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探讨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新疆伊犁地区3个居群、135份野杏种质资源进行了PCR扩增。研究表明,22条引物共扩增出46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9.49%;从物种水平分析,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99.57%,1.9957,1.3879,0.2449,0.3874;从居群水平分析,各居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各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76.80%,1.7680,1.3463,0.2120和0.3287;3个居群的各项指标均为霍城居群最高,新源居群最低,巩留居群居中;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86.43%),少部分来自于居群间(13.57%);各居群中霍城居群和新源居群亲缘关系最近,遗传分化程度小;新源居群和巩留居群间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分化程度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利用SSR荧光标记对榧树雄株5个野生居群的121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为榧树雄株遗传背景、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CTAB法提取榧树基因组DNA,设计引物,通过荧光引物PCR扩增方法,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检测榧树雄株的多态位点。  结果  24对引物共检测到85个等位基因,变幅为2~7个,平均每个标记有3.542个,其中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有1.915个。5个居群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6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08。5个居群中,多态位点百分比为75.00%~95.83%,平均为82.50%,居群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嵊州居群、临安居群、富阳居群、黄山居群、淳安居群。居群间的基因流为4.172,遗传分化系数为0.096,遗传分化程度很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居群的遗传相似度为0.865~0.978,平均为0.932。  结论  雄性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榧树雄株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但居群间也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5个居群可以分为3大类群,这与表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比较相似。图4表6参32  相似文献   

3.
浙江仙居长叶榧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特有树种长叶榧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0个引物对浙江省仙居县的5个长叶榧居群共100个样品进行扩增,共测到13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72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2.97%.长叶榧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69 1,Nei指数(h)为0.175 8,表明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P平均为28.09%,I平均为0.138 9,h平均为0.091 2.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长叶榧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45.72%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4.2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89 1.长叶榧居群间的基因流很低,为0.522 4.瓶颈效应、居群隔离和遗传漂变可能是造成长叶榧居群低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高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5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8 0.利用算权平均数法(UPGMA)对长叶榧居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两大类群:下辽和龙潭坑2个居群组成一个类群;石舍与石长坑居群先聚在一起,再与夹坟坑居群组成另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胁迫下珍珠菜居群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RAPD技术对自然生长在堆放时间为10年(YS)、20年(ES)的铅锌尾矿及对照土(DZ)上的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带为92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8.60%,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3个居群的平均P为44.16%,其大小顺序为ES居群>DZ居群>YS居群。Shannon信息指数(I)估算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312 3,平均为0.253 0。Ne i指数(h)计算的总基因多样性为0.208 6,平均为0.172 6。3个居群的I、h大小顺序为DZ居群>ES居群>YS居群。3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可能与珍珠菜世代更替中对重金属敏感基因的丢失及耐受基因的固定有关。AMOV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21.67%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78.33%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3个居群之间发生了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Φst=0.217)。居群间基因流(Nm)较高,其值为2.395 7。2个尾矿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对照居群与2个尾矿居群的遗传距离均较大,表明重金属胁迫对珍珠菜居群的遗传分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52份滇西南地区野生油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条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来自滇西南地区的52份野生油菜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87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有63个标记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72.41%。根据87个标记位点的信息,用Popgene1.32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居群总的遗传变异(Ht)为0.3899,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875,基因流(Nm)为0.525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890,Shannon指数(I)为0.5739。利用UPMGA法建立了云南省52份野生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为0.498上,52份野生油菜居群被分为6个类群,27号居群 、3号居群、10号居群、37号居群分别是一个单独的类群,16号居群与51号居群为一个类群,其它45个居群聚为一大类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特有的沟谷雨林主要建群种绒毛番龙眼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特征,为雨林植被恢复的采种规划和恢复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思茅区的绒毛番龙眼3个天然居群和1个人工居群共82个样本的SSR多态性,采用POPGENE v.1.32、GenAlEx 6.501和STRUCTURE 2.3.3等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1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平均4.632个,19个位点的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0.264~1.687,平均为0.879;多态信息指数(PIC)变化范围为0.128~0.729,平均为0.422,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138~0.765,平均为0.473;4个居群I和He的均值分别为0.785,0.437。19个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69,基因流(Nm)的均值为3.363。STRUCTURE分析将绒毛番龙眼4个居群82个样本分为4个类群,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显示4个居群聚为2个分支,菜阳河天然林居群、普文人工林居群和普文天然林居群聚为一支,勐养镇天然林居群单独为另一支。【结论】绒毛番龙眼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建议特别关注居群内个体的选择和保护,在沟谷雨林植被恢复中设定天然居群多样性水平的恢复目标,并通过科学的采种规划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7.
陕西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SR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野生毛樱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科学保存和利用陕西野生毛樱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野生毛樱桃的7个自然居群140份样本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用10对SSR引物从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中共检测出92个等位基因,各引物扩增的条带在6~14个。居群多态位点比率(PPL)为100%,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1.28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655,可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584,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672,表明陕西7个毛樱桃自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Fst=0.181,表明陕西野生毛樱桃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81.9%)内,遗传分化居群内高于居群间,基于Fst测得基因流Nm为1.128。利用UPGMA对7个毛樱桃自然野生居群进行聚类,可以分为3类:麟游(LY)、绣房(XF)、华阴(HY)、哭泉(KQ)归为第1类,小峪(XY)为第2类,鹦鸽(YG)和青化(QH)归为第3类。【结论】李属植物SSR引物在毛樱桃上能够有效的转移利用,陕西毛樱桃自然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华阴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遗传分化居群内高于居群间,7个居群可聚为3大类。  相似文献   

8.
羽毛针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王绍明  张霞  徐海雷  陆嘉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43-12645
[目的]从分子水平对羽毛针禾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方法]使用11条RAPD引物对生长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优良固沙植物羽毛针禾进行居群遗传变异分析。[结果]7个居群76个样品共检测到125个位点,总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6.8%,居群内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5.3%;羽毛针禾种群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为0.5151,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471;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5284,即有52.84%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间。[结论]羽毛针禾居群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各居群间已有了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9.
神农架4个珙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神农架地区4个居群28个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6个10 bp寡核苷酸引物共检测到87个位点,多态位点49个,多态百分率56.3%,而居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0.2%.用POPGENE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居群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111 8,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为0.165 1,总的居群基因多样性为0.169 2,基因分化系数为0.339 2.这表明神农架地区珙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遗传变异以居群内遗传变异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2 750~3 500 m)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多态位点比率为100%,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反映出川滇高山栎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处于较高水平;由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值比Nei指数估算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高,但两者都一致表明6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海拔3 050~3 350 m川滇高山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海拔2 750~2 900m及3 500m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有降低的趋势。本研究中川滇高山栎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89,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的遗传变异的8.90%,而91.1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AMOVA分析表明11.00%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89.00%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两者都说明川滇高山栎居群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分化,总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居群内部。基因流Nm为5.12,表明较高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川滇高山栎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拮抗放线菌菌株F1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做了研究。抑菌活性实验表明:菌株F1发酵液对供试17种植物病原真菌和7种病原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在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中,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李干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1.04mm和40.12mm;病原细菌中,对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可达22.15mm;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F1发酵液对紫外线、热和酸碱较稳定,在pH为6~10条件下,均能保持较强的抑菌活性,但不耐强酸、强碱;当温度低于60℃时,处理30min和60min,抑菌活性几乎没变化,仍能保持较强的抑菌效果,但高于80℃时,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之一,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却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蛋白质分离、鉴定的首要步骤。本文对福建柏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IPG胶条、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丙烯酰胺分离胶浓度等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福建柏双向电泳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提取福建柏叶片的蛋白点多且图像清晰,p H4~7的IPG胶条最适合福建柏叶片蛋白的分离,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为20 000 Vh,浓度为10%的分离胶进行福建柏双向电泳最好。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福建柏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为深入研究福建柏蛋白质组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橙皮甙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从桔皮中分离出橙皮甙的方法,并对分离得到的橙皮甙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橙皮甙的质量分数在0.06%~0.9%范围内,pH为5~9时,其对食品常见污染菌有广谱的抑菌作用。经热处理后的橙皮甙仍具有明显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嗜盐碱高环PAHs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获取嗜盐碱高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利用盐度为5%、pH为8.6的无机盐培养液从延长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出6株能以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嗜盐碱菌SYP-1、SYP-2、SYP-3、SYP-4、SYP-5和SYP-1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确定SYP-1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 sp.),SYP-2、SYP-4和SYP-11为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SYP-3和SYP-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初步的降解能力试验表明,6株降解菌7 d内可使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芘降解率达42.3%~68.8%,使初始浓度为5 mg·L~(-1)的苯并[a]芘降解率达27.0%~49.4%。经耐盐碱特性分析,株菌SYP-1、SYP-2、SYP-3和SYP-11的可生长盐度范围为0~20%,SYP-4和SYP-5的可生长盐度范围为0~15%,6株菌均可在pH为5~10的环境中生长。选择了对芘和苯并[a]芘同时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4株菌SYP-2、SYP-3、SYP-4和SYP-11,分析了其在不同盐度和pH条件下对芘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0~15%的盐度范围内还是在5~10的pH范围内,4株菌对芘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所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耐盐碱性,且对降解4环以上高环PAHs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将粗提牛白细胞抗菌肽分别以低、中、高剂量(1.5,7.5,15 g·L~(-1))灌胃小鼠,0.2 mL·只~(-1);对照组分别为灌施体积分数为0.01%醋酸溶液和10 g·L~(-1)的牛血清白蛋白各0.2 mL.测定小鼠的细胞吞噬功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外同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总数及各亚群的百分数.结果表明,7.5 g·L~(-1)的粗提牛白细胞抗菌肽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P<0.05),增强小鼠的细胞吞噬功能(P<0.05)以及小鼠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P<0.01),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有所降低.7.5 g·L~(-1)的粗提牛白细胞抗菌肽能明显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湘西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减氮5%、10%、15%、20%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生物炭450(T3)、900(T4)、1 350(T5)、1 800(T6)kg/hm~2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湘西烤烟的生物炭用量。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处理有机质含量均大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总体以移栽后60 d时较大,此时T6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达37.83 g/kg,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4.72%,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2.11%;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其随着生物炭用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总体上,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以T4、T3处理较高,速效钾含量以T5处理效果最佳,T4处理次之;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pH值和C/N,且其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pH值平均各生育时期分别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增加7.65%~13.75%和5.28%~11.25%。综合分析,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T4处理效果最好,适宜在产区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两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在水体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纳米二氧化铈(Nano-Ce O2)及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为主要实验材料,研究腐植酸(HA)、离子强度(IS)与p H对其在水体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A浓度升高(0~5 mg·L-1),两种纳米颗粒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均增强,其原因是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HA使颗粒间产生巨大的空间位阻斥力与静电斥力,从而减弱了颗粒的凝聚;IS增加(1~50 mmol·L-1Na Cl),两种纳米材料稳定性均降低,颗粒凝聚后粒径变大,且HA的存在(5 mg·L-1)能显著减弱IS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其原因是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HA使颗粒间产生空间位阻斥力及静电斥力且这两种斥力占主导作用。实验p H范围内(6.01~10.02),随着p H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增强,但当本体溶液中存在HA(5 mg·L-1),p H变化对纳米颗粒稳定性几乎不产生影响。此外,计算并运用XDLVO(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进行预测分析的结果表明,XDLVO理论的预测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Nano-Ce O2及Nano-Ti O2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并为进一步预测两者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蚕丝丝胶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冰冻法和透析法研究了柞蚕和家蚕丝胶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提取柞蚕丝胶蛋白的最佳工艺是:蚕丝脱胶液pH值为7,在-20℃冰冻13h,回收率可达58%;提取家蚕丝胶的最佳工艺是:蚕丝脱胶液pH值为7,在-20℃冰冻11h,回收率可达75%;应用透析法提取丝胶蛋白,在所用透析膜为8000~20000D的情况下,柞蚕丝胶蛋白的回收率为20.0%,而家蚕丝胶蛋白的回收率可达81.5%。  相似文献   

19.
文心兰侧芽诱导丛生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文心兰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侧芽采前处理、消毒次数、培养基中不同椰子汁含量配比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天然植物体,以幼嫩的椰子汁本身所含的微量激素和植物细胞分裂所需的关键诱导因子代替人工合成激素,对以文心兰侧芽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的诱导效果明显;以文心兰侧芽为外植体,通过采前5~7d对植株的控水和喷施抗菌剂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后,可避免病菌感染;经过连续2次0.15%的升汞溶液灭菌(其中消毒时间为第1次7~8min,第2次30~50s),消毒效果最好;以(1/3大量元素)MS+150mL椰子汁+50g/L番茄+20g糖+7g琼脂,pH为5.5~5.8的培养基中,黑暗环境条件下经过30d左右的培养,即可见有丛生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某兔场腹泻病兔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株,命名为ZJE1株。ZJE1株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敏感。以ZJE1株为宿主菌,分离纯化出噬菌体4株,分别命名为ZRP2、ZRP3、ZRP4和ZRP5,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株噬菌体分离株均由六角形的头部、可收缩的尾鞘和尾管组成,均属于肌尾噬菌体科。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分离株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p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ZRP2、ZRP3、ZRP4和ZRP5具有宿主特异性,在37~55 ℃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在pH值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4、ZRP5在pH值5~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ZRP5的潜伏期为11~19 min,均能在体外裂解ZJE1株。研究成果可为应用噬菌体治疗兔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