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本文分析了当前生产条件下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为枸杞产业进一步增产增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柴达木盆地4个枸杞主产区的291个土壤耕层土样数据,通过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主要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基底效应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变异范围在4.3%~118.9%。速效磷和碱解氮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18.9%和118.4%;pH值变异系数最低,仅为4.3%;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7.4%和65.2%。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枸杞种植区土壤速效钾、pH值和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基底效应[C0/(C+C0)]分别为8.4%、10.8%和16.6%;土壤速效磷空间相关性较弱,其基底效应[C0/(C+C0)]为84.3%;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基底效应[C0/(C+C0)]为49.0%。【结论】有机质、pH值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盆地地形有关;速效磷和碱解氮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枸杞种植区施肥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分析秭归县柑橘主产区2 045个土壤样点的土壤养分指标,包括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以及pH值,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隶属度函数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结果表明:秭归县柑橘主产区94%的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长江以南种植区土壤综合肥力中等水平地块面积较大;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实际年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用来评价柑橘园土壤综合肥力。柑橘主产区碱解氮处于缺乏状况,其他养分处于适宜水平,但速效磷空间变异性较大;从各养分的分布空间来看,种植区内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布较为均匀,pH、碱解氮、有效铁分布不均;大部分种植区pH值处于4.8~8.5,适宜柑橘生长,局部地区土壤偏酸,长江以南酸性土壤面积较大。总体来说,秭归县柑橘主产区土壤肥力水平属中等以下,土壤肥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合理的养分管理是有效提高柑橘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嘉兴市王店镇耕地土壤肥力状况,采集化验了476个土样,分析了土壤养分现状及其丰缺情况,并对不同作物土壤养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王店镇土壤pH总体呈中等偏酸性,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1.2 g/kg,碱解氮110mg/kg,速效磷24.6mg/kg,速效钾133mg/kg,土壤肥力总体为中等水平。从不同作物种植区域的土壤养分来看,林地肥力相对较低;粮油种植区肥力次之;桑园、蔬菜、果园土壤养分特征相似,均表现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中等,速效磷、速效钾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和养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2016年9月在北疆棉区沙湾县采集98块条田0~100 cm土壤样品,分析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和养分含量的垂直特征。结果表明,沙湾县膜下滴灌棉田表层(0~20 cm)土壤pH值平均值为8.6,盐分均值达到2.53 g/kg,但调查样点中仍有近1/3的条田为盐化土壤;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为14.92 g/kg、0.86 g/kg、54.3 mg/kg,处于低级水平;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1.6 mg/kg、231 mg/kg,处于较高水平。沙湾县土壤pH值、盐分含量在0~100 cm土层自上而下存在明显的递增趋势,且在80~100 cm土层产生盐分积聚现象;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养分自上而下存在明显的递减趋势,但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在0~20 cm土层较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在0~40 cm有积聚现象。  相似文献   

5.
云南三七种植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特征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采自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的67个土壤样品进行主要养分含量测定和统计分析,探讨研究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差异,并采用单项指数和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肥力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三七科学合理施肥,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南省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p H平均值为6.37,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13 g/kg、213.65 mg/kg、41.69 mg/kg、290.99 mg/kg、47.98 mg/kg;土壤p H以中性偏酸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极高水平,而缓效钾含量贫乏,存在土壤供钾潜力不足的问题;各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土壤p H、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缓效钾;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南三七主要种植区土壤综合肥力属于高肥力水平,土壤肥力状况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6.
明确土壤肥力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合理利用土地、改良和培肥土壤的前提。研究对象为沙湾县区域内的农田土壤,测定了表层(0~20cm)土壤pH值、盐分、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和速效量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了土壤肥力指数,并用克里金插值法对该区域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沙湾县农田土壤pH值、盐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43~9.22、0.84~3.91g/kg、0.14~41.98g/kg、0.10~2.28g/kg、2~177mg/kg、0.02~1.30g/kg、2.0~50.5mg/kg、0.10~18.51g/kg、42~269mg/kg;土壤质量指数为0.10~0.51,土壤肥力水平总体偏低;沙湾县农田土壤中的pH值表现的趋势为从西北到东南方向逐渐升高,有机质和全氮则表现出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土壤有效磷主要集中于中部,碱解氮中部和北部含量最高;土壤肥力指数从西南向东北呈降低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引起沙湾县农田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和pH值。沙湾县农田土壤肥力水平总体偏低,其改良与培肥应多关注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安塞县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丘陵沟壑特征的陕西省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和养分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安塞县12个乡镇有代表性并能充分反映土壤特性的农田耕层(0~20 cm)土样4 231个,对其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与各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为8.16,偏碱性,变异程度为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为8.73和0.54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1.11,8.79和100.68 mg/kg,其中只有速效钾的含量达到了中等肥力水平,其他养分含量均处于中等以下肥力水平;各养分含量均为中等变异。土壤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安塞县农田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影响着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今后应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诸城市土壤中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研究,进而分析评价诸城市的土壤养分丰缺,以期为诸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产量和科学施肥等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利用ArcGIS软件研究诸城市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诸城市土壤pH均值为6.10,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6.95 g/kg、108.58 mg/kg、 60.36 mg/kg、168.35 mg/kg。[结论]总体来看,诸城市的土壤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量水平,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极丰富水平。  相似文献   

9.
陕西陇县烤烟种植区土壤养分的测定与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陕西陇县烤烟种植区的土壤养分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为该区烤烟生产和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陇县10个烤烟种植乡镇55个土壤样品的pH、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陇县烟区土壤pH值为7.39~8.23,平均为7.83;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为5.67~17.32,0.41~1.36,20.59~27.04 g/kg,平均含量分别为12.39,0.90,22.48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1.91~190.41,10.34~49.61,102.80~444.08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98.72,27.81,197.14mg/kg;土壤有效锌和铜含量分别为0.21~0.84,0.21~0.66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0.45,0.46 mg/kg;土壤养分存在较广泛的变异,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平均为0.623 5,变幅为0.377 0~0.748 4,变异系数为11.56%;Ⅱ级IFI和Ⅲ级IFI土壤所占比例均较大,分别为63.64%和34.55%。【结论】陇县烤烟种植区土壤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和有效锌含量较低,应增加有机肥、腐植酸肥及微肥(锌)的施用量,以实现烟区土壤的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土壤养分和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盐碱地土壤养分、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空间自相关、半变异函数和克里金插值方法,对酒泉市盐碱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4.30、15.50、121.40 mg/kg,有机质和盐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80、7.49 g/kg,养分和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系数均表现为中等变异;空间变异性分析发现,研究区5类土壤因子块金系数均小于0.25,表明其主要受地形、成土母质和植被覆盖度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盐碱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南高北低,而速效磷、盐分含量从东到西高、低交替循环;相关性分析表明,盐碱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与盐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速效磷含量与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分含量状况。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对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1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解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3种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在耕作中不存在缺乏现象。全K3种土壤全层都缺乏。速效K在水稻土、菜园土的20~40cm、40~60cm土层中缺乏,其余土壤的土层不缺乏。  相似文献   

12.
选取湘东丘陵区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花岗岩红壤、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酸性紫色土),分层次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深层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及其组分(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的数量分布和分配比例,探讨POC及其组分与土壤有机碳、质地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壤剖面POC储量介于2.63-11.59 t/hm2,以花岗岩红壤最高,其次为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和酸性紫色土相对最低。4种土壤POC占SOC的比例(POC/SOC)介于1.5%-13.9%,花岗岩红壤POC/SOC随剖面加深而升高,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则降低,紫色土POC/SOC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在4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中,花岗岩红壤和紫色土保存有数量可观、比例更高的POC。第四纪红土红壤POC储量相对较少、POC/SOC也在表土层较高。花岗岩红壤POC中以CPOC为主,而紫色土以FPOC为主,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中CPOC和FPOC比例接近。所选4种土壤POC组分中,FPOC数量更能代表SOC数量的变化。SOC储量和质地是影响不同母质土壤POC及其组分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林地开发利用中也应重视深层土壤(40 cm)中储藏的活性碳组分。  相似文献   

13.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前后四种处理(CK、NPK、M、MNPK)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探讨搬迁的特定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搬迁前后5年各处理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四种土壤酶活性在0~20 cm土层中均高于20~40 cm土层;2每年在两个土层中MNPK处理的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最高,CK处理均最低,而每年在两个土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CK和M处理均明显高于NPK和MNPK处理,而磷酸酶活性CK和M处理则低于NPK和MNPK处理,脲酶活性在4个处理中差异不大;3比较搬迁前后5年间各项微生物指标变化发现,各项指标年际间虽存在变化但程度不大,搬迁后2011年和2012年相对较高,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各项指标较为接近。研究说明,土壤深度和施肥对土壤各项生物指标影响较大,年际间变化也受到轮作方式的影响,搬迁对土壤微生物扰动影响远小于施肥和耕作方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乾安县苏打盐碱土为例,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不同恢复程度苏打盐碱土中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基本呈现随恢复程度不同上、中、下层明显增加的规律;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盐碱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营养型上壤改良剂施入3种不同理化性状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酸性土壤进行恒温培养,20和40d后,测定土壤的pH值以及交换性酸总量、H^ 、K^ 、Na^ 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H^ 和AP^ 含量。说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沸石改良土壤结构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木文研究了沸石改良土壤结构性状的效果。试验表明,沸石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明显的改良效果,特别是对滨海盐化潮土效果更为显著,沸石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容量降低,利于农作物生长,为改良低产土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8种土壤类型之间磷素含量差异较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速效磷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8.
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周转对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探明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周转差异的来源。【方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25℃,100%空气湿度)培养100 d,研究了5个水分梯度下(45%、60%、75%、90%、105%WHC,WHC为土壤饱和持水量)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并测定了培养期内3个水分梯度下(45%、75%、105%WHC)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水田和旱地)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DOC和MBC均有显著影响。水田(45%-90%WHC)和旱地(45%-75%WHC)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量)随含水量增高而增高,有机碳的周转半衰期随含水量的增高而缩短(水田为5.23-7.57 a,旱地为6.79-12.87 a)。100 d的培养期内,水田和旱地土壤分别有2.33%-3.94%和1.66%-3.33%的有机碳参与了矿化。淹水条件下,水田和旱地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高于好气条件。同时,淹水条件还使水田土壤的DOC、MBC含量显著降低,对旱地则无影响。【结论】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水田:45%-90%WHC;旱地:45%-75%WHC),提高含水量可以促进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DOC和MBC)无促进甚至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率(量),在淹水条件下和水田土壤中比在好气条件和旱地土壤中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样制样过程中土样经历的干湿交替过程促进了有机碳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湘西南石灰岩区一个苗木基地红壤的利用状况,发现苗木生产7~8 a后土壤问题较为突出,包括表土质地粘重化,有机质含量偏低;强烈的土地整理和坡地整地造成部分地块的基岩裸露,表土中石块混杂,土壤肥力不均;地面覆盖差,易旱,水土流失较为突出;苗木施肥量不足、施肥方式和有机肥生产工艺有待完善。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石灰岩红壤的苗木生产中,加强深耕松土,有机物肥土,增加覆盖度,改进苗木施肥技术及增强土壤管理人员的技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壤诊断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土壤诊断分类研究概况,并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相比较,此外还结合黑龙江省的土壤情况,对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诊断分类做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