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疆典型草原黑钙土腐殖质组分的垂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海拔高度典型草原黑钙土有机碳总量、腐殖酸种类和腐殖质矿物复合体等土壤剖面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改良的B.B.Пономарёва和плотникова法进行分组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结果]新疆典型草原黑钙土有机碳总量变化范围为71.08 ~44.21 g/kg,胡敏酸(HA)含量变化范围为8.09 ~44.63 g/kg,而富啡酸(FA)变化范围为10.35~36.72 g/kg.腐殖质矿物复合体以粘土矿物复合体为主,即胡敏酸紧结合态为75.13; ~85.14;,而富啡酸紧结合态的是33.92; ~ 38.48;.腐殖质矿物复合体随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为胡敏酸和富啡酸都是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在波动中逐渐减少,即45.54、27.36、19.90、32.71、26.25和13.85 g/kg.[结论]新疆典型草原黑钙土有机碳总量和腐殖质不同组分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且腐殖酸类型以富啡酸胡敏酸型为主,HA/HF>1.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宁夏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碱化度高等问题,以连作黄瓜1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施用鸡粪(CK)、鸡粪+有机酸性改良剂(T1)、含氮量与鸡粪相等的柠条堆肥(T2)、含氮量相当于鸡粪75%的柠条堆肥(T3)、含氮量相当于鸡粪50%的柠条堆肥(T4)、含氮量与鸡粪相等的柠条堆肥+有机酸性改良剂(T5)、含氮量相当于鸡粪75%的柠条堆肥+有机酸性改良剂(T6)、含氮量相当于鸡粪50%的柠条堆肥+有机酸性改良剂(T7)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添加有机酸性改良剂可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EC及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缓苗期,T1、T5、T6处理土壤pH值较CK显著下降;T1、T7处理土壤EC较CK显著提高;T6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较CK显著增加106.61%,T5处理次之;T6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较CK显著提高42.78%,T7处理次之;T7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较CK显著增加103.54%,T1、T6处理次之;T6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CK显著增加;T6、T7处理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较高,均显著高于CK;T7和T1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K;T5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多,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7处理放线菌数量最高,T2、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1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最多,T7、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盛果期,T6处理土壤pH值最低,T7处理次之,均显著低于CK;T6处理土壤EC最高,T1、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7处理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均最高,T6处理较高,均显著高于CK;T6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1和T7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最高,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7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T6和T7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最高,均显著高于CK;T6处理土壤放线菌数量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6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最高,T5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高,T6、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拉秧期,T5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7和T3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均显著高于CK;土壤蔗糖酶活性以T1处理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6和T7处理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与CK差异不显著;T7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高,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真菌数量T6处理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数量T5和T7处理较高,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综上,柠条堆肥和有机酸性改良剂配合施用的T6和T7处理可以有效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以及微生物数量,综合成本考虑,以T7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保水剂对胶园土壤生物活性及橡胶树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开割橡胶树抗旱和高产的保水剂用量,为橡胶树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支持。【方法】以15割龄的橡胶树热研7-33-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CK),比较不同保水剂施用量(T1:60 g/tree、T2:120 g/tree、T3:180 g/tree、T4:300 g/tree)对胶园土壤pH、水分、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橡胶树胶乳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保水剂提高了胶园土壤含水量和速效养分含量,但对土壤pH无影响;同时还促进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增加,但未改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总体比例,土壤微生物仍以细菌为主;不同处理土壤酶活性和橡胶树胶乳产量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呈单峰曲线态势。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转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氨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橡胶树干胶产量均随着保水用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且各处理中以T2用量对提高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加橡胶树产量效果最佳;与CK相比,T2处理的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346.42%、191.48%,而土壤真菌...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年春季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不同抚育间伐蓄积强度0%(CK)、5%、10%、15%、20%和25%设置锐齿栎次生林试验样地12块,并于2018年10月对所有试验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并按径阶打生长锥获取木芯,以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能提高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强度5%样地的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年平均增长量(1.31 m2·hm-2和8.84 m3·hm-2)、总增长量(9.14 m2·hm-2和61.88 m3·hm-2)、年平均增长率(6.80%和7.89%)和总增长率(58.40%和70.16%)最高,且均与CK呈显著差异(P<0.05)。2)间伐强度5%和10%样地林分蓄积量分别在间伐后第4年和第7年达到未间伐样地的林分蓄积量。3)间伐强度5%~20%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均>CK,其中5%样地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在间伐后增长最快。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其中5%间伐强度最为有利,该强度下林分蓄积量可以在较短年限达到并超过未间伐样地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田间增温水灌溉(ZW)和井水灌溉(CK)小区实验,研究滴灌温度对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增温滴灌和井水滴灌2水平3重复处理,在棉花蕾期、铃期时采集棉花根际0~20 cm土壤,测定土壤速效N、有效P、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并在蕾期时取完整灌水周期中根际土壤鲜样测定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蕾期时ZW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较CK减少13.51%(P0.05),铃期时,有效磷含量减少26.7%(P0.05),两时期中ZW处理下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略低于CK处理(P0.05);完整灌水周期内ZW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灌水后第3 d,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别增加了41.5%(P0.05)、45%(P0.01)、19%(P0.05),灌后第5 d,放线菌数量增加了93.2%(P0.01),总增加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结论】增温水灌溉可以促进棉花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降低土壤中养分含量,亦可丰富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三者的关系,为合理治理、改造人工纯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山区,对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kaempfer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灰楸(Catalpa fargesii)纯林及各混交林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针阔混交林可提高土壤全N、速效N、全P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平均值较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16.66%和53.76%,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较针叶纯林提高95.87%,其中细菌数量提高幅度为104.47%,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土壤转化酶与脲酶、过氧化氢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r<0.05),并与土壤细菌数量及土壤基本养分(全N、速效N、速效K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放线菌与土壤全N、速效N、有机质含量和pH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针阔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再分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能够及时反映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伊犁典型草原栗钙土有机碳总量、腐殖酸种类和腐殖质矿物复合体的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壤剖面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改良的B.B.Пономарёва和Т.А.Плотникова法,即重铬酸钾-外加热法进行分组测定.[结果]典型草原栗钙土中有机碳总量海拔高度从869到1 657 m的变化范围为9.89~47.84g/kg,其中胡敏酸(HA)含量变化范围为12.9~44.27 g/kg,富啡酸(FA)变化范围为15.84~32.14 g/kg,而胡敏素为23.59 ~ 71.21 g/kg.腐殖质矿物复合体以粘土矿物复合体为主,即胡敏酸紧结合态为5.36~16.33;;而富啡酸紧结合态复合体含量较低,只占复合体总量1.06;~3.84;.腐殖质矿物复合体随土壤剖面的分布规律不论是胡敏酸还是富啡酸,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即32.07、20.35、18.44、23.57、20.04和29.75 g/kg.[结论]新疆典型草原栗钙土有机碳总量和腐殖质不同组分在海拔高度和土壤剖面中的含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且腐殖酸类型在高海拔处和剖面上层以富啡酸-胡敏酸型为主,HA/HF>1,而低海拔处和剖面下层以胡敏酸-富啡酸型为主,HA/HF<l.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减氮施肥对水稻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显著性提高。20%氮肥减施(T2)后有机质、pH、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有所上升,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显著性升高,各处理间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苗期,30%氮肥+50%有机氮(T3)施肥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数量明显提升。在水稻分蘖期,100%氮肥施肥(T1)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性升高。在水稻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水稻生长期间可培养木霉菌数量差异都不显著。说明在稻菜轮作土壤中实施合理减氮施肥是减少养分累积、保持土壤养分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碱性肥料和生防菌制剂配合施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碱性肥料与生防放线菌制剂配合施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大田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酸性土壤和微碱性滩涂土壤为试验对象,每种土壤设置常规肥料(CCF,CK)、碱性肥料(AF)、常规肥料+放线菌制剂(CCF+Act)、碱性肥料+放线菌制剂(AF+Act)4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香蕉生物量、土壤pH、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①酸性土壤和微碱性滩涂土壤中均以常规肥料处理(CCF,CK)的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最高,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施 (AF+Act)的病情指数最低,分别较CCF(CK)降低了46.71%和33.21%,且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施能显著促进香蕉株高的增长和地上部、根系干质量的积累。②在酸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较CCF(CK)分别增加了114.9%和153.9% (P<0.05),真菌数量减少了42.3% (P<0.05),细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分别增加了2.72和3.37倍;在微碱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CCF(CK)增加了37.0%和13.0% (P<0.05),真菌数量减少了57.7% (P<0.05),细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分别增加了2.90和2.24倍。③在酸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较CCF(CK)分别增加了31.56%,38.79%,6.88%和37.52% (P<0.05);在微碱性土壤中,AF+Act处理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较CCF(CK)分别增加了20.02%,44.35%,6.63%和163.33% (P<0.05)。④无论在酸性土壤还是微碱性滩涂土壤中,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细菌/真菌值、放线菌/真菌值、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碱性肥料和放线菌制剂配施可以优化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香蕉生长,增强香蕉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汞(Hg)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的全球污染物之一,土壤微生物对汞胁迫的敏感性强于动植物,可从微生物角度为蔬菜土壤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应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对照(CK)、低浓度汞(T1)、中浓度汞(T2)和高浓度汞(T3)胁迫处理下蔬菜土壤hgcA基因数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1处理增加细菌和hgcA基因数量,分别比CK、T2和T3提高了37.48%和12.01%、57.31%和19.37%、88.85%和14.82%。汞胁迫降低了真菌数量,其中T2处理降低最显著。T3处理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T1处理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土壤细菌门水平上,共获得18个类群,其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为优势类群,且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T2和T3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均表现随汞浓度增加逐渐递减的趋势。土壤真菌门水平上,共获得9个类群,其中子囊菌门、被孢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度共占真...  相似文献   

11.
丝瓜与伴矿景天间作对土壤Cd形态及丝瓜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盆栽实验将丝瓜和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间作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并向土壤添加钙镁磷肥或向丝瓜根际添加固镉菌剂,研究间作对土壤Cd的形态及丝瓜重金属积累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瓜与伴矿景天间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丝瓜的结果数量,同时存在增大丝瓜果实中Cd含量的风险;通过施加固镉菌剂或钙镁磷肥增加了丝瓜的结果数,且丝瓜果实中Cd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定值。同时,景天和丝瓜对土壤Cd具有移除能力,丝瓜主要表现在茎叶对Cd的吸收,其中重污染土壤中的景天和丝瓜对土壤Cd的移除能力大于低污染土壤种植的景天和丝瓜。总体来看,丝瓜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间作可用于低污染土壤进行边修复边生产。但是,由于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在间作的同时可采取施固镉菌剂或钙镁磷肥等措施来降低果实部分Cd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为确定凤丹与作物之间的轮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用凤丹根、茎、叶浸提液及其根际土浸提液浇灌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浸提液浇灌玉米幼苗的株高、根长变短,植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减少。凤丹浸提液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减少了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根浸提液处理组的减少程度最大,其次是凤丹根际土浸提液,凤丹茎和叶浸提液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大于其对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影响。【结论】凤丹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凤丹根浸提液凤丹根际土浸提液凤丹茎、叶浸提液。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党参和黄芪根际土壤水浸液对亚麻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党参和黄芪根际土壤水浸液在0.5、0.25、0.125和0.062 5g·mL-1 4个质量浓度下对亚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草药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受体亚麻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其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亚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低质量浓度时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在高质量浓度时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对亚麻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柽柳和白刺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青海柴达木地区2种植物的耐盐性,为青海地区更加合理地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幼苗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各幼苗在不同含盐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5%(对照),0.40%,0.50%,0.60%,0.70%,0.80%)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显著抑制2种幼苗的生长,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株高、地径增长量和全株鲜质量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生长的影响大于柽柳;2种幼苗干质量下降率在盐胁迫的影响下基本无明显差异。(2)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叶片Na+、K+含量及Na+/K+值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叶片Na+、K+含量的影响大于柽柳。(3)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柽柳。【结论】盐胁迫对白刺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大于柽柳,柽柳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在青海柴达木地区,柽柳更适合在更高(0.60%)含盐量的盐渍土中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 bp的Wolbachia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 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 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相似文献   

17.
构建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重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将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将重组质粒分别电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3770和X4550,获得重组疫苗菌株St-Eg95-Eg.ferritin,对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状态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PCR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Western blot检测Eg95-Eg.ferritin蛋白在重组菌中获得表达;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可稳定存在,且不影响重组菌的生长状态,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安全无毒性。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将为研究包虫病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黄瓜YABBYs家族及对CsYAB1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探究,通过BLASTp比对鉴定黄瓜YABBYs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蛋白质水平分析和染色体定位,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在黄瓜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CsYAB1a基因,对转基因株系进行表达量分析和表型观察统计;通过外源喷施脱落酸和生长素处理检测CsYAB1a基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黄瓜YABBYs家族包含8个家族成员,所有成员均包含C2C2锌指结构域和YABBY结构域;大部分YABBYs基因在生殖器官有表达,CsYAB1a基因主要在花瓣原基和子房外果皮中富集,并呈现出远轴端表达的极性模式。2)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CsYAB1a基因导致雌雄蕊发育畸形且果荚变短、叶片细长并向远轴端卷曲等表型;CsYAB1a基因调控拟南芥果实和叶片的发育,并对果实发育基因AtSPL、AtINDAtHEC以及叶片极性基因AtAS1AtKANs的表达量有影响。3)黄瓜YABBYs基因启动子包含5种激素响应元件,CsYAB1aCsCRC基因对外源脱落酸和生长素喷施处理均有响应。综上,推测黄瓜YABBYs家族可能在黄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CsYAB1a基因调控黄瓜果实和叶片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作用.深绿木霉适合作为青蒿苗肥,部分替代化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植物杂种后代减数分裂异常与花粉败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获得芸薹属三基因组双倍体,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三基因组双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规律。【结果】与单倍体相比,双倍体花粉育性得到一定恢复,但可育花粉的比例较低,只有10%~20%。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双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以形成同源二价体为主,但也有部分染色体形成四价体或六价体。四价体有3种形式:B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AC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及B与AC基因组之间形成的异配四价体。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均等分离的细胞占总数的70%左右,在第2次减数分裂期也观察到非正常分裂如非四分孢子、微核等现象。【结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异常行为可能是导致花粉育性不高的重要原因;虽然不正常的减数分裂导致花粉育性下降,但双亲染色体的异源联会可为双亲遗传物质的交换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