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2株分离自海南海域的微藻——双眉藻(Amphora sp.BQW)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HN)分别处理幼虾养殖废水。结果表明,双眉藻和等鞭金藻均能在幼虾养殖废水中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是0.168和0.05。培养8 d后,等鞭金藻和双眉藻对幼虾养殖废水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9%和70.9%,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和28.7%,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0%和85.7%,亚硝酸盐氮无显著差异,而氨氮含量则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固定化海洋微藻进行海水水产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研究。首先探讨了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性。其次研究了海藻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2~10 d微藻生长与对照比无抑制现象,表明两种海洋微藻对20~100 mg·L-1氨氮具有强耐受力。固定化胶球中细胞密度对氮磷去除有影响,对氮去除的适宜藻细胞密度是250万·胶球-1,对磷高去除的细胞密度是1 000万·胶球-1。小球藻的脱氮除磷能力大于绿色巴夫藻,在50 mg·L-1初始浓度下,5 d氨氮去除率为33.8%。5 d磷最高达到32.0%。去污结束时,藻细胞均有生长,固定化细胞1 000万·胶球-1增长率最低。本研究可为藻类净化海水养殖废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3 种微藻对人工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大沙河淡水水域的小球藻 PKU AC201 ( Chl or el l a sp.PKU AC201)及分离自深圳湾海水水域的 两株微藻小球藻 PKU AC117( Chl or el l a sp.PKU AC117) 和链带藻 PKU AC128(Desmodesmussp.PKU AC128)为材料、 研究其对人工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培养 7 d、淡水小球藻、海水小球藻和链带藻的 OD 680 可分别达到 1. 4、1. 2、0. 5、生物量分别达到 158. 5、139. 7、58. 8 mg/ L、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0. 0% 、80. 2% 、57. 1% 、对可溶性磷酸 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4. 7% 、72. 2% 、55. 1% ;3种微藻对污水具有较好的耐性、 通过同化吸收作用而非吸附作用可有 效地去除人工污水中的氮磷、且小球藻的生长情况及对氮磷的吸收情况均优于链带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对养殖废水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微藻藻种.[方法] 选取小球藻JY-1(Chlorella sp.JY-1)、小球藻SY-4(Chlorella sp.SY-4)以及链带藻SH-1(Desmodesmus sp. SH-1)等3株微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水产养殖废水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 培养5 d,JY-...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微藻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笔者进行了念珠藻(Nostoc sp.)、鱼腥藻(Anabaena sp.)、鞘丝藻(Lyngby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适应性试验,检测了小球藻对不同处理阶段的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检测了废水培养小球藻至对数期后添加营养液后藻种密度、pH及导电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藻种中,小球藻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适应性最强。废水中TN,TP,COD浓度越高,微藻对其去除效果越好。去除效果依次为废水原液>厌氧发酵废水>处理后废水。小球藻可以高效去除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TN,TP,COD,对橡胶加工废水原液TN,TP,COD去除率分别为89.21%%, 70.00%, 49.33%。利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培养小球藻至对数期后添加营养液可以有效延长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6.
水体污染和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微藻同时具有净化水体及固定CO2的能力,为探讨藻类对三种混合氮源的去除率及对CO2的固定速率,本研究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绿球藻(Chlorococcum sphacosum GD)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对象,接种于由尿素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浓度为247 mg/L)作为混合氮源的缺碳BG-11培养基中,在通入300mL/min的空气提供碳源的条件下研究微藻对不同氮源的去除率及CO2的固定效率。结果表明,在混合氮源中,三种微藻对氮源的利用存在差异,铵态氮的吸收利用均受到抑制。斜生栅藻对尿素氮、硝态氮、铵态氮的去除率分别92.90%、79.28%、22.86%,对尿素氮的利用率最高;绿球藻分别为78.00%、80.10%和39.45%,普通小球藻分别为62.00%、81.04%、34.66%,绿球藻和普通小球藻均以对硝态氮的利用率最高。斜生栅藻、绿球藻和普通小球藻CO2最大固定效率分...  相似文献   

7.
在扩大培养的条件下,研究小球藻在沼液中的生长状况,小球藻对沼液中氨态氮、活性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小球藻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球藻在沼液中生长良好,对氨态氮和活性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62.5%,沼液培养的小球藻蛋白质含量降低,而脂肪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生植物、滤食性动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选取水生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滤食性动物螺蛳(Bellamya aeruginosa),通过金鱼藻、狐尾藻、螺蛳、金鱼藻+狐尾藻、金鱼藻+螺蛳、狐尾藻+螺蛳、金鱼藻+狐尾藻+螺蛳7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研究在静水条件下不同处理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净化,尤其是对养殖具有毒害效应的氨氮、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0d后各处理都能使氨氮及亚硝态氮下降到0.5和0.1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0%以上,其中金鱼藻处理比其余各处理能更快地减少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态氮含量,且能使氨氮及亚硝态氮去除率在18d内达到96.37%和97.85%;各处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体中的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在30d后分别达到14.93%~20.92%和11.95%~17.92%,其中以狐尾藻及狐尾藻+螺蛳处理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狐尾藻处理对TN的最大去除率在第18天达到26.62%,且狐尾藻能更迅速地去除水体中的TN,仅12d就能达到24.20%的去除率,狐尾藻+螺蛳处理在第24天达到24.65%;随着时间的延长,组合处理比单一处理更具有优势,金鱼藻+螺蛳处理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第6天就能去除TP的31.54%,且金鱼藻+螺蛳处理对降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效果最好。综上,对于氨氮、亚硝态氮及TP含量高的养殖废水,金鱼藻比狐尾藻和螺蛳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固定化藻类技术应用于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末期的普通小球藻进行固定,制备3、4、5 mm不同粒径的固定化藻球,比较悬浮藻与不同粒径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及微藻的生长特性。并选择直径为4 mm的藻球、空白胶球、悬浮藻液分别按10%和15%的填充率投放入海水养殖废水中,研究不同填充率条件下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净化效果。[结果]4 mm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去除率较高,填充率为15%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但藻细胞生长被延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工厂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豆制品废水培养小球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豆制品废水培养小球藻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豆制品废水、灭菌处理和不同营养组合条件对小球藻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去污效果.结果表明,豆制品废水完全适合用于小球藻的培养.利用豆制品废水进行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只需适量添加镁离子、氮元素和磷元素.高压灭菌后培养藻的最大OD680值为2.721,而未灭菌培养藻的最大OD680值仅为1.834,废水的灭菌预处理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小球藻对豆制品废水有较好的去污效果,其中COD的去除率为72.9%,TN的去除率为64.2%,TP的去除率为84.9%.表明利用豆制品废水培养小球藻获得油脂的同时又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1.
李妍丽  柯林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6):1303-1308,1327
[目的]筛选到在自然条件下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砷污染的微藻。[方法]以4种微型绿藻 (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Chlorella minata、Chlorella vulgaris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为材料,选取6个不同浓度的As(III)(0.5、1.0、2.0、5.0、10.0、20.0 mg/L)进行培养处理,以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这4种藻类对砷的耐受性及其吸附情况。[结果]小球藻Chlorella sp. zfsaia对砷的毒害有敏感性,当砷浓度超过10mg/L时,其生长受到抑制,EC50值分别为17.32 mg/L;当砷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小球藻Chlorella minata和Chlorella vulgaris生长不受影响,对砷具有较高的耐受性,24 h后,它们对砷的去除率分别达77.02%、72.18%和81.36%。[结论]该研究表明藻类在治理含砷废水和作为砷污染废水的指示性植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栅藻(Scendesmus dimorphus)为研究对象,将微藻培养和养猪沼液废水处理相结合,通过贴壁培养在处理沼液废水的同时耦合藻类油脂生产,并比较了栅藻贴壁培养与悬浮培养藻细胞生长情况及对N的利用效率,为藻类生物燃料生产及降低沼液废水处理成本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贴壁培养下藻细胞生物产率为6.15 g·m-2·d-1,高于栅藻悬浮培养的生物产率5.48 g·m~(-2)·d~(-1);贴壁培养下藻细胞对N的吸收率为85.23%,高于悬浮培养N的利用率77.84%。在初始NH_3-N、TP及COD浓度分别为281.2、29.1、551 mg·L~(-1)的沼液废水中贴壁培养栅藻,藻类生长状况与正常BG11培养相近,生物产率分别为6.26 g·m~(-2)·d~(-1)与6.23 g·m~(-2)·d~(-1);油脂含量相差不大,分别占细胞干重的34.6%、35.2%;沼液废水中NH_3-N、TP及COD去除效率分别为99.04%、73.06%和72.32%。  相似文献   

13.
李妍丽  刘健  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702-8706
[目的]筛选到在自然条件下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砷污染的微藻。[方法]以4种微型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Chlorellaminata、Chlorella vulgaris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为材料,选取6个不同浓度的As(III)(0.5、1.0、2.0、5.0、10.0、20.0mg/L)进行培养处理,以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这4种藻类对砷的耐受性及其吸附情况。[结果]小球藻Chlorella sp.(zf-saia)对砷的毒害有敏感性,当砷浓度超过10 mg/L时,其生长受到抑制,EC50值为17.32 mg/L;当砷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lum、小球藻Chlorella minata和Chlorella vulgaris生长不受影响,对砷具有较高的耐受性,24 h后,它们对砷的去除率分别达77.02%、72.18%和81.36%。[结论]该研究表明藻类在治理含砷废水和作为砷污染废水的指示性植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培养液铁离子浓度对单生卵囊藻和月牙藻细胞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液中添加不同量柠檬酸铁(0、0.0039、0.039和0.39 mg/L)对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和月牙藻(Selenastrum sp.)细胞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生卵囊藻和月牙藻分别在柠檬酸铁添加量为0.039 mg/L和0.39 mg/L时具有最大的蛋白、总糖、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单生卵囊藻和月牙藻均在柠檬酸铁添加量为0.39 mg/L时具有最大的总脂肪含量,分别为13.76%和22.78%,比相应未添加铁组分别提高了318%和160%。单生卵囊藻富含18:3n3,月牙藻富含18:2n6。培养液中高的铁离子浓度诱导两种藻细胞合成更多的饱和脂肪酸。相比单生卵囊藻,月牙藻对培养液中高铁离子浓度的耐受力更强,更适合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对大棚对虾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确定净化废水时蓝蛤的养殖密度。[方法]设4个光滑河蓝蛤养殖密度处理,分别为0.5、1.0、2.0、3.0 ind/L,1个空白对照(CK),每组设置3次重复,养殖4 d,整个试验期间不换水,不投放饵料,测定不同处理对养殖废水中硝酸盐、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光滑河蓝蛤4个养殖密度对NH+4-N、TP、硝酸盐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P0.05),其中,1.0 ind/L处理净化效果最佳,对废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率为62%±15.06%,NH+4-N的去除效率为48%±9.41%,TP去除率为99%±17.78%,TN的去除率为60%±3.74%。CK的净化效果最低,对废水中硝酸盐、NH+4-N、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15%±3.36%、16%±0.58%、38%±6.86%、33±1.58%。[结论]光滑河蓝蛤的最佳养殖密度为1.0 ind/L。  相似文献   

16.
将小球藻和盐藻在含终浓度为0.5μmol/L的石油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1 d,利用血球计数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考马斯亮蓝法和蒽酮比色法,分别测定其生长曲线、叶绿素a含量、胞内外蛋白和胞内外多糖含量。结果显示:2种微藻的细胞密度均在培养第21天达最大值,小球藻生长受到抑制,盐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为对照组的48%,而盐藻叶绿素a含量却明显增加,培养第21天是对照组的2.5倍;2种微藻的胞内外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在培养第10天达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和速度均低于对照组;2种微藻的胞内外多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含低浓度石油的海水培养液中,小球藻和盐藻都具较好的耐受性,且盐藻比小球藻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更适合在含低浓度石油的海水中大规模培养,具有更高的开发价值。该研究为利用石油污染海水大规模培养微藻的藻种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在城市生活污水中生长快、产油高的微藻,从污水样品中分离出40株微藻,采用高通量方法(96孔板培养、尼罗红染色)从中筛选出一株优良藻株,经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形态学鉴定属于小球藻属(Chlorella)。污水培养7 d后,其油脂含量达31.21%,污水的TN、NH+4-N、TP和COD去除率分别为71.6%、98.2%、99.4%和78.8%。该藻株在污水处理与微藻生物能源生产耦合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效聚磷鞘氨醇杆菌XF-5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寡营养与长时间培养方法,从活性污泥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到7株高效聚磷菌。以菌株的除磷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其中的XF-5为高效聚磷菌株。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与系统发育分析。16S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XF-5与鞘氨醇杆菌属的菌种同源性达99%,结合生长特点与生理生化特性,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鞘氨醇杆菌(No-vosphingobiumsp.)。当合成废水中总磷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将菌株XF-5在28℃、pH值为6.5的条件下培养24h,除磷率可达80%以上。该菌株在污水除磷与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