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挥发油对粮食作物玉米(Zea mays L.)保卫细胞的化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玉米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为对象,研究了土荆芥挥发油的毒性作用。【结果】经挥发油处理后保卫细胞核形态变化,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核畸变率和死亡率随处理剂量或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保卫细胞经TUNEL检测呈阳性,与土荆芥挥发油单独作用相比,挥发油和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共同作用后细胞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土荆芥挥发油诱导玉米保卫细胞出现了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Ca~(2+)通道抑制剂LaCl_3、Ca~(2+)螯合剂EGTA、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_3、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活性氧清除剂AsA或过氧化氢酶CAT等可缓解土荆芥挥发油的细胞毒性。【结论】土荆芥挥发油对玉米保卫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诱导保卫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性的细胞凋亡,NO、ROS和Ca~(2+)等信号分子参与了土荆芥挥发油诱导玉米保卫细胞凋亡的信号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a~(2+)螯合剂EGTA对花粉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花粉管形态、Ca~(2+)分布、细胞骨架和胞内运输的影响。【方法】以Ca~(2+)螯合剂EGTA处理‘秦冠’苹果成熟花粉,显微镜观察其对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花粉管内Ca~(2+)分布、微丝分布和囊泡运输模式。【结果】发现低浓度的EGTA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很小,甚至有促进作用。用较高浓度的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花粉粒甚至不萌发,花粉管有扭曲膨大短小等现象。用400μmol/L EGTA处理花粉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内流稍有增加,用2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顶端钙离子交换被抑制。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游离Ca~(2+)在花粉管顶端聚集并呈现浓度梯度分布,与对照的分布模式一致,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顶端聚集模式消失。对照和400μ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与花粉管生长方向平行排列,而用2 mmol/L EGTA处理后花粉管内微丝断裂、丝状结构不明显,无序分布在花粉管内。对照花粉管内囊泡运输在顶端以及近顶端区域聚集,用400μmol/L EGTA处理后分布模式变化不大,而用2mmol/L EGTA处理后,囊泡运输增加,布满整个花粉管内。【结论】钙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因子,通过影响细胞骨架的构成和胞内囊泡的运输模式,从而调节苹果花粉的萌发及花粉管生长。  相似文献   

3.
吊竹梅具有清热利湿和凉血解毒等作用,为探索β-氨基丁酸(BABA)对吊竹梅气孔开度的影响,以MES缓冲液为对照,设置10μM、100μM、250μM三个浓度处理吊竹梅叶片下表皮,在不同信号转导抑制剂处理下,观察其对吊竹梅气孔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BABA可以诱导气孔关闭。L-抗坏血酸(AsA)、Ca~(2+)螯合剂(EGTA)、Ca~(2+)通道抑制剂(LaCl_3)、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细胞壁过氧化物酶抑制剂(SHAM)、NO清除剂(c-PTIO)、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_3)和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等信号抑制剂逆转了BABA诱导的气孔关闭。综上,NO、活性氧和Ca~(2+)参与了B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  相似文献   

4.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镉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简单、直观、无损伤地检测重金属镉(Cd)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以植物光照培养箱中的拟南芥组培苗为材料,探讨0、50、75、100、200μmol/L Cd Cl2浓度对拟南芥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大,拟南芥组培苗幼根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特别是Cd浓度≥75μmol/L时,根长明显变短,根细胞中累积的活性氧(ROS)和钙离子(Ca~(2+))也逐渐增多,而根细胞活性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Ca~(2+)螯合剂可减轻ROS的积累,而ROS清除剂对于Ca~(2+)的增加影响明显,表明植株在遭遇镉胁迫时,根部ROS与Ca~(2+)积累存在着一定的互作关系。该技术能有效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毒害,为进一步揭示重金属的毒害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拟探究外源NO对西伯利亚百合小鳞茎萌发的影响和对内源激素含量的调节。【方法】分别用0、1、5、10、20 mmol/L SNP 5种不同浓度的外源NO供体溶液及0.5 mmol/L NO清除剂处理百合鳞片生小鳞茎,种植30 d后统计测定。【结果】外源NO对百合小鳞茎萌发生长存在影响,10 mmol/L SNP溶液处理最为明显,百合小鳞茎发芽率、芽长、球重、根长普遍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高浓度外源NO(20 mmol/L)、低浓度外源NO(1 mmol/L)和抑制NO三种处理均对百合小鳞茎萌发生长存在抑制作用;百合小鳞茎萌发生长过程中鳞茎内ABA含量呈下降趋势,GA和IA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较对照明显。【结论】适宜浓度外源NO对百合小鳞茎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沙葱苗期根系特征及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Cl胁迫对沙葱苗期根系形态特征及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分析沙葱的耐盐强度,以提高沙葱在盐碱地上的生产能力,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沙葱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经不同浓度(0(对照,CK),25,50,75,100,150 mmol/L) NaCl胁迫15 d后,研究沙葱根系干质量、鲜质量、长度、表面积、体积、活力和无机离子(K~+、Na~+、Ca~(2+)、Mg~(2+))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沙葱根系干、鲜质量和根系活力均呈降低趋势;而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NaCl浓度为50 mmol/L时均达最大值。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沙葱幼苗根系中Na~+、K~+含量均较对照增加,且当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Na~+、K~+含量较高;但幼苗根系中Ca~(2+)、Mg~(2+)含量均较对照下降。【结论】适宜沙葱幼苗根系生长的NaCl浓度为25~50 mmol/L,此时根系生长良好,Ca~(2+)、Mg~(2+)含量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Ca2+在NO对切花月季瓶插期间乙烯合成调控中的作用,分别用0.1 mmol/LSNP(NO供体)、0.1 mmol/L SNP+0.3 mmol/L的TFP(CaM)、0.1 mmol/L SNP+10 mmol/L的TFP(Ca2+ 螯合剂)、6 mmol/L Ca2+、6 mmol/L ca2+ +0.05 mmol/L的PTIO(NO清除剂)处理切花月季‘Kardinal'',研究切花瓶插期间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变化.结果表明,Ca2+处理能提高月季瓶插前期花瓣中的NOS活性,保持了花瓣中的NO的较高水平,减缓切花瓶插后期NOS活性的升高,进一步研究表明,Ca2+螯合剂EGTA和CaM的抑制剂TFP处理却可使花瓣中的ACS和ACO活性升高,ACC的含量增加,从而加速了乙烯的生物合成;同时,NO的清除剂PTIO处理也可以抑制由于Ca2+处理导致的ACS和ACO的活性降低以及乙烯合成底物ACC的含量下降.Ca2+和CaM可能参与了NO对切花瓶插期间乙烯的合成调控及其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氧化氮(NO)对冷藏过程中桃果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5 μmol/L NO、5 μmol/L c-PTIO (NO清除剂)、对照(去离子水)浸泡30 min处理桃果实。测定0℃下桃果实的线粒体完整性、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在桃果实低温冷藏过程中,NO处理可以维持桃果实硬度、色差L值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线粒体耗氧量和减少活性氧的积累,调节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线粒体膜电势,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以及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结论】NO通过减少线粒体氧化损伤,维持线粒体的完整性,延长桃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川红柴1号侧根发育过程及生长调节物质对侧根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侧根原基发育动态图,利用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处理柴胡幼根并测定根系参数。【结果】川红柴1号侧根原基起始于中柱鞘细胞。0.01μmol/L IAA和1μmol/L Ca~(2+)促进柴胡根系发育,浓度超过10μmol/L时抑制根系发育。0.1μmol/L TIBA显著促进根系发育,浓度超过1μmol/L抑制根系发育。EDTA主要抑制根系发育。【结论】0.01μmol/L IAA,1μmol/L Ca~(2+)及0.1μmol/L TIBA处理可应用于多支根型柴胡培育。  相似文献   

10.
以拟南芥叶片下表皮为材料,研究了SO2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3:1,mmol·L-1/mmol·L-1)对气孔保卫细胞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浓度0.5~4.5 mmol·L-1的SO2衍生物处理表皮3 h可引起保卫细胞死亡,细胞死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高.抗坏血酸(AsA)或过氧化氢酶(CAT)与SO2衍生物共同作用时,保卫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Ca2+螯合剂乙二醇双四乙酸(EGTA)或Ca2+通道抑制剂LaCl3与SO2衍生物共同作用时,保卫细胞死亡率亦显著降低.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SO2可诱导拟南芥保卫细胞死亡,胁迫可能通过诱导活性氧、激活质膜钙通道,造成胞外Ca2+内流,引发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景天甙(Salidroside)体外诱导人肝癌QGY-770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QGY-770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红景天甙对QGY-770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荧光双染、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红景天甙对QGY-770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探讨红景天甙诱导QGY-7703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结果】-MTT比色法试验结果表明,0.01,0.1,1,10和100 μg/mL红景天甙对QGY-7703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3.2%,21.9%,31.4%,46.8%和60.9%,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8.56 μg/mL;用10 μg/mL 红景天甙处理QGY-7703细胞48 h,AO/EB荧光双染后,可观察到个别QGY7703细胞呈现亮绿色或橘红色,表明细胞发生了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10 μg/mL红景天甙作用QGY-7703细胞24,48 和72 h均可导致细胞核内DNA产生有序断裂,形成DNA梯形带;流式细胞术试验结果表明,10 μg/mL红景天甙的加入量为100 和200 μL时,QGY-7703细胞凋亡数分别为178和331个,相应的凋亡率分别为1.8%和3.5%,阴性对照组(10 μg/mL红景天甙加入量为0 μL)凋亡细胞数为105个,凋亡率仅为1.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红景天甙下调了Bcl-2和PCNA蛋白的表达量,而使凋亡活化基因Bax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蛋白表达量增高。【结论】 红景天甙对体外培养的QGY-7703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凋亡作用与Bcl-2家族成员、p53、Bax和PCNA基因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gga-miRNA-155前体基因(pre-gga-miRNA-155)真核表达载体,验证gga-miRNA-155在MDCC-MSB1细胞中的表达效果,探究其对MDCC-MSB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从鸡肝脏基因组DNA中扩增gga-miRNA-155前体基因片段pre-gga-miRNA-155,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构建克隆载体pMD-18T-pre-gga-miRNA-155。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pcDNA6.2-GW/EmGFP-miRNA真核表达载体和pMD-18T-pre-gga-miRNA-155,将pre-gga-miRNA-155酶切回收片段与pcDNA6.2-GW/EmGFP-miRNA的酶切回收片段进行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6.2-pre-gga-miRNA-155,对其进行PCR、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载体转染到MDCC-MSB1细胞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gga-mi-RNA-155的表达水平,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PCR扩增获得了长度约154bp的鸡pre-gga-mi-RNA-155基因。成功构建了pre-gga-miRNA-155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6.2-pre-gga-miRNA-155,瞬时转染MD-CC-MSB1细胞后gga-miRNA-15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MDCC-MSB1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增强。【结论】成功构建了pre-gga-miRNA-155的真核表达载体,其可在MDCC-MSB1细胞中过表达gga-miRNA-155,且可促进MDCC-MSB1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鼠EG(Embryonic germ cells,EG)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方法】将昆明小鼠EG细胞在老化饲养层上培养3~4周,使EG细胞在高密度条件下向神经细胞分化,研究不同浓度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EG细胞分化的诱导效果。【结果】小鼠EG细胞在高密度培养条件下向神经细胞分化,可获得较高比例的神经细胞样克隆,nestin染色阳性率达62.9%;经检测EG细胞分化产生的神经细胞样克隆外层细胞,以及从克隆中迁出的细长细胞均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志nestin;在相同RA浓度下,随着EG细胞分化时间的延长,TH+(tyrosine hydroxylase,TH)神经细胞的比例增加;而在不同RA浓度下,随着RA浓度的升高,TH+神经细胞的比例呈增加趋势,经RA诱导14 d,最高可获得(2.3±0.2)%的TH+神经细胞。【结论】昆明小鼠EG细胞在老化饲养层上高密度培养条件下,能自发分化为神经细胞,RA诱导可显著提高分化细胞群体中TH+神经元细胞的比例。试验建立的这种简单有效方法可用于EG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4.
体外试验研究瘤背石磺多糖(Onchidium reevesii polysaccharides, OSP)和硫酸酯化修饰后瘤背石磺多糖(Sulfated Onchidium reevesii polysaccharides, S-OSP)对Hela人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以阳性药物顺铂(0.5 μg/ml、0.75 μg/ml、1.5 μg/ml)作为对照。将不同浓度(50 μg/ml、75 μg/ml、150 μg/ml)的OSP和S-OSP作用于Hela细胞,用CCK-8法分析Hela细胞在12h、24h、48h和72h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应用qRT-PCR检测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OSP和S-OSP均能降低Hela细胞活性并诱导其凋亡,而且S-OSP比OSP更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活性(P<0.05),表明硫酸酯化修饰改变了多糖结构进而影响多糖抗肿瘤活性。作用48h后,三种浓度OSP组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67%、71%;S-OSP组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4%、77%、84%;顺铂组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2%、86%、90%。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OSP和S-OSP作用24h后,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的比率显著(P<0.05-0.01),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S期细胞比例不断降低;实时荧光定量表明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提高显著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提高无明显变化,说明OSP和S-OSP可通过调节Caspase信号通路诱导Hel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对牛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牛卵巢上直径2~6mm的卵泡,用注射器抽取卵泡中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根据牛SIRT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4条干扰载体(shRNA-SIRT1-1597、shRNA-SIRT1-1471、shRNA-SIRT1-1186、shRNA-SIRT1-1306)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shRNA-NC),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入牛卵泡颗粒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干扰载体用于后续试验。以转染shRNA-SIRT1-1471的颗粒细胞为干扰组,转染sh-RNA-NC的颗粒细胞为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的颗粒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24,36,48和60h各组颗粒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24,36和48h各组颗粒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转染后48hshRNA-SIRT1-1471干扰的颗粒细胞SIRT1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故选用shRNA-SIRT1-1471作为最佳干扰载体。转染后24,36,48和60h,干扰组颗粒细胞增殖效果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转染后24~48h干扰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从而使更多细胞进入M期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殖。【结论】SIRT1能抑制牛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es,BmNPV)对家蚕卵巢细胞系(BmN)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用BmNPV感染家蚕BmN细胞,分别在病毒感染后的不同时间(12,24,36,48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A、CyclinB、CyclinE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BmNPV感染24h后,BmN细胞出现明显感染症状,变为圆形;48h后细胞核内出现多角体。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CyclinA、CyclinB、CyclinE基因表达量均下降,分别在感染12,24,36h后,表达量降低为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BmNPV感染后24h左右,抑制于G2/M期的BmN细胞达到68%。【结论】BmNPV感染家蚕BmN细胞后,导致CyclinB、CyclinE基因表达量降低,对Cyclin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较小;同时BmNPV感染可以将BmN细胞发育抑制于G2/M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花绒寄甲围心细胞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为了解其结构和功能提供基础。【方法】以经多代繁育的花绒寄甲幼虫、蛹和成虫为材料,用扫描电镜对其心脏和巨型围心细胞形态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花绒寄甲的背血管属于直管型,心脏起始于第2腹节,心脏表面覆盖着纵向的心包膜肌肉,心脏由6个心室组成,每个心室两侧分别整齐排列着5~7对巨型围心细胞,直径达(114.2±3.9)μm。花绒寄甲幼虫、蛹和成虫期围心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无显著差异,围心细胞与心室接触表面的空隙处存在大量血细胞。【结论】花绒寄甲的围心细胞在胚胎期可能已完成了所有的分化和发育,具备了完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阿利新蓝(AB,pH=2.6)-过碘酸雪夫氏试剂(PAS)染色,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进行了分类、分布和分泌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和粘液细胞分布特点,鲇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5种类型;皮肤中有Ⅰ型和Ⅳ型2种粘液细胞分布,鳃部有Ⅰ型、Ⅱ型、Ⅲ型和Ⅴ型4种粘液细胞分布;腹部皮肤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83个,其次为颌部皮肤,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802个,鳃丝部位密度最小,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08个;粘液细胞分泌方式有4种,Ⅰ型为全浆分泌,Ⅱ型为局部分泌,Ⅲ型为巨浆分泌,Ⅳ型为顶浆分泌。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铜藻(Sargassum horneri)细胞壁在砷(As)生物吸附中的作用,以铜藻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As胁迫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1)下细胞亚组分中的As含量变化,并对细胞壁的吸附动力学、细胞壁多糖As吸附效果以及细胞壁多糖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50μmol·L-1)As胁迫时,50.0%的As分布于细胞壁,明显高于其他组分;而在高浓度(≥150μmol·L-1)As胁迫时,As优势分布由细胞壁转向细胞可溶组分,细胞壁中的As比例下降至36.4%~37.3%。随着As胁迫浓度升高,细胞壁As含量呈上升趋势,当As胁迫浓度超过100μmol·L-1时,细胞壁As含量上升趋于平缓。细胞壁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酯化改性和甲基化改性可降低细胞壁As吸附的平衡容量,其降幅分别为68.5%和42.9%,同时细胞壁多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也表明羟基、氨基、羧基、硫酸盐基等官能团为细胞壁As吸附提供了结合位点。细胞壁多糖体外吸附实验表明随着多糖浓...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KDM2A在牦牛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中的作用,为提高牦牛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提取牦牛胎儿时期(5~6月龄)、幼年时期(1~2岁)、性成熟时期(3~4岁)睾丸的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KDM2A在牦牛睾丸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3个时期牦牛睾丸中均有KDM2A基因表达,且表达量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性成熟时期睾丸中KDM2A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胎儿时期和幼年时期;胎儿时期仅在精原干细胞及支持细胞中表达,幼年和性成熟时期睾丸中精原细胞、支持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圆形精子及精子形成期均呈阳性。表明KDM2A在牦牛不同发育阶段的睾丸中表达,在牦牛睾丸发育及精子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