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为试材,测定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分析影响彩粒小麦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并明确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彩粒小麦的高产育种提供选择依据。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粒质量、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影响彩粒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单株籽粒产量;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共聚为三类,其中,第III类包括CW18-11、CW18-16共2个品系,表现突出的性状是株高、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及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质量与单株籽粒产量显著相关,株高、穗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间也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在彩粒小麦高产育种的早期世代,应注重对与籽粒产量相关性大的性状进行考察与选择。  相似文献   

2.
对19个夏玉米杂交组合的7个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籽率与单株产量达到显著相关。果穗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性从大到小为:出籽率秃尖长行粒数千粒质量穗粗穗行数穗长。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分别为:出籽率穗长千粒质量穗粗穗行行粒数秃尖长,出籽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基于此,对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各性状在玉米籽粒产量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为豫东夏玉米高产杂交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单株籽粒产量决定于单株成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河南农学院王淑俭等人用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得出单株籽粒产量与单株成穗数遗传相关极显著(r=0.6039**,p=1.2434)。南京农学院吴兆苏等人研究表明,此三因素中以每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然而,不管是单株成穗数,还是每穗粒数,主穗的很多因素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尤其是在F_2这个大分离世代的群体中,情况又如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来自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四川和广东等地的共26份紫苏属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9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千粒重、叶片数、穗粒数、总穗数、叶干重、一级分支数、株高、茎干重、叶鲜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穗数(x7)、穗粒数(x8)和千粒重(x9)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3个因素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6.8880+0.1056x7+0.0734x8+22.8816x9(r=0.9942**)。通径分析也表明,千粒重(x9)、总穗数(x7)和穗粒数(x8)是影响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油用型紫苏属植物的选育过程中应该注意选育大粒、穗多型品种。  相似文献   

5.
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玉米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包括单株粒数、百粒重与产量的关系;籽粒构型和产量的关系;籽粒性状与玉米机收品种选择的关系。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单穗产量与绝大多数籽粒构型性状显著相关,特别是与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粒长、粒厚、穗长、出籽率和粒长/穗半径。玉米籽粒含水率决定籽粒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玉米机收的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从而影响籽粒机收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玉米育种中,应选择出籽率高、品质好的玉米材料;关注籽粒性状,尽量选择穗粗、粒大、粒长等性状的材料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美系和欧洲的脱水性状突出种质材料,并充分利用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若干农艺、生理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玉米单株穗重、叶绿素含量等13个农艺、生理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并对部分性状与产量的相关进行了通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百粒重、穗长、吐丝期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抗垂直拔力与单株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正遗传相关;叶向值与单株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负遗传相关;其余性状(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不显著;②对部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的通径分析表明,百粒重和穗长与产量的相关主要是由自身的直接效应造成的,而株高,穗位高、叶绿素含量、叶向值和穗粗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主要是由间接效应造成的;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遗传相关是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2011年玉米区域试验的产量与影响因素之间作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出籽率>生育期>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百粒重>秃尖,其中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出籽率、生育期、穗粗、行粒数、穗行数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大于0.9,穗位高、百粒重与玉米产量的关联度大于0.8,只有秃尖的关联度为0.6997。说明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等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杂交稻组合甬优1540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关联,对其产量与构成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产量主要因素与产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对产量贡献率大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率实千粒重,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次之,结实率和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栽培措施上要确保足够有效穗,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弄清影响玉米产量性状的主要因素,为玉米生产和育种提供参考,进行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重、行粒数、吐丝期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大,株高、籽粒含水量对穗粒重的影响较小,行粒数、株高、籽粒含水量、吐丝期均通过穗重间接地对穗粒重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了十四个冬小麦品种晚播(10月22日播种),对穗粒数、干粒重、穗粒重、收获指数、单株籽粒产量等五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四个性状中均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粒重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最强。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远大于其它三个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