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剂包膜氮肥对早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纳米剂包膜氮肥对早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纳米膨润土和纳米活性炭包膜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增加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促进氮磷钾向籽粒的转运.但对早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及早稻干重的影响不明显.2种纳米剂处理中,以常规氮肥量基础上减氮20%添加20%膨润土处理的效果最好,与施用等氮量的未加纳...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烟草残茬还田后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模拟不同的烟草残茬还田方式,检测了水稻分蘖、株高、根系、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烟草残茬还田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株高,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水稻产量;烟草残茬全量还田、烟草根系还田可分别提高产量17.35%、8.60%。烟草残茬还田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在烟稻复种区可推广烟草残茬全量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田设置不同缺素处理,研究氮磷钾硼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油菜产量最高,达1 984.5 kg·hm-2,分别比农户经验施肥、缺氮、缺磷、缺钾及缺硼增产3.5%,96.3%,30.7%,12.9%和52.9%,各养分元素对油菜产量影响大小依次是N>B>P>K;氮磷钾硼配方处理下油菜主要经济性状较佳,有利于各养分吸收利用,其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均最高,分别达71.3,17.7和99.2kg·hm-2,氮素利用率和磷素利用率分别比农户经验施肥提高6.6和5.0个百分点,钾素利用率受农户施钾量少影响而比经验施肥低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纳米硅肥对红苋菜增产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硅藻土和纳米膨润土为硅肥,叶面喷施于盆栽红苋菜植株,测定红苋菜的增产效果。[结果]喷施上述3种纳米硅肥(Si O2浓度0.09%)后,苋菜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20%、20.37%、31.49%。硅肥提高苋菜的产量,在矿石材料纳米硅藻土、纳米膨润土中存在Ca、Mg、Fe等中微量元素,对苋菜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茎粗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硅肥增强了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结论]该研究中,Si、Fe与材料的纳米结构多因素协同作用促进了苋菜生长,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聚天冬氨酸(PASP)是天冬氨酸(ASP)的聚合物,分子量由一千至数十万,因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作用,在农业上应用广泛,但其应用效果与分子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分子量PASP的结构特性及其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明确不同分子量PASP的应用特点与作用机制,为PASP在新型增效肥料研制和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济麦22)为供试作物,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培养液进行水培试验,将天冬氨酸(ASP)和低分子量(<1 kDa,PAL)、中分子量(3—5 kDa,PAM)、高分子量(>10 kDa,PAH)PASP分别设置10 mg·L-1、25 mg·L-1和50 mg·L-13个添加量加入培养液中,以仅用营养液为对照(CK),试验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培养20 d后收获,测定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与氮、磷、钾含量以及根系的形态、吸收面积和活力。【结果】(1)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结构不同,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聚天冬氨酸肽键含量逐渐增加,羧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PAH肽键含量最高,PAM羧基含量最高。(2)应用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可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PAM>PAH>PAL≈ASP;其中根系干重较CK增加11.90%—19.06%,PAM在10 mg·L-1、25 mg·L-1和50 mg·L-1添加量下,小麦总干重分别较CK显著增加9.13%、23.36%和20.54%。(3)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可优化小麦根系形态,增加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力,以PAM效果最好。(4)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促进了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以PAM效果最好,PAH次之;在50 mg·L-1添加量下,小麦对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最高,其中PAM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88%、25.97%、21.61%,PAH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28%、23.36%、18.16%。(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肽键、羧基含量与小麦干物质重、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及根长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极显著正相关;而小麦干物质重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根系表面积、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PASP)均能促进小麦生长,优化根系形态,提高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分子量PASP结构不同,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ASP肽键含量增加,羧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肽键和羧基含量与小麦生长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中分子量PASP(3—5 kDa)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促进作用最好,高分子量PASP(>10 kDa)次之;在用量上,不同分子量PASP以高用量(50 mg·L-1)对小麦整株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促进效果最好,但以中等用量(25 mg·L-1)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小白菜产量、养分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可极显著的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并可提高N、P、K养分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与施用纯尿素处理相比,施用15%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减氮肥用量10%和20%的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9%、8.3%;施用20%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减氮肥用量10%和20%的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6%、12.6%;所有氮肥处理的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且达到极显著水平,施用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处理比纯尿素处理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与施用纯尿素相比,施用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水稻上施用复合氨基酸螯合物复混肥、普通复混肥,与施等量养分的单质氮磷钾化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氨基酸螯合物复混肥的肥效优于普通复混肥和等量养分的单质氮磷钾化肥,水稻产量增7.1%~10.7%,锌.氨基酸螯合物能提高水稻秸秆中的锌含量,并能促进稻米中粗蛋白质的合成;效益分析得投入产出比为12.1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宁夏引黄灌区大豆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田间大气自动增温设备研究不同增温处理(0、0.5、1.0、1.5、2.0℃)下大豆不同生育期植株干重、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植株累积量和产量等.结果表明,增温0~2.0℃有利于大豆干物质累积、提高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和植株累积量;大豆百粒重随着增温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单株结荚数量随着增温梯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最终导致大豆产量、收获系数和氮磷钾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量;可使叶片增厚,植株健壮;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早抽穗,使穗轴增粗、穗长增加等。硅的积累和分布的特点还使表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蒸腾量30%以上,相对提高了抗旱能力。表皮细胞角硅层的形成,增强了表皮的坚韧性,从而提高了对病虫侵入的抗性。硅能提高水稻茎秆的强度,提高植株抗倒伏的能力。水稻吸收硅的能力,是来自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而这种代谢活性仅限于水稻的根部。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任城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开展氮磷钾硅配比对产量、植株磷含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氮磷钾硅配比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氮、磷、钾肥施用量,硅影响氮、磷、钾的吸收和利用,土壤磷酸酶活力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指导水稻合理施用磷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作物根茬还田不仅促进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农田系统,而且可以培肥土壤。然而,在双季稻区,有关不同施肥措施下根茬生物量的变化及养分积累特征则仍不明确。【方法】基于1981年开始的进贤双季稻长期定位试验,于2012年分别采集早晚稻成熟期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2倍的氮磷钾肥(2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处理的水稻秸秆、籽粒、根茬和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结果】根茬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及占总植株的比例均呈现出早稻季明显高于晚稻季,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以显著提升水稻的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与NPK处理相比,NPKOM处理的早稻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20.58%、17.34%、270.66%和37.89%,晚稻季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积累量的增幅为23.85%、17.88%、262.55%和37.96%。但是,在早稻季,NPKOM处理的根茬生物量及氮钾养分积累量占总植株的比例则分别比NPK处理降低了22.18%、33.90%和26.70%,晚稻季NPKOM处理的降幅分别为4.91%、39.41%和27.06%,而根茬磷素的比例则呈增加趋势。进一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所有肥力指标中,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是影响水稻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关键肥力因子(P0.05)。【结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增加根茬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但却显著降低了根茬氮钾养分占总植株的比例。且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施肥措施主要通过土壤磷含量调控早晚稻的根茬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养分增效剂(机械活化磷、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聚合氨基酸类肥料增效剂PAA)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氮磷肥利用效率,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NPK(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添加20%机械活化磷的NPK1、添加30%机械活化磷的NPK2、添加NAM的NPK3以及添加PAA的NPK4,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了7.52%,10.59%,6.78%和14.54%,产量也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尤以NPK3增产效应最为明显,提高了11.83%。此外,养分增效剂的添加还显著促进了玉米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没有使用增效剂的NPK处理相比,4个处理植株的氮累积量分别提高了6.94%,6.54%,2.82%和9.71%;磷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0.15%,14.23%,9.18%和14.12%;钾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3.08%,24.42%,20.22%和34.45%。氮肥利用率以NPK4最高,达42.4%,磷肥利用率以NPK2最高,为25.0%;氮肥和磷肥的农学效率和收获指数则均以NPK3最高。此结果说明,在生产实践中,PAA的添加更有利于促进玉米植株对氮的吸收累积;30%机械活化磷的添加更有利于磷养分的活化,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而NAM施用后的增产效果最为突出,更有利于养分向籽粒中转移,提高养分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以及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鲁单818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0(P1)、20 (P2)、40 (P3)、60 (P4)、80 (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测定玉米各个器官氮磷钾累积含量、玉米产量以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磷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养分累积量和玉米产量(P<0.05),其中100 kg/hm2磷肥处理的玉米氮、磷、钾含量较不施磷肥分别提高了37.95%、54.15%、48.12%,另外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较不施磷肥处理分别提高12.15%、18.18%、22.22%、9.21%、21.68%;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养分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氮素含量表现为籽粒>叶叶>茎秆>根系,磷素含量表现为为籽粒>叶片>茎秆>根系,钾素含量表现为叶片>茎秆>籽粒>根系;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磷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100 kg/h...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任城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开展氮磷钾硅配比对产量、植株磷含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氮磷钾硅配比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氮、磷、钾肥施用量,硅影响氮、磷、钾的吸收和利用,土壤磷酸酶活力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指导水稻合理施用磷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里美萝卜生长动态和氮磷钾营养吸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心里美萝卜生长动态及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表明:播种后37~46 d(肉质根膨大初期)整株鲜、干重增长最快,吸收氮磷钾养分量最多。不同时期吸收量及比例不同。肉质根产量在75 812 kg/hm2时,平均每生产1 000 kg肉质根植株需吸收N 3.49 kg,P 0.39 kg,,K 3.46 kg,比例为1∶0.11∶0.99. 收获时植株吸收的各种养分主要贮存在肉质根中。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南荻秸秆炭化利用,缓解洞庭湖区因秸秆处置不当造成的环境压力,评估南荻生物炭农用增效潜力,本研究选用南方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黄泥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麻砂泥水稻土,设置6个不同用量的南荻秸秆生物炭处理(质量比0、1%、2%、4%、6%和8%,0~20 cm土层),采用水稻盆栽试验,探究南荻秸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两种类型土壤水稻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荻秸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和土壤类型对水稻各器官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均有影响。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添加生物炭处理下的麻砂泥和红黄泥水稻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提高了0.6%~18.6%和15.5%~42.4%;添加4%生物炭的麻砂泥水稻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量分别提高了 8.6%、10.5%和 82.5%,红黄泥水稻分别提高了 33.8%、100.0%和 125.3%;二次回归方程与肥炭耦合模型拟合表明,麻砂泥和红黄泥水稻氮素利用的生物炭适宜添加量分别为2.51%和4.80%,磷素利用的生物炭适宜添加量分别为 4.33%和 7.03%,钾素利用的生物炭适宜添加量分别为 4.67%和 4.81%。因此,施用南荻生物炭有利于促进水稻氮磷钾养分累积和生长,生物炭添加量与土壤条件是影响肥炭耦合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马铃薯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钾肥处理(0、30、60、90、120、150、180 kg/hm2),测定分析不同施钾量对马铃薯干物质、养分含量、氮磷钾素积累、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量,施钾量为90 kg/hm2时,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量、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比不施钾处理高11.38%、10.80%。施钾使马铃薯地上部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显著提高,对马铃薯块茎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有着积极作用。合适的施钾量有效提高了农学利用效率、钾肥吸收利用率、钾肥生理利用率,促进马铃薯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在宁夏干旱地区,90 kg/hm2的施钾量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积累,从而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施用不同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性质、水稻吸收养分和产量、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为酸性土壤改良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水稻田间试验,选择3种不同土壤改良剂(生石灰、亿土康、楚戈)及不施改良剂共4个处理,检测各处理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和阳离子交换量、水稻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水稻重金属含量,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土壤性质、水稻氮磷钾含量、水稻产量及水稻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不施用改良剂) 相比,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H、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以施用石灰效果最佳。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土壤阳离子含量,增幅在21%~24%之间,其中以施用亿土康土壤阳离子含量最高。改良剂能提高水稻籽粒氮磷钾和植株全磷含量,但降低了植株全氮和全钾含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提高水稻有效穗、千粒重和增加水稻产量。施用土壤改良剂减少水稻对重金属Cd的吸收,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吸收Cr影响不同。【结论】适宜的改良剂能提高酸性土壤pH、减少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增加土壤阳离子含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水稻产量和减少水稻对重金属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会影响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本文研究了等氮条件下不同复混肥料对江宁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混肥料与习惯施肥比较,水稻产量增加6.5%~25.5%,氮肥当季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显著增加10.9%~81.8%、58.9%~127.4%和28.8%~47.6%,氮素盈余显著减少40.5~85.5 kg/hm~2,其中本试验条件下以腐植酸肥料2次施肥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养分含量污泥垃圾复混肥与化肥对油菜的鲜重、干重、养分利用率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施肥总量(N+P2O5+K2O)相等的基础上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0%(N+P2O5+K2O=20%)的污泥垃圾复混肥处理的油菜鲜重与干重最高,油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也最高,分别为41%,9.2%,12%,同时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但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其它复混肥和化肥处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