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高品质的稻谷生产是水稻产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为满足阶段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出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中江粳228。为了进一步配合中江粳228的生产推广应用,并适当缓解长期以来江苏省淮北地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大量投入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导致周边环境污染和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2年在中江粳228适宜种植区域内进行多点机插栽培示范,详细记载该品种的生育进程,探索其高产规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中江粳228的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对于特定的品种而言,只有栽培措施是可控因素,施肥技术、播种技术、灌水、病虫害等因素都对小麦的高产优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和了解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可以进行合理的品种布局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有利于大面积地推广专用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中江玉2号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选育的中熟半紧凑型杂交玉米新品种,2002年育成,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200604。该品种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稳产性突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上第一用水大户。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和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应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重问题。因此,研究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节约水资源,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晓春 《中国种业》2013,(12):85-85
江麦919是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用杂交方法育成的新品系,通过几年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适于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江麦23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稳产、耐赤霉病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介绍了江麦23的产量表现和农艺性状、抗逆性状等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播前种子处理、适期适量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丰乐742是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和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综合抗性强、脱水快、品质优等特点,2018-2019年在辽宁、内蒙古、吉林、天津和河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引种备案。针对丰乐742品种特性和多年田间高产试验结果,制定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李海芬 《中国种业》2020,(12):94-95
粤油黑4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南方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大果、多抗和高产品种粤油7号为母本,从台湾引进的黑色种皮品种南改系18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等方法,成功地培育出多抗、高产黑色种皮花生新品种粤油黑4号。该品种适应在南方花生产区种植,作为高产、特色加工型花生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并于2017年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编号:20179529)。本文对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抗性和产量表现以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Ⅱ优 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用自育恢复系浙恢 7954与Ⅱ- 32A组配选育的一个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3年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试种并通过江苏省认定, 2004年 6月通过国审.为进一步探索Ⅱ优 7954高产机理,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除进行大面积推广试种外,还分别在徐州市铜山县三堡镇驿城村和九里区拾屯镇杨东村安排连片高产示范方 166 7hm2和 86 7hm2.根据育种单位提供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高产田预期产量指标每 667m2为 700~ 750kg,经过努力目前两个示范方平均 667m2可达 7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潘兵  李亚春  赵洁  王文 《中国种业》2022,(10):108-110
南粳 66 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对南粳 66 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产量表现进行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其繁种关键配套技术以及在推广应用中的实际表现。  相似文献   

11.
Ⅱ优 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用自育恢复系浙恢 7954与Ⅱ- 32A配组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2004年 6月通过国家审定.为进一步探索Ⅱ优 7954高产机理,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2004年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其中分别在徐州市铜山县三堡镇驿城村连片示范种植 167hm2,徐州市九里区拾屯镇杨东村连片示范种植 87hm2.根据育种单位提供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两个示范方平均实收单产达 738kg.Ⅱ优 7954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是一个适应性广泛、极具推广前景的高产大穗型杂交籼稻组合,适宜在长江流域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江玉403系江苏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7月申请新品种保护。2006年在苏北夏玉米地区多点试验;2007年大面积高产示范,均表现出抗病抗倒,耐涝耐渍,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2008年该品种将在苏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1品种来源江麦919是江苏省宿迁中江种业有限公司2003年以中引179/皖麦38为母本,郑麦902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后代连续单株选择于2009年育成的常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田间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强、后期熟相好。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油菜新品种秦优1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ll号(原代号501、中江268).是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继国审秦优8、9、10号之后,又育成的一个集高产、稳产、多抗、高油分、低芥酸、低硫甙于一身的优秀品种.2008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油2008001.  相似文献   

15.
协优728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协青早A为母本、自主选育的新恢复系苏恢72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品种在江苏及长江中下游中稻区示范种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0601),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4)。近两年通过对协优728制种技术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单产超过3.0t/hm^2,质量达国标一级以上的优质高产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兵 《中国种业》2020,(5):82-83
西农52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翔、董剑教授团队以西农538作母本、陕麦159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9036)。西农528小麦品种穗层厚、后期耐高温、田间综合抗性好、高产、成熟黄亮。  相似文献   

17.
就生物技术在中国育种领域的应用、国内种子企业科研水平、农作物种子纯度检测技术及进展作一概述,并介绍了DNA指纹图谱技术在江苏省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种子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近年大豆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铁欢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360-364
摘要: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近15年来河北省大豆生产形势。分析认为:河北省大豆种植面积正以平均每年超过2.8万hm2的速度下降,已经从1993年的62.9万hm2降至2008年的20.3万hm2,下降了2/3,为建国以来的最低点;而大豆的单产水平却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递增,单产水平已经超过2000㎏/hm2;尽管如此,由于种植面积下降较多,大豆总产以平均每年约4.4万t的速度下降,从1994年的103.4万t降到了现在的38万t。文章还对全省近年的大豆种植分布、应用品种、新技术以及出现的高产典型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同时提出了今后河北省发展大豆生产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聂耸 《中国种业》2020,(3):65-66
渭麦9号是2004年以烟D27为母本、以自育高代材料2000-168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19年7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2019019),适宜渭北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秦优11号区试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11号(原代号501、中江268),是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菜育种专家华德钊主持,继国审秦优8、9、10号之后育成的又一个集高产、稳产、多抗、高油分、低芥酸、低硫苷于一身的优良品种。2008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油2008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