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零换水条件下开展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可行性,为后续推动对虾零换水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的规模化产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串联养殖池系统,凡纳滨对虾虾苗放养密度690尾/m3,养殖周期91 d(13周),以生物絮团技术调控养殖水质,养殖全程不换水,定期监测与分析养殖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及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经13周的零换水养殖后,凡纳滨对虾平均存活率为(83.90±2.74)%,收获规格平均为14.50±0.99g/尾,单位水体对虾产量平均为8.39±0.48 kg/m3,饲料系数平均为1.25±0.06,养殖对虾单产平均耗水量为120.00±6.38 L/kg.从养殖第7周起,水体中生物絮团量维持在18.2~30.4 mL/L,pH基本维持在7.31~7.60,总碱度在116~224mg/L范围内波动变化,总氨氮(TAN)浓度降低至0.45 mg/L以下并保持至试验结束,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保持低于0.70 mg/L,硝酸盐氮(NO3--N)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至试验结束时接近135.0mg/L.养殖水体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异养细菌从第9周后一直维持在×106 CFU/mL的数量级水平,弧菌从第7周后一直维持在×lo2 CFU/mL的数量级水平.[结论]科学运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进行原位调控能实现高密度零换水的高效健康养殖,还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推动对虾养殖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温28.0℃时,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测定了6种体长(2.02~8.67 cm)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瞬时耗氧速率具有与河口水虾养殖的特点.其瞬时耗氧速率(V,mg/g·h)随时间(t,h)的延长与水体溶氧量(DO,mg/L)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犁属于顺应型;V随虾体长(L,cm)增长而降低,耗氧量却与体长呈正相关.当体长L=6.31 cm时,淡水和河口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具有相同的瞬时耗氧速率.体长L<6.31 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大于河口水养殖.L>6.31 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小于河水养殖;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窒息点随个体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温28.0℃时,在淡水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与体长及溶氧水平的关系,测定了6种体长(2.02~8.67cm)凡纳滨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瞬时耗氧速率具有与河口水虾养殖的特点。其瞬时耗氧速率(V,mg/g&#183;h)随时间(t,h)的延长与水体溶氧量(DO,mg/L)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V随虾体长(L,cm)增长而降低,耗氧量却与体长呈正相关。当体长L=6.31cm时,淡水和河口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具有相同的瞬时耗氧速率。体长L〈6.31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大于河口水养殖。L〉6.31cm时,淡水养殖虾耗氧速率小于河水养殖;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窒息点随个体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及相互关系。[方法]以480尾健康的凡纳滨对虾仔虾为试验对象,用高锰酸钾、甲醛、聚维酮碘3种药物分别进行单一药物和任2种药物组合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3种药物对凡纳滨对虾仔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甲醛:70.21、43.56、37.65、26.22 mg/L;高锰酸钾5.54、3.74、3.22、2.84 mg/L;聚维酮碘 7.05、5.26、4.39、3.53 mg/L;其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62、0.28、0.35 mg/L。这3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聚维酮碘>甲醛。[结论]聚维酮碘与高锰酸钾和甲醛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低毒性强度的甲醛对高锰酸钾具拮抗作用,当高锰酸钾与甲醛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以虾蟹为主要养殖对象,在养殖过程中集成水质调控、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疾病生物防控和质量安全控制等技术。利用三疣梭子蟹和鱼类等摄食病虾防治疾病传播、贝类滤食水体中的有机碎屑、浮游生物调节水质的特点,建立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主要养殖模式采用"虾—蟹—贝—鱼"等,养殖虾类主要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凡纳滨  相似文献   

6.
混养鲮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适宜的养殖模式,跟踪调查了2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前期单养对虾,后期混养鲮(Cirrhinus molitorella)],测定了混养前、后养殖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组成,水质指标以及凡纳滨对虾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混养后,养殖水体总氮、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混养前(P0.05),磷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混养前(P0.05),混养模式对虾养殖产量提高;经鉴定,混养前浮游植物共6门46种,混养后共6门44种,混养前、后对虾池塘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7.32×10~6个/L和7.84 mg/L、53.69×106个/L和4.24mg/L,混养后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均降低;浮游动物混养前共4门23种,混养后共4门17种,混养前、后对虾池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3 014.6 ind./L和3.981 mg/L、1 201.65 ind./L和0.968 mg/L,混养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密度均降低;混养后,浮游植物多样性提高,浮游动物多样性降低。以上结果表明,与单养模式相比,混养模式能降低养殖水体总氮、氨氮等含量,减少浮游生物数量,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同时降低浮游动物多样性,促进养殖水体藻相稳定,有利于提高对虾产量。  相似文献   

7.
采取L16(215)正交设计试验,开展5周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分析养殖水体中K+及K+、盐度、Ca2+、Mg2+四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体内ATP酶的影响。结果表明:K+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体长和体重增加及体内ATP酶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K+浓度为150 mg/L时成活率最高,而K+浓度为50 mg/L时生长速度最快,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酶活也最高;K+、盐度、Ca2+、Mg2+四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体内ATP酶也具有显著影响。本试验因素水平组合中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的最佳组合为盐度15、K+150 mg/L、Ca2+100 mg/L、Mg2+300 mg/L,生长速度的最佳组合为盐度15、K+50 mg/L、Ca2+100 mg/L、Mg2+100 mg/L,凡纳滨对虾体内Na+-K+-ATPase、Mg2+-ATPase、Ca2+-ATPase酶活的最佳组合为盐度5、K+50 mg/L、Ca2+100 mg/L、Mg2+100 mg/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广东沿海对虾主养区虾肝肠胞虫(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种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针对EHP、VPAHPND和SHIV的PCR检测方法,在广东茂名和汕尾两地区采集凡纳滨对虾样品检测EHP、VPAHPND和SHIV 3种病原,并针对生长缓慢或个体规格差异明显的部分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病原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东茂名地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VPAHPND和SHIV携带率分别为20.24%、2.38%和9.52%,汕尾地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VPAHPND和SHIV携带率分别为26.98%、4.76%和42.86%.根据养殖模式划分,土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以携带EHP为主,携带率高达40.48%;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主要感染SHIV,携带率为29.27%;工厂化池塘中,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和SHIV携带率较高,分别为21.88%和23.44%.池塘水、水源水、虾苗及丰年虫等养殖要素均能检出病原,其中池塘水和水源水中EHP和SHIV的检出率较高.对个体规格差异明显的患病凡纳滨对虾群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小规格样品的EHP感染率分别为30.00%和80.00%;在表现生长缓慢的患病凡纳滨对虾群体中,大、小规格幼虾样品的EHP携带率分别为95.00%和100.00%.[结论]广东沿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EHP和SHIV携带率较高、流行趋势明显,而VPAHPND检出率较低、流行趋势不明显.养殖水体是EHP、VPAHPND和SHIV的重要传播媒介,生物饵料也是养殖过程中病原传播的源头.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流行特点,尤其针对EHP和SHIV高携带率的现象,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纳豆菌抗菌脂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的影响和抑制对虾养殖源头弧菌数 的作用效果,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A0对照组)、50(A1组)、100(A2组)、200 mg/kg(A3组)NT-6 抗菌脂肽,投喂平均体 重为4.10(依0.10)g 的凡纳滨对虾3 周,测量和计算对虾的生长和形态指标以及染弧菌试验前后各试验组和对照组 水体和虾体中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数,染菌后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虾的死亡情况并计算对虾的存活率。结果表 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NT-6 抗菌脂肽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抑制水体和虾体中弧菌的生长,其中A2 组(100 mg/kg)的促生长和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扑草净对两种虾和两种水草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毒性试验,探究了扑草净对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以及对养虾池两种常见沉水植物金鱼藻和轮叶黑藻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对扑草净的耐药性要强于凡纳滨对虾;扑草净对金鱼藻的毒性要强于轮叶黑藻。应用扑草净去除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中金鱼藻和轮叶黑藻等沉水性植物的浓度控制以0.02~0.89 mg/L为佳。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工构建的藻丛刷(Algal Turf Scrubber,ATS)系统处理条纹斑竹鲨养殖用水,并对水中NO3--N、NO2--N、NH4+-N和PO43--P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以确定藻丛刷系统对观赏鱼养殖用水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为期60d,试验期间不换水。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水中NO3--N含量维持在5.64~9.87mg/L范围内,NO2--N含量维持在0.03~0.07mg/L范围内,NH4+-N含量维持在0.03~0.07mg/L范围内,PO43--P含量维持在1.33~1.78mg/L范围内。由此可见,在合适的养殖密度和适当的投饵条件下,藻丛刷系统能够有效净化鲨鱼养殖用水水质,使其在不换水情况下维持在稳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反冲洗对污水土地好氧生物过滤系统的影响。[方法]在流量1.4 m~3/d和曝气量1.8 m~3/h的条件下,以海泊河污水厂初沉池出水为试验进水,系统19 d完成挂膜。在气冲强度13.9 L/(m~2·s),水冲强度0.1 L/(m~2·s)的条件下,研究系统不同反冲洗周期(4、8 d)和反冲洗时间(1、2、4、6 min)下进出水COD和氨氮含量。[结果]4 d周期反冲洗4、2、1 min对系统生物膜破坏较小,平均出水COD含量为76.0 mg/L,出水氨氮含量均在5 mg/L以下,维持系统连续运行28 d。在8 d反冲洗周期中,反冲洗1、2、4 min后平均出水COD含量为93.0 mg/L、氨氮含量为6.8 mg/L,与4 d周期时出水相比略高;反冲6 min后,系统生物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出水COD和氨氮分别上升至130.8和14.1 mg/L,系统恢复需要4 d。[结论]建议对类似系统4~8 d进行1次4 min的反冲洗,如果出现堵塞可进行6 min反冲洗。  相似文献   

13.
朱宝玉  刘洋  林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46+6750
[目的]分析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深圳市荔枝湖湖水为试验进水,以CODCr、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为水质分析指标,研究生态砾石床对荔枝湖湖水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进水CODCr为16.7~30.7 mg/L、总氮为0.78~1.55 mg/L、氨氮为0.10~0.70 mg/L、总磷为0.057~0.120 mg/L和叶绿素a为15.7~47.7 mg/m3的条件下,生态砾石床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8%、5.3%、80.0%、52.4%、37.7%,出水浓度分别为10.2~21.1 mg/L、0.77~1.52 mg/L、0.04 mg/L、0.016~0.074 mg/L、10.1~31.9 mg/m3。[结论]生态砾石床适用于低污染水体的治理,对荔枝湖湖水的各种污染物有着稳定的去除率(总氮除外)。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育苗用水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8.20~8.30、水温为21.5~2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的24 h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3.089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194mg/L),最大毒物允许浓度(MATC)为0.86~1.80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054~0.113 mg/L);在pH为7.95~8.10、水温为23~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浮游期幼虫(2日龄)存活的48 h半致死浓度(LC_(50))为7.801 mg/L(NH_3-N=0.342 mg/L),96 h LC_(50)为2.445 mg/L(NH_3-N=0.107mg/L),144 h LC_(50)为1.294 mg/L(NH_3-N=0.057 mg/L);对浮游期生长的144 h EC_(50)为2.023 mg/L(NH_3-N=0.089 mg/L);浮游期的MATC为0.37~0.66 mg/L(NH_3-N=0.016~0.029 mg/L);总氨态氮浓度≤2.03 mg/L(NH_3-N≤0.089 mg/L)时,均有幼体变态为稚贝;变态期(眼点出现至变态成稚贝)幼体眼点出现率的192 h EC_(50)为1.460 mg/L(NH_3-N=0.064 mg/L),变态率的408 h EC_(50)为1.927 mg/L(NH_3-N=0.085 mg/L)。研究表明,根据各个时期的EC5推测,海湾扇贝育苗期间,在pH为7.95~8.10条件下总氨态氮浓度控制在0.40 mg/L(NH_3-N=0.018 mg/L)以下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海湾扇贝生态学及育苗期间的水质调控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幼参的生态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种微生态制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生态安全性,包括耐受性、生长免疫和对养殖水体的调控。结果表明:幼参对5种微生态制剂耐受性的顺序为试剂五〉试剂一〉试剂四〉试剂三〉试剂二,其中幼参对试剂五的耐受性最大,幼参对试剂二耐受性远小于其它各组;5种微生态制剂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微生态制剂能促进刺参的生长,特定生长率为1~2%/d;5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提高幼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其活性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除试剂一组0.5 mg/L和试剂三0.5μL/L的POD外)(P〈0.05)。对静水每24 h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48 h时,DO〈4 mg/L,NO2--N含量在24 h达到最低,随后逐渐上升;各组的DO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对照组的NO2--N、NH4+-N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在充气条件下每隔5 d进行一次监测,结果表明:第20天时,试剂一组和试剂四组的NH4+-N含量〉0.02 mg/L,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剂四组和对照组的NO2--N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第20天之前,各组NO2--N、NH4+-N含量(NH4+-N组15 d除外)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适用于水产养殖水体原位修复的滤料浮床生态调控系统,考察了不同床水比(浮床面积与水体面积比)条件下的水产养殖水体原位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当床水比为1∶10时,试验周期内的化学需氧量(CODMn)、NH3-N和溶解氧(DO)分别维持在20、0.07和6.5 mg/L左右,鱼苗的成活率和增重率比无浮床系统分别提高了13%和25%;床水比为1∶15时,净化能力不足,水质指标逐渐恶化;床水比为1∶5时,布水装置启动频繁,减缓鱼苗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石国玉  李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74-21275,21545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根据推流式反应器的理想特征,通过试验建立一个实用的CRI系统动力学模型:Ct/C0=exp(-k.x)。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得出COD和NH3-N的去污系统动力学经验模型:Ct/C0=0.961 4e-0.858 8x,Ct/C0=0.999 6e-2.728 3x,且2个经验模型的可决系数都大约为0.99,说明模型模拟得很好,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系统除污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RI系统处理工业废水,在进水COD保持在100 mg/L左右,NH3-N保持在8.68 mg/L时,COD最高去污率可达57.95%,NH3-N最高去污率为92.86%。该研究为CRI系统在实践中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AF-BAF工艺对猪场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养猪场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高的特点,采用厌氧生物滤池(AF)联合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工艺,研究其对废水中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为养殖废水处理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方法】以来自陕西杨凌本香集团某养猪场的废水为研究对象,以COD和NH3-N含量及其去除率为测定指标,在AF、BAF反应器分别成功启动后,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AF-BAF工艺对废水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AF和BAF反应器分别经89和25 d运行后成功启动。最佳运行工艺条件为:AF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8 h;BAF气水比为7,HRT为10 h。猪场废水经AF-BAF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为190~340 mg/L,NH3-N含量为40~70 mg/L,废水的COD和NH3-N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4.69%和87.72%。【结论】AF-BAF工艺对高浓度养殖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黄鱼育苗池水质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育苗期间水质变化状况作了探讨,获得以下研究结果:①在大黄鱼育苗期间,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范围为pH7.8 ̄8.1;NH3-Nt,0.13 ̄4.17mg/L;NH3-Nm,0.05 ̄0.167mg/L;NO2^0-N,0.004 ̄0.612mg/L;COD,5.32 ̄11.53mg/L。②水体中投放适量的藻类可有效改善水质,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③投饵后水质均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氨氮浓度有明显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对育苗期间水质变化状况作了探讨,获得以下研究结果:①在大黄鱼育苗期间,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范围为pH7.8 ̄8.1;NH3-Nt,0.13 ̄4.17mg/L;NH3-Nm,0.05 ̄0.167mg/L;NO2^0-N,0.004 ̄0.612mg/L;COD,5.32 ̄11.53mg/L。②水体中投放适量的藻类可有效改善水质,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③投饵后水质均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氨氮浓度有明显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