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球藻(Chlorellasp.)对3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3种常用抗生素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分离、纯化微藻时对藻细胞无害并能抑制伴生杂菌生长的抗生素浓度。[结果]小球藻对青霉素较为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和头孢他啶敏感性较弱,低浓度(1.0 mg/L)的氨苄青霉素对微藻细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氨苄青霉素可用于小球藻纯化过程中抑菌,其适宜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热带四爿藻的生长速率。[方法]以"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为基础,分别添加有机碳(葡萄糖和乙酸钠)对四爿藻进行自养、兼养及异养培养,筛选出促进四爿藻快速生长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培养基配方。然后用优化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对比培养四爿藻。[结果]乙酸钠是四爿藻兼养培养的适宜有机碳,其最佳的乙酸钠浓度为6 g/L。获得了四爿藻的兼养培养基为:6 g/L CH3COONa、50 mg/L NH2CONH2-N、2 mg/L Ca(H2PO4)2-P、1 mg/L Fe SO4-Fe、1 mg/L Vitamin B1、0.000 5 mg/L Vitamin B12和0.5 mg/L Vitamin H。优化兼养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对比培养四爿藻的结果表明,培养第7天,兼养培养收获的藻细胞密度、干重分别达到3.84×106cells/m L及1.14 g/L,分别是"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的2.83倍、3.12倍。[结论]四爿藻进行兼养培养可获得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3.
烟草青枯病生防菌黑曲霉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草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为指示菌袁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对其的抑菌圈直径为响应值袁 运用单因素试验尧Plackett-Burman渊PB冤设计尧Box-Behnken渊BBD冤设计及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渊RSM冤 分析将分离并鉴定的黑曲霉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遥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麦芽糖和麦麸分别为最适碳源 和氮源袁通过Plackett- Burman 设计对培养基中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袁并筛选出有显著正效应的MgSO4及 有显著负效应的CaCl2和吐温80 等3 个因素袁使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抑菌圈直径袁最后用BBD 设计及RSM 分 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遥结果显示袁经过优化的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00 g/L尧MgSO4 0.38 g/L尧K2HPO4 0.10 g/L尧KCl 0.50 g/L尧CaCl2 0.05g/L尧FeSO4 0.20 g/L尧麦麸8.50 g/L尧酵母膏1.50 g/L尧吐温80 0.46 mL/L遥采用滤纸片扩 散法检测优化后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袁抑菌圈直径为37.49(依0.34) mm袁比未经优化测得的抑菌圈直径24.79(依0.72) mm 增大了51.23%遥  相似文献   

4.
以海子梨渊Haizili冤品种的DNA 为材料袁对影响ISSR-PCR 扩增的重要因子进行单因素的优化设计袁建 立了最佳体系: 25 滋L 反应体系中含2.5 滋L 10伊buffer尧0.75 U Taq DNA 聚合酶尧0.2 mmol/L dNTPs尧2.5 mmol/L MgCl2尧0.25 滋mol/L 引物尧10~60 ng 模板DNA遥将最佳体系应用于黔西南的22 个梨品种袁证实了该体系的重复性好袁 很稳定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戊二醛尧苯扎溴铵尧蛋氨酸碘及二溴海因等4 种消毒剂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的 急性毒性遥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苯扎溴铵>二溴海因>蛋氨酸碘>戊二醛、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 15.00尧39.95尧60.13尧91.88 mg/L;48 h LC50分别为7.59尧14.73尧32.02尧48.55 mg/L;安全浓度SC 分别为0.58尧0.60尧2.73尧 4.07 mg/L遥分析认为、在方斑东风螺的养殖过程中、推荐使用蛋氨酸碘、其在安全浓度以下可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 戊二醛和二溴海因不推荐使用、苯扎溴铵应谨慎使用遥  相似文献   

6.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袁以不施肥和施用化肥为对照袁研究北方旱地平菇菌渣还田的最佳施用量袁以及还田后对玉米生理性状尧产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遥结果表明袁平菇菌渣对玉米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遥菌渣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时袁玉米生长状况尧果穗性状和玉米籽粒产量均优于20 000 kg/hm2尧25 000 kg/hm2的菌渣施用量和化肥施用处理袁玉米各生长期植株和叶片数也高于其他处理袁玉米籽粒产量比不施肥增产17.39%袁比化肥施用处理增产8.06%曰同时袁平菇菌渣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机氮和速效磷尧钾含量袁有利于培肥地力遥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施用量越大袁培肥效果越明显袁土壤速效钾尧速效磷含量分别较CK1 提高16.58%耀34.98%和45.70%耀86.20%遥平菇菌渣施用量为22 500 kg/hm2时袁玉米生长状况最佳袁果穗性状最优袁籽粒产量最高袁对土壤的培肥效果较好袁是较理想的施用量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纳米Ti O2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毒性。15 d的试验结果表明,纳米Ti O2对2种微藻的毒性均随着纳米Ti O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是,纳米Ti O2对2种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一定差异性,当水中纳米Ti O2浓度低于9.0mg/L时,纳米Ti O2对小球藻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强于新月菱形藻;当水中纳米Ti O2浓度高于12.0 mg/L时,纳米Ti O2对小球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相近,生长相对抑制率均为40%左右。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纳米Ti O2对小球藻藻细胞个体形态的影响,发现纳米Ti O2可以导致小球藻表面出现塌陷。  相似文献   

8.
人工构建藻-菌系统,探讨培养系统密闭情况及搅拌速率、藻-菌初始接种比例和废水有机负荷对系统中微藻生长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搅拌速率、藻-菌初始接种比例和废水有机负荷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系统密闭情况及搅拌速率、藻-菌初始接种比例和废水有机负荷均显著影响系统中微藻的生长,其中培养系统敞开更有利于微藻的生长。经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搅拌速率1 574.29 r/min,菌-藻接种比例150∶1,有机负荷(以化学需氧量计)3 676.02 mg/L。在此条件下培养7 d后,微藻的生物量为5.68 g/L,与理论预测值(5.69 g/L)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藻-菌系统对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一株耐高氨氮绿球藻生长及油脂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耐污微藻净化污水并耦合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是当前微藻开发应用的热点。探讨了不同培养温度(20、25、30、35和40℃)对一株耐高氨氮绿球藻(Chlorococcum sp.)生长及细胞油脂特性的影响。初始接种密度为300×104cells/m L,培养周期为7 d。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绿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绿球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峰值均在35℃,分别为3 604×10~4cells/m L和0.92 g/L。对采收的藻细胞脂肪蓄积及特性分析表明,藻细胞的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其峰值也出现在35℃,分别为23.67%和21.65 mg/L。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藻细胞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持续下降。从微藻生长并耦合生物柴油生产的角度考虑,该耐高氨氮绿球藻株的适宜培养温度为30~35℃。  相似文献   

10.
以广藿香根尖为试验材料袁采用常规压片法比较取材时间尧预处理液尧处理时间尧酶液浓度尧酶解时间尧 低渗时间对广藿香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袁采用去壁低渗法对石牌尧海南尧高要3 个广藿香品种进行染色体计数遥结 果表明院上午10:30~11:00 取材尧冰水混合液处理24 h尧4%混合酶液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占4%袁g/V冤酶解30 min尧低 渗15 min 所得广藿香染色体制片效果较好曰3 个广藿香品种分散良好尧清晰的50 个分裂相细胞袁70%以上的细胞染 色体数目为2n=64袁3 个广藿香品种在染色体数目上没有差异遥  相似文献   

11.
李妍丽  刘健  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02-8706
[目的]筛选到在自然条件下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砷污染的微藻。[方法]以4种微型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Chlorellaminata、Chlorella vulgaris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为材料,选取6个不同浓度的As(III)(0.5、1.0、2.0、5.0、10.0、20.0mg/L)进行培养处理,以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这4种藻类对砷的耐受性及其吸附情况。[结果]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对砷的毒害有敏感性,当砷浓度超过10 mg/L时,其生长受到抑制,EC50值为17.32 mg/L;当砷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小球藻Chlorella minata和Chlorella vulgaris生长不受影响,对砷具有较高的耐受性,24 h后,它们对砷的去除率分别达77.02%、72.18%和81.36%。[结论]该研究表明藻类在治理含砷废水和作为砷污染废水的指示性植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妍丽  柯林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6):1303-1308,1327
[目的]筛选到在自然条件下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砷污染的微藻。[方法]以4种微型绿藻 (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Chlorella minata、Chlorella vulgaris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为材料,选取6个不同浓度的As(III)(0.5、1.0、2.0、5.0、10.0、20.0 mg/L)进行培养处理,以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这4种藻类对砷的耐受性及其吸附情况。[结果]小球藻Chlorella sp. zfsaia对砷的毒害有敏感性,当砷浓度超过10mg/L时,其生长受到抑制,EC50值分别为17.32 mg/L;当砷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小球藻Chlorella minata和Chlorella vulgaris生长不受影响,对砷具有较高的耐受性,24 h后,它们对砷的去除率分别达77.02%、72.18%和81.36%。[结论]该研究表明藻类在治理含砷废水和作为砷污染废水的指示性植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三种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佳  麻晓霞  马玉龙  马彩虹  张新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60-10562,10605
[目的]研究小球藻、螺旋藻和斜生栅藻3种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方法]以小球藻、螺旋藻和斜生栅藻为藻种,人工模拟配置不同浓度苯酚的废水为受试水样,进行微藻与苯酚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苯酚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螺旋藻和斜生栅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螺旋藻表现得更为敏感,当苯酚浓度高于200 mg/L时,螺旋藻死亡;小球藻、斜生栅藻对低浓度苯酚均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并随苯酚浓度增加其去除苯酚能力减弱。[结论]利用微藻处理低浓度含酚废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3种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联合毒性.[方法]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3种杀菌剂对饰纹姬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烯唑醇在24、48和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0.80、62.40和41.20 mg/L;苯醚甲环唑的LC50分别为11.50、10.40和9.00 mg/L;咪鲜胺锰盐的LC50分别为49.30、6.40和3.00 mg/L;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对饰纹姬蛙蝌蚪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9.90、2.50和0.03 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的联合毒性和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咪鲜胺锰盐+烯唑醇联合组中除了0.6U +0.4U毒性比组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外,其他3个毒性比组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为进一步了解农药对两栖类的毒性影响以及农药在农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温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6-12887,12918
[目的]探究杀虫双、杀虫单有机氮农药对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革胡子鲶仔鱼置于不同浓度的2种杀虫剂溶液中72 h并观察其中毒症状,对革胡子鲶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革胡子鲶幼鱼对杀虫双和杀虫单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杀虫双24 h LC50为272.367 mg/L,安全浓度为96.640 mg/L,属于低毒级;杀虫单24 h LC50为59.688mg/L,安全浓度为7.360 mg/L,属于中毒级。[结论]为安全合理地进行人工育苗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中兽药抗生素残留污染,为植物修复和人工湿地筛选较优去除兽用抗生素植物。【方法】选择4种常见水生植物(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美人蕉Canna indica和梭鱼草Pontderia cordata)和3种常用兽药抗生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和盐酸多西环素)构建水培试验体系,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环境中抗生素耐受性及去除效果。【结果】水培14 d后,4种供试植物对水体环境中的3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并且表现出抗生素低、中质量浓度(0~100μg/L)对植株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具有促进作用,均高于对照;高质量浓度(大于100μg/L)则抑制生长,植株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对照处理。100μg/L抗生素胁迫14 d后,各植株的去除效率最高,其中,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和盐酸多西环素去除效率最好的供试植物种类分别为皇竹草、美人蕉和美人蕉,去除效率分别为55.0%、56.2%和48.3%。【结论】在去除水体环境中的兽用抗生素时,本研究中4类植物对抗生素去除效率为美人蕉皇竹草梭鱼草、风车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茶树上蓟马种类并筛选防治蓟马的高效农药品种,为茶树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对云南农业大学茶园12个茶树品种上的蓟马种类进行调查,并评价3种常用农药对茶树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12个茶树品种上共采集蓟马706头,经鉴定,隶属2科4属6种,包括蓟马科3属5种,分别为三鬃蓟马属的褐三鬃蓟马,蓟马属的黄蓟马、黄胸蓟马、棕榈蓟马,大蓟马属的端大蓟马;管蓟马科1属1种,即简管蓟马属的华简管蓟马.茶树上褐三鬃蓟马和黄蓟马发生最严重,分别采集到195和183头,占蓟马总数的27.62%和25.92%;其中昌宁大叶种上蓟马发生最严重,共采集蓟马149头,占茶树蓟马总数的21.11%.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2.5%吡·高氮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3种农药对茶树蓟马均有一定的田间防治效果,药后7 d蓟马虫减退率和防效均达80.00%以上.[结论]茶树上的蓟马优势种为褐三鬃蓟马和黄蓟马,昌宁大叶种为蓟马偏好取食的茶树品种.微生物源生化农药25 g/L多杀霉素悬浮剂对茶树上蓟马的药效持久稳定,可作为今后防治茶树蓟马的首选农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分散液相微萃取(DLLME)技术,建立水体中三唑醇(Triadimenol)、腈菌唑(Myclobutanil)、氟硅唑(Flusil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己唑醇(Hexaconazole)、烯唑醇(Diniconazole)等6种三唑类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观察了萃取剂种类、萃取体积、萃取时间、涡旋速度、盐浓度和溶液pH值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以100μL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BMIM]PF6)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在涡旋速度为2 500r/min的条件下,对pH 4、NaCl质量分数为4%的5mL水溶液涡旋萃取3min。检测结果表明:6种三唑类农药在0.03~20.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0.999 9;检出限为0.002~0.006mg/L(S/N=3);对自来水、湖水和稻田水的加标回收率为69.7%~101.0%,变异系数为2.7%~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