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新研制的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新近推广的新吉富罗非鱼、以及养殖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对照,对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主要结果:(1)绝对增重率(g/d):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吉奥比新吉富低19.4%,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60.3%、10.8%、112%,除吉奥与尼罗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2)体重变异系数(%):奥尼>尼罗>吉奥>新吉富>奥利亚,其中,吉奥比奥尼、尼罗降低了31.1%、17.4%,除吉奥和奥尼间差异极显著外(P<0.01),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不显著(P>0.05).(3)成活率(%):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其中,吉奥罗非鱼为96.5%,与新吉富(96.7%)相当,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9.4%、3.4%、20.6%,除吉奥同新吉富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极显著(P<0.01).(4)总之,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  相似文献   

2.
以新研制的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新近推广的新吉富罗非鱼、以及养殖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对照,对吉奥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试验.主要结果:(1)绝对增重率(g/d):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吉奥比新吉富低19.4%,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60.3%、10.8%、112%,除吉奥与尼罗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2)体重变异系数(%):奥尼>尼罗>吉奥>新吉富>奥利亚,其中,吉奥比奥尼、尼罗降低了31.1%、17.4%,除吉奥和奥尼间差异极显著外(P<0.01),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不显著(P>0.05).(3)成活率(%):新吉富>吉奥>尼罗>奥尼>奥利亚,其中,吉奥罗非鱼为96.5%,与新吉富(96.7%)相当,但比奥尼、尼罗、奥利亚分别高9.4%、3.4%、20.6%,除吉奥同新吉富差异不显著外(P>0.05),同其它3种罗非鱼差异均极显著(P<0.01).(4)总之,同奥尼罗非鱼相比,吉奥罗非鱼绝对增重率高60.3%,成活率高9.4%,体重变异系数低27.5%,是一种生长性能优越的杂交罗非鱼.  相似文献   

3.
奥尼罗非鱼及其亲本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SR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其杂交子代(O.aureus♂×O.nilot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2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个微卫星特异性位点,其中奥利亚罗非鱼(♂)特异位点7个;尼罗罗非鱼(♀)5个;杂交子代6个。利用这8个位点检测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3个等住基因,平均等位基因2.4394个,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O.7083、0.9015和0.978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41、0.5761和0.643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33、0.4693和0.5584。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其中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尼罗罗非鱼(♀)和杂交子代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4.
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遗传标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后代奥尼杂交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的5种组织(眼、脑、心、肌、肝)的MDH酶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发现;罗非鱼不同组织的MDH同工酶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3种罗非鱼肌肉组织MDH同工酶表现出种间差异,即细胞质型(s-MDH)在电泳时迁移率的不同可以作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采用50个随机引物对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和3个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群体即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进行RAPD分析,共筛选出13个重复性好的引物,其中引物S1255扩增的2500bp片段具有群体特异性,可作为区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分子标记;用PopGen1.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罗非鱼群体内的多态位点率分别为22.03%、52.54%、58.47%、62.71%,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912、0.2166、0.2448、0.2705,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23、0.3136、0.3537、0.3881。无锡品系、埃及品系和吉富品系罗非鱼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194、0.7886和0.7704,遗传变异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9279,群体的遗传纯度高,遗传变异水平较低。无锡、埃及、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0、0.2235,0.1986,说明奥利亚罗非鱼和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杂交可能产生更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从罗非鱼微卫星遗传图谱前6个连锁群上随机选取43个微卫星位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GIFT)、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以及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后代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7个位点(UNH995GM066GM166UNH162GM017GM440UNH948)在不同罗非鱼中扩增的条带差别明显,具有特异性,可作为罗非鱼鉴定的分子标记,用其中任意一个位点都可以将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罗非鱼区别开来。这7个标记位点在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中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基因个数分别为3.1、2.3、1.7,等位基因大小在130~316 bp。这7个标记位点上,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PCR扩增的条带大小相差在20 bp以上,对其中2个位点扩增的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是由于微卫星重复次数的差异而造成的。用这7个位点对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种质纯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3个罗非鱼群体中分别有8%、4%、4%的个体在有些位点上的谱带与杂交罗非鱼的相似,可能存在基因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个罗非鱼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6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遗传关系。【结果】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3;吉富尼罗罗非鱼、广东尼罗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和埃及尼罗罗非鱼遗传多样性较高,其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150,0.5999,0.5927和0.62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070,0.5302,0.5095和0.520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8663,3.1321,2.6495和3.3668;而广东和美国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548,0.380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817和0.28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338和1.7077。UPGMA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6个罗非鱼群体分为2支,其中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聚为一支,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聚为一支。【结论】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而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19个微卫星标记均可用于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前已报道了一种新型杂交罗非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遗传差异的评估,继续报道它们在形态上的异同。基于4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可数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奥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相比没有显著差别;(2)在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相比,在21个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性状方面有显著差异;(3)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吉奥与其母本新吉富罗非鱼的形态接近,奥尼则与其母本尼罗罗非鱼的形态接近,表明在形态上存在较强的母本遗传效应;(4)吉奥与奥尼是仅仅亲本在品系水平上有异的、非常接近的杂交鱼,本研究方法也能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异,表明以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框架性状为丰富内容基础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三者结合的综合分析具有高度灵敏的形态差异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应用RAPD技术对3个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群体(奥利亚罗非鱼83系、新引进的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扩增结果统计获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奥利亚罗非鱼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0,0.090 3和0.014 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的最大,为0.135 1,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61 0,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1 8.利用MEGA3.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首先聚为一支,然后再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34 0,总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52 7,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507 1.上述结果说明这3个群体的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小,但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对RAPD分析中所获得的6条特异带进行SCAR转化.S97800和S4691400两个特异片段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这些标记可作为鉴别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标记,并将为今后的选择育种提供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技术对3个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群体(奥利亚罗非鱼83系、新引进的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扩增结果统计获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奥利亚罗非鱼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0,0.090 3和0.014 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的最大,为0.135 1,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61 0,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1 8.利用MEGA3.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奥利亚罗非鱼83系与奥利亚罗非鱼02系首先聚为一支,然后再与红色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34 0,总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52 7,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507 1.上述结果说明这3个群体的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小,但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对RAPD分析中所获得的6条特异带进行SCAR转化.S97800和S4691400两个特异片段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这些标记可作为鉴别3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标记,并将为今后的选择育种提供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3个罗非鱼品系的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tDNA标记技术对3个罗非鱼品种(系)(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美国品系尼罗罗非鱼、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3个品种的罗非鱼mtDNA Cytb基因的一段长为435 bp的序列.发现2个碱基发生转换,1个氨基酸被替换;(2)将3个品种的罗非鱼mtDNA Cytb基因部分序列与马氏蛰丽鱼、迪氏康尼丽鱼、洛氏帚齿非鲫、加利略帚齿非鲫、彩虹鲷、莫桑比克共9个个体的mtDNA Cytb基因进行同源序列分析,系统关系可表示为:[(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马氏蛰丽鱼],这与传统的分类学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常规方法测定、分析了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的2代吉富罗非鱼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8.8%,蛋白质为17.39%,粗脂肪为0.89%,灰分含量为1.32。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量占干物质的76.01%。其中包括了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干重的30.46%,占氨基酸总量的40.07%,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吉富罗非鱼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蛋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9.55,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9.55%。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56%,高于其他优质鲤科鱼类;其中EPA与DHA的总含量为11.9%,高于多种经济鱼类。吉富罗非鱼肌肉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合理。实验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化遗传标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析了吉富、“埃及”、“78”、“88”及“美国”五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的生化遗传特征。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肝脏EST同工酶的表型上有明显差异。Est-2谱带为吉富和“埃及”品系所特有,可作为与其他品系尼罗罗非鱼区分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合选育方法对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进行耐盐品种选育,并对其P2代繁育个体进行耐盐性能和生长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2代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LS50分别比P0代提高了7.46%和8.23%,差异显著达显著水平;盐度对罗非鱼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均降低;对两种罗非鱼的生长速度与盐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2个罗非鱼品种日均增重量、瞬时增重率与盐度的线性关系都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当盐度低于9.63‰时,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关岛红罗非鱼快,但当盐度高于9.63‰时,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吉富罗非鱼快;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成活率均下降,而吉富罗非鱼的下降速度较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其世代间成活率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盐度间罗非鱼成活率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金属铜在鱼体内的蓄积情况,并从抗氧化酶活性强弱变化分析铜暴露对鱼体组织造成的损害及其规律,为发展罗非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0(CK)、1.0、2.0、4.0和6.0 mg/L不同铜暴露浓度的养殖水体,进行为期40 d的暴露试验后,取罗非鱼的鳃、肝脏、肾脏、肌肉和肠道组织测定其铜离子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各铜暴露处理组罗非鱼的肝体比均显著高于CK组(P<0.05,下同)。在相同铜暴露浓度下,罗非鱼各组织富集铜离子的能力排序为肝脏>肠道>肾脏>鳃>肌肉。随着铜暴露浓度的升高,罗非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而肾脏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不同组织中,以肾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强,且随铜暴露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0 mg/L暴露浓度下其活性最强;丙二醛(MDA)含量在肝脏、肾脏中的变化规律与SOD活性一致,但转折的铜暴露浓度为4.0 mg/L。【结论】铜暴露能够使其富集在罗非鱼的不同组织中,其中以肝脏组织中的富集量最高,肌肉组织中的富集量较低,即对商品罗非鱼主要食用部分影响不明显。铜暴露对罗非鱼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肝脏和肾脏受损、体内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0、0.06、0.3、1.5 mg·L-1)、不同时间(1、2、4、8、16、26 d)下二溴海因对吉富罗非鱼血浆总还原性谷胱甘肽(T-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血浆SOD、GR先降低后趋于稳定,T-GSH、GSH/GSSG、CAT、GST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16 d出现显著性升高,GPx在1 d和16 d时被诱导,T-AOC仅在16 d时被诱导。CAT、GPx、T-GSH、GSH/GSSG、T-AOC等指标表现出浓度依赖现象,T-AOC与二溴海因呈剂量效应关系。除CAT、GR外,解除胁迫10 d后各抗氧化指标均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显示,二溴海因对吉富罗非鱼血浆的抗氧化系统有显著的影响, T-AOC宜作为生物标志物,高浓度的二溴海因暴露能造成血液中抗氧化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不同季节广州显岗水库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肝脏中去毒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不同季节鱼类摄入蓝藻量进行研究,旨在了解鱼体中GST基因的表达量与水体中蓝藻含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4月份水库蓝藻暴发,也是鲮和尼罗罗非鱼摄食产毒蓝藻量最多的月份。GST基因的表达情况是:4月份鲮GST基因表达量比其他月份低,可能与鲮对有毒蓝藻的敏感性和耐受力有关,4月份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最高;其他月份,鲮GSTT表达量最高,而GSTK表达量较低,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表达量相对较低。结果表明鲮GSTT在去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作为环境检测的生物标记,仅适用于环境中藻毒素较低的情况。尼罗罗非鱼GSTA和GSTR2的表达量与食物中的产毒蓝藻生物量多少成正比,因此,尼罗罗非鱼GSTA及GSTR2可作为环境中藻毒素的生物标记,且尼罗罗非鱼可摄入大量有毒蓝藻,通过GST基因去除有毒蓝藻毒性,可用于生物控藻,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将180尾平均质量3.9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黄霉素,以研究黄霉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微生态和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日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5.38%(P<0.05),蛋白质效率和存活率均有提高的趋势,饲料系数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对皮肤和鳃细菌数量以及皮肤、鳃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黄霉素显著提高了白细胞吞噬百分率(P<0.05),对白细胞吞噬指数、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活性E花环百分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黄霉素提高了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和体内miRNA抑制的方法,探究miR-192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应答碳酸盐碱度胁迫中的作用。结果如下:(1)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表明,在急性碱度胁迫(6 g/L NaHCO3)尼罗罗非鱼6 h后,鳃组织中miR-192的表达显著下调,溶质转运蛋白基因(solute carriers16A7,SLC16A7)表达显著上调(P<0.05);(2)借助生物信息分析预测到SLC16A7可能是miR-192的靶基因;(3)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miR-192会与SLC16A7的3''UTR结合;(4)体内对miR-192抑制后,SLC16A7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证实了miR-192参与了尼罗罗非鱼应答碱度胁迫中的调控过程,SLC16A7是miR-192的直接靶基因,为探明miRNAs调控尼罗罗非鱼应答碱度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