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梭梭种子活力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活力的主导因子。【方法】以新疆梭梭种子为材料,通过理化分析检测土壤因子(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应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梭梭种子鲜重、干重、幼苗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种子活力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不同地区种子幼苗性状及种子活力的比较发现托克逊县种源发芽势与发芽率优于其他种子来源地;不同地区梭梭土壤养分含量和ph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不同种源种子幼苗性状及种子活力的比较发现托克逊县种源发芽势与发芽率优于其他种子来源地。2)土壤因子中的pH对种子鲜重、干重、发芽率、活力指数Ⅰ、活力指数Ⅱ和活力指数Ⅲ的关联度系数相对较高,同时也是影响活力指数Ⅲ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sul型甜玉米种子乳熟后百粒重和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 3个早熟 sul型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分析了乳熟后甜玉米种子百粒重、发芽率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从抽丝后 30 d起发芽率已较高。百粒重和活力指数随成熟度增加逐渐增大 ,5 0 d百粒重最大 ,达到种子形态成熟 ;4 5 d活力指数最大 ,达到种子生理成熟。最佳采种期应以抽丝后 5 0 d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储藏年限对南瓜种子活力的影响程度,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从多方面综合比较南瓜种子活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储藏1 a的南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100%、85.33%、46.19粒/d;储藏5 a的南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100%、78%、44.29粒/d,与储藏1 a的南瓜种子相比无显著差异;储藏9、10 a的南瓜种子活力逐年下降,尤其储藏10 a的南瓜种子发芽率仅为40.66%,发芽势仅为12%,发芽指数为7.97粒/d,与储藏1 a的南瓜种子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初步表明,储存1~5 a的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整齐、整体活力较强,而常温储存10 a以上的种子活力较低,几乎失去种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授粉后不同收获时间对超甜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中提前收获超甜玉米种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026、GTL271、YC26、HJZ33和超甜玉米组合YC26/T026、YC26/HJZ33、GTL271/YC26为试验材料,研究广西和海南两地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广西秋季收获的种子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基本低于海南冬季收获的种子,4个自交系种子授粉后34~42 d的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授粉后第26天表现较差;3个组合种子授粉后34~38 d的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授粉后第26天表现较差。【结论】超甜玉米的适宜收获时间是授粉后34~38 d。  相似文献   

5.
种子是生物繁衍循环的重要器官,为探究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的适宜方法,以5个小麦常规品种西农889、小偃22、西农2611、矮抗58、周麦18和1个杂交品系西杂13为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加速老化试验以及测定电导率、幼苗生长情况、吸光度、模拟田间出苗率等6种方法,对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干质量、种子活力指数、根长、苗长、电导率、吸光度等活力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各活力指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矮抗58、西农889、西农2611种子活力较高,西杂13种子活力最低;标准发芽势、标准发芽率应用具有局限性,不能作为评估小麦种子活力及其田间成苗能力的活力指标;各小麦基因型间种子活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模拟田间出苗率与标准幼苗干质量、标准简化活力指数、苗长、老化发芽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相对电导率、D260 nm呈显著负相关。由结果可知,这些指标是可以用来评估小麦种子的活力和田间成苗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活力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米种子活力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为通过改良种子活力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了35个杂交组合,田间和室内测定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出苗势、发芽率和产量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田间活力指数与室内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室内活力指数等指标显著正相关。田间测定活力指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室内发芽活力指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他种子活力指标与产量相关不显著。[结论]室内发芽试验各指标与田间活力指数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室内发芽试验可以预测田间成苗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一串红种子活力适宜的预测方法及对观赏性状的影响,以‘奥运圣火’种子为材料,通过人工老化处理结合标准发芽试验,得到不同活力(低活力、中活力、高活力)的一串红种子,利用冷浸发芽试验测定种子活力相关指标,并与穴盘发芽试验活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冷浸试验及穴盘播种试验中不同活力的一串红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长、活力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标准发芽试验和冷浸发芽试验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活力指数与穴盘播种种子活力指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标准发芽试验用时较短,操作较简单,推荐用来预测穴盘播种中一串红种子的活力。不同活力的一串红种子,其植株主要观赏性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种子高活力玉米品种改良选育的亲本组配规律,选用10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母本,另9个为父本,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组配90个杂交组合,对百粒质量、标准发芽率、冷浸发芽率、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等4个与玉米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进行测定,计算配合力效应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90个组合在4个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母本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对百粒质量、冷浸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对标准发芽率有显著影响;父本GCA效应除对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性状都有极显著影响;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对各性状都有极显著影响。冷浸发芽率与标准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百粒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84%。因此,在玉米种子高活力自交系改良中,冷浸发芽率可以在早代选择,标准发芽率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宜在晚代选择,在玉米种子高活力组合选育中,选择SCA高的组合的同时应保证一个亲本具有较高的GCA效应,TCA决定着组合F1代种子活力的高低,可作为选育高活力杂交组合的理论依据之一。Xinzi3113、LM34F、516M、3564M和LH82等自交系GCA效应较高,是种子高活力育种中改良其他自交系和组配杂交种的优异材料。Xinzi3113×LH82和Xinzi3113×516M是优良的种子高活力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对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种子活力、生理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甜玉米种子贮藏及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和‘农甜99’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处理玉米种子,沙床发芽法检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了种子的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SRAP标记检测不同处理时间种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生理指标和遗传多样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结果】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REC和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POD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18.32%和43.15%、10.73%和15.38%、19.43%和23.60%、41.85%和45.70%、69.78%和71.74%、52.02%和71.60%;浸泡24 h的REC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68%和27.68%,MD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50%和47.08%。老化处理使种子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9.35%和23.58%、25.00%和20.00%、96.99%和83.35%。相关性分析发现,2个品种老化种子浸出液的REC和MDA含量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HA和POD活性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的活力以及DHA、POD活性逐渐降低、REC和MDA含量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处理降低了种子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农甜88’种子耐老化能力强于‘农甜99’。  相似文献   

10.
以7个甜玉米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5种常用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与其种子的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抗冷测定的发芽率和模拟田间出苗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认为,幼苗生长测定、抗冷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均是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