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添加剂对白三叶青贮发酵品质与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三叶为原料,通过添加青宝Ⅱ号(FS)、纤维素酶(CE)、糖蜜(M)和甲酸(FA)等添加剂,研究添加剂对白三叶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三叶能单独青贮,但不能获得发酵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添加甲酸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pH值和氨态氮含量(P<0.05);添加糖蜜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乳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pH值、氨态氮含量,减少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青宝Ⅱ号以及青宝Ⅱ号和纤维素酶的混合添加可显著提高乳酸含量,降低pH值(P<0.05)。不同添加剂及组合对白三叶青贮料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体外消化率等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单独青贮品质不佳,混合青贮能够提高原料糖分含量,增加乳酸菌数量或抑制不良发酵,进而提高青贮发酵品质和养分含量。阐述了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谷物秸秆等进行混合青贮的研究现状,对乳酸菌、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甲酸、蔗糖等添加剂在苜蓿青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抑制苜蓿青贮蛋白质降解的新技术手段,为调制优质苜蓿青贮饲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不同微生物制剂对玉米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高水分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乳酸菌和纤维素酶不同添加剂量的青贮饲料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青贮过程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有效降低青贮饲料腐败率、改善和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及营养价值,其中以添加0.30%纤维素酶的效果最佳,腐败率低于1.4%、粗蛋白含量3.49%、氨态氮与总氮质量比[m(VBN),m(TN)]为6.60、丁酸含量为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11.4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7.02%、酸性木质素含量1.42%。可见,筛选和添加适宜适量的微生物制剂是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刺槐、柠条和紫穗槐青贮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贮对提高饲草利用率、均衡青饲料供应、满足动物冬春季节的营养需要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刺槐、柠条和紫穗槐进行了单独青贮和两两混合青贮,并从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等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比值这些发酵品质,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这些营养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刺槐、柠条青贮饲料在PH值、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方面均显著地(P<0.05)好于紫穗槐处理,发酵品质良好,且粗蛋白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而紫穗槐青贮品质在各项评定中均较差;在混合青贮中刺槐和柠条青贮混合品质最佳,与紫穗槐混合的两种混合饲料品质较差;刺槐、柠条、紫穗槐在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均无明显降低,青贮饲料品质等级均为良好,青贮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5.
青贮对提高饲革利用率、均衡青饲料供应、满足动物冬春季节的营养需要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刺槐、柠条和紫穗槐进行了单独青贮和两两混合青贮,并从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等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比值这些发酵品质,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这些营养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刺槐、柠条青贮饲料在pH值、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方面均显著地(P〈0.05)好于紫穗槐处理,发酵品质良好,且粗蛋白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而紫穗槐青贮品质在各项评定中均较差;在混合青贮中刺槐和柠条青壮混合品质最佳,与紫穗槐混合的两种混合饲料品质较差;刺槐、柠条、紫穗槐在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均无明显降低,青擘饲料品质等级均为良好,青贮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6.
老芒麦青贮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以老芒麦为原料,通过添加青宝Ⅱ号(FS)、纤维素酶(CE)、蔗糖(S)、玉米粉(CF)和甲酸(FA)等添加剂,研究了调制老芒麦青贮的方法。结果表明:老芒麦直接青贮可调制出优质的青贮饲料。纤维素酶(2.5 g·t^-1)和蔗糖(2%和4%)处理下,乳酸含量和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氨态氮占总氮比例显著低于对照(P〈0.05),可以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乳酸菌制剂(青宝Ⅱ号2.5 g·t^-1)处理、乳酸菌制剂和纤维素酶的混合(青宝Ⅱ号2.5 g·t^-1+纤维素酶2.5 g·t^-1)处理未能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玉米粉(5%和10%)处理青贮饲料的CP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可改善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晾晒1h不能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藜麦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藜麦秸秆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Sila-Max组对藜麦秸秆的青贮效果较好,与不加添加剂相比可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氨态氮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乳酸和总VFA的含量,发酵品质较好,V-Score评分分别为81.63、83.71;添加乳酸菌和玉米粉可改善发酵品质,但差异不显著。与不加添加剂相比,添加尿素可显著提高蛋白质,但其氨态氮和pH含量较高。纤维素酶和Sila-Max适于用作藜麦秸秆青贮饲料的添加剂,其中Sila-Max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酸菌制剂、蔗糖、尿素作为香蕉茎叶青贮饲料添加剂,分别设置了空白对照、0.1%乳酸菌、0.1%乳酸菌+5%蔗糖、0.1%乳酸菌+5%蔗糖+0.2%尿素4个处理组进行青贮香蕉茎叶,对香蕉茎叶青贮过程的pH值变化进行监测,并对青贮饲料的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和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青贮品质均有提高;0.1%乳酸菌+5%蔗糖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最高,pH值最低;各组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1%乳酸菌+5%蔗糖与0.1%乳酸菌+5%蔗糖+0.2%尿素处理组差异不显著;0.1%乳酸菌+5%蔗糖+0.2%尿素处理组的NDF、ADF含量最低。综合各因素,添加0.1%乳酸菌+5%蔗糖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宜添加剂及其用量对二色胡枝子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扩大冬季缺草季节优质饲草料来源。【方法】以二色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为原料,添加不同量乳酸菌(2.5,5.0和7.5 g/t)、纤维素酶(活性16 950 U/g,添加量分别为3 200,6 400和9 600 U/t)及纤维素酶和乳酸菌混合物(2.5 g/t+3 200 U/t,5.0 g/t+6 400 U/t和7.5 g/t+9 600 U/t)进行塑料袋真空青贮,青贮后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所有处理组二色胡枝子中茎叶结构保持完整,添加乳酸菌或纤维素酶后,青贮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都低于对照,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混合添加对青贮料中NDF和ADF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剂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二色胡枝子青贮料的pH值,且氨态氮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其中5.0 g/t乳酸菌组降低效果最明显。从对营养成分及有机酸的影响来看,3 200 U/t纤维素酶处理组干物质损失率在所有处理组中最小;5.0 g/t乳酸菌+6 400 U/t纤维素酶处理组青贮料中粗蛋白含量和真蛋白含量均高,表明其对青贮料蛋白保存率高。9 600 U/t纤维素酶处理组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含量最高,发酵品质较差。【结论】乳酸菌、纤维素酶及两者混合添加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二色胡枝子青贮发酵品质,其中乳酸菌的效果最好。而纤维素酶添加量较高时产生丁酸较多,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混合添加不利于干物质保存,对二色胡枝子青贮发酵品质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甲酸与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处理后多花黑麦草与白三叶混合青贮料发酵品质的变化,试验将混合青贮料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甲酸添加组、纤维素酶添加组、甲酸+纤维素酶添加组、木聚糖酶添加组、甲酸+木聚糖酶添加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添加组、甲酸+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添加组共8组,每组3个重复。青贮原料按80%多花黑麦草与20%白三叶配制。在青贮第0 d、第2 d、第4 d、第6 d、第8 d和第30 d分别对青贮料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青贮结束时,所有处理组青贮料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青贮过程中,甲酸、酶或甲酸+酶处理组显著增加青贮料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酶处理组乳酸含量和乙酸含量分别高于含甲酸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所有处理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含甲酸处理组NH3-N含量显著低于酶处理组(P<0.05);酶处理组显著降低了青贮料中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表明,添加甲酸、酶制剂能改善多花黑麦草与白三叶混合青贮的质量,其中酶处理比甲酸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往往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以春光 1号水稻为供试种子,链霉菌 JD211 及 其固体菌剂为供试菌,通过浅盘试验研究链霉菌 JD211 固体菌剂对水稻秧苗素质和土壤可培养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菌剂用量为 10 g/ kg对水稻幼苗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各种生理素质,幼苗株 高、叶龄、假茎宽、叶宽、总根数、白根数、根长、主根长、鲜重、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 25. 71% 、32. 42% 、54. 95% 、 49. 53% 、49. 28% 、50. 84% 、14. 84% 、28. 42% 、157. 06% 、145. 54% , 叶绿素、 根活力、 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 50. 00% 、 19. 07% 、29. 75% ;施加链霉菌 JD211固体菌剂后土壤细菌和霉菌数量均有所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降低了硝化细菌 和亚硝化细菌的菌数,提高了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菌数、硅酸盐细菌、有机磷细菌数量,土壤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变化 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强了水稻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2.
根据 GenBank中的猪圆环病毒 2 型 ORF2 基因序列、设计合成 2对引物、通过对环介导等温(LAM P)扩 增条件的优化、敏感性、特异性试验、成功建立了猪圆环病毒 2 型 LAM P 诊断方法。 敏感性结果显示、建立的 LAM P 诊断方法最低核酸检测量为 0. 30 pg/ L、而 PCR 诊断方法最低核酸检测量为 30 pg/ L;特异性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 1 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对 95份自然感染病猪样 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 LAM P 方法检测结果与 PCR 检测结果符合率为 95. 8% 。 整个扩增反应可在 30 mi n内完成、结 果肉眼可见、为猪圆环病毒 2型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能够满足基层现场快速检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筛选获得高效生防枯草芽胞杆菌(Baci l l ussubt i l i s)BLG01 和 BDF11,并通过小区试验测定施用 BLG01 和 BDF11 与有机液肥对香蕉生长、枯萎病病情指数、枯萎病病原菌(Fusar i um oxyspor um f .sp.cubense,FOC)与可培 养细菌数量的影响。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BLG01和 BDF11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 70. 4% 和 77. 2% 。 小 区试验结果表明,在香蕉移栽 100 d 时,各试验处理均能能促进香蕉生长和提高控病作用,其中以 BLG01 和 BDF11 与有机液肥同时施用也LOF( BL1+BDF11) 页的防病作用最显著,香蕉株高、茎围、地上部、地下部鲜和防效显著提高,联 合处理病情指数下降了 45. 39% ~65. 87% , 根际 FOC 的 l ogCFU 降低 40. 5% ~50. 1% , 可培养细菌数量的 l ogCFU 增加 25. 8% ~32. 8% ;FOC 与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枯草 芽胞杆菌配施有机液肥可促进香蕉生长,降低枯萎病病原菌数量,提高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增加对香蕉枯萎病的 防治效果,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白莱航鸡受精蛋和无精蛋进行试验、分析孵化 0~4 d 受精蛋和无精蛋品质变化规律、比较两种蛋 的品质差异。 结果表明、受精蛋与无精蛋平均日失重率不同、受精蛋为 0. 71% 、无精蛋为 1. 00% 。 受精蛋蛋白 pH 在孵 化早期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孵化第 2 d达到最高值(9. 44)、而无精蛋蛋白 pH 则一直缓慢上升。 孵化开始 后、受精蛋蛋白高度先下降后上升、孵化第 2 d 达到最低值(7. 0 mm)、无精蛋蛋白高度则一直下降。 受精蛋与无精蛋 哈夫单位在孵化第 0~3 d没有显著性差异、第 4 d 差异显著。 受精蛋与无精蛋蛋黄颜色均随着孵化的进行发生波动 变化。 受精蛋在孵化 0~4 d 中、蛋壳逐渐变薄、气孔数增加、而无精蛋蛋壳厚度与气孔数均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将褐牙鲆(Par al i cht hysol i vaceus)在 0、10、100、1 000 l x等 4 个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别处理 30 mi n 和 7 d、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褐牙鲆血浆皮质醇、渗透压、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改变光照强度 30 mi n会影响皮 质醇的变化、10 l x组皮质醇水平最低、且随着时间延长至 7 d、整体水平皆有所降低但趋势保持一致。 不同光照强度 处理对褐牙鲆血浆渗透压及血浆中 TP、ALB 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后 30 mi n、100 l x处理 TG 含量最低 且与 0 l x处理差异显著、 但在处理后 7 d 100 l x处理 TG 含量最高;TC 含量变化与 TG 相似、 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 长、100 l x处理 TC 含量呈升高的趋势、 但 10 l x处理无明显变化。 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后 30 mi n、10 l x处理 AST、 ALT 活性最低、且与 1 000 l x处理差异显著、处理后 7 d、仍维持此变化趋势;在短期光强刺激下、各处理 ALP 活性无 显著差异、但在长期光强刺激下、0 l x处理显著低于 10 l x处理和 100 l x处理。 结果表明、褐牙鲆适宜的光强范围为 10 l x左右、褐牙鲆通过积极的生理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光照强度变化、这对其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M YB 转录因子在次生细胞壁合成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研究杨树 Subgr oup 4 M YB 转录因子的作用机制、 应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 以杨树 Subgr oup 4 M YB 基因 Popt r _0004s18020. 1(M YB221)、 Popt r _0009s13640. 1(M YB156)和 Popt r _0019s00750. 1(M YB057)为诱饵蛋白、从毛白杨次生维管组织均一 cDNA 文库 中筛选互作蛋白、获得了 9个与 Subgr oup 4 M YB 互作的蛋白质、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候选蛋白可能的生物学 功能。 为进一步研究杨树 Subgr oup 4 M YB 转录因子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 PCR 扩增得到红掌(Ant hur i um andr aeanum)的 M YB 基因全长、将 M YB 基因片段克隆到 pM D18-T 载体上、然后将此基因插入 CaM V35S启动子后构建成表达载体 Cam35S-GFP-M YB。 通过冻融法将带有目的基因的 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 并转化热研 2 号柱花草获得转基因植株若干。 抽取 10 株转化的柱花草植株的基因组 DNA 进行 PCR 分子验证、结果表明有 6株阳性、M YB 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柱花草的基因组中。转基因柱花草植株的获 得为柱花草等豆科牧草的适口性和抗逆性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并且为以后柱花草的遗传转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 据。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张传伟  陶亮亮  吴灿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1):190-196
为提高耕地整治潜力测算的科学性、从数量、质量与生态 3 个方面构建了县域耕地整治潜力多因素评 价体系、并采用改进信息熵确权方法与指数和法对盘山县耕地整治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 Nat ur al Br eak分级方法将盘山耕地整治区划分为 5级潜力区; 分析了不同潜力区耕地整治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整治顺序、为 盘山县开展耕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也可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蕨麻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植物多糖、块根可入药。 通过两种提取方法、将蕨麻中 提取的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进行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索氏提取仪提取甘南蕨麻中多糖含量为 14. 34 mg/ g、超 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甘南蕨麻中多糖含量为 24. 25 mg/ g。 因此、超声法提取蕨麻中多糖含量明显高于索氏提取法。  相似文献   

20.
对 56 个不同芥蓝品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测定了不同品种芥蓝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 糖、Vc、蛋白质、粗纤维含量。 结果表明院56个不同芥蓝材料的 5 个营养指标的标准差分别为 0. 89、0. 47、16. 32、0. 46、 0. 33,其变异系数分别为 14. 83、35. 28、15. 83、21. 43、29. 64,说明其还原糖含量的差异最大,TSS 含量差异最小,为进一 步的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