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五山丝苗和黄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稻品种,连山县农科所引进并进行有机栽培示范.2011年示范种植五山丝苗6.7 hm2、黄华占10 hm2,结果显示,这两个品种抗性强、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表现适中,适宜在我县作中造和晚造种植,其中五山丝苗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56 kg,黄华占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43 kg,分别比当地主栽有机稻品种象牙香占增产16.9%和13.5%.  相似文献   

2.
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常规优质稻新品种,2007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南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具有米质优、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强、稳产高产等特点。对黄华占在湖南的表现、黄华占的培育及育种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优质稻黄华占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常规中、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2005年引进湖南,于2007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南3年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中,具有米质优、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强、稳产高产等特点.对黄华占在湖南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常规水稻黄华占在汕头市的示范种植表现,介绍了其晚造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早播、适龄栽插、科学施肥管水、病虫草鼠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华占"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黄新占"与"丰华占"杂交育成的新品种,2010~2011年,奉化市对该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增产幅度达30%以上,并对其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最终结果表明,蔺草茬晚稻完全可以用"黄华占"品种替代"玉占"品种。  相似文献   

6.
广源占5号是以金科占121选为母本、矮秀占为父本进行杂交.并运用组群筛选法育成的早晚造兼用、大穗型优质高产常规籼稻新品种,其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直链淀粉含量16.7%,米饭软硬适中;丰产性好,穗长粒密;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适宜广东省中南及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2008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优质稻黄华占在桐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以其产量高、食味佳、抗倒性好等综合优势深受南方稻区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和稻米企业的欢迎。2012年和2013年在桐城市试验示范表明,黄华占为一季稻早熟品种,具有多蘖中穗型经济性状,抗病性中等,株型紧凑,植株矮,茎秆弹性好,熟期转色佳等特点。提出了黄华占在桐城市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优质常规稻新品种黄华占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总结了优质常规稻新品种黄华占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做厢、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化学除草与间苗补苗、合理施肥、薄露灌溉、加强病虫鼠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稻品种。该品种先后于2005年、2007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及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介绍了该品种在益阳市赫山区的产量结构形成特点,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玉香油占是2007年被农业部确认的籼型超级常规稻品种,具备产量高、米质优、生长后期抗稻飞虱、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优点,是2005年以来广东一直推广的主导品种,2006年引入海南进行区域试验展示和示范.介绍了该品种在海南省区试、展示和丰产示范种植表现,同时总结了其在海南的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并对其在海南的推广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高产杂交籼稻Ⅱ优798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798是利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海恢798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型紧凑、生长旺盛、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倒、适应性广、抗性强、易制种等特点,2009年5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文章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其制种技术要点包括选择最佳的制种季节及扬花期;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安排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合理管理水肥;适时适量喷施"九二○",提高异交结实率;严格除杂,确保种子质量,并注意病虫防治等。  相似文献   

12.
黄华占是我国矮化育种、超高产育种和优质稻育种成果的综合集成。黄华占比优质稻对照种粤香占和特籼占25增产且显著提高了蒸煮和外观品质;比七桂占增产30%;比汕优63增产极显著,且早熟6 d,品质高3个级别,达国标优质稻一级;与两优培九平产,早熟7 d,品质高2个级别,达部颁优质稻1等。黄华占大面积生产表现优良的耐热性、广适性和耐肥抗倒性强,已通过广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浙江6省(区)审定,江西省南昌市和上饶市引种许可,2010年上升国家长江中下游、云南省、陕西省和重庆市区试复试。迄今利用黄华占已育成5个审定品种和4个新品系。该种南方稻区种植面积已达100.68万hm2,创社会经济效益34亿元。  相似文献   

13.
桃优香占为三系不育系桃农1A与优质常规稻黄华占配组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2等优质稻米;具有高产、优质、株型松紧适中、耐肥抗倒、分蘖能力强、后期落色好等特点,适合在湖南省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赣晚籼 2 9号”属中晚熟晚籼水稻新品种 ,该品种产量水平 675 0~ 82 5 0kg/hm2 ,属高产、稳产型品种 ;品质优 ,中抗稻瘟病 ,高抗白叶枯病 ,适合在江西、浙江及湖南部分地区作二晚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密肥条件对超级稻珞优8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密肥生态条件下超级稻珞优8号的生长及高产群体的结构特征,为超级稻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早季,以超级稻珞优8号为材料,进行4个抛栽密度48万株/ha(A1)、60万株/ha(A2)、72万株/ha(屯)、84万株/ha(A4)和2个施氮水平150kg/ha(B1)、225kg/ha(B2)试验,生长期内调查超级稻茎蘖动态,并进行干物质测定及成熟期穗粒结构调查等。【结果】超级稻珞优8号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产量差异,以抛栽密度48万株/ha(A1)、施氮水平150kg/ha(B2)组合的综合效益最佳。【结论】生产中,通过适宜抛栽密度、合理施用氮肥和采用“好气灌溉”调节水分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育高产长粒型高档优质常规稻新品种,为促进广西高档优质米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持.[方法]以长粒型品种黄华占为母本、高产优质品种力源占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高产长粒型高档常规优质籼稻新品种,并于2011~2016年分别参加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选育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桂北和高寒山区稻作区扩区试验,观察其综合表现.[结果]桂育9号的生育期早造123 d,晚造108 d,粒长7.1~7.3 mm,整精米率61.8%,千粒重23.5 g,每穗总粒数160.9粒,结实率76.6%,综合米质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在品比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达8628.0和6978.0 kg/ha,比对照种柳沙油占202(对照,CK)分别增产11.50%和13.50%.在区域试验中,早、晚造平均产量分别为6426.0和7290.0 kg/ha,比CK增产5.75%和11.47%.在生产试验中,晚造平均产量6514.5 kg/ha,比CK增产10.08%.桂北及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时平均产量分别为9235.5和8433.0 kg/ha.在百色市和河池市百亩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分别为9836.1和10944.0 kg/ha.桂育9号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4039号,2017年9月获新品种权授权,授权号CNA20140926.1.[结论]桂育9号具有粒型长、产量高、整精米率高、米质优、耐肥、抗倒力强等优点,适宜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北稻作区作为早、中稻种植,也可在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黄廷钰 《北京农业》2012,(27):27-28
宜优115是南平市农科所用自行选育的恢复系南恢115与宜香1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突出,适宜福建省稻区种植。作再生稻种植具有头季稻产量高、再生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再生稻高产栽培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密肥生态条件下超级稻珞优8号的生长及高产群体的结构特征,为超级稻的栽培调控和群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早季,以超级稻珞优8号为材料,进行4个抛栽密度48万株/ha(A1)、60万株/ha(A2)、72万株/ha(A3)、84万株/ha(A4)和2个施氮水平150 kg/ha(B1)、225 kg/ha(B2)试验,生长期内调查超级稻茎蘖动态,并进行干物质测定及成熟期穗粒结构调查等。【结果】超级稻珞优8号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产量差异,以抛栽密度48万株/ha(A1)、施氮水平150 kg/ha(B1)组合的综合效益最佳。【结论】生产中,通过适宜抛栽密度、合理施用氮肥和采用“好气灌溉”调节水分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油一稻一稻种植模式下磷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磷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17.01%.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磷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晚稻施用磷肥没有增产作用.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一稻一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菜时施用磷肥.而在种植早晚稻时只施氮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