水)。处理0*2(表面渗灌、两次灌水)叶中脉长势最好。处理0*2、0*1相比于其它处理果实粒径增长量最大,处理0*1横径增长速度比CK提高了55.6%,这说明环状毛细芯渗灌有效促进了葡萄果实的增长。在相同灌水量下,表面渗灌下葡萄粒径的长势明显好于30cm深的渗灌。处理30*2(地下30cm深的环状毛细芯渗灌、两次灌水)百粒重比相同灌水量下的CK提高了30%。常规沟灌下脯氨酸含量最高,处理30*2脯氨酸含量最低;在相同灌水量下,表面渗灌下脯氨酸含量高于30cm深的渗灌,这说明30cm深的毛细芯渗灌能较好地减轻植物的水分胁迫。处理30*2与30*1的可溶性固形物较高,处理30*1的糖酸比最高;在相同灌水量下,30cm深的渗灌下葡萄糖酸比高于表面渗灌。从最终产量和果实品质的角度看,处理30*2是旱区葡萄着色期~成熟期最好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覆盖方式对葡萄新梢生长期新梢生长特性、膨大期果实粒径大小变化、成熟期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确定延后葡萄栽培最理想的处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覆盖处理,在两种不同的灌水水平下葡萄植株新梢生长特性、果实大小重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覆盖方式下,适度调亏灌溉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均比标准灌水的高,其中适度调亏灌溉下的秸秆地膜覆盖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别达到18.03%和0.20 mg·g-1;在同一灌水梯度下,覆盖相比不覆盖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植株新梢生长特性、果实大小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且地膜秸秆双重覆盖处理的效果最好,标准灌水下的秸秆地膜覆盖处理各品种指标均最大,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别达到18.33%和0.22 mg·g-1;不同水分处理均能增加葡萄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适度调亏灌溉的葡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36 381.1 kg·hm~(-2)和6.29 kg·m-3。由此可知,适度亏水处理的秸秆地膜覆盖处理时,葡萄新梢生长速度、果实大小重量、葡萄品质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最高水平,该结论可以在今后设施栽培葡萄节水、优质灌溉制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覆膜沟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沟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探讨西北旱区覆膜沟灌条件下番茄的水肥调控模式,以达到节水、增产、高效与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85%对照灌水量处理(CK)对番茄 市场产量(≥60 g)无显著影响,而65%和45%对照灌水量处理则减产明显;采用3/4当地施肥量(CK)处理对番茄总产量与市场产量影响不显著;减少灌水量处理显著增加番茄的果色指数与硬度,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施氮量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减少施氮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番茄维生素C含量随灌水量与施肥量的降低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WUE),本研究认为采用416.76 mm(85%CK)灌水量及117.6 kg·hm-2(3/4CK)纯氮施用量,为西北旱区覆膜沟灌种植条件下适宜的水肥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水分调控对番茄产量影响和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定额对番茄生长及产量的研究,分析了充分灌水和不同水分胁迫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而讨论了在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的营养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1)膜下滴灌不同水分处理的土壤各层水分变幅不同,重度胁迫的变幅最大,各次灌水均比充分灌溉大4%~5%;(2)水分对番茄株高的影响成正效应,对茎粗的影响不明显,充分灌溉株高、茎粗分别比重度胁迫分别大44.7%和18.5%,各胁迫处理在灌水后表现出不同的补偿生长效应;(3)滴灌充分供水处理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经济效益为别为26.64 kg·m-3、75 349 kg·hm-2、49 747元·hm-2,均比沟灌高37.1%、3.8%、3.7%。  相似文献   

5.
民勤沙漠绿洲膜下滴灌洋葱灌溉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勤沙漠绿洲进行了洋葱膜下滴灌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适当减少灌水可以促使洋葱更多的利用土壤底墒,灌水相对较少的处理T2底墒利用率最高,分别比T1、T3、对照CK高10.73%、9.85%和9.92%。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以灌水最多的T3洋葱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灌水最多的常规灌溉CK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分别比T1、T2、T3低35.28%、55.21%、58.79%。膜下滴灌条件下适当增加灌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洋葱产量,当灌水量在一定范围内,洋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沟灌、畦灌、滴灌、微喷灌和不灌水(CK)5种灌溉方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含量、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节水抗旱灌溉技术。结果表明:(1)果树根层(0~60 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的蓄水能力显著高于其它灌溉方式;(2)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处理的梨树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其次是滴灌;(3)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微喷灌,其次是滴灌,单株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54.98%和44.18%;(4)在果实品质方面,微喷灌和滴灌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并且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含酸量及石细胞含量,两者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沟灌和畦灌。综合分析表明,微喷灌能够明显改善梨园土壤水分条件和梨树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是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日光温室中采用沟灌、滴灌、渗灌、小孔出流4种灌溉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法在不同土壤水分控制范围内对茄子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可以优先选择的4种灌溉处理组合为CT_1>DT_2>CT_3>CT_2,其中CT1(即渗灌条件下)当土壤水分控制范围在田间持水量的55%~65%(开花着果期)和田间持水量的65%~75%(结果期)时,茄子长势良好,其产量较相同水分处理下沟灌增产17%;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其他优选灌溉处理组合的1.12倍、1.38倍和1.37倍.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条件下干旱区葡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河西走廊嘉峪关紫轩葡萄种植园,以当地滴灌条件下生育期内灌水量(CK: 360 mm)为参照,设置了4种滴灌覆膜水分处理梯度,研究3 a生葡萄梅鹿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滴灌覆膜处理对葡萄光合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产量和品质均产生显著影响,灌水量多的T3和T4光合蒸腾速率及叶绿素含量高于灌水量少的T1、T2和CK,但水分利用效率却较低;而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各处理随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加;膜下滴灌处理的产量和品质都优于CK,且T1产量比CK年平均高了2 009.78 kg·hm-2。可见,膜下滴灌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T1处理是解决干旱区缺水问题的有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9.
海河平原小麦-玉米不同种植制度节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于2014—2016年在河北省景县进行。试验处理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CK)、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两年三熟(A1)、春玉米-夏玉米一年两熟(A2)、春玉米一年一熟(A3)、夏玉米一年一熟(A4) 5种种植制度,系统分析了各处理作物产量、周年土壤水分动态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5种种植制度中,CK产量最高,2个种植周期的总产量为38 574.24 kg·hm-2,A1、A2、A3、A4总产量分别比CK减少23.7%、23.8%、51.2%和39.6%;CK的总耗水量最高,为1 851.45 mm,A1、A2、A3、A4 相对CK耗水量分别减少了504.3、452.3、753.5 mm和712.8 mm;各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著差异,A1较高为21.84 kg·mm-1·hm-2。A1和A2相对CK总产量有所降低,但周年总耗水量分别比CK减少504.25 mm和452.30 mm,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8%和0.8%。这2种种植制度可作为当前小麦-玉米两熟的重要补充,加强周年土壤水分管理是本区域粮食生产和水分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微咸水简易渗灌对温室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方式(地面沟灌、简易渗灌)和两个灌溉水盐分浓度(淡水、5 g/L微咸水)共4个处理(1.沟灌+淡水,简称沟淡处理;2.沟灌+微咸水,简称沟咸处理;3.简易渗灌+淡水,简称渗淡处理;4.简易渗灌+微咸水,简称渗咸处理)下的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叶水势、光合特性及土壤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灌溉方式比较,淡水灌溉时,简易渗灌的植株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沟灌,但微咸水灌溉时的这种差异不明显;沟灌条件下,微咸水灌溉比淡水灌溉植株干物质量降低7.06%,而简易渗灌下的这种下降不明显;(2)两种灌溉方式下,微咸水灌溉均使番茄产量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简易渗灌与沟灌相比,果实产量提高约3.3%,且渗咸处理的果实品质优于沟咸处理;(3)淡水灌溉时,两种灌溉方式间的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微咸水灌溉时,叶片水势降低0.07~0.15MPa、叶绿素含量降低1.65%~21.8%,简易渗灌下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沟灌;(4)沟灌条件下,微咸水灌溉与淡水灌溉相比,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分别降低14.29%、19.74%和33.46%,均达显著水平,但简易渗灌下的这种变化不明显,且蒸腾效率显著升高;(5)渗咸处理的0~40cm土层土壤积盐程度轻于沟咸处理。初步结论:温室番茄实行微咸水简易渗灌,使根层土壤积盐较轻、植株叶片水分状态较好、叶片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蒸腾效率提高,从而使果实产量提高、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滴灌不同水分调控下设施栽培葡萄产量与土壤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永登县设施葡萄试验基地开展葡萄滴灌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田间灌溉试验,分析水分调控对设施栽培葡萄土壤积温、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熵(qMB)等土壤学特性的影响,基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明确影响葡萄产量及各项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的最佳水分优化处理。结果表明:新梢期水分胁迫的土壤积温、土壤酶、TOC、MBC、qMB均显著(P <0. 05)高于对照;新梢期水分胁迫较对照可增产44. 6%;果实膨大期作为葡萄生长的关键阶段,此时水分胁迫对土壤淀粉酶影响不显著,但对其他土壤学特性指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可减产9.7%;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及产量综合隶属排名为:PS﹥FS﹥CS﹥CK﹥ES。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酿酒葡萄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控水滴灌下水分亏缺对酿酒葡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品质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典型相关性,进行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滴灌试验。结果表明:浆果膨大期轻度水分亏缺减产幅度达60%左右,WUE降幅达3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7.0%,且不利于葡萄后期的自然降酸,对酿酒葡萄负面影响最大;着色成熟期轻度水分亏缺可使总糖含量提高22.4%,酸含量降低9.3%,并能提高单宁含量。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得出:单穗粒数与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含量呈正相关,单株穗数与单宁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调亏对制种玉米籽粒发育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设置不同生育时期与调亏梯度双因素随机组合的8种水分调亏处理,共计9个处理,测算了各处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籽粒萌发生长、生理活性和营养物质。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T1与T3外,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均降低了制种玉米籽粒产量,降幅3.07%~26.84%;调亏处理中,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61 kg·m-3),T3次之(1.59 kg·m-3),分别较CK提高6.62%和1.32%; T8处理籽粒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CK分别降低30.39%、30.07%,其余中度亏水玉米籽粒的活力指数均较CK无显著差异;丙二醛含量除T1和CK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处理均提高了MDA含量,较CK增幅13.04%~134.78%;T3(40.64 mg·g-1)和T5(40.35 mg·g-1)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无显著差异,其余亏水处理均显著下降,降幅6.90%~16.60%; T1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相对最高,SOD、CAT、可溶性糖、维生素C、根系活力较CK分别提高3.77%、0.10%和19.67%、3.89%、8.56%。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进行灌溉制度评价,结果表明制种玉米最佳水分调亏处理为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即苗期相对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75%、其余生育期保持在85%~90%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最佳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设施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南疆地区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2 g·L-1(T1)、4 g·L-1(T2)、6 g·L-1(T3)和8 g·L-1(T4),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同一灌水定额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灌水矿化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阶段土壤含水率基本表现为20~60 cm土层较高,表层及深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低,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逐渐增加;0~8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在生育期内逐渐降低,且深层土壤降幅显著;生育期初始阶段土壤含盐量主要积聚在0~40 cm土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盐分呈累积趋势且向深层土壤运移,生育期末主要积聚在0~60 cm土层;灌水矿化度小于4 g·L-1时0~20 cm土层整体呈脱盐状态,其中CK处理平均脱盐率达27.79%,T1处理平均脱盐率达17.07%;灌水矿化度2~4 g·L-1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株高和茎粗相较CK分别...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苗期根系局部供水条件下生长、生理指标对不同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60%、65%、70%、75%)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占田间持水量65%的灌水下限(T2)处理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与全面灌溉(CK,占田间持水量60%)相比,T2处理的生物积累总量提高了1.2%,而其他处理的生物积累总量降低;随着灌水下限的不断提高,苗期玉米叶片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植物组织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不断降低,占田间持水量65%的灌水下限(T2)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CK处理结果相近,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灌溉方式对根系湿润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作物生长及其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以常规滴灌方式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垂直线源灌方式对葡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生育关键期灌水前后垂直线源灌方式根层土壤平均含水率可达到田间持水率的75.1%和82.8%,常规滴灌方式为田间持水率的60%和72%;垂直线源灌条件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较常规滴灌高,净光合速率均经历了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其中由水分胁迫引起的非气孔限制,垂直线源灌晚于常规滴灌出现,且表现不明显;垂直线源灌方式在地上生物量生长方面略好于常规滴灌方式,但两者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垂直线源灌方式较常规滴灌方式在产量上提高了1.2%;叶片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垂直线源灌方式较常规滴灌方式提高了57.4%。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方式对温室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河西走廊地区的日光温室葡萄最佳覆盖模式,在张掖市水务局灌溉试验站,设白膜+秸秆覆盖、黑膜+秸秆覆盖、白膜覆盖、黑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砂子覆盖等不同覆盖处理,对温室葡萄耗水规律和产量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覆盖方式均可增加土壤含水量,秸秆+黑膜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全生育期内秸秆+黑膜覆盖下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了16.54%,单一的秸秆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在中后期也增大较快,土壤含水量增大到了17.64%,秸秆+地膜双重覆盖与单一的秸秆覆盖在中后期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储水能力;2不同覆盖处理相比对照(不覆盖)均能增加葡萄产量,以黑膜+秸秆覆盖葡萄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高达28.85%(P0.05),白膜+秸秆覆盖增产25.53%(P0.05);3不同覆盖处理均能调节土壤温度,地膜+秸秆覆盖方式兼备了单一地膜和单一秸秆覆盖处理的特点,前期土壤升温幅度大于秸秆覆盖,后期降温趋势小于地膜覆盖,且以黑膜+秸秆覆盖较为明显,其处理下土壤温度保持在21.13℃左右;4各覆盖处理均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水分生产效率(WUE),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以黑膜+秸秆效果最好,黑膜+秸秆覆盖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最大,分别达到了6.53 kg·m~(-3)和5.88 k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