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红火蚁防治中茚虫威饵剂使用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毒饵是有效控制红火蚁发生和危害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明确了不同剂量0.045%茚虫威饵剂处理对不同活蚁巢密度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建立了4个活蚁巢密度、饵剂剂量和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方程,获得了防治红火蚁的0.045%茚虫威饵剂的理论使用剂量:单个蚁巢处理饵剂3~6 g、100 m2面积撒施25~30 g.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0.08%茚虫威饵剂在信宜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为信宜市红火蚁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依据,特选用3种不同浓度的茚虫威饵剂[0.05%茚虫威饵剂(红刻)、0.08%茚虫威饵剂(唯安)和0.1%茚虫威饵剂(舒绝)]在信宜市镇隆镇开展红火蚁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浓度的茚虫威饵剂对防治红火蚁的蚁巢、工蚁和蚁群都有较好的效果,0.08%茚虫威饵剂(唯安)综合防治效果最佳,适口性更佳,更适用于防治信宜市红火蚁。因此建议在信宜市选用0.08%茚虫威饵剂(唯安)防治红火蚁。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有效控制文山州红火蚁的进一步入侵和蔓延,在文山市、广南县、丘北县开展了0.02%顺式氯氰菊酯0.45%胺菊酯饵剂、1%乙酰甲胺磷饵剂、0.1%茚虫威饵剂、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4种药剂对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田间抑制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蚁巢和工蚁均有防治效果,在施药后9 d防治效果逐渐显现。施药后15 d 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蚁巢和工蚁的防治效果如下:0.1%茚虫威饵剂,对蚁巢防效93.3%,对工蚁防效92.9%;0.02%顺式氯氰菊酯粉剂0.45%胺菊酯饵剂,对蚁巢防效88.6%,对工蚁防效89.9%;1%乙酰甲胺磷饵剂,对蚁巢防效73.7%,对工蚁防效72.7%;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蚁巢防效57.9%,对工蚁防效64.9%。综合4种药剂对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防效考虑,在进行红火蚁防治时优先选用0.1%茚虫威饵剂。  相似文献   

4.
3种药剂对红火蚁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茚虫威杀蚁饵粒、红火蚁克星饵剂及正舒杀蚁饵剂3种药剂在深圳某产业园防治红火蚁的结果表明,药后3 d和7 d,每100 m2施用茚虫威杀蚁饵粒30 g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9%和82.7%,高于其他药剂处理;药后15 d,以每100 m2施用茚虫威杀蚁饵粒25 g、红火蚁克星饵剂30 g和25 g正舒杀蚁饵剂25 g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别达96.7%,83.9%和78.2%。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1%毒死蜱饵剂、0.05%氟虫腈饵剂等8种蚂蚁防治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特进行室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5 d1%毒死蜱饵剂、0.5%氨菊酯、氯氰菊酯饵剂、0.1%茚虫威饵剂、15%硼酸饵剂、0.73%氟蚁腙饵剂对红火蚁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红火蚁防治药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利普芬(0.5%吡丙醚)、黑燕(0.15%氟虫胺).1.0%伏蚁腙饵剂、灭蚁威饵剂(0.2%氟虫胺)、0.01%毗丙醚颗粒剂.火蚁-扫清(0.5%硫氟磺酰胺)、灭蚁威饵剂(0.015%多杀霉索)、Advion颗粒诱剂.红火蚁克星Ⅳ型饵诱剂等10种诱杀剂均能在6—16d内基本杀灭蚁巢内的工蚁、兵蚁、有翅繁殖蚁和蚁后,使用方便,对环境安全,且对红火蚁引诱力强,适合红火蚁搬运,均可应用到红火蚁诱杀处理中,是防治红火蚁工作中大范围诱杀红火蚁和个别红火蚁蚁巢处理较理想的诱杀药剂。有机活菌抗菌.驱虫保护剂(喷洒剂).诺威粉剂撤施处理剂.红蚁净撤施处理剂3种药剂处理蚁巢,红火蚁死亡速度快,但劳动强度较大,适宜于红火蚁发生区第一次突击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压低虫口种群。  相似文献   

7.
对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新定植草坪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新定植草坪撒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药后7、15、30、60d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100%、100%和72.27%,显著优于0.045%茚虫威饵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剂的防治效果,表明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适合新定植草坪中红火蚁疫情的防控,建议每667 m2用药量为3 kg.  相似文献   

8.
以工蚁减退率和活动蚁巢减退率为指标,评价了10%高效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噻虫?氟氯氰、0.1%舒绝杀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防治效果一般;10%高效氯氰菊酯持效性较好、速效性一般;噻虫?氟氯氰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但安全性较差;0.1%舒绝杀蚁饵剂在对活动蚁巢防效和工蚁防效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且使用方法简单,对环境友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红火蚁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26%甲氧·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以不同剂量的26%甲氧·茚虫威悬浮剂为处理,并以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和30%茚虫威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6%甲氧·茚虫威悬浮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安全,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施26%甲氧·茚虫威悬浮剂150~180 mL/hm~2,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20%甲维·茚虫威不同剂量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验2 0%甲维·茚虫威不同剂量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其田间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2 0%甲维·茚虫威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该药剂对高龄虫和白叶也有较好的防治与控制效果,且效果与药剂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推荐剂量为10~20 g/667 m2。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红火蚁蚁巢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红火蚁蚁巢进行探测识别的可行性,研究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红火蚁蚁巢特征参数,通过数学形态学对数字图像进行目标提取和识别。采用图像识别红火蚁蚁巢土建立了HSV彩色空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红火蚁蚁巢土和普通土样本的H分量差异明显,特别是普通土H分量明显大于红火蚁蚁巢土,一般土壤H值大于30,而对于红火蚁蚁巢土土壤的H值小于30。因此,H分量可作为识别红火蚁蚁巢土的一项特征参数。当色调通道的平均值H30时,即可判定为红火蚁蚁巢土。研究结果说明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红火蚁蚁巢进行检测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以含0.05%氟虫腈为有效成分与多种天然物质配制饵剂,撒于红火蚁(SolenopsisinvatBuren)蚁巢上,药剂中的引诱剂吸引红火蚁取食,将饵剂带入巢内,并通过红火蚁在巢内交哺喂食行为将药剂传递给其它各品级个体,引起全巢红火蚁中毒死亡.结果表明,0.05%氟虫腈杀蚁饵剂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药后15d开始进入防效高峰期,25~30d防效达到最佳.0.05%氟虫腈杀蚁饵剂药后30d对工蚁的防治效果达93.39%~100.00%;灭巢效果达95.84%~100.00%;药后50d,蚁群级别降低率达83.33%~100.0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测定了氟虫胺、多杀菌素、茚虫葳、噻虫嗪4种药剂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毒饵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经过4种杀虫剂的21个处理后,红火蚁在7 d内除0.005%茚虫葳、0.4%氟虫胺、0.1%氟虫胺、0.01%氟虫胺、0.0075%噻虫嗪外,其他16个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 d后测得4种药剂的毒力效果强弱依次为:茚虫葳>多杀菌素>噻虫嗪>氟虫胺。  相似文献   

14.
广东红火蚁多个生境中诱饵对蚂蚁诱集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荔枝园、荒草地和绿化带3种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入侵生境中火腿肠、沙丁鱼、黄粉虫和蜂蜜4种诱饵及其组合对蚂蚁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火腿肠、火腿肠 蜂蜜、沙丁鱼 蜂蜜这3种诱饵不仅能诱到较多的蚂蚁种类,也能诱到较多的蚂蚁数量;红火蚁对火腿肠的趋性最强,而火腿肠诱集其他蚂蚁的数量最少;通过对3种生境中不同诱饵诱集其他蚂蚁数量占所诱蚂蚁总数的百分比的分析发现,蜂蜜和加蜂蜜的诱饵诱集其他蚂蚁的数量最多;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在红火蚁发生区进行蚂蚁群落调查,火腿肠 蜂蜜和沙丁鱼 蜂蜜是最好的诱饵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红火蚁的入侵状况,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深圳市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合计采集到蚁科昆虫4亚科,18属,35种。在35种蚂蚁中,分布最广泛的物种是红火蚁、沃森大头蚁和长角立毛蚁,在深圳市6个区均有分布。分布于10类生境的物种有红火蚁和长角立毛蚁,其中红火蚁在山区和社区均可大肆入侵并成功定居,但在干扰频繁的生境中不易入侵和定居。在深圳市被调查的9类植被中,红火蚁在环境稳定的灌木林、纯林、混交林、草坪、花丛、草丛中定居良好,而在耕作和经营活动频繁的果园、花木场和菜地中未见分布。  相似文献   

16.
红火蚁局域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红火蚁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类型中的自然传播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在局部区域传入8年后,红火蚁扩散面积约为226hm^2,扩散边界分别为:向河的上游扩散至262m处,向河的下游扩散至3770m处.红火蚁在几种生境类型中的为害程度也不相同,大小依次为田埂〉河堤〉路边〉房屋周围空地〉河床.红火蚁在该区域的扩散速度为187.9m/年,同时,红火蚁蚁巢在扩散过程中向源头有明显的聚集倾向.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I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 m2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 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红火蚁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以多杀菌素为原药,制成含量不同的多杀菌素诱饵,研究其对红火蚁的室内外毒杀效果。[结果]0.02%、0.04%和0.08%的多杀菌素诱饵室内毒杀作用迅速,红火蚁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24 h1、2 h和8 h;0.01%多杀菌素毒饵室内作用适中,药后54 h红火蚁死亡率可达到100%。0.01%多杀菌素毒饵对红火蚁野外防控效果明显,药后5 d防控效果达到71.52%,25 d后上升到92.91%。0.01%多杀菌素诱饵不会快速杀死觅食工蚁,可在红火蚁个体间传播,最后达到令其全巢覆灭的目的。[结论]多杀菌素饵剂具有药效高、防治彻底、适合于各种环境使用等优点,是防治红火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