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土壤消毒剂,采用含药培养基法测定了棉隆、1,3-二氯丙烯、异硫氰酸烯丙酯、环氧丙烷、戊二醛、三氯异氰尿酸和氯溴异氰尿酸7种土壤消毒剂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ce race 4,简称Foc4)的室内毒力,且研究了抑菌作用最强的2种土壤消毒剂对香蕉枯萎病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的影响和香蕉苗的盆栽防病效果。结果表明,7种土壤消毒剂对Foc 4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且抑菌率随各土壤消毒剂浓度降低而减小。其中,在200μg/mL时,戊二醛和棉隆对Foc4菌和100%,EC50分别为52.50μg/mL和66.15μg/mL。在香蕉枯萎病菌土壤消长动态中,戊二醛的抑菌作用比棉隆更显著,土壤含菌量消减更快;当土壤含菌量达到稳定后,戊二醛处理的土壤含菌量为0.020×106CFU/g土,而棉隆处理的土壤含菌量为0.024×106CFU/g土。在盆栽防效方面,每株香蕉苗灌注40 mL浓度为2 000μg/mL的戊二醛时,防效最佳,达89.91%;而每株香蕉苗灌注20 mL浓度为500μg/mL的棉隆时,防效为79.41%。首次筛选出戊二醛作为防治香蕉枯萎病菌的土壤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香蕉受枯萎病菌侵染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香蕉受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后体内赤霉酸(GA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的香蕉苗体内的GA3、IAA和ABA的含量均高于未接种的对照,表明香蕉枯萎病菌的侵染引起了香蕉体内GA3、IAA和ABA的积累,此3种植物内源激素与香蕉受枯萎病菌感染的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3.
从香蕉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30个菌株,采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有拮抗作用的菌株35个。经室内复筛试验有16个菌株对枯萎病菌抑菌带的宽度达6~11 mm,拮抗系数大于2.0,其中有7个菌株拮抗作用稳定。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FB5、T2WF、W10、WDWS和FB2培养液在接种病菌液后50 d的防治效果可达81%以上;拮抗菌FB5、T2WF、T2WC和W10培养液对香蕉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筛选及致病菌浓度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随着病原菌孢子悬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不再显著变化;香蕉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受致病菌株孢子悬液不同浓度的影响较大,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不同浓度处理的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1.15—2.06倍,显著高于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结论】香蕉植株枯萎病是否发生与土壤本身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发病程度高低决定于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以上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鑫  张英俊  刘霞  于莉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82-84,88,封2
为了解生防菌株白g1在香蕉体内、根表和根际土壤中的的定殖动态,采用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抗利福平300μg/mL且能稳定生长的白g1标记菌株.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了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香蕉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在香蕉植株根部、球茎和假茎的定殖量先增长后缓慢下降;接种后60d,分别维持在1.23×102、0.91×102、0.24× 102 CFU/g.根部土壤和根表中标记菌逐渐下降,接种后60d维持在1.29×102、1.13×102 CFU/g.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表明,该菌对香蕉苗都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显著提高了香蕉苗的株高、鲜重和茎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利用水培法接种进行香蕉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的可行性,为香蕉苗期接种技术的改良及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材料快速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水培接种的方法对比巴西、农科1号、抗枯5号3个不同抗性香蕉品种的枯萎病发病率及平均病情指数间的差异,并与3个香蕉品种的田间病害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利用K2平板计数法研究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在水培营养液中的生长动态.[结果]3个已知抗性的香蕉品种通过水培接种法鉴定的结果与抗感品种本身的抗病性程度相吻合,抗感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在接种后第9d即能明显区分.香蕉枯萎病菌在水培营养液中浓度基本恒定,保持在105~106 CFU/mL,水培环境能为病原菌侵染寄主提供稳定的营养条件.[结论]水培接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区分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在香蕉抗性种质材料的快速鉴定及筛选中推广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香蕉组培假植苗、吸芽苗、田间苗期和成株期发生枯萎病的症状,提出了香蕉枯萎病早期诊断的技术。研制了利用KM鉴别培养基快速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5株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5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和机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5株拮抗菌d4、d5、d6、B3和P与香蕉枯萎病菌对峙培养5d后,在平板上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抑菌带宽度为16.5~20.5mm:培养10d后,仍然保持稳定的抑菌效果;5株拮抗菌发酵原液对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0.49%~97.18%;拮抗菌对病菌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对菌丝的消融、菌丝细胞的泡囊化、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孢子芽管的扭曲。  相似文献   

9.
香蕉与枯萎病菌4号小种互作过程中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香蕉被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侵染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伤根浸孢子液接种法,对粉蕉(ABB)和巴西蕉(AAA)的香蕉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测定香蕉苗与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的香蕉苗体内PAL、POD、PPO和SOD酶活性都高于未接种的对照香蕉苗,且各种酶活性变化也比未接种的变化复杂,表明这4种酶在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中积极参与了香蕉苗体内的抗病反应;但接种与未接种的香蕉苗体内CAT活性变化大致相似,表明CAT活性的变化与枯萎病菌的侵染无关。  相似文献   

10.
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香蕉枯萎病的危害香蕉枯萎病是影响香蕉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为寄居土壤真菌,该菌由香蕉幼根或根部损伤部位侵入根茎、假茎,破坏香蕉维管束细胞,致使蕉株枯萎死亡。世界植蕉区已发现其有4个生理小种(还可能存在其它小种),其中1号生理小种侵染粉蕉(ABB组)、龙牙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在广西个别香蕉产区发现的香蕉枯萎病病原种类,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不同香蕉产区采集香蕉枯萎病病株样本,分离纯化获得6株菌株,以香蕉枯萎病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阳性对照,采用特异PCR的方法,对分离到的6株菌株进行分子检测,并用盆栽香蕉和西贡蕉小苗接种进行菌株致病性鉴定.[结果]经ST1/ST2特异引物扩增,1号菌株与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扩增到约200 bp片段;2~6号菌株和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扩增到约250 bp片段.与标样对比结果表明,1号菌株为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2~6号菌株为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盆栽接种致病性鉴定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相同.[结论]广西个别蕉区已遭受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侵染,各级部门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棘孢木霉菌株PZ6对香蕉植株促生效应、抗氧化酶活性及枯萎病菌室内防效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及PZ6菌株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设PZ6孢子液与枯萎病菌菌液(FOC4)5个不同组合处理:(1)PZ6;(2)PZ6+FOC4;(3)PZ6(3 d)+FOC4;(4)FOC4(3 d)+PZ6;(5)FOC4,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于6~7叶期对香蕉苗根际进行接种处理;不同时期调查不同处理香蕉苗植株性状,测定香蕉苗根系活力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通过解剖球茎考察病情指数,评价PZ6对枯萎病的室内防效.[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单施PZ6菌液处理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新增株高和根系活力(P<0.01,下同),两者分别为6.33 cm和487.43μgTTF/g·h;与FOC4处理相比,配施PZ6菌液的FOC4菌液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接种FOC4菌液50 d后,不同处理香蕉苗球茎枯萎病发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以PZ6(3 d)+FOC4处理表现最佳,其病情指数为37.50,防治效果为48.28%,其次为PZ6+FOC4处理,而FOC4(3 d)+PZ6处理表现较差.处理45 d后,除PZ6处理与CK间的叶片P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外,不同处理的香蕉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与CK间呈极显著差异;除CK外,不同处理间不同酶活性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叶片SOD活性与根系活力表现相似,均以PZ6处理最高(423.71 U/gFW·h),其次为PZ6(3 d)+FOC4、PZ6+FOC4、FOC4(3 d)+PZ6和FOC4处理;叶片POD活性表现相反,以FOC4处理最高(355.07 U/g·min),比对照极显著增加82.33 U/g·min,以处理PZ6最低(273.84 U/g·min).[结论]棘孢木霉PZ6菌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香蕉苗对枯萎病菌的防御能力,提前施用PZ6菌株可有效阻止病原菌FOC4侵入香蕉苗,延缓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为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对香蕉枯萎病的离体叶片接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叶片在离体条件下必须要有伤口才能被侵染发病,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溶于无菌水或者PDB溶液都能引起发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病程度与刺孔数量和细菌浓度成正比;在刺孔条件下,香蕉枯萎病分生孢子浓度为0.9×105个/mL时的接种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5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5份香蕉种质对不同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为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材料快速筛选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苗期和田间抗性评价方法,分别测试两份粉蕉品种(粉杂1号和海南KKF)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3份香焦品种(海南KK1、海南KK2和新北蕉)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结果】两份粉蕉品种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抗,抗性较广西当家品种金粉1号(中抗)好;3份香蕉品种中,海南KK2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海南KK1和新北蕉表现为抗,3份香蕉品种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优于广西当家品种威廉斯B6(感)。【结论】测试的5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均有良好的抗性,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深色有隔内生真菌Ochroconis guangxiensis X22中提取和筛选对香蕉具有促生和抗枯萎病作用的诱导子,为香蕉枯萎病的诱抗剂开发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组培苗接种,评价菌株X22对香蕉枯萎病的室内防治效果;采用匀浆、热解和浸提等方法从菌株X22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寡聚糖和激活蛋白3种物质,通过水培试验评价3种提取物对香蕉苗生长和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测定3种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香蕉苗抗病防御酶活的影响。【结果】在无菌条件下菌株X22处理香蕉组培苗后再接种病原菌Foc4,枯萎病发生较轻,叶片颜色正常且植株相对健康粗壮,其防治效果为58.9%;多糖、寡聚糖和激活蛋白3种提取物处理香蕉苗后,多糖处理的香蕉苗株高、根长及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6.9%、57.8%和3.9%(P<0.05,下同),香蕉叶片IAA和GA3含量显著提高39.6%、11.8%;寡聚糖处理的香蕉苗对枯萎病防治效果最明显,对地上部分和地下球茎的防效分别为46.24%和54.73%;多糖处理香蕉苗后20 d再接种Foc4,香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含量在9 d内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菌株X22及其多糖和寡聚糖提取物对香蕉苗具有促生与抗病作用,可作为研制香蕉抗病诱抗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侵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维管束病害,严重影响世界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方法,将饼肥以5种不同的碳氮比进行发酵,并用发酵液处理香蕉幼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5种碳氮比饼肥发酵液均对香蕉枯萎病有一定防病效果,其中BF15处理防病效果最好、达到61.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只接病原菌的B处理,5种碳氮比饼肥发酵液处理均能提高香蕉幼苗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同时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其中BF15处理与B处理相比,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分别提高37.5%、69.6%、47.6%、68.9%、48.4%、59.8%,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53.8%、50.2%。说明该饼肥以碳氮比为15进行发酵,其发酵液处理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和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有效利用印楝渣废弃资源研制印楝渣生物药肥,并探讨其对香蕉Musa acuminata生长和香蕉枯萎病的影响。【方法】将耐药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与印楝渣混合发酵,制备印楝渣生物药肥;通过抑菌和盆栽试验,测定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号生理小种(Foc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72.1%。生防菌株HN-11与印楝渣具有良好相容性,制备的印楝渣生物药肥施用质量分数为5%和10%时,处理组香蕉的长势好于对照,鲜质量、干质量、株高和茎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差异显著;施用印楝渣生物药肥组香蕉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0和25,对香蕉枯萎病的防病率分别达到72.2%和77.8%;生防菌HN-11能降低土壤中病原菌Foc4孢子数,破坏菌丝形态结构。【结论】印楝渣与生防菌HN-11发酵腐熟施用可避免对香蕉产生药害,制成的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使用2株生防枯草芽孢杆菌A5-6,C10-1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4),以不同的接种方式对4~5叶香蕉组培苗进行根部接种,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这3种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植物产生抗性的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生防菌A5-6和C10-1诱导处理的叶片PAL,POD,PPO的活性均高于对照(CK),生防菌和病原菌混合接种处理的POD和PPO酶活峰值高于生防菌和病原菌单独接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以香蕉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铬天青(Chromeazurol S,CAS)双层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可分泌铁载体且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对6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拮抗活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明确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香蕉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经CAS培养基初筛,从土壤中分离获得60株可分泌铁载体的菌株,平板对峙法复筛得到5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Gxun-2的抑菌效果最强,平均抑菌率达74.45%,且对供试的其他6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广谱抗菌性。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进化树分析结果,菌株Gxun-2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盆栽试验显示,菌株Gxun-2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防治效果达84.21%,且对香蕉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香蕉苗鲜重较对照增加32.96%。【结论】菌株Gxun-2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且对香蕉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效果,可作为研制香蕉枯萎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0.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香蕉枯萎病防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BLG010和淡紫拟青霉E16这2株防控香蕉枯萎病的专利菌株制备的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CMF1、CMF2和CMF3)对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香蕉生长指标、病原尖孢镰刀菌FOC和生防菌株BLG010和E16在香蕉根际定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CMF1、CMF2和CMF3均明显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分别降至60.00%,44.44%,26.67%;(2)与对照相比,CMF1、CMF2和CMF3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香蕉生物量,株高、茎围、地下部和地上部鲜重,分别提高24.46%~44.80%,40.17%~101.43%,18.78%~47.06%,75.88%~109.11%;FOC数量下降11.57%~49.07%,BLG010和E16在根际中的定殖量分别提高27.55%和32.80%;(3)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根际中尖孢镰刀菌荧光强度减弱,体积缩小;(4)相关性分析表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尖孢镰刀菌FOC数量呈正相关,E16菌株数量与BLG010菌株数量呈正相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不仅提高了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而且促进香蕉生长和提高根际的生防菌株数量,具有较大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